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从目前农村土地与水源的污染情况入手,指出了化肥和农药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造成的危害,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探讨了具体的污染治理措施,以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达到保护农村环境、降低农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邢宁 《绿色科技》2014,(1):191-192
从目前农村土地与水源的污染情况入手,指出了化肥和农药是造成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农村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造成的危害,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探讨了具体的污染治理措施,以保证农村非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达到保护农村环境、降低农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邓强  于兴修 《绿色科技》2015,(2):190-192
指出了防治面源污染是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措施。对引江济汉工程起始段面源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引江济汉工程运行后,农田面积减少了40%,其中部分农田改为蔬菜等经济作物用地;化肥使用总量下降了41.7%,农药的使用总量也呈相同趋势下降,但农用地的平均化肥、农药使用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工程前后基本持平;区内水渠、沟渠阻塞严重,配套基础水利设施匮乏,灌溉条件差,地表径流与灌溉用水任意流失,面源污染的潜在威胁大,急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面源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林带对太湖地区农业非点源的控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湖地区是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区之一,大量使用化肥和杀虫剂加重该地区的环境污染水质污染。本研究选择以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为轮作方式的两片农田为农田生态系统,5年生的杨树林带和8年生的水杉林带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水体、作物、林地下的氮和磷的样本,对农田生态系统中 N、P等(主要水污染物)迁移和淋失进行了研究,并对林带作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生态系统中 N、P等迁移、淋失状况随轮作方式、作物种类及施肥状况而变化;农田与沟渠间的缓冲林带具有截留和净化土壤径流中的N、P等物质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表明:当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为100∶40时,在油菜-水稻轮作方式下,50.05%流失N和29.3% 的流失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 在小麦-水稻的轮作方式下,30.98 %流失N和86.73% 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当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为150∶40,在油菜-水稻轮作方式下, 33.7%流失N和19.58%P可以被林带吸收,在小麦-水稻的轮作方式下,20.65%流失N和57.82% 流失P可以被林带所吸收。因而,农田与林带宽度比例100∶40或150∶40较为合理,这种模型既能少占耕地,又能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杨树生长快、用途广,适于太湖地区营造水环境保护林带。图2表4参8。  相似文献   

5.
利用SWAT模型对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陈家沟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模拟。在建立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和确定其适应性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区农业非点源污染空间特性。结果表明:(1)陈家沟小流域年均产沙量4763.41t,年均总氮输出量8.27t,年均总磷输出量0.79t;(2)非点源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区域分布于流域出水口处、流域中部两个集中汇水区和南部高海拔区,可划定为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源区;(3)单位面积非点源污染负荷量较大的土地利用方式是旱地和水田;(4)削减化肥施用量可有效减少总氮、总磷输出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农药及化肥污染的调查,重点分析了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农药化肥污染的现状,研究提出了优质无公害果品生产中农药及化肥污染的科学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牡丹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辖五县(市)四城区。总面积4.06万km2,耕地面积近1000万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长期不合理过量使用,以及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不合理处置等,形成的种植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1牡丹江市农药使用基本情况我市主要作物单位面积用药量由多至少排序是:保护地蔬菜、经济作物、果树、马铃薯、水稻、大  相似文献   

8.
产地环境污染,过量施用化肥,滥用高残留剧毒农药,是造成枣果污染、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研究表明,通过严格监测大气、水源及土壤质量,选择最佳生态区建园;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认真贯彻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病虫防治原则,禁止使用高残留剧毒农药,交替选择使用无公害农药等关键措施,即可有效控制和大大减少产地环境、化肥、农药对枣果的污染,实现枣果的无害化生产,提高枣果的安全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静  赵锦慧  宫玺  李萌 《绿色科技》2013,(11):79-81
利用对武汉市黄陂区、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140户农民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数据,研究了武汉市农民的农田生态补偿意愿。对127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表明:武汉市大部分农民普遍认识到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但大部分的受访农民不愿意接受农田生态补偿方式;受访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来源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都是影响农民生态受偿意愿的因素;大部分受访农民对农田生态补偿方式的建议是现金补偿。  相似文献   

10.
油桃种植是我县的一个特色产业,但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使果品存在一系列不安全因素,因此从源头上控制各种污染,大力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既要保证土壤的生态环保,更要保障果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果品品质,保护人类的健康。为了探索出适宜当地果园土壤条件基肥种类和有效施用方法,通过不同处理的施肥量、不同处理对油桃桃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不同处理对油桃桃树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近年来我们试验观察了增施沼液、麦草等施基肥方式对油桃桃树生长及品质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