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方农业》2011,(5):2
2011年3月,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在浙江宁波奉化市首次联合组织召开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并为32个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授牌。九龙坡区作为重庆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参加会议,载誉而归。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标志着九龙坡农业的又一次提档升级。作为重庆市主城区的农  相似文献   

2.
正(1)示范点创建数量快速增长。截至目前,重庆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点23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最美休闲乡村7个、中国美丽田园14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县9个、示范乡镇17个、示范点92个;建设配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部级美丽乡村36个、市级示范村38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8个、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一大产业来抓,截至目前,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个、最美休闲乡村3个、中国美丽田园11个。发展乡村旅游景区景点3000余个,休闲果园5300多个,休闲渔业3267 hm2,高山扶贫纳凉村177个,农家乐2万余家。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1.27亿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近230亿元,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近50万人、农民脱贫致富20余万人。分析总结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措施(抓规划引导、抓主题推进、抓政策支持、抓结合配套、抓营销推介),发展形势(集群式发展迅速、发展类别类型多、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逐步规范、休闲产业日趋形成),发展优势,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论述加快发展的必要性,提出发展的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全国众多乡村掀起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热潮,积极性很高,但也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基于此,从资源、游客、社区、投资商4个角度分析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必备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5.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吉林省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环境,孕育了类型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基于此,在分析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发展背景与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目前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路径,以期加快推进吉林省乡村振兴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乡村旅游主要是度假为主,是城乡共同发展的有效手段。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更高层次的发展,也进一步带动了建筑、饮食、服饰和文化等乡村产业。基于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条件和积极作用,分析现存的发展问题,并提出农业休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喜人、态势良好,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基于此,根据作者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评审、全国不同省份实际调研的情况,主要针对旅游市场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制约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的主要瓶颈是核心内容不明、规划水平不高、专业人才不够、宣传营销不力和文化内涵不足,并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战略性、科学性的解决措施,即明确发展定位、彰显园区特色,回归农业本源、体验乡村本真,加强区域整合、发挥集聚效应,利用现代科技、加大营销宣传,提升文化内涵、加强文旅融合。  相似文献   

8.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总结阳江市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条件与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及整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制约瓶颈,并结合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为阳江市地区都市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整个阳江市休闲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农业休闲产品与目标消费群体之间实现有效的供需对接。"互联网+"发展模式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等的诸多方面,对旅游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该文以农业部创办的中国休闲农业网和去农庄网为例,分析了休闲农业网站的模块设计、栏目设置、内容浏览次数等,考察这2个网站的实际建设成效,并提出相应的网站建设建议,探索如何使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推动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蓬 《南方农业》2013,(2):28-32
截至2012年,重庆市南川区已建立农家乐350余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60家、二星级122家。开展了大有年猪文化节、石溪梨花节、铁村葡萄采摘节、中桥辣椒文化节、头渡笋竹文化节、金佛山古茶树节等农事节庆活动。2011年接待休闲旅游的人数超过38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同时,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20000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40%。提出南川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思路和目标,以及建议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截至2012年,重庆市南川区已建立农家乐350余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0家、三星级60家、二星级122家.开展了大有年猪文化节、石溪梨花节、铁村葡萄采摘节、中桥辣椒文化节、头渡笋竹文化节、金佛山古茶树节等农事节庆活动.2011年接待休闲旅游的人数超过380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同时,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20000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高40%.提出南川区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思路和目标,以及建议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迅速,截至2014年3月底,吉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达2988户,其中农家乐2500户,休闲农庄268户,农业观光采摘园220户,休闲旅游农业营业收入125.5亿元,休闲旅游农业年接待人次1445万人次,已发展成为有质量、有品位、有规模的朝阳产业。近日,吉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意见》。《意见》指出,未来  相似文献   

13.
休闲农业是现代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探求休闲农业评价方法,进行河北省休闲农业评价,对于规范提升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引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2011年河北省1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分别从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进行了有效性实证测度,并从效率、规模收益、指标射线量和松弛变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休闲农业整体效率偏低,只有6家综合技术效率有效;单就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言,分别只有2家示范点处于综合技术效率有效水平。示范点发展模式小而全,12家示范点中有3家示范点在体验项目和旅游要素种类投入上处于"超量"的低效率状态。管理水平的服务质量偏低,4家示范点从业科技人员投入处于"超量"状态。在社会效益评价中,有1家安置当地就业处于"亏量"状态;经济效益评价中,4家经济效益处于"亏量"状态。该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为政府部门在政策扶持、理顺管理、公共服务、营造环境,以及调动社会力量和行业协会的积极性,以共筑休闲农业发展良好局面等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南方农业》2012,(9):95
一是在现代农业产业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每年确立2~3片,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二是利用规划区内的400平方公里的生态涵养区,以及镇域现代农业基础,发展近郊型都市农业,重点发展苗木花卉、优质果蔬生产、休闲观光农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开始,乡村休闲经济进入发展阶段,逐步成为人们追求个性化、生态化的手段,同时也帮助人类达成回归自然的愿望。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乡村休闲已不再是过去传统的代表,而是成长为一种高层次且极具品味性的休闲模式。在这样的观念下,乡村休闲业已然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大助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相辅相成,并且经过一定的结合,让旅游资源更加丰富,同时也符合社会发展理念以及都市人群回归自然的心理要求。所以为了顺应国家政策,达成当前新农村、美丽乡村的发展方针,如何利用资源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就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围绕建设"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促进县域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全面提升,把山东省沂南县打造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力的全新县域经济示范县。  相似文献   

17.
围绕建设"富强沂南、生态沂南、宜居沂南、文化沂南、和谐沂南"的发展思路,以推动经济文化强县建设为目标,强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促进县域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经济文明全面提升,把山东省沂南县打造成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推动力的全新县域经济示范县。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需要产业支撑,而发展民宿不仅有助于乡村产业升级,也是拉动地方旅游产业和就业的重要手段。临城县能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河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乡村民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以临城县民宿为研究对象,讨论临城县民宿的现状及发展模式,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旨在为临城县民宿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向及侧重点发生了转变。在旅游需求显著增加的背景下,不仅推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更对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从当前形势来看,特色旅游、休闲旅游及乡村旅游逐渐占据市场较大份额,因此,重庆市作为拥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应在结合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为城镇一体化建设提供积极有效的助推力。基于此,围绕重庆市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以园林形式存在的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这与中国传统园林含蕴的农业文化价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重新评析传统园林蕴含的深厚农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重庆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从"农业生产与园林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选择适宜建园地址;营造农业田园文化景观;将当地农业风俗融入农业园区活动;引入园林的季相美;尝试把观光农业园作为科学研究和教育基地"几个方面提示重庆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