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兴林灭螺 综合治理易感地带(湖南省兴林灭螺科研协作组)我省洞庭湖区属冬陆夏水型的滩地有270万亩,而有钉螺的滩地面积高达249万亩.约占全国钉螺面积的一半。其中沿堤的江湖洲滩易感地带60多万亩。易感地带是血吸虫病传播的主要地段,对人的威胁最大。因此,...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一项把植树造林和血吸虫病防治紧密结合的生态灭螺新方法,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记者邓双文从有关部门获悉,来自国家科委、计委、林业部、卫生部和江苏、安徽、江西、湖北、上海等省市的有关领导和专家通过对洞庭湖区考察后一致认为:我省实施“兴林灭螺”工程规模大,进度快,效果好。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迅速推广。由国家科委和林业部、卫生部共同下达的“兴林灭螺”科研课题,是运用生态平衡和系统控制理论。通过植树造林、农林间作和挖沟格境等工程措施,改造衍生钉螺的滩地原有生态环境,达到杀灭钉螺、防治血吸虫病的目的,并…  相似文献   

3.
滩地造林与灭螺防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滩地造林,在林分郁闭前,通过以林为主的多种营林技术措施,改造钉螺孳生环境,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能有效地降低活螺和感染螺密度,降低湖水感染性,降低居民感染率。林分郁闭、林下间种停止后,林地森林生态环境朝着不利钉螺孳生的方向演变,滩地造林的灭螺作用是持久的。  相似文献   

4.
望江县1991年在河湖洲滩地,“兴林灭螺”工程造森1.9万亩,当年造林地钉螺平均密度下降23%。造林三年的下降35%,造林六年的下降45%,这些地区的有螺面积均大幅度下降,不仅血吸虫病的感染率大大降低,而且活立木蓄积产值增达330多万元。但由于“兴林灭螺”工程芦苇杂草丛生,造林难度大,水淹风险大,必须抓好以下有关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林业抑螺防病的机理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长江流域的“三滩地”是血吸虫宿主钉螺的重要孳生地,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提出建立“以林为主,灭螺治病,综合治理,开发三滩”的生态系统,是以林抑螺防病,发展经济的创举。文中回顾了林业抑螺防病的发展过程,概括了林业抑螺防病的机制和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6.
抑螺防病林的抑螺机理与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疫区人民的身体健康。长江流域的滩地是血吸虫唯一宿主——钉螺的重要孳生地,彭镇华、江泽慧教授根据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提出建立“以林为主,灭螺治病,综合治理和开发三滩”的生态系统是以林防病,发展经济的创举。回顾了抑螺防病林研究的发展过程,概括了抑螺防病林抑螺机制及其主要营造技术。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60多万公顷的滩地资源,主要包括长江滩地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滩地[1]。如何有效利用滩地资源,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问题。过去人们常常将滩地进行围垦或闲置,导致湿地功能的消退,并引发钉螺的蔓延和血吸虫病的危害。近30年来,许多人针对滩地资源特点,开展了  相似文献   

8.
依据洞庭湖区1952~2014年的螺情、病情统计资料以及血防措施体系,从人地相互作用机制的视角分析了近数十年来人类行为对钉螺孳生环境的正负影响。结果表明:人类在不同阶段中对钉螺孳生环境与血吸虫病传播特征具有不同的响应方式:在流行区应控制污染源,进行大规模的人畜同步药物治疗,将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改造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灭螺血防等措施融为一体破坏钉螺孳生环境,切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在社区、学校进行血防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成员的自我保护意识。结合实施水利工程项目和环境改造项目是一项灭螺血防效果较好,劳动力和资金投入最少的有效方式。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方式、强度与自然驱动力的叠加是导致湖区钉螺灭而不绝和血吸虫病防不胜防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9.
钉螺是流行中国的日本血吸虫生活史中唯一的中间宿主,灭螺能有效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关于灭螺技术的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高效、安全、环保的生物生态防治方法是今后的主要方向。笔者综述了钉螺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进一步对生物生态灭螺技术进行了展望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要闻简讯     
国家“兴林灭螺”工程在我省取得显著成效本刊讯在洞庭湖区实施5年、深受群众欢迎、被誉为“造福工程”、“效益工程”、“保安工程”的国家兴林灭螺工程,“八五”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5年中,全省先后有10县1场实施了国家兴林灭螺项目,共营造科学试验林1.06万亩,营造工程林10万亩,林下间种累计3万亩。项民总计年创效益8177万元。这些试验和工程林地,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措施,造成了不利于钉螺生存的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灭螺效果。据1995年验收测定,兴林后的疫区滩地,活螺框出现率、活爆密度、感染螺密度分别减少92.9%、96…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滩地治理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湖区5省滩地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实施的5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描述。对有螺滩地治理开发模式建立前后的钉螺密度、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及效益进行了对比。其结果各试验区内钉螺密度下降88%,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40-50%,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在沿江滩地建立各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达到消灭钉螺,改善环境,增加收入的目的,是治理开发滩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江中下游湖区5省滩地综合治理开发项目实施的5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总结和描述。对有螺滩地治理开发模式建立前后的钉螺密度、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及效益进行了对比。其结果表明,各试验区内钉螺密度下降88%,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下降40%~50%,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因此,在沿江滩地建立各种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可达到消灭钉螺,改善环境,增加收入的目的,是治理开发滩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滩地是我国钉螺分布的主要区域,也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流行区。近些年我国大力实施的林业血防工程通过滩地营造人工杨树林,使得钉螺原有孳生地的多种生物要素和非生物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显著减少了钉螺种群的分布空间,从而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目前,国内外在滩地造林后单一要素改变对钉螺的影响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有关生物要素与非生物要素对钉螺分布的交互作用还未有深入探索,对钉螺孳生产生抑制作用的关键要素尚不明确。文中综述了滩地造林后林下的草本植物群落、土壤理化性质、光照、地温等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对钉螺生存的不利影响,总结了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提出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为滩地造林抑螺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滩地造林及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滩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种特殊的地类 ,多呈冬陆夏水状态 ,土壤疏松肥沃 ,十分有利于耐水湿植物生长 ,但也有利于钉螺的繁衍。为了开发治理滩地 ,近几年来 ,我们结合“长江中下游低丘滩地综合治理与开发”研究项目 ,在长江外滩、内湖滩地和一些沙洲地 (即洲滩 )营造了近万亩滩地林 ,改善了滩地生长环境 ,对江河防洪防浪、滩地灭螺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三滩”地造林 ,由于造林立地条件不同 ,加之水情复杂 ,各树种耐水能力大小与淹水时期长短极为相关。因此 ,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根据多年经验 ,营造滩地林应掌…  相似文献   

15.
正安徽省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湖区五省"之一。建国前,血吸虫病在沿长江一带和皖南山区长期猖獗流行,肆虐人民,到处是"千村霹雳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据建国初期调查,全省有40多万人患血吸虫病,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一般为20%~30%,严重危害人民的生活、生产、生命安全,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下,我省大力开展灭螺防病工作,至2008年底,全省达到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其中将灭螺防病和林业生产有机结合起来的血防林工程,通过以林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建设以森林代替芦苇、荻柴等新的滩地生态系统,为沿江地区血防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益母草颗粒灭螺剂的研制及对钉螺毒杀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研制了1种以益母草总碱为有效成分,与糖、面粉和阿拉伯树胶等原料混合而制成的植物颗粒灭螺剂。该产品对钉螺具有良好的毒杀作用,在室内饲喂钉螺72h可达到100%的灭螺效果,该产品还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对人畜和鱼类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采用生物生态防治理念,结合林业血防工程,配套使用益母草总碱颗粒灭螺剂,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沅江拐棍洲兴林灭螺综合开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洲滩四种兴林灭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灭螺效果进行了试验分析,对滩地敞放牛、羊的开发利用方式,从血吸虫病防治的角度作出了评估。  相似文献   

18.
掌握钉螺孳生规律的度,适度灭螺,是抑螺防病的重要策略。本文在四川山丘地区林业血防工程模式调研基础上,总结了山丘疫区适宜抑螺灭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提出适度优化农林牧副渔生产系统构建林业血防屏障的策略,并讨论了山丘区农林复合经营模式与长江下游滩地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以林为主灭螺防病综合治理与开发三滩研究成果通过技术鉴定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江、湖、洲滩众多,是血吸虫中间寄上钉螺的滋生地和血吸虫病的重疫区,钉螺的滋生漫延给长江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消灭钉螺,综合治理与开发二滩成为众望所归。1990年...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血吸虫病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云南、四川等8省的119个县(市),特别是湖区五省的钉螺孳生面积占全国有螺面积的95%,感染血吸虫病人数占全国感染人数的85%,急性感染人数占全国感染人数的95%以上。采取常规的药物灭螺,投资大,同时也造成了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降低了水陆交错带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