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抗菌肽基因导入桑树苗,获取抗病新型桑树苗,发酵新型桑树苗培养基,提取桑黄发酵菌粉,对比研究新型桑黄发酵菌粉与原始桑树桑黄子的性状,以及新型培养过程中碳源、氮源以及pH值对桑树桑黄发酵菌粉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桑树苗导入不同浓度的青枯菌后,成活率最低是12.6%,树苗的抗病性增强,成活率提高;新型桑黄发酵菌粉中,氨基酸总含量和Ca、Na、Fe、Zn、Mg的含量都高于原始桑树桑黄子实体,说明桑树桑黄发酵菌粉的新型培养方法可行;在实验过程中,选取碳氮含量是0.6%的氮源和4.0%的碳源,桑黄发酵菌在弱酸性环境中的产量更高。  相似文献   

2.
以桑黄子实体为试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联用仪法,研究了不同种、产地、生长年限、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之间的硒和砷、汞、铅、镉、铬5种重金属差异性,以期为桑黄的栽培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桑黄子实体中硒元素检出率为83.3%,种和产地间桑黄子实体中硒元素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生长年限、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间桑黄子实体中硒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种以暴马丁香桑黄硒含量最高,为0.160 0 mg·kg-1;产地以浙江硒含量最高,为0.054 0 mg·kg-1;5种重金属检出率均为100%,不同产地、种、生长年限、栽培基质和栽培方式的桑黄子实体中5种重金属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5种重金属均以铬元素含量最高,最高达5.06 mg·kg-1,而砷、汞、铅、镉含量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但变异系数均小于1,离散程度低。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了解桑黄新菌株"桑-S"的综合经济性状,以国内生产使用的其他桑黄菌株桑-H、桑-R、桑-Z、桑-JT、桑-AJ为对照,通过对杨凌示范区大棚栽培的桑黄新菌株桑-S的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桑黄新菌株"桑-S"对绿霉菌抵抗力强,生物转化率最高达5%,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桑黄多糖含量高,达4.76%,黄酮含量为4.34%,粗三萜含量为1.85%,总氨基酸含量为9.73%。表明该桑黄新菌株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丰产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发酵灵芝菌粉和灵芝子实体中灵芝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刚 《中国食用菌》2000,19(1):35-36
灵芝多糖是灵芝中的主要有效成份。本研究对工业发酵方法生产的三种灵芝菌粉与相应的野生或栽培的灵芝子实体进行灵芝多糖含量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方法生产的灵芝菌粉在灵芝多糖含量上显著超过了野生和栽培的灵芝子实体。从而说明,利用现代发酵技术生产灵芝菌粉将很有希望成为以后生产灵芝的一种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灵芝新型固体发酵菌质中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俊哲  张洁  陈合  陈明 《食用菌》2005,27(1):8-10
以中药渣为主要培养基质,对灵芝新型固体发酵菌质中多糖和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灵芝药渣菌质中多糖含量是子实体中含量的2.4倍,氨基酸总量是子实体中含量的2.64倍,必需氨基酸是子实体中的2.67倍。试验表明:药渣菌质能促进灵芝菌丝生长,发菌快、长势好。从灵芝药渣菌质中提取有效成分,具有原料资源丰富,方法简便,功能成分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灵芝子实体及其深层培养产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灵芝(G—6)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的粗多糖、多糖组份、粗蛋白及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发酵菌丝体中含有子实体中所具备的组份,但各组份在量上不同。菌丝体中的粗多糖及多糖含量均高于子实体分别为子实体的2.26倍、3.5倍。菌丝体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子实体,比子实体高2.47倍,且两者氨基酸组成不一致。其中子实体中必需氨基酸为总氨基酸量的58.4%,而菌丝体中必需氨基酸为总氨基酸的45.2%。  相似文献   

7.
以清除超氧阴离子、H2O2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作为指标,对鲍姆木层孔菌PB-10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氧化实验研究;利用反相C18柱,分析菌丝体和子实体中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鲍姆木层孔菌(桑黄)PB-10子实体的粗黄酮含量和清除自由基活性均好于菌丝体。  相似文献   

8.
对桦褐孔菌(lnonotus obliquus)发酵菌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菌粉中营养成分较丰富,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73%和15.18%.菌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甾醇、酚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用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8.55%、多糖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40 k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3:1.0:20.4:2.1,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a型.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不同产地松茸子实体的营养和功能成分差异,以6个不同地区的野生松茸子实体为材料,用分光光度法、高效色谱法分别对松茸子实体的营养成分与功能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松茸子实体中蛋白质、脂肪、粗纤维与粗多糖含量均有一定差异。松茸子实体中氨基酸成分十分丰富,其中必需氨基酸与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0%与20%左右。来自四川的松茸子实体中糖醇种类相较其他产地更为丰富。共检出10种核苷类物质,其中四川小金松茸中的核苷成分显著高于其他产地,为4.42 mg·g-1。不同松茸子实体中的多糖均含有3个峰,分子量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其中低分子量组分的峰面积占比最高,表明松茸多糖中主要成分为分子量为1.52×105~4.00×105的低分子量多糖。研究发现,6个产地野生松茸中营养与功能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可能与营养因素与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食品标准,通过测定人工栽培的裂褶菌菌株(LZJ-1、LZJ-5)子实体与野生裂褶菌(SM-1)子实体的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矿物质、氨基酸等的含量及组成,评价其营养效价。结果表明:3种裂褶菌子实体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脂肪含量低,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氨基酸配比最为合理的是人工栽培菌株LZJ-5(34.2%、55.7%),比较接近FAO/WHO规定值,为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比值系数LZJ-1的SRC值为77.7%,明显高于SM-1(75.5%)和LZJ-5(75.3%);鲜味氨基酸中特征氨基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含量较高的为LZJ-1,分别达到1.36%、2.14%,明显高于野生种SM-1(0.72、0.97)。综合结果,LZJ-1营养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以1.0%纤维素酶和0.5%蜗牛酶不同处理时间的桑黄菌丝为试材,采用0.1%秋水仙素诱变桑黄菌丝研究其诱变下桑黄菌丝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多糖、黄酮和三萜等活性成分含量变化,以期获得生长快且活性成分含量高的菌种,以期为桑黄菌株选育、种质资源创新和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秋水仙素诱变后桑黄菌丝再生菌株的生长速率以及多糖、黄酮和三萜等活性成分含量基本呈增加趋势。其中,与对照相比,诱变酶解桑黄菌丝20 min获得的再生菌株20-1生长速率最快,增加了366.67%;三萜和多糖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10-5,分别增加了1069.73%和281.85%;多酚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5-1,增加了530.56%;黄酮含量最高的再生菌株为30-1,增加了3771.43%。  相似文献   

12.
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对桦树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桦树桑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桦树桑黄液体发酵的培养基。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 mg.100-1.mL-1。  相似文献   

13.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研究了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营养组成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以菌丝生物量和多糖产量为主要指标,对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出了桑黄液体发酵的最佳培养基。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适氮源为麦麸,最佳碳氮比为20:1;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50g·L-1、麦麸50g·L-1、KH2PO42g·L-1、MgSO41g·L-1、VB1300μg·L-1、VB2400μg·L-1。  相似文献   

14.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中使用发酵后熟化工艺处理培养料,分别加入尿素、磷酸氢二铵、氨基酸水溶肥、麦麸等氮源,研究其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添加15%麦麸,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86.89%,子实体氨基酸和蛋白质总量显著提高,分别为21.22%和29.1 g·100-1g-1,同时菌盖变厚,菌肉韧性、不易裂,气味浓郁,投入产出比最高.  相似文献   

15.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中使用发酵后熟化工艺处理培养料,分别加入尿素、磷酸氢二铵、氨基酸水溶肥、麦麸等氮源,研究其对菌丝生长、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添加15%麦麸,平菇生物学效率最高,达到86.89%,子实体氨基酸和蛋白质总量显著提高,分别为21.22%和29.1 g·100-1g-1,同时菌盖变厚,菌肉韧性、不易裂,气味浓郁,投入产出比最高.  相似文献   

16.
桑黄漆酶的发酵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体深层培养方法通过不同碳源、氮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桑黄产酶量的影响,研究桑黄合成漆酶的最适发酵条件。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对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初步筛选出了桑黄合成漆酶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培养基为玉米粉1%、麦麸1%、葡萄糖2%、蛋白胨0.5%、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添加Cu2+浓度60μmol.L-1,维生素B1 1 mg.100-1.mL-1,漆酶产量最高,为7 666 U.L-1。  相似文献   

17.
以牛蒡根为发酵基质,初步探究灵芝固体发酵所获菌质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变化。利用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及定氮仪等测定了牛蒡根原药材和牛蒡根灵芝菌质中多糖、总三萜酸、总黄酮、核苷及蛋白质含量,并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牛蒡根经灵芝菌丝体发酵后,多糖含量由9.94%降低至2.76%,总三萜酸含量从无升高至0.14 mg·g-1,总黄酮含量由3.47%降低至0.34%,4种核苷总量由861.05μg·g-1升高到1 113.49μg·g-1,且新合成了腺苷,蛋白质含量由13.38%升高至17.28%。HPLC指纹图谱显示牛蒡根在灵芝发酵前后化学成分差异较大。灵芝固体发酵使牛蒡根多糖和黄酮含量降低,核苷和蛋白质含量升高,并新产生三萜酸和腺苷,具有明显的生物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竹笋壳为试材,通过研究笋壳提取液对金顶侧耳菌丝生长的影响,分析甘蔗渣中添加30%笋壳栽培金顶侧耳的菌丝长势,生物转化率以及子实体和菌糠的营养成分,以期为竹笋壳栽培金顶侧耳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PDA培养基添加20~100g·L-1的笋壳提取液可明显促进金顶侧耳菌丝生长,与PDA培养基相比生长速度提高了34%~61%。添加30%笋壳栽培金顶侧耳,其菌丝生长速度和子实体产量均提高10%左右;子实体粗蛋白质含量提高24%,氨基酸含量提高27%;菌糠中氨基酸含量是甘蔗渣培养的1.63倍,其中显味氨基酸含量是蔗渣的2.32倍。说明竹笋壳为金顶侧耳栽培的优质辅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