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韵  徐良  张佩 《吉林农业》2010,(6):78-78
利用微波加工的原理对绿茶进行加工,可以使绿茶的品质在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得到提高,本文介绍了微波设备加工绿茶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本地宜昌大叶种夏秋茶鲜叶(一芽二叶)为原料,通过对鲜叶摊放、杀青、烘焙等几个方面的绿茶加工试验,采用生化成分检测和感官审评比较,结果表明:针对宜昌大叶种群体多酚类含量较高的特点,在夏秋绿茶加工中,采取控温控湿(22℃、平均相对湿度56%)12h摊放、微波杀青配套炒二青、微波初烘—足火60℃烘焙技术,能有效提升或改善夏秋绿茶品质。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十微波杀青和微波十滚筒杀青4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高,具有色泽翠绿的特点;滚筒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次之,香气高长,具有令人愉悦的清栗香;  相似文献   

4.
近五年茶鲜叶杀青工艺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青是绿茶加工重要工序之一,是形成绿茶特有"绿汤绿叶"性质关键所在。在概述鲜叶杀青工序前提下,主要介绍了滚筒杀青、热风杀青、蒸汽杀青和微波杀青等4种杀青方式以及杀青设备研制方面的进展,最后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对杀青工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绿茶杀青技术,以茶树品种紫阳群体种1芽2叶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波-锅炒联合杀青方式,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结合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投叶量、微波功率和微波处理时间3个因素对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杀青条件为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微波处理时间90 s。与对照相比,微波-锅炒联合杀青处理的绿茶中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对比试验表明当投叶量120 g,微波功率560 W,处理90 s时,绿茶中氨基酸含量可提高34.57%,感官审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6.
利用不同微波杀青处理(相同微波功率、不同杀青时间和相同杀青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相同的鲜绿茶叶进行杀青对比试验,对不同处理的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功率450 W、杀青时间130 s,绿茶的茶叶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崂山绿茶加工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为实现崂山绿茶加工全过程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交互呈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模技术,与崂山绿茶的加工流程、加工技艺进行有效的整合设计与分析。对崂山绿茶加工的虚拟现实系统功能模块的构建及应用提出了初步设想,探究虚拟现实技术对绿茶加工示教、推广及优化应用的可能性。能够使用户在虚拟环境中体验绿茶加工,优化绿茶加工传统的示教与科研方式,促进绿茶文化知识传播与加工技术推广,促进绿茶产品的提质增效,实现农业现代化、智能化,为虚拟农业的发展进步助力。  相似文献   

8.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乌龙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晒青、摇青程度的不同处理,探讨出加工乌龙花香型绿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并表明,把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运用到绿茶的加工上来,有利于减少夏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的香气,加工出高香的花香绿茶。  相似文献   

9.
周继荣  秦志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4155-4157
[目的]为杜仲茶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了炒青、蒸青、烫青和微波杀青4种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杜仲绿茶的综合得分最高(90.0),在干茶色泽、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其他杀青方式的杜仲绿茶;色差分析结果显示,微波杀青杜仲绿茶干茶和茶汤的亮度(L*)值最高,而炒青杜仲绿茶最低;4种杀青技术的干茶色相角(Ha*b*)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炒青>蒸青>烫青;而茶汤色相角的大小顺序是:微波杀青>烫青>蒸青>炒青。理化分析结果表明,除叶绿素b外,不同杀青技术对杜仲绿茶的绿原酸、黄酮等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微波杀青效果较好,炒青和蒸青次之,烫青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对夏秋醇香绿茶加工技术研究表明,茶鲜叶经过摊放养护可以明显提高茶叶花香,减少苦涩味,鲜叶摊放养护时间在平均温度23.1 ℃、平均相对湿度58.4%的环境条件下,以12~15 h较为适宜;摊放养护方式以(热风或日光处理)+空调控温摊放效果较优;烘焙温度以微波初烘+足火温度60 ℃和初烘温度80 ℃+足火温度60 ℃ 2个处理花香较浓,汤色较好;采用夏秋醇香绿茶新工艺与常规工艺相比,水浸出物含量增加4.9%、茶多酚含量减少17.9%、氨基酸含量增加14.2%、酚氨比降低26.9%。经专家感官审评,夏秋醇香绿茶花香浓郁、滋味醇和,总得分比常规工艺加工的绿茶高4.7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花香绿茶加工生产提供技术指导,进行了FA、FB、FC、FD等4种加工工艺对花香绿茶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D加工工艺生产花香绿茶感官品质得分最高,是加工花香绿茶的最优工艺。  相似文献   

12.
绿茶的品质主要有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而作为绿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工序,杀青技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茶的品质。本文重点论述了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路线,并特别提出了过热蒸汽杀青技术在花香型绿茶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分析茶籽油成分。[方法]以海南绿茶籽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和微波辅助提取绿茶籽中的茶皂素,并将其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用GC-MS对茶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正交试验表明,影响茶皂素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温度>无水乙醇>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微波法提取海南绿茶籽茶皂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绿茶籽质量与无水乙醇体积比为40∶300(g/ml)微波提取功率为600W,微波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50min,在该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47.89%。海南绿茶籽油经GC-MS分析鉴定出8种化合物,以酸类化合物为主。[结论]与加热回流提取法相比,采用微波法缩短了提取茶皂素的时间,提高了茶皂素的得率。  相似文献   

14.
绿茶的品质主要有色、香、味、形四个方面的表现,而作为绿茶加工工艺中的重要工序,杀青技术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绿茶的品质。本文重点论述了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路线,并特别提出了过热蒸汽杀青技术在花香型绿茶加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绿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绿茶鲜叶采收,并阐述了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包括鲜叶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毛茶整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绿茶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宜宾茶文化源远流长.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具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2009-2011年针对宜宾市主要绿茶生产企业的数据调研,了解各企业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来源现状、使用的仪器设备、产品现状等,重点把握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及工序,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对宜宾绿茶及早茶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潜在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7.
四川宜宾茶文化源远流长,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具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2009—2011年针对宜宾市主要绿茶生产企业的数据调研,了解各企业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原料来源现状、使用的仪器设备、产品现状等,重点把握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及工序,并绘制工艺流程图。对宜宾绿茶及早茶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宜宾早茶名优绿茶加工工艺潜在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恩施州名优绿茶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恩施州优绿茶加工质量的措施,以期促进恩施州名优绿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在保证绿茶品质前提下延长杀青叶贮存时间的最佳方法,通过滚筒加微波叠杀技术,采用自然、送风、低温条件下贮存杀青叶,研究绿茶叠杀后多酚氧化酶(PPO)和含水量的变化及其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摊放1h时PPO酶活性最高可达25.0%;11 h时PPO酶活性下降幅度分别为10.9%、47.0%和83.7%.贮存前期,PPO酶对绿茶品质的影响作用大,温度是影响PPO酶活性的主要因子,低温摊放PPO酶活性下降最快,其成品茶品质优于送风摊放的.当PPO酶活性和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时,含水量对成品茶加工时品质影响的作用增大.表明采用叠杀法杀青不能完全钝化绿茶的PPO酶活性,送风摊放和低温摊放均能在保证绿茶品质的前提下延长杀青叶存放时间.  相似文献   

20.
绿茶饮料微波灭菌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微波技术研究了不同作用时间、不同微波功率对绿茶饮料的灭菌效果.结果表明,在700 W功率下,随着灭菌时间延长,卫生检验趋向合格同时茶汤色泽加深.作用时间120 s,不同灭菌功率的茶汤色泽差异性达极显著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得到700 W、120 s和30 mL的微波灭菌组合,对绿茶饮料的色泽稳定和灭菌效果都是较为理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