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徐皓  倪琦  刘晃 《渔业现代化》2007,34(6):1-6,10
作为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我国的养殖设施模式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应该在为健康养殖提供进一步保障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系统在"节水、节地、节能、减排"方面的功效。养殖池塘、流水型养殖设施、循环水养殖设施和网箱养殖设施是我国集约化养殖的主要设施模式。这些设施在发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在养殖水环境控制、水资源利用、生产系统效益、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或矛盾,没能发挥出现代设施系统在健康养殖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上应有的作用。本文在对以上4种主要养殖设施模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养殖设施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未来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的发展方向以及需要解决的重大科技问题,包括池塘工程化生态养殖设施、节水型养殖设施、经济型循环水养殖设施、系统化深水网箱养殖设施等4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海水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网箱是指在相对较深的海域,即通常在水深15米以上的海域设置和进行水产养殖活动的网箱,是近年来在我国沿海迅速发展起来的养殖设施。2001年7月,我站会同中鹿岛海珍品养殖场共购入4只HDPE重力全浮式圆形塑料深水网箱,泊置在中鹿岛海域。2002年4月,分别放养大黄鱼、美国红鱼、鲈鱼、黑鲷等鱼类养殖。经过近5个月的试养,鱼类生长良好,项目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在网箱结构、固定泊置、抗浪抗风、养殖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将项目的技术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海区条件本项目养殖海区选择在玉环中鹿岛海域,该海域为半开…  相似文献   

3.
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2002年我们在白龟山水库开展了利用自然生态资源进行水库网围生态养殖河蟹技术研究,通过项目示范与推广,总结出一套生态养殖河蟹技术,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一、网围水域条件1.网围区要选在水库上游敞水区或河流入库水口的两侧,避开主河道,水域开阔、水质良好无污染。2.网围区水草茂盛,水草主要品种以轮叶黑藻、苦草、马来眼子菜为主,少量的聚草、金鱼藻、水花生、菹草等,水草覆盖率应在80%以上,螺蛳等底栖动物丰富。3.网围水域常年水深0.5~2米,水位落差少,旱季不干枯。4.底库较平坦,淤泥较少,底质…  相似文献   

4.
张波  侯礼森 《内陆水产》2007,32(10):27-28
中国是个水产养殖的闻名古国,有纪录的水产养殖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了。我们的祖先在养殖过程中不断总结养殖经验,给我们后代留下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比如"水、种、饵、管、密、混、轮、防"八字精养法;"养鱼  相似文献   

5.
草鱼是我国传统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在湖南亦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养殖比例在所有吃食性鱼类中占的比重最大。然而养殖模式在各地分化较大,在湖  相似文献   

6.
石斑鱼属于(鱼旨)科石斑鱼属,其种类有100余种,世界上的暖水海域均有分布。我国产的石斑鱼约有廿多种,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常见的有青石斑鱼(土鲙)(Epinephelus awoara(T.R.S))、鲑点石斑鱼(红鲙)(E.faris(Thunberg))、赤点石斑鱼(E.akaara(T.R.S))等。石斑鱼为肉食性、底栖性鱼类,多栖息于热带及温带底质多岩礁的海域,进行深浅洄游,,但活动范围甚小,喜欢吞食鱼类和虾类,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嫩等特点,其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体色美,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在港澳地区被视为吉祥之物,享有上等佳肴之美称。目前,在香港,重500克左右的石斑鱼售价达200元港元,若遇传统假节日,售价更高,是一种竞争能力较强的创汇品种。就目前的生产水平看,石斑鱼养殖虽然投资较大,但生产效益高,一般投入  相似文献   

7.
彭泽鲫原产于江西省九江市,水产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攻关、选育出具有稳定遗传性状的原种群体。它具有生长速度快、体型好、食性杂、适应性强、抗病害、耐低氧等优点。现已推广到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很受人们青睐。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于1991年引进该鱼,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本人所做的工作和有关资料进行总结,把彭泽鲫优良性状和一些较成功的养殖模式,作一介绍。1 彭泽鲫养殖特性 体型呈纺锤型,背部曲线平滑柔和,较白鲫和银鲫低;背部灰黑色,腹部灰白色,极似普通鲫鱼。食性杂,食谱广泛,对饵料适应能力强,能充分利用水域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残饵,因此在少量套养环境下不需要再增加投饵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扇贝养殖现状及持续发展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利平 《齐鲁渔业》2000,17(2):21-23
扇贝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之一,1996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783.5万t,其中贝类产量412·7万t,扇贝产量达90万t(占海水养殖产量的11%,贝类产量的22%)。而同年世界扇贝的产量约98万t,可见我国扇贝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在这90万t产量中,栉孔扇贝约58万t,海湾扇贝25万t,虾夷扇贝5万t,华贵栉孔扇贝约2万t,年产值约40亿元。自1980年以来,我国沿海渔民从扇贝养殖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省扇贝累计产量达440多万t,收入约200亿元。1扇贝养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水产养殖生产中,养殖效益的高低,饵料系数是关键因素之一.在当前海、淡水产品的养殖过程中,饵料的费用约占养殖成本的70%以上.因此,饵料的正确使用及效果,将在水产品养殖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饵料效用,降低使用饵料的成本,以较低的饵料系数取得较高的产量,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降低饵料系数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董学鹏  李彤  于洁  孙万胜 《河北渔业》2019,(5):13-15,48
经济效益是每家生产企业追求的目标,池塘养殖业因为追求高效益,采取了高密度养殖,这样势必会造成病害传播及养殖水域的污染。现在渔业发展对养殖水体环境及排放的要求非常重视,我国在2018年制定了水产养殖水排放标准,养殖者必须遵守。近年来我中心对天津市的62家水产生产企业进行了尾水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池塘富营养化、COD超标,尤其是高密度养殖池塘。多年来水产工作者摸索了各种养殖模式,不断探索池塘养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破坏养殖水域环境的养殖模式。2016年,通过参观学习交流,摸索出了适于天津的池塘养殖模式“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集成”。它是将一片池塘分成生态净化区、水质净化区、养殖水槽3个区域,水体在池塘中循环流动,养殖水除蒸发和渗漏需适当补水外,养殖水达到零排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此养殖模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对池塘养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开始进行了3个养殖企业的试点建设,2018年开始向全市推广。本文详细介绍了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技术,以期为这一养殖模式的推广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