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树^14C—同化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宁 《核农学报》1997,11(3):184-186
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茶树^14C-同化产物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施氮水平有利于^14C-同化产物的积累;施氮可增加光合产物在绿色器官的分配,同时降低了在非绿色器官的分配;秋季施氮过多,对茶树向根系运输养分不利,使^14C-同化产物过多地滞留在绿色器官中。  相似文献   

2.
运用^14C示踪技术研究了施肥对为后棉花花铃斯^14C同化物的生产,运转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NP混施可明显提高叶片的相对光合强度和同化量,从而增强植株的同化能力;NP混施还可增加叶片^14C同化物的输出率,提高棉铃、根系和生长点的^14C同化物输入率。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产量构成与同化产物的有效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李向高  李艳丽 《核农学报》2001,15(4):247-253
利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参龄各主要生育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动态及对产量的关系 ,揭示了不同生育期同化产物转化为能量、结构物质和贮藏性物质的相对消长规律。结果表明 :3年生西洋参不同生育期14 C 同化产物向根运输快于向果运输 ,根是西洋参最强的同化产物竞争库 ,果实次之 ;4年生西洋参各主要生育阶段同化产物在生长、呼吸及贮存间的分配比例不同 ,展叶期的同化产物 85 %以上用于后续生长的能量代谢和器官建造 ,收获期参根中 80 %的干物质来源于花期以后的同化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人参不同生育期,采用(14)~CO_2标记整体植株的方法,测定人参同化(14)~C产物的分配比率和残留率。结果表明,展叶末期同化的光合产物60%用于建造人参营养体,为地上部各器官的生长发育提供碳源和能源;绿果期以后的同化产物是参根中干物质和有效成份构成的主要来源;施用人参复合肥料,4年生参根干重及总皂甙含量较对照提高16.1%和4.3%。  相似文献   

5.
冬小麦抽穗始期标记14C-同化物分配与运转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14C-示踪法研究小麦表明,始穗期标记^14C-同化物的分配与运转在两个冬小麦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西农1376的^14C-同化物开花前在茎、穗中的分配率较高,开花后茎中^14C-同化物输出时间长、输出量大,因而^14C-同化物在籽粒中分配率较高,籽粒灌浆较好。试验还表明,^14C-同化物分配率和运转能力还表现出上部节位器官大于下部节位器官,且西农1376上下部器官分配率和运转能力的差异大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甜菜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白宝璋  杨玉昌 《核农学报》1995,9(3):189-192
本利用^14CO2示踪法研究了稀土元素对糖用甜菜块根膨大期和糖分积累期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适当浓度稀土元素可提高甜菜同化CO2的能力,提高根冠比,改善光合产物的分配,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块根运输,其中以0.05%浓度处理的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7.
小麦齐穗期喷施烯效唑10~40ppm显提高麦株叶片对^14CO2的同化能力,并增加^14CO2同化物向穗部及根系转移。研究还表明,烯效唑处理,增加了麦株主茎叶片同化的^14C-物质向分蘖株的运移,烯效唑处理延缓了叶片衰老,使穗粒灌浆进程延缓,灌浆时间延长,千粒重增加。  相似文献   

8.
短枝西洋参培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果期两年生西洋参^14C同化产物分配及根活力的测定表明,两年生西洋参于移栽前切除部分主根,后续生长中,参株发育正常,侧根及须根系发育良好,主根缩短;果期叶面喷施ABT增产灵,能促进同产产物向根部转移,提高根系活力,尤其是提高侧根根系活力。可以认为,在培植短枝西洋参过程中,移栽前切除部分主根是一简便而有效的主要措施,而适时施用ABT增产灵是必要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9.
灌浆期高温对小麦光合产物运转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以扬素5号为材料,用^14C示踪方法,利用多探头活体测量仪,测定了小麦灌浆期在30℃和40℃高温条件下对剑叶^14C-同化产物运转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使剑叶光合同化效率降低,叶片光合产物输出动态发生紊乱,抑制了籽粒中光合产物的累积,最终对千粒重影响显。  相似文献   

10.
网纹甜瓜糖的积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保护地栽培的网纹甜瓜糖的积累模式及果实含糖量与同化产物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果实含糖量在果实发育前期一直较少,进入成熟期急剧增加。成熟期果实中蔗糖的积累,一是生育前期同化产物的分配和转化;二是后期同化产物的输入,而且生育后期同化产物的贡献高于前期。座果期喂入14CO2后,收获期果肉蔗糖放射性活度占全糖总放射性活度的4881%。成熟期喂入,该值为5821%。  相似文献   

11.
越冬期间小麦的光合作用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冬小麦越冬期间的光合特性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越冬期间的冬小麦能够吸收、同化14 CO2 ,并进行转运 ;其同化产物的 60 %用于越冬期的呼吸消耗 ,约 40 %用于返青后的生长发育 ,其中少量的光合产物参与了穗部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Sugar beet (Beta vulgaris L.) is cultivated mainly on saline soils. Low levels of salinity stimulate growth of this crop plant possibly due to production of broader leaves as sources of assimilates. In this work, six cultivars were studied under mild salinity (EC = 5.5 dS m?1) in a field experiment to analyse its effect on growth parameters and yield of storage root and sugar accumulation. An attempt was also made to determine the contributing role of photosynthetic gas exchange in response of sugar beet plants to salinity. Production of greater leaf area in salinized plants occurred only transitionally in the early growth period; in progression of the growing season it was decreased, and at 3rd harvest (100 days after treatment) i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compared with control plants without cultivar differences. Lea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and stomatal conductance did not change by salinity significantly. Although, at the end of growth season, leaf area and potential photosynthesizing component of salinized plants on the basis of leaf area (LAR) or weight (LWR)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for control plants, weight of storage root and sugar content were up to 90 and 37% higher than in control plants, respectively. Consequently, a considerable higher yield under mild salinity conditions in sugar beet is not attributable to higher leaf area or, therefore, higher photosynthetic capacity of whole plants. Indeed, the storage roots benefit from lower dry matter and surface production of shoot during the late growing season (because of lower nitrogen assimilation and a slight drought stress of salinized plants) and a change in dry-matter partitioning in favor of roots takes place. However, a possible special effect of Na on carbon allocation for storage and structure and involvement of growth regulators in the change of root-shoot allometry could not be excluded.  相似文献   

13.
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敢南京土壤条件下混合固氮菌剂-水稻联合体系的固氮特性。结果表明,紫香糯稻接种混合菌剂后,稻株利用的固氮量为1.03kg/666.7m^2,固氮率6.7%;拔节期-齐穗期是固氮高峰期,日平均固氮量达24.31mg/m^2·d,这阶段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40.9%;拔节期-成熟期的固氮量占整个生育期固氮量的70%以上;节肥能力为每666.7m^2 113.3kg硫铵;稻谷  相似文献   

14.
适宜膜下滴灌频次提高北疆机采棉光合能力及产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北疆大田条件下,以机采棉品种新陆早57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灌水分配对机采棉光合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试验设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3个灌水分配次数分别为10次(D10)、8次(D8)、6次(D6)。结果表明:D6处理头水时间推迟,由非气孔限制因素导致净光合速率的下降,胁迫程度较高,最大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光化学量子产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明显增加,同时恢复能力较差,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受限。盛蕾后充分供水但并没有较高的补偿强度,且蒸腾速率较高,叶片水分利用效率降低。由于D10处理花铃期灌量分配不合理,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受气孔限制因素影响,棉株受到轻度胁迫,吐絮期的灌水有效提高了其光化学猝灭系数,与D6处理差异显著。降低了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延长了叶片光合功能期,生物量积累偏向营养生长,使其营养器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生殖器官差异不显著(P0.05),不利于产量的形成。而D8处理在整个生育期保证了高效的光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光合物质向生殖器官运移的比例,比D10、D6处理高出21.1%、23.5%,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优,且产量与D10差异不显著,但比D6处理显著高647.4 kg/hm~2(P0.05)。因此在滴灌定额为4 500 m~3/hm~2的条件下,配合D8处理的灌水分配方式,有利于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分配,从而获得高产。由此可见,盛蕾前灌头水且增加盛花期后灌溉定额,同时减少吐絮期水分供应,可有效提高叶片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光合物质优先向生殖器官运移,实现机采棉节水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分蘖期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产量形成的影响机理及其耐旱机制,以东农425(耐旱型)和松粳6号(干旱敏感型)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方式于分蘖期控制土壤水势至0 k Pa(对照)、-10 k Pa(轻度干旱)、-25 k Pa(中度干旱)、-40 k Pa(重度干旱),依次记为A0、A1、A2、A3。处理21 d后复水,研究分蘖期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寒地粳稻叶面积、光合特性、叶绿素总含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期干旱胁迫导致叶面积减小、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均随土壤水势降低而下降。同时,干旱处理期间寒地粳稻功能叶片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值均随干旱胁迫程度增加而下降,但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却与其相反。干旱胁迫下寒地粳稻产量显著下降,且下降幅度随土壤水势降低而逐渐增大。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大量降低造成产量显著下降,说明分蘖期干旱胁迫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是低土壤水势造成了寒地粳稻库容量或单位面积颖花量的大量降低。与A0(对照)相比,A1、A2和A3下松粳6号产量降幅分别为13.87%、20.87%和32.51%;而东农425分别为10.58%、15.21%和25.52%,均显著低于松粳6号,且耐旱型品种东农425始终保持较高光合生长能力。本研究结果为寒地粳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2021年4-7月在沈阳农业大学大型水分控制试验场进行马铃薯的控水实验,选取马铃薯开花期和块茎膨大期,设置轻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5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60%)、中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4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50%)和重度干旱(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3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40%)以及对照(开花期土壤相对湿度70%、块茎膨大期土壤相对湿度80%)处理,在每一个生育阶段各级干旱处理5d后进行复水,复水水平控制到对照处理水平,研究干旱胁迫及旱后复水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与块茎膨大期遭遇干旱胁迫会使叶片气孔导度、净光合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叶片光系统II的光化学淬灭系数、光能转换率显著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显著升高。开花期轻度干旱持续5d后复水,叶片净光合速率比干旱处理提高20%,但块茎膨大期中、重度干旱恢复的程度很小。各级干旱处理下叶面积指数较对照下降17.6%~50.3%,干物质重降低23.4%~51.4%;开花期各级干旱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分别较对照处理减少1.0%~19.6%,而块茎膨大期各级干旱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育期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方法,采用13C脉冲标记技术和稳定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三个生育期(返青期、分蘖期和抽穗期)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同化率、分配比率及其在土壤中增加率的动态变化,探讨三个生育期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运转、分配规律,为明确稻田生态系统中碳素循环过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分别在返青期、分蘖期和抽穗期进行一次13C脉冲标记(持续5 h)后,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总同化率均随标记后天数的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从标记后2 d至收获时,总同化率分别为75.92%~39.53%、70.01%~52.02%、86.38%~69.60%,且收获时与2 d时的同化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其被同化光合碳的损失率分别为47.93%、25.70%和19.43%;抽穗期光合碳同化率明显高于返青期和分蘖期,被同化光合碳的损失也明显低于返青期和分蘖期。三个生育期被同化的光合碳向水稻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包括根和土壤)的运转呈互相消长关系,但向水稻地上部分的分配比率(平均为85.04%~73.10%)远大于向根的分配比率(平均为12.50%~22.04%)和土壤的分配比率(平均为1.70%~5.04%),且抽穗期光合碳向水稻地上部分中的分配比率大于分蘖期和返青期,向地下部分的分配比率则正好相反;此外,三个生育期被同化的光合碳在土壤中的增加率分别为0.08%~0.21%、0.09%~0.17%和0.19%~0.27%,抽穗期土壤中光合碳的增加率要大于返青期和分蘖期,且光合碳在土壤中也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调节剂SD-100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D-100(又称山东-100),化学名称为[β-4-氯苯氧基-乙基]-4氯苯氧乙酸酯,是一种调节植物体营养代谢,促进生殖器官生长,催熟并能防止落花落果的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表明,它能明显地提高番茄的光合速率,两年分别比对照提高98.02%与12.35%,而且光合产物分配的方向明显得到改善,处理株~(14)CO_2光合产物运往果实中的数量占总量的10.02—21.88%,而对照株仅占5.62—8.65%,运达的时间也比对照提前16小时。春播番茄的座果率比对照增加20.0—28.0%,提早成熟12—15天,大田小区与盆栽测产结果较对照增产32%以上。在夏播与秋播番茄上应用效果也很好,在平均夜温高于25℃或低于15℃条件下,植株仍能正常开花结果,并获得相当产量。  相似文献   

19.
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机理及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节水灌溉技术——分根区垂向交替供水的节水增产效应,以盆栽玉米为试验材料,选用3种不同的灌水方式(表面灌、下部灌、交替灌)和不同的灌水周期(3d、5d、7d)以及不同灌水方式下的相同灌水量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垂向交替供水是可行的。在相同的水势条件下,交替灌可提高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降低气孔关闭的临界水势,使光合同化产物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分配增加,整株作物的长势呈现出苗壮、根旺的特点。此外,5d的交替灌与3d的表面灌相比,不仅作物的长势明显改善,且节水26%以上;7d的交替灌与5d的表面灌相比,作物长势无明显差异,但节水20%以上。试验的最终结果认为:5d的灌水周期是试验范围内交替灌应用时较为成功的方式。当以土壤含水率控制时,拔节期下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54%的田持,上层土壤含水率应不低于40%的田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