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通过实地抽样调查及田间试验得到品种比例、小种比例和品种×小种适合度等参数,将其输入某种运算程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小种消长实际情况且合乎逻辑的运算得小种比例预测值,与实测值相比较,条中29号被预测为上升最快的小种,这符合近年来29号发展为优势小种的实际情况,但各小种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差甚大,文中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依据江西省内根肿病菌的生理小种类群分布,分别在婺源县4号小种区域和南昌县9号小种区域设立田间病圃,于2016年9—12月对108个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包菜、萝卜、大白菜、小白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并随机选取其中29个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十字花科不同种间蔬菜对根肿菌不同小种的抗性存在差异,种内品种对同一小种的抗性也存在差异;花椰菜、包菜和萝卜对9号小种均有抗性,上海黑叶五月慢、新奶白、京绿乌塌菜3个小白菜品种和京夏王、北京桔红心、京春娃2号等13个大白菜品种对9号小种有抗性;参试品种对4号小种的抗性不如对9号小种的,但仍筛选到紧花6、紧花16、松花2等10个花椰菜品种和满堂红萝卜品种可在4号小种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86-1990年,采用病菌致病性测定、毒性基因分析、相对寄生适合度测定和品种布局调查等方法,对小麦条锈菌新小种流行预测进行研究。结果指出:1987年,与流行小种25号(19.3%)相比,1985年新发现的小种29号的出现频率仅9.5%,但它的致病范围广、毒性基因谱宽、相对寄生适合度值高、哺育品种面积达7000万亩,预测29号小种将发展为主要流行小种,这与1988年鉴定结果为优势小种(28.0%)完全一致。1990年基于条中29号频率达40.3%,感病品种面积超过1亿亩,秋苗菌源多和气候条件适宜等因素,对该年条锈病大流行做了准确预报。为抗病育种、品种布局和条锈病流行的长期测报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连种抗线大豆品种(系)对大豆孢囊线虫的选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在大庆和安达地区采集连抗线品种(系)不同年限的土样7份。在盆栽条件下重新用标准品种鉴定选择后的线虫群体的生理小种类型。其结果表明,大庆土样,连种抗线品种10年已改变为6号小种,连种3年也改变为4号小种;安达土样,连种抗线品种6年改为14号小种,连种4年改为1号小种,连种3年仍为3号小种,轮作均为3号小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小麦白粉菌生理专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条件下,从1985~1986年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65个小麦白粉菌株,用九个鉴别寄主鉴定出25个生理小种,以3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用5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小种接种19个小麦品种的结果表明,同一品种对不同小种的反应相似,不同小种的致病力难以区分。从鉴别寄主与7个小种的共生反应初步推导了品种和小种的限定性基因型。讨论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的复杂性和鉴定生理小种方法的缺点。提出应对鉴别寄主和鉴定方法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苗期的抗条锈性特点及抗性机制。【方法】在抗性谱测定的基础上,采用CY21、CY23、CY27、CY29、CY30、CY31、CY32、Su-11、Su-14等9个条锈菌菌系,分别测定其苗期潜育期、侵染频率、夏孢子堆长度、产孢强度、产孢期以及严重度,同时将CY27∶CY30、CY27∶CY31、CY27∶CY32、CY31∶Su-4、CY30∶Su-11等5个等量混合菌系组合分别在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上继代培养6代,测定各小种在组合中的比例变化。【结果】里勃留拉的抗性谱较宽,抗病性在小种间差异明显,而咸农4号对除CY18、CY22外的小种均感病;两者的抗病性组分在品种间、小种间以及品种×小种互作时均有显著差异;里勃留拉对不同菌系有较强的选择作用,而咸农4号的选择作用较弱。【结论】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苗期抗病性,咸农4号对小种的聚合作用大于里勃留拉。  相似文献   

7.
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小种的监测及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小种于1986年在山西省首次发现.1986~1989年以来在研究其致病性的基础上,结合本省近年来生产用种情况,进行了分析预报.认为条中29号小种将取代1988年以前的主要优势小种条中25号,上升成危险性致病小种。提出了小麦品种布局意见及控制小麦锈病流行和延长新育良种的使用年限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28个供试品种中筛选出新麦9号、咸阳117和辉县红为供试品种,以弱毒小种尤为诱导菌系,以条中29号小种为挑战接种菌系。试验结果表明,弱小种诱导接种可以降低挑战接种菌系的孢子萌发率、孢子堆数量、产孢量。诱导接种和挑战接种间隔12h发病率最低,但不同品种间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9.
用引自南斯拉夫的冬小麦品种诺维萨特早熟1号(Novosadska Rana 1)单体系测定了若干冬小麦品种抗锈基因的所在染色体。确定绿7蚰对条中25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2B 染色体上;Yantar 对叶中3号小种的抗性是由两个显性互补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5A 和1D染色体上;农大233对条中29号小种的显性抗性基因位于3B 染色体上;C39抗条中29号小种的隐性基因位于7B 染色体上;Fr84-8对条中29号小种的抗性是由2个隐性互作基因控制的,分别位于2A 和3A 染色体上。此外还用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测定出农大233,Fr84-8等品系的有芒基因均位于5A 染色体上,抑制斯卑尔脱(spelta)穗型的基因也在5A 染色体上。冬小麦诺维萨特早熟1号单体系是在我国华北地区进行基因定位研究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10.
在苗期采用常规接种方法对38个供试品种进行了分小种鉴别,结果表明:对条中31号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8个,占供试品种的76%;表现感病的品种有9个,占24%.对条中30号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8个,占供试品种的74%;表现感病的品种有5个,占13%.对条中29号小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7个,占供试品种的73%;表现感病的品种有7个,占19%.成株期,在病圃中用条中31号、条中30号和条中29号等量混合小种对供试品种接种,鉴定结果表明:病情基本稳定后,对混合菌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28个,占供试品种的74%;表现感病的品种有9个,占23%.无论在抗病类型中还是在感病类型中病情发展都有差异,在感病品种中,淮阴9628和菜农9226的普遍率、严重度分别为83.3%、20.0%和81.7%、20.0%,而95059和温麦6号的普遍率、严重度分别为22.7%、6.7%和57.3%、15.0%.此外,作者对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条件对不同生态类型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1994 ̄1995年在沈阳农业大学校内试验地研究了紧凑型和平展型峡谷个类型玉米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肥力、密度、品种的复式裂区试验表明,密度、品种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密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品种和产量呈极显著相关。密度和把力的正交试验表明,密度和产量呈显著相关,三个大量元素肥料不同设计水平间均差异不显著可见品种密度在玉米栽培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薏苡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薏苡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薏苡一生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表现为“S”型曲线,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峨嵋黑壳品种较长春黑壳品种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全生育期都处于淹水条件(水生栽培)的植株不及栽培于湿润旱地条件(旱生栽培)的长得好,干物质积累量较旱生栽培的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时期而异,亦在一定程度上受栽培条件影响,生育后期主要分配到茎秆和穗子,水生栽培下的植株根系特别发达,根系的干物质分配百分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应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种及品种的甘蔗,在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叶片进行解剖处理和观察比较,发现在甘蔗叶片内,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依次间插排列着小型和中型维管束。两个大型维管束之间的距离是随叶位上升而逐渐加大;它们之间的中、小型维管束和具有叶绿体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数目也是随着叶位上升而逐渐增加;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也有这种增加的趋势。变量分析表明:它们之间的维管束鞘细胞的横剖面积,在不同叶层之间,差异是极显著的;在不同种和品种之间,差异是显著的,有性杂交育成的生产栽培品种闽糖70/61的束鞘细胞横剖面积显著大于热带种黑车里本的和割手密、伊里安野生种的。  相似文献   

14.
洛夫林10抗条锈性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的不同菌系接种小麦洛夫林_(10)后,接种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长因菌系——寄主组合不同而异。在抗病反应的组合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长十分显著。而在感病反应组合中,酶活性增长不显著。由此表明:洛夫林_(10)叶片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迅速增长与其抗条锈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春小麦高产栽培农艺措施数学模型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播种期、基本苗数、农肥用量、施氮量和施磷量五项农艺措施与春小麦亩产量和纯收益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筛选亩产500-600斤、600-700斤和700-800斤三个产量水平的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下游高产桑园的群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桑树品种与栽植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选择高产、丰产、中产的3种不同类型桑园,进行群体结构研究,较系统地调查了有效条、平均单叶叶面积及单叶重,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变化规律。重点讨论了每公顷产桑叶45000kg桑园的群体结构特点,提出了高产桑园群体结构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18.
褐稻虱在中抗水稻品种上的刺探频率低于抗级品种。虽然褐稻虱在中抗品种上能正常取食,但同化利用率较低。中抗品种受害后,无论是植株损害系数、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程度或产量损失率均显著较感虫品种的少,说明了受害后较之感虫品种具有较强的补偿能力。另外,水稻品种受害后呼吸强度均较健株的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根规则与活力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选用于茎伸长节间数分别为4(早稻),5(中稻),6(晚稻)个的代表品种9个及对原只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进行播期和短日照处理,改变其伸长节间数,培育成4,5.6个3种类型,研究不同品种(处理)根系的发生和活力。结果表明:(1)主茎伸长节间数相同的品种具有类似的发根规则和根系构成(上层根率),伸长节间数不同的品种发根规则和根系构成差异很大;(2)结实期平均根系活力随伸长节间数的增加而下降;(3)改变品种的伸长节间数,其发根规则、根系构成及根系活力亦随之发生变化,其趋势与伸长节间数不同的品种间趋势一致。出上认为,根系的发根规则、根系构成、根系活力与品种的伸长节间数有关。依据上述结论,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培育优质根系的侧重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银杏种核形状及其种仁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银杏种核的形状将银杏雌株品种分为长子、佛指、马铃、梅核和圆子5种类型。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类型间的种核三维度,即长/宽、长/厚、宽/厚比具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株间变异较小,种仁中氢氰酸含量与种核的宽/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不同品种类型间的单核重及种仁中与品质密切相关的干物质、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淀粉、粗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株间变异较大,最大变异系数达到24.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