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黑龙江省黑土大麦主产区设肥料试验,以研究黑土养分释放特性及大麦吸收养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 120、P2O590、K2O 90 kg/hm2,全部磷钾肥+70%N作基肥,30%N作分蘖肥为黑龙江省大麦优化施肥的最佳处理;速效养分在分蘖期到灌浆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到灌浆期养分含量达到最高值,到了成熟期,各种速效养分的释放量都达到最低值;植株吸收的养分含量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到抽穗期达到最高值,成熟期养分吸收量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2.
W—HE生物表面活化剂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于1992年从俄罗斯引进的农业高新科技产品,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制剂。经2年试验结果表明,能促进大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抑制后期的节间生长,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对植株有较为明显的活化和调节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戈兰牌高效活性叶面肥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在引进俄罗斯生物表面活化剂的基础上,针对黑龙江省土壤类型特点,研制开发的一种以引进俄罗斯生物表面活化剂为主,以氮、磷、钾、钴、铁和黄腐酸等为辅,添加抗菌素及渗透剂,科学配制而成的农业高科技产品。为探讨其在大麦上应用效果,作者采用喷施宝为参考对照,清水为对照,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八五”期间从8个性状对598份次栽培大麦优异种质的遗传分析和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应黑龙江省生态条件综合性状较好材料23份,其中高蛋白4份、早熟3份、矮行4份、多粒3份、大粒4份、丰产性好的3份、啤酒大麦2份并提供给育种者利用。  相似文献   

5.
W—HE生物表面活化剂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从俄罗斯引入的农业高科技产品,C—HE植物生长调节剂由我所研制。试验结果表明,能促进大麦生育前期生长发育,增加分蘖,抑制生育后期节间生长,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W-HE生物表面活化剂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黑河农科所于1992年从俄罗斯引进的农业高新科技产品,是一种广谱、高效、无毒、无残留的新型制剂。经2年试验结果表明,能促进大麦生育前期的生长发育,增加分蘖,抑制后期的节间生长,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干物质的积累,对植株有较为明显的活化和调节作用,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啤酒大麦在黑龙江省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最大的啤酒大麦品种是垦啤麦2号.该品种是红兴隆科研所1996年审定命名。垦啤麦2号已在黑龙江省种植推广12年.由于其推广时间长.存在品种退化、易倒伏及千粒重低的问题.造成大麦品质下降.产量减少。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多年的攻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Eberhart-Rusell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啤麦品种进行了适应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81原306丰产性能最好,回归线粒于群体平均和各参试品种的上方,属平均稳定性81原290产量位于第二,回归性位于81原306之下,其它品种上方,对环境条件反应不敏感,属超平均稳定型。81原306对不环境条件反应敏感,在优良的环境条件下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而稳定性较差。81原307产量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东北啤麦基地主要指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北部。近十年,由于玉米和水稻面积的增加,黑龙江省的大麦面积逐年下降,只有不足0.33万hm2/年的播种面积。而内蒙古东北部由于大麦的可比效益好于小麦,其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20 hm2,发展到2008年23.3万hm2,目前每年可稳定在6.67万~10万hm2。种植品种已由垦啤麦7号、垦啤麦9号代替了当初的垦啤麦3号和垦啤麦2号。其产量和品质已明显改善。但由于内蒙古东北部种植大麦的历史较短及特殊的气候条件,当地的生产和科研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育种目标的调整、栽培技术的完善、病害的综合防治、耕作措施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地产垦啤 2号、3号啤酒大麦生产的原料 ,经北大荒麦芽集团生产麦芽 ,供东北几省啤酒厂使用 ,其中哈尔滨啤酒厂 3年来使用该麦芽 5万t ,生产近 10 0万t不同类型啤酒 ,由于采用合理工艺 ,生产出优级淡色啤酒质量稳定 ,市场反映好 ,与进口澳麦麦芽啤酒无明显差异 ,且经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龙啤麦3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协作,通过国家“948”项目,对引进的美国大麦资源Z027S099T进行鉴定、评价和利用,经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的啤酒大麦新品种.2013年4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推广,命名为龙啤麦3号.  相似文献   

12.
正众所周知,啤酒大麦是酿造啤酒的主要原料啤酒大麦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生产出高品质啤酒。目前中国的啤酒大麦生产主要集中在西北东北、江淮和西南地区,而东北春大麦区主要是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地区。在东北春大麦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除品种和栽培方式以外,防止主栽品种的优良种性退化也至关重要。品种一旦混杂退化,其优良性状很快丧失,从而失去推广利用价值。混杂退化后的种子纯度明显下降性状变劣,品质变差,抗逆性下降,产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我国栽培大麦白粉病抗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9% ;感病 33个 ,占 36 .7% ;高感 10个 ,占 11.1%。可见在我国栽培大麦中 ,抗源较丰富。 (2 )不同类型和棱形的抗性 ,比较发现 ,皮麦抗病品种比裸麦多 ,六棱抗病性强于四棱和二棱。 (3)供种省份之间抗病性不同 ,抗病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上海和新疆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 (4)从三大麦区看 ,抗病品种主要分布在冬大麦区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全国 2 4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 )共 90个代表性栽培大麦品种 ,进行了抗白粉病田间鉴定。统计结果表明 :(1)品种之间抗病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品种 2 1个 ,占总数 2 3 3% ,抗病品种 2 6个 ,占 2 8 9% ,感病 33个 ,占 36 7% ,高感 10个 ,占 11 1%。可见在我国栽培大麦中 ,抗源较丰富。 (2 )不同类型和棱形的抗性 ,比较发现 ,皮麦抗病品种比裸麦多 ,六棱抗病性强于四棱和二棱。 (3)供种省份之间抗病性不同 ,抗病品种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陕西、河北、四川、贵州、湖北、上海和新疆等省 (自治区、直辖市 )。 (4 )从三大麦区看 ,抗病品种主要分布在冬大麦区。  相似文献   

15.
莆系大麦新品种选育进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连续承担“七五”、“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大麦新品种选育技术”和“六五”至“九五”福建省科技攻关项目“大小麦新品种选育” ,成功地育成莆大麦 2号、莆大麦4号、莆大麦 5号、莆大麦 6号、莆大麦 7号等系列高产、优质、多抗性大麦优良品种 ,同时 ,也积累了丰富的育种经验和较多优良高代材料及株系 ,具有较强的育种后劲。莆大麦 4号播种面积在 1990年前后占全省大麦播种面积的 6 0 %以上 ,莆大麦 5号现已成为福建省当家品种 ,这 2个品种为福建省二次品种更新、大麦生产和畜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1…  相似文献   

16.
四川栽培大麦新变种的发现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四川197个栽培大麦品种在成都种植3年以上的观察,鉴定出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亚种,共65个变种,其中新变种11个。多棱大麦变种占99.4%,皮麦多于裸麦。变种中以稀穗、极密穗、长芒、齿芒、穗和籽粒黄色、秆黄色类型占多数。多棱大麦以pallidum,thyrsoideum,parallelum,subhorsfordianum,nigribruneum,fujianicum等变种  相似文献   

17.
季字号大麦新品种选育始于1979年,至今历时20年之久,前后育成大麦新品种季麦1、2、3号以及新品系秀80-7等,1985 ̄1998年14年来在省内外累计推广面积1400万亩以上,对促进大麦生产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90 ̄1992年,对青海省20个县市的大麦野生近缘植物进行了考察。收集到的213份近缘野生大麦分属2个亚种、20个变种、其中新定名的变种6个。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日喀则和阿里地区栽培大麦种质资源的研究结果。它们属于普通大麦种内二棱大麦和多棱大麦两个亚种。(1)日喀则地区1088个品种分类属于121个植物学变种,其中新变种有13个;(2)阿里地区77个品种分类属于43个植物学变种,包括新变种5个。这对系统了解中国大麦的分类、认识、研究、进一步保护和利用资源都有其深远意义,同时为研究大麦起源、演化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0.
六棱大麦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杂交设计,对六棱大麦9个性状进行遗传研究,估算了F2代杂种优势和亲子相关。结果表明:株粒数、株粒重、有效稳数F1代杂种优势较高,F2代优势衰退缓慢,而穗长、小穗排数、重粒重、穗粒重衰退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