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着重介绍大麦葡聚糖研究现状。β-葡聚糖是大麦籽粒和糊粉层细胞壁的主要成份 ,可参于人体内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调节 ,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 ,以及在保键食品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应用了目前国际推荐使用的β-葡聚糖测定原理、具体方法,对大麦籽粒及制品的混合β-葡聚糖进行 检测,为我国企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影响啤酒大麦籽粒品质的环境因素及农艺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是啤酒大麦极其重要的品质指标,也是制约国产啤酒大麦应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环境因素和农艺措施两方面入手,阐述了它们对大麦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和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提出了优质、高产、高效的啤酒大麦栽培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大麦籽粒及制品的混合键β-葡聚糖分析检验程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了目前国际推荐使用的β-葡聚糖测定原理、具体方法,对大麦籽粒及制品的混合β-葡聚糖进行检测。为我国企业生产和科研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大麦葡聚糖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着重介绍了大麦葡聚糖研究现状,β-葡聚糖是大麦籽粒和糊粉层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可参于人体内血清中的葡萄糖水平调节,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以及在保健食品上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β-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 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 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 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7.
大麦在开花后受到水分胁迫时,籽粒质量会降低而蛋白质含量则会增加,同时麦芽品质也大幅下降。然而,在不同的大麦基因型中,水分胁迫的负面影响差别很大。本研究采用不同水分胁迫耐受性的西藏野生大麦品种2个和栽培品种2个作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干旱条件下灌浆期籽粒代谢剖面的基因型差异。本研究中总共鉴定到71种不同积累的代谢物,包括有机酸、氨基酸/胺和糖/糖醇。所有基因型材料的代谢物相对含量均受水分胁迫的显著影响,且野生型和栽培型之间差异明显。对代谢物的主成分分析表明,西藏野生大麦XZ147对水分胁迫具有独特的响应方式。当受到水分胁迫时,野生大麦XZ147是4个基因型中籽粒β-淀粉酶活性升高最多的,这很可能是由于其较高的赖氨酸含量,较低的吲哚-3-乙酸(IAA)生物合成,更稳定的过氧化氢平衡,以及上调的BMY1基因表达。另一方面,干旱胁迫下野生大麦XZ147籽粒β-葡聚糖含量下降量超过其他基因型,这可能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灌浆速率和上调的β-葡聚糖合酶基因GSL7表达。这些结果表明,XZ147在大麦育种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提高大麦的耐干旱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给燕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和高β-葡聚糖含量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不同地区的四个燕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开花到籽粒完全成熟,哥葡聚糖含量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其中总β-葡聚糖在花后15d内迅速合成,是β-葡聚糖合成积累的关键时期,之后合成和积累速度减缓,其中可溶性β-葡聚糖在花后10d内积累速度较快,而后变缓。不同燕麦品种的β-葡聚糖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可溶性β-葡聚糖所占比例表现为皮燕麦高于裸燕麦。从燕麦籽粒形成到成熟,不同品种籽粒中葡萄糖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花后15d左右达到最大值,葡萄糖含量与β-葡聚糖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葡萄糖含量不是燕麦籽粒中β-葡聚糖合成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麦β—葡聚糖酶的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存在于大麦糊粉层和质片中的大麦β-葡聚糖酶(1,3-1,4-β-葡聚糖酶)属于诱导酶,种子萌发期间受赤霉酸(GA)诱导而激活。1,3-1,4-β-葡聚糖酶和1,3-β-葡聚糖酶基因是β-葡聚糖酶基因家族中两类,这两类β-葡聚糖酶水解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它们与大麦的制啤和抗病密切相关,遗传工程将为大麦的品质改良和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谷物β-葡聚糖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在食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如何快速、准确、经济地检测β-葡聚糖含量已成为燕麦、大麦等谷物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谷物β-葡聚糖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酶法、色谱法、刚果红法、荧光法、粘度法、近红外法等,各方法采用不同的原理,在准确度、检测效率、检测成本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其中,酶法测定结果准确度高,已被开发成试剂盒并成为谷物β-葡聚糖的标准检测方。法,但是高纯度酶价格昂贵;近红外法检测简单快捷,可大批量检测样品,甚至可以选用全谷物籽粒进行无损检测,然而该方法在建立时需要大量已知含量的样本确定定量模型。本论文综述了当前谷物β-葡聚糖的检测原理、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1.
文摘     
本文对大麦育种中制啤品质测定的精确度,包括不同批次产品、不同化验员以及不同大麦样品问的差异进行评价。被测定的大麦性状是:籽粒水分,籽粒磨碎后的水分(用二种方法测定),籽粒重,浸渍液的水分含量,麦芽湿度(用二种方法测定),麦芽产量,麦芽含氮量,麦芽的可溶氮含量,Kolbach指数,麦芽糖化力,麦芽的α-淀粉酶含量,麦芽的β一葡聚糖酶含量,麦芽汁的折光指数,热水浸出物,浸出物的重量,麦芽汁的还原糖含量,麦芽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麦芽汁的α-氨基氮含量和麦芽汁的总含氮量。本文讨论了这些测定在大麦  相似文献   

12.
燕麦β-葡聚糖的合成与积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燕麦β-葡聚糖具有明显的保健功效,这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科学家的关注。燕麦β-葡聚糖具有β-(1,3)(1,4)两种糖苷键,而且排列有序,主要分布于籽粒糊粉层,通常与其它物质结合存在。燕麦β-葡聚糖是在高尔基体中合成的,但β-葡聚糖的合成过程目前还不清楚,β-葡聚糖合成酶(或复合体)可能是合成过程的关键酶。除遗传因素外,水分供应、总辐射、矿质营养、籽粒成熟期温度等环境因素均对β-葡聚糖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大麦β—葡聚糖酶的品种和环境变异及其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麦β—葡聚糖酶活性是啤酒大麦的一个重要品质性状,它与β—葡聚糖含量j麦芽浸出率、糖化力等有着密切关系。β—葡聚糖酶活性受品种本身遗传因素的控制,但不同地区与年份也存在着一定差异?制麦期间的温、湿度及其它各种理化处理对其有着很大影响。还阐述了大麦β—葡聚糖酶活性的遗传和育种改良。  相似文献   

14.
大麦β—葡聚糖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大麦β—葡聚糖对实验性高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以混合大麦β—葡聚糖粗提物的高脂饲料喂食小鼠。到定血脂值;肝脏称重,计算肝系数。结果:大麦β—葡聚糖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能够降低肝系数,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结论:大麦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浆胆固醇效应,在肠道内抑制脂类物质的吸收,增加其排泄可能是其降血脂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要存在于大麦糊粉层和盾片中的大麦 β -葡聚糖酶 (1,3- 1,4 - β -葡聚糖酶 )属于诱导酶 ,种子萌发期间受赤霉酸 (GA)诱导而激活。 1,3- 1,4 - β -葡聚糖酶和 1,3- β -葡聚糖酶基因是 β -葡聚糖酶基因家族中两类 ,这两类β -葡聚糖酶水解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 ,它们与大麦的制啤和抗病密切相关 ,遗传工程将为大麦的品质改良和选育抗病品种提供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燕麦β-葡聚糖的保健作用及影响其积累的因素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燕麦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已引起国内外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燕麦β-葡聚糖能预防和治疗由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关于燕麦β-葡聚糖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目前虽已有一些假说,但均未取得充分的证据。燕麦β-葡聚糖的含量存在遗传差异,裸燕麦的含量通常高于皮燕麦,不同基因型的裸燕麦,其β-葡聚糖的含量也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燕麦β-葡聚糖含量也有明显影响,氮素供应的增加通常会提高β-葡聚糖含量,但是其他环境因子包括磷、钾等矿质元素对燕麦籽粒β-葡聚糖合成及积累的影响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发芽特性及淀粉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麦(Hordeum vulgare L.)老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的劣变机制,采用高温高湿(40℃、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处理方法,模拟大麦种子自然老化过程,研究老化处理对大麦(甘啤4号、垦啤7号、P12-8和9810)种子发芽特性及其萌发早期(0~72h)籽粒淀粉含量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的发芽特性指标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随着萌发时间的延长,4个大麦品种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逐渐降低,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逐渐升高。相同萌发时间段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籽粒内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含量均呈现波动式增加;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活性均呈现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不同老化处理大麦籽粒的淀粉酶活性差异显著。(3)未萌发籽粒中检测不到α-淀粉酶活性,却检测到活性很小的β-淀粉酶。(4)萌发48~72h时,各大麦品种不同活力水平的籽粒内,淀粉含量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酶活性和种子发芽特性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了相同农学条件下种植的8个大麦品种和在土耳其六个不同地点种植的大麦品种Tokak样品。大麦品种和种植地点之间,β-葡聚糖含量都有明显差异(P〈0.050。在用8个大麦品种检测过的麦芽质量指标中,脆度,粘度,库尔巴哈值和粗细粉差异与β-葡聚糖总量有明显相关性(P〈0.05)。在不同地点种植的Tokak样品的麦芽质量指标(库尔巴哈值和粗细粉差)与β-葡聚糖含量之间也有类似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大麦 β -葡聚糖对实验性高脂症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方法 :以混合大麦 β -葡聚糖粗提物的高脂饲料喂食小鼠。测定血脂值 ;肝脏称重 ,计算肝系数。结果 :大麦 β -葡聚糖能有效降低血浆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水平 ;能够降低肝系数 ,缓解肝脏的脂肪病变。结论 :大麦 β -葡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浆胆固醇效应 ,在肠道内抑制脂类物质的吸收 ,增加其排泄可能是其降血脂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大麦对叶斑病响应的生理机制,以对该病害抗性不同的两个大麦品种蒙啤麦1号(感病)与蒙啤麦3号(抗病)为材料,接菌后测定了大麦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叶片氧化还原酶等抗病相关酶活性、MDA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11个生理指标,比较了两个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对叶斑病菌侵染的反应差异因生育时期和指标而异,其中与蒙啤麦1号相比,蒙啤麦3号苗期的脂氧合酶(LOX)、β-1,3-葡聚糖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丙二醛(MDA)和可溶性糖(SS)含量的升高幅度较大,拔节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LOX、β-1,3-葡聚糖酶和PAL活性及脯氨酸(Pro)和MDA含量的上升程度较大,孕穗期的SOD、POD、PPO、LOX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Pro和SS含量增加幅度较大。通过对11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对大麦抗叶斑病能力贡献率较大。由此可见,大麦对叶斑病的生理响应因品种、生育时期而异;LOX、PPO、POD、PAL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及SS含量6个指标可作为评价大麦抗叶斑病的重要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