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查猪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感染率时,我们对互助猪进行了正常凝集价测定,现将调查方法和结果简述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被检的30头互助猪均系某猪场的舍养猪,其中3月龄12头,4月龄和5月龄各5头,6月龄3头,1.5岁、2.5岁和3.5岁  相似文献   

2.
1984年6—7月,我们在海西州莫河畜牧场检疫骆驼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时,以血清试管凝集反应为基本诊断方法,比较血清平板凝集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和虎红试验的检出率,并对比了阳性符合率。同时,也测定了双峰驼的布病正常凝集价。现将测定方法和结果叙述如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仅做远期免疫后的血清抗体凝集价与免疫力关系方面的试验,所以作者在免疫期试验猪群中留下若干头猪至免疫期六个月时,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抗体凝集价,观察抗体凝集价与远期免疫力的相互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试验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猪丹毒G_4T_(10)弱毒株冻干菌苗。2.40—50市斤哈白猪,血清抗体凝集阴性。3.猪丹毒强毒C_(43)—2、6、7、8四株作为攻毒试验用。4.合格的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  相似文献   

4.
以猪瘟免疫血清提取IgG,致敏用丙酮醛、甲醛固定的绵羊红血球,作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可以检出猪瘟病料(脾及淋巴结)中的抗原。以其他IgG,如出败血清IgG、正常猪IgG致敏的血球作对照试验,非特异性凝集极小。以健康猪或其他高热病如出败、猪丹毒、弓形体病猪脾脏作阴性样品对照,血凝滴度也很低或阴性。以猪瘟高免血清作血凝抑制试验,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这种试验,对猪瘟抗原是有特异性的,可以作为猪瘟诊断用。在40头血毒猪中,其脾脏有31头(77.5%)是阳性,淋巴结有30头(75%)是阳性。在此40头猪中,仅有3头在脾或淋巴结均为阴性,未检出抗原,因此,实际有37头(92.5%)的脾脏或淋巴结或两者都检出猪瘟抗原。但是,在病猪血液中不能检出抗原(凝集滴度过低),在脾脏浸出液中,如含有血色素过多,也不易检出。在新鲜采取的脾脏或淋巴结中,非特异性凝集不易排除,影响检出结果。脾脏或淋巴结1克剪碎,加蒸馏水或生理盐水5毫升,在8—10℃静置1—2天后,即可排除大部分非特异性凝集。堪称猪瘟诊断中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具有血清学的一般特异性。但尚缺乏天然病例的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比较几种常用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检测方法特性,在某疫苗免疫的奶牛场随机选取40头奶牛,采集血清和奶样各40份,然后对采集的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胶体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和cELISA)和琼脂扩散方法检测,对采集的奶样进行病原学检测(qPCR)和抗体检测(胶体金)。结果显示:4种国标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管凝集、iELISA和cELISA)检出的阳性样品数量有较大差距,分别为16、6、23和33份,其中经试管凝集试验检出的阳性血清,经其他3种国标方法也检测为阳性;通过胶体金法检出阳性血清数(9份)略高于试管凝集试验,且血清及牛奶样品经胶体金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琼扩法检出12份阳性血清,且显示抽检奶牛中存在野毒感染;qPCR和胶体金试纸条对采集奶样的检测结果有较大差距,经qPCR检测仅1份样品呈阳性。结果表明:国标方法中,试管凝集试验特异性最高,iELISA和cELISA敏感性较高;病原学检测临床样品检出率较低,琼脂扩散试验敏感性有限,胶体金法敏感性适中,操作简便,适合布病免疫奶牛场自检。本研究为牛场布病不同检测目的方法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布病诊断中发现有些单位猪布病的血清反应阳性率高达45~60%,但细菌培养阴性,也无流产、关节炎、睾丸炎等临床症状。仔猪经常拉稀,并分离出O_(157):K_(88),0_(138):K_(81),O_(138):K_(87),O_8等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这些大肠杆菌是否能与布氏杆菌发生血清凝集交叉反应,我们做了一些探讨,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7.
我县1980年首次对种猪开展猪布病抽样检疫。全县10个公社128个大队中,抽检64个大队和11个国营场站,共505头(其中种公猪66头,繁殖母猪439头)。在66头公猪中,检出阳性5头,可疑5头;在439头母猪中,检出阳性16头,可疑27头。后来经送广西区兽医研究所复检综判:公猪阳性8头,占公猪抽检头数的12.27%:母猪阳性12头,占母猪抽检头数的2.73%。通过检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4,(6):27-32
试验选用40头新生仔公猪,由5头健康母猪哺乳,每头母猪哺乳去势和完整仔公猪各4头。保育期开始分别饲养,记录全程的采食量和各阶段体重;分别于20、38、85、135和185日龄采集每头猪的粪便和血液样品,用于测定粪臭素和吲哚的含量;并分析血清中雄烯二酮、睾酮(T)、三碘甲腺原氨酸(T3)和生长激素(GH)水平;育肥末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结果显示,去势对猪的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完整公猪平均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低于去势公猪(P<0.05);完整公猪脂肪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高于去势公猪(P<0.05)。185日龄时,完整公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去势公猪(P<0.05)。各个日龄完整公猪血清中睾酮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去势公猪(P<0.01)。结论:去势并不显著影响公猪的生长速率,但显著增加了背膘厚和肌内脂肪含量;完整公猪脂肪和血清中粪臭素和吲哚水平,血清中雄烯二酮水平均显著高于去势公猪。  相似文献   

9.
约克夏、八眉猪及其杂种后代Ag—NORs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约克夏(4头)、互助猪(4头)和约克夏×互助猪杂交一代(40头)外周淋巴细胞的培养、制片、Bloom法银染和光镜下分析,结果表明猪Ag-NORs在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同一个体不同细胞间和同一细胞不同染色体间均有多态性。且约克夏猪的Ag-NORs众数为2,互助猪Ag-NORs众数为3,其杂一代介于亲本之间;并且纯种猪的Ag-NORs相对稳定,杂种猪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村中,公猪开始配种的年龄由于环境和饲养条件及猪种不同而相差很大。据东北、西北、中南、华南、华北9个省23个猪种的初步调查资料,公猪在3—4月龄已开始配种的有18个猪种(约占猪种的80%),在5—7月龄开始配种的有5个猪种(约占20%)。3—4月龄开始配种的公猪一般体重约为25—30公斤。如配种次数未加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约克夏(4头)、互助猪(4头)和约克夏×互助猪杂交一代(40头)外周淋巴细胞的培养、制片、Bloom法银染和光镜下分析,结果表明猪Ag-NORs在品种间、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同一个体不同细胞间和同一细胞不同染色体间均有多态性.且约克夏猪的Ag-NORs众数为2,互助猪Ag-NORs众数为3,其杂一代介于亲本之间;并且纯种猪的Ag-NORs相对稳定,杂种猪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青年公猪的采食习性,试验采用全自动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将102头试验公猪(包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随机分配到8个测定站中,每个测定站12~15头猪,自由采食及饮水,每天定时采集测定系统的前24 h的记录数据并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0~90 kg以及91~120 kg生长阶段,不同品种公猪日均采食量、日均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91~120 kg阶段的日均采食量较30~90 kg阶段明显提高;在30~90 kg阶段,杜洛克猪每次采食所需时间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5),大约克夏猪的日均采食次数显著高于杜洛克猪、长白猪(P0.05);在91~120 kg阶段,杜洛克猪每次采食所需时间、日均采食量均显著高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P0.05)。3个品种公猪在白天(06:00—18:00)对饲喂器的利用率较高,在50%以上,而在晚上(18:00—翌日06:00)较低。说明品种对采食量、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均存在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广西地区猪伪狂犬病(PR)的流行状况,于2014年8月份—2015年7月份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南宁、柳州、桂林和钦州市19个大型规模种猪场的285份公猪血液进行了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对不同规模猪场900头母猪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被检公猪血液阳性率为0,被检的900头母猪中猪伪狂犬病血清抗体阳性率平均为17.78%,其中玉林、南宁、柳州、桂林和钦州市的母猪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56%、18.33%、16.11%、18.89%和20.00%,各地区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存在一定差别;中小型规模场阳性感染率远高于大型规模场,不同猪场感染率差异大。  相似文献   

14.
某猪场有种母猪60头,种公猪13头;每年春、秋两季产仔共约1000头。1984年8月在育肥猪群中首先发生血痢,继而引起母猪及仔猪发病;后经现场和实验室检验(病猪粪便镜检见到大量密螺旋体,血清微量凝集  相似文献   

15.
添加不同植物油和L-肉碱对公猪精液品质和性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考察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的不同植物油和L-肉碱的不同添加方式对种公猪精液品质、性欲、精子脂肪酸组成及精液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0头年龄、体况相近的成年皮特兰×杜洛克杂交种公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组公猪分别饲...  相似文献   

16.
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种传染病,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带来了严重危害。为了解石屏县多种家畜布病感染及分布情况,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我fr]对石屏县5589头(牛3236头、猪1067头、羊1154只、马132匹)家畜进行了布病的血清学调查,现将情况报告于下。回材料和方法1.l材料回.1.1布氏菌虎红抗原、标准阴性和阳性血清系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生产、试管凝集抗原、标准阴性和阳性血清系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1.2被检血清:选择不同地理环境乡(镇)所养的猪、牛、马、…  相似文献   

17.
在英格兰,从一个具有600头母猪的祖代大白猪猪群中选出65头公猪,在30—90公斤阶段进行个体测定,饲料转换率平均达2.09。其中20头公猪的饲料转换率低于2.0,最低的仅1.74。这些猪只是威尔特郡卡恩的FMC(肉类)有限公司的猪群。该公司于1963年从不列颠岛的大白猪的猪群中购入平均饲料转换率为3.8的160个遗传性不同的品系,建立了自己的猪  相似文献   

18.
环江香猪断奶仔猪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环江香猪2月龄断奶仔猪60头(♂30头,♀30头)分别进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清钙、磷、钠、钾、氯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母猪的红细胞总数、红细胞压积、嗜酸性白细胞、β-脂蛋白、尿素氮和碱性磷酸酶显著高于公猪(p<0.05),而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和胆碱脂酶显著低于公猪(p<0.05),其他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血清钙、磷、钠、钾、氯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自从应用布氏杆菌病羊型五号菌苗(以下简称M_5号菌苗)对牛、羊等家畜进行人工免疫以来,为了搞清和探讨免疫后畜体血清凝集的消长规律,而由此决定的畜体血清凝集价存在时间、畜体阳转情况,给布病防检疫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在完全自然的条件下,对32头奶牛和88只绵羊进行了M_5号菌苗人工免疫试验。为了结果准确起见,在试验中我们同时应用普通平板凝集法、虎红平板凝集法、试管凝集法、半胱氨酸试验和热灭活试验等五种血清学检验方法观察一年。试验表明,五  相似文献   

20.
乳房是布氏杆菌极易侵袭的部位之一,而且患病后3—7年在抗体低效价(布病血清学检验阴性)的情况下,仍可在乳中检出布氏杆菌。据此,为探讨乳清在诊断布病中的意义,我们先后用782头奶牛乳清代替血清来诊断奶牛布病,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试验方法和结果1.1 乳清的制备和试验在我场公养奶牛群中,先后选出 RBPT 血清阳性牛97头,疑似牛151头,阴性牛534头,从这些供试泌乳奶牛的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