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筛选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种.[方法]从农村生活污水淤泥中分离筛选高效降解苯酚的微生物菌株,并研究了苯酚浓度对菌株降酚能力和生长的影响.[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降解苯酚能力最强的菌株P8.当苯酚浓度为0.3 g/L时,该菌株对苯酚的降解率可达60%.随着苯酚浓度的增高,P8菌株苯酚降解率逐渐降低.当苯酚浓度为0.5 g/L时,比较适于P8菌株的生长.[结论]该研究对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苯酚化合物相关降解微生物,确定其相关功能特性,为进一步揭示相关降解机制以及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方法】以苯酚为筛选压力对盐爪爪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采用16S rDNA序列测序确定相关降解菌的生物学地位,并对其抗逆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分析,开展其对苯酚和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一株编号YZZ-9的菌株,经鉴定该菌为沼泽考克氏菌(Kocuria palustris),其能够在10%的NaCl,3.5 g/L的苯酚下生长良好,且能利用多种苯类化合物为单一碳源生长。当培养基中苯酚浓度低于1.0 g/L时,苯酚可在120 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浓度达到1.5 g/L,培养基中的苯酚降解几乎完全被抑制。同时,菌株可明显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当菌株培养144 h时,培养基中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可达68.9%。【结论】菌株YZZ-9具有良好的苯酚和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效氨氮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降解能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生物降解氨氮的能力,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氨氮污染现象提供参考。[方法]在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从生活污水处理污泥中分离、筛选氨氮降解菌株,并运用生物量测试其最适生长条件并进行鉴定,研究在最适条件下的降解能力。[结果]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株DX3,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通过生物量测试得出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30℃,摇床转速为110 r/min,pH值8.0,接种量1.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DX3对氨氮降解能力显著,当初始氨氮浓度为45mg/L时,24 h降解率达98.73%。[结论]该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氨氮能力显著,可用于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治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微生物降解氨氮的能力,为解决城市生活污水氨氮污染现象提供参考。[方法]在以(NH4)2SO4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从生活污水处理污泥中分离、筛选氨氮降解菌株,并运用生物量测试其最适生长条件并进行鉴定,研究在最适条件下的降解能力。[结果]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氨氮降解菌株DX3,经形态学和生理特性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通过生物量测试得出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30℃,摇床转速为110r/min,pH值8.0,接种量1.0%。在最适生长条件下,DX3对氨氮降解能力显著,当初始氨氮浓度为45mg/L时,24h降解率达98.73%。[结论]该微生物降解污水中氨氮能力显著,可用于生活污水中的氨氮治理。  相似文献   

5.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两株苯酚降解菌112和237.两株苯酚降解菌的生长特性差异较大:在苯酚浓度为2000 mg/L 时,112菌株的生长迟滞期为30 h,而237菌株生长停滞期很短;112菌株生长速率快,其最适生长pH值为6.0~6.5、最适生长苯酚浓度0~0.5 g/L;而237菌株生长速率较慢,其最适生长pH值为8.0~8.5、最适生长苯酚浓度1.0~2.0 g/L.低浓度时,随着苯酚浓度的增高,细菌对苯胺的降解率升高;但当苯酚浓度大于2.0 g/L时,苯酚对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导致苯酚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山西农业科学》2016,(6):801-804
苯酚和酚类化合物是环境中常见的有毒污染物。利用富集、筛选和纯化的方法,从山西省太谷县圣源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苯酚降解真菌GY8。采用rDNA ITS区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热带假丝酵母属。该菌株在48 h内对1.0 g/L苯酚降解率接近100%,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条件下能够耐受1.8 g/L的苯酚。同时,通过设定不同pH值、不同接种量、不同溶解氧条件,对该菌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最适pH值为6.5,随着接种量的增加降解能力增强,5%接种量可使1.0 g/L苯酚在24 h内降解率达90%以上,有氧条件更利于苯酚的降解。研究表明,热带假丝酵母GY8对处理含酚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杜军  张旭  黄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20-17322
[目的]研究微生物对萘的降解和转化规律。[方法]从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萘降解活性较高的细菌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和萘降解能力。[结果]从土样A中分离出一株活性较高的萘降解细菌,命名为TN-01,初步鉴定表明其属于短小杆菌属。菌株TN-01有明显的迟滞期,0~15h内生长缓慢,16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22h后进入稳定生长期,120h后TN-01对萘的降解率达到80.5%。菌株TN-01在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对萘的降解效果较好,当pH值为7.0时,萘的降解率最高;在萘的浓度为1200mg/L时,萘的降解率最高。当接种量为1%时,菌株TN-01生长最好。120h后菌株TN-01对甲苯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76.8%和79.4%,略低于对萘的降解率。I结论1该研究为治理工业萘污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典型污泥中获得对SDS有降解能力的菌株Sp-1。方法:以SDS为唯一碳源,对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并探究菌株的生长适宜条件和对SDS的降解能力。结果:生长特性探究结果表明,温度低于15℃和高于40℃时,菌株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30℃时生长情况达到较好状态;p H小于5.0和大于9.0时,菌株生长较缓慢,而p H为7.0时,生长状态较好;SDS浓度低于0.6g/L和高于1.4g/L时,菌株的生长均受到较大影响,浓度为1.0g/L时,生长速度达到峰值。在菌株的适宜生长条件下降解SDS,发现接菌量为15m L,降解率效果较好,18h,降解率达到峰值71.0%。结论:p H=7.0,温度为30℃,SDS浓度为1.0g/L为该菌的适宜生长条件,对SDS的降解率可达71.0%。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微生物对水体中氨态氮的去除能力,通过多点采样、高浓度氨态氮废水驯化、梯度稀释、平板划线分离等步骤,从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出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能力的菌株,并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鉴定。对菌株最佳生长条件进行了研究,并将菌株投入模拟污水及养殖污水研究其氨态氮降解特性。在以硫酸铵为唯一氮源的筛选培养基上筛选分离到1株对氨态氮具有高降解率的菌株N9,初步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降解氨态氮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 7.0;其生长与氨态氮降解过程同步,随着模拟废水中氨态氮浓度下降,细菌湿重不断增加;在模拟废水中,当氨态氮初始浓度为50 mg/L时,48 h内的氨态氮降解率可达95.5%;养殖水体氨态氮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氨态氮初始浓度为2.3 mg/L、接种量105CFU/L时,6 d内氨态氮降解率可达85.2%。可见N9菌株降解氨态氮能力显著,可用于氨态氮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耐冷苯酚降解菌Phe311的分离和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从自然界中筛选高效耐冷苯酚降解菌,并且研究其降解特性。[方法]采用富集培养法,用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析菌株降解苯酚的性能。[结果]从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曝气池中,分离6到1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耐冷细菌Phe311菌株。经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Phe311在6℃96h内对300mg/L苯酚降解率达96.4%。Phe311降解苯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7.0,30℃,接种量1%。[结论]菌株Phe311在最适条件下72h内可以完全降解苯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菌种发酵全价料产生乳酸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混合菌种联合厌氧发酵的方法,利用塑料薄膜袋对无抗全价饲料进行发酵处理。以乳酸产量为考察指标,以不加抗生素的断奶仔猪日粮为原料,研究发酵时间、温度、料水比、pH对全价饲料中产乳酸量的影响。[结果]最佳的混菌接种组合为:乳酸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3%∶2%∶1%。使用最佳的菌种组合发酵全价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5℃,料水比1∶0.8,pH 6.5。[结论]该研究为断奶仔猪的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作龙  邢顺果  马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0):145-147,209
[目的]优化莲雾发酵型乳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莲雾鲜果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菌进行乳酸发酵。探究料液比、加糖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5个因素对莲雾发酵饮料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各因子对莲雾鲜果发酵的最佳组合。[结果]莲雾乳酸发酵饮料最佳组合为料液比1∶9(g/m L)、加糖量3%、发酵温度39℃、发酵时间14 h,此条件下莲雾发酵乳饮料酸甜适口,具有莲雾的芳香。[结论]研究可为莲雾水果型乳酸发酵饮料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静  肖嫩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8824-8825,8830
[目的]研究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的条件。[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tails)、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等4种菌的混合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溶解氧、温度、pH值、接种比例及接种量对其菌体生长的影响。[结果]在培养基的起始pH值6.5、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活菌数约2×109 CFU/ml)中酿酒酵母菌数:产朊假丝酵母菌数:植物乳杆菌数:嗜酸乳杆菌数约为1∶2∶3∶3、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种子的接种量为0.2%、前期120r/min震荡培养24 h,后期静置培养24 h,培养温度为28℃恒温24 h,32℃恒温24 h条件下,培养液中的总活菌数可达到6.50×108CFU/ml。[结论]该培养基增殖效果好,适合应用于大规模生产混合发酵酵母菌与乳酸菌的发酵剂。  相似文献   

14.
以冬瓜汁为主要原料,配以黄瓜汁,进行新型冬瓜汁乳酸发酵饮料的研究。结果表明,冬瓜汁乳酸饮料最佳发酵条件为:冬瓜汁和黄瓜汁配比3∶1、加糖量4%、初始pH值6.0、接种量9%、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8h;最佳调配方案为:白砂糖10%、柠檬酸0.10%;最佳稳定剂组合为:0.05%CMC-Na+0.05%黄原胶。  相似文献   

15.
张齐军  韦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97-16400
[目的]研制出具有滋补、养生和医疗保健协同功效的鲜山药发酵乳产品。[方法]以鲜山药为主料,优质麦芽、脱脂乳、白砂糖等为辅料,经乳酸发酵制成具保健功能、风味独特及品质优异的健康饮品。对原料配比、麦芽酶解最佳条件、乳酸发酵工艺条件、产品配方等进行探讨。[结果]制作鲜山药发酵乳时,麦芽酶解最佳条件为山药用量21.0%、麦芽用量1.4%、酶解温度68℃、酶解时间60 min;最优发酵工艺为加乳量2.4%、发酵温度38℃、发酵时间7.0 h、接种量5.0%。[结论]制得的鲜山药发酵乳产品口感细腻爽滑、清香酸甜、外观乳白、风味独特、品质高、纯天然。  相似文献   

16.
木薯渣生产菌体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利用固态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的适宜菌种及条件。[方法]以木薯渣为主要原料,选用霉菌单菌种、酵母菌单菌种及二者混菌种为供试菌种,通过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并以混合菌为菌种进行4因素正交试验。[结果]混菌种发酵所得蛋白含量高于单菌种;在混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无机氮源,产物中蛋白含量显著提高;正交试验表明,各因素对生产菌体蛋白影响顺序为:发酵温度>接种比例>培养基含水量>发酵时间;最佳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0℃,时间5 d,培养基含水量60%,酵母菌和霉菌接种比2∶1,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5.68%,较原料有明显的提高。[结论]木薯渣混菌固态发酵后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作为饲料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化茯苓酸奶的制作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讨茯苓多糖液体发酵条件,确定茯苓酸奶制作的最佳工艺。[结果]茯苓多糖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26℃,150 r/min,培养基初始pH值5.6,接种6%的菌龄为2 d的茯苓菌,摇瓶振荡培养7 d,发酵液中茯苓多糖含量为6.91 mg/ml。各因素对茯苓酸奶发酵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混合液(奶粉、发酵液、水)的构成质量>发酵温度>接种量>糖浓度。[结论]茯苓乳酸制作的最佳工艺为:奶粉∶发酵液∶水=1∶1∶7,混合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菌=1∶1)接种量6%,糖浓度6%,发酵温度40℃,发酵6 h后后熟12~24 h,制取的酸奶品质最好,兼具茯苓发酵液的香味与酸奶的风味。  相似文献   

18.
海带发酵乳酸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霄  吴镝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760-21763,21767
[目的]优化海带发酵乳酸饮料的工艺。[方法]以海带为原料,辅以适量乳粉,利用乳酸菌发酵制成具有海带特殊芳香和营养价值的海带乳酸发酵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稳定性较好的海带汁、乳酸菌产酸和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以及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结果]制备海带汁的最佳条件是:选用90℃温水浸泡120 min,料水比为1∶100倍;乳酸菌产酸的最佳条件是:海带汁50%,培养温度40℃,培养时间10 h,接种量6%;海带汁发酵的最佳条件是:添加7.5%的乳粉、10%的蔗糖,接种量6%,40℃下发酵10 h;海带乳酸发酵饮料的调配工艺是:75%的海带发酵原液,2%的白砂糖,0.09%的柠檬酸,0.02%的β-环糊精。[结论]该研究为海带的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北冬虫夏草固体发酵产胞外多糖的条件。[方法]采用固体发酵法培养北冬虫夏草,研究碳源和氮源种类、酵母粉含量、KH2PO4含量、初始pH值、接种量、种龄及发酵时间对北冬虫夏草发酵产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大米∶米糠=90∶10,酵母粉1.0%、KH2PO40.25%、初始pH 6.0、种龄4 d、接种量8%(V/W)、温度28℃、固水比1∶1(W/V)、发酵时间6 d。在此发酵条件下,北冬虫夏草胞外多糖产量达38.625 mg/g.干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新型动物保健饲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白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4-14386
[目的]研制一种枸杞蛋黄乳饮料。[方法]以蛋黄、枸杞和脱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对枸杞蛋黄乳饮料进行了制备,并利用正交试验对其制备工艺与配方进行了优化。[结果]枸杞蛋黄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42℃,蛋黄液与枸杞汁(1∶1,V∶V)的混合液15 m l,脱脂奶粉6.00%,白砂糖7.00%,卡拉胶0.03%。在该发酵工艺条件下,产品质量较好。[结论]为人类的健康饮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