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川油33(审定号:川审油2004002)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四川省农业厅推荐重点推广品种。授权四川大卡车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全国独家生产、经营。一、品种特性该品种属甘蓝型三系双底中熟杂交新品种,全生育期220天,2003年参加四川省区试,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1.28%,2004年续试  相似文献   

2.
川油3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高产双低杂交新品种,原品种代号为杂-9,不育系为JA8,保持系为JB8,恢复系为JR8。川油3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双低品质优,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3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350.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2.58%(极显著);2004年9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314.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9.98%(极显著)。在2003~2004年度组织五点(成都、绵阳、什邡、南充和内江)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200.5kg/hm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6.2%(极显著)。杂交种子芥酸0.1%,硫甙22.89μmol/g饼,含油率(干基)40.81%。商品菜籽芥酸1.02%,硫甙27.82μmol/g饼,含油率(干基)39.0%。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5d,比CK蜀杂6号早熟1~2d。2004年10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列为四川省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3.
南油杂1号(代号03杂716)是用不育系南A7、恢复系98R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346.75kg/hm2,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6.9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44%,平均芥酸〈0.05%、硫苷21.5μmol/g(饼)、含油量42.15%;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507.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6%,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20.24μmol/g(饼)、含油量42.22%;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川油24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用低芥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5A与恢复系9718R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多抗、广适、熟期适中等优点。在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2530.5kg/hm^2分别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52%、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13.59%。商品菜籽平均含油率40.41%。该品种于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宁杂15号是以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7为母本和双低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新品种.宁杂15号在2004-2005年度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38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11.06%,2005-2006年度省区试平均产量182.56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8.07%,增产均达到极显显著水平,省区试两年平均产油量比宁杂一号增产9.31%.2006-200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1.45 kg/667m~2,比对照宁杂一号增产7.09%.宁杂15号高产、稳产,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适中,双低品质符合国家双低标准,是江苏省审定的第一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本文介绍宁杂15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杂黄籽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嘉油占是以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系不育系8187A与双低恢复系8274R配制的双低杂交组合,表现杂种优势强,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较高,中早熟,抗倒,病毒病和菌核病抗病能力与对照德油6号相当。在2009—2011年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17个试点平均产量181.43kg/667m2,比对照德油6号显著增产(4.85%);在2010-2011年度6点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171kg/667m2,比对照增产3.32%;种子含油量(干基)40.75%,种子芥酸含量0.45%,硫甙含量31.62μmol/g饼。于2011年11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油2011007),适宜在四川省平坝及丘陵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7.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淮杂油 1号淮杂油 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以(HO5 2AXH0 16 )和MR杂交育成 ,2 0 0 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其主要特点为 :1 高产稳产。第一年省区试平均产量 2 12 .6 5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5 .2 8%,达显著水平 ;第二年省区试 ,平均产量2 0 8.40kg 6 6 7m2 ,较对照宁杂 1号增产 8.72 %,达极显著水平。省生产试验 ,平均产量 189.6 0kg 6 6 7m2 ,较宁杂 1号增产 10 .79%,居第一位。江苏省农垦 1999~ 2 0 0 0年度区域试验各试点汇总“淮杂油 1号”平均产量居各参试品种之首。2 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8.
优新品种     
优质、超高产杂交油菜新品种蜀杂6号(示范代号:瑞油619)川审油29号一、突出优点 1.高产穗产 2003-2005年度参加四川省联试产量184.86公斤/亩,9个试点全部增产,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 16.35%,达极显著水平。2004-2005年在中江,邛崃、三台、眉山,南充等地高产试验平均亩产256.7公斤,最高亩产高达301.7公斤。2.品质优、含油量高含油率高这42.66%。3.抗病(逆)性强抗病性与对照油研7号相当。抗倒性较强。抗寒性强。  相似文献   

9.
<正> “蓉油3号”系成都市第二农科所选育成功的甘蓝型早熟杂交油菜。本所1993年引进鉴定、示范.结果表明“蓉油3号”在不同年份间的不同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1994~1995年的引种试验中,亩产达149.8公斤.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27.38%.在省区试中,8个点平均亩产152.93公斤,比对照“蜀杂1号”增产8.78%,最高达196.3公斤,比对照增产28.3%。同时该品种在高海拔低气温的安顺地区生产试验中,亩产达164.64公斤.比对照增产21.65%.是近几年来出现的高产杂交油菜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川油23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JA3,保持系为JB3.恢复系为JR6。川油23杂交优势强,综合性状好,丰产性突出,产量高,含油量高,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耐)病性强。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000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439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57%(极显著);2001年8个试验点平均产量2569.5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9.81%(极显著)。在2000-2001年度组织5点(成都、绵竹、大竹、峨嵋和宜宾)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76kg/hm^2,比对照蓉油4号增产10.4%(极显著)。种子含油率(干基)39.45%,比对照蓉油4号高2.79个百分点。中抗病毒病和菌核病。平均全生育日数218d,与CK蓉油4号相同。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盛贵油5号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7为母本、双低恢复系626R为父本选育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该品种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多点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2 666.70 kg/hm~2,较对照德油6号增产14.45%(极显著);在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产量2 453.94 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0.29%(极显著);种子芥酸含量为0.1%,硫苷含量20.98μmol/g(饼),含油量45.03%。盛贵油5号于2019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适宜在四川平坝区、丘陵区秋播种植。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抢墒适期直播、科学配方施肥、适度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2.
1.油菜新品种浙双72 浙双72(原名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油菜,2001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经浙江省1997和1999两个年度油菜区试,平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分别为132.86千克和141.70千克,比对照浙优油2号分别增产16.33%和12.33%;比对照九二-58系分别增产31.63%和12.27%,均达极显著水平。2000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43.4千克,比对照九二-58系增产12.8%。两个年度区试平均全生育期219.2天,比浙优油2号长0.7天,比九二~58系长0.6天。平均株高158.9厘米,有效分枝位45厘  相似文献   

13.
成油1号是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03A与恢复系1266C杂交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2002年参加国家黄淮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630 kg/hm2,比对照品种秦油2号增产1.21%。2003年续试,平均产量2 998.4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4.08%,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一位。2004年参加国家黄淮区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580.6 kg/hm2,比对照减产1.79%,减产不显著。成油1号芥酸含量0.45%,硫苷含量22.79μmol/g,含油量42.14%,属双低油菜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13个花生新品种参加2011年全国(南方区)花生品种区域试验,在7省区11个试验点进行年度试验。13个参试新品种中,设汕油523为对照种,12个品种干荚果产量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1个品种比对照种减产。其中泉花551、航花3号、汕油诱1号、航花2号、仲恺花10号、湛油58、龙花9号、桂花6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闽花7号增产达显著水平;莆花23、贺油12号、福花4号比对照种增产,但未达显著水平。云花生3号比对照种减产,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青杂6号(402)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和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三系杂交种,也是青海省第一个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选育的杂交种,该品种具有高产、双低和抗(耐)菌核病较强等特点,在国家区试中平均产量为242.28kg/667m2,比第一对照青油14号增产15.51%,比第二对照青杂2号增产10.93%;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19.97kg/667m2,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7.73%,两年区试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中硫甙含量20.26μmol/g,含油量47.39%,抗(耐)菌核病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6.
青杂5号为甘蓝型春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高产、双低、高含油量和抗(耐)菌核病性较强等特点,区试中平均产量为3 789kg/hm2,比第一对照青杂1号增产8.58%,比第二对照青油14号(双低常规种)增产20.97%;在国家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3 281.55 kg/hm2,比对照青杂1号增产10.12%,比对照青油14号增产22.17%。芥酸含量为0.25%,饼粕中硫甙含量为18.56μm o l/g,含油量45.23%,抗(耐)菌核病性明显强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7.
郑单 17号 (郑试 2 2 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最新选育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杂交种 ,2 0 0 1年 6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郑单 17号在 1998年省区试直播组试验中 ,平均亩产4 91.8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7.4 % ,差异极显著 ;在 1999年试验中平均亩产 5 87.5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5 .7% ,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 5 39.7kg ,比对照种豫玉 12号增产 16 .5 % ,居第 2位 ,2 0 0 0年在河南省玉米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 4 89.4kg ,比对照种豫玉 2 3号增产 10 .8%。该品种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良 ,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南油12     
审定编号:川审油2006002 品种来源:不育系南A7×恢复系96R 特征特性:该品种在2005年、2006年两年的四川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株高214.4cm,一次有效分枝数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554.5个,每果粒数15.9粒,千粒重3.2g,含油率40.92%,芥酸含量0.1%,硫甙含量17.51μmol/g(饼),全生育期226天;自然条件下,抗耐菌核病能力和抗倒力强于对照蜀杂6号,抗病毒病能力和耐寒力与对照蜀杂6号相当;植保鉴定结果,与蜀杂6号相比,表现为低感-低抗病毒病,中抗-高抗菌核病.  相似文献   

19.
2004年被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华油2000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胞质不育三系杂交种。一、华油2000的产量表现1.河南省优质油菜杂交种区试:华油2000在河南省优质杂交油菜区试中,表现突出:平均667平方米产量为184.24千克,比第一对照种豫油2号增产32.3%,达极显著水平,比第二对照种非优质高产杂交种秦油2号增产16.31%,达显著水平。超过国家规定的  相似文献   

20.
为选育优质、高产杂交油菜品种,以黄籽双低不育系1357AB与双低优良恢复系89-4R为亲本配制育成杂交油菜新组合花油203.在2006-2008年四川省油菜区试中,平均产量为163.72kg/667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3.44%;全生育期219d,比对照(川油21)晚熟1d.在2008-2009年四川省油菜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