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金佛山方竹中心分布区内,选择低质低效的天然次生林,建立密度等级试验区。经过5年的研究,乔木层密度1623株/hm^2~2587株/hm^2、方竹林层片密度87632株/hm^2、平均胸径0.86cm的林分,适宜的经营密度为4.5万株/hm^2。在由保留林分、1年生竹、笋产量径级结构,林分和间伐物特征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间伐和产笋是方竹异龄林系统的输出部分,1年生竹的径级结构通过影响保留林分的径级结构进而影响林分的特征指数。分析表明,采笋直接影响蓄竹质量、林分质量,适度间伐可优化方竹林分的年龄结构、径级结构。因此,蓄竹、间伐和采笋措施是提高金佛山方竹林分质量的3种主要手段,三者互为关联、其中蓄竹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坡位、不同海拔等地形因子对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引种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位对黄甜竹的造林成活率、发笋数及平均胸径均有显著影响,造林第2年发笋数和竹高生长显著增加;2)生长在下坡位的黄甜竹,竹林平均胸径和平均高最高,而生长在中坡位和上坡位的竹林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低;3)坡位对黄甜竹生物量分布的影响较大,黄甜竹各构件生物量分配大小排序为秆 > 枝 > 叶;4)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造林成活率、当年新发笋数、第2年新发笋数呈减小的趋势,平均胸径、平均竹高、单株生物量呈增加趋势。试验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黄甜竹营林和推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松 《甘肃林业科技》2006,31(3):36-39,43
通过祁连山区干旱荒坡灌木的造林试验,对野移灌木幼树苗和实生灌木苗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成活率、生长量,栽植穴内覆盖草皮与未覆盖草皮的造林成活率,白榆截干造林成活率,土壤含水量和苗木抗旱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野移灌木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灌木实生苗造林,在不同栽植措施和立地条件下的成活率差异较大;覆盖草皮可提高灌木造林成活率6~9个百分点;白榆截杆、蘸泥浆造林的成活率可提高38.0个百分点;同一坡向土壤的含水量,海拔每升高100 m,平均可提高17.7%。  相似文献   

4.
经对天目早竹梅雨季节造林试验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可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竹率和早期退笋率以及新竹质量有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生长服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5.
经对天目翠竹季节造林试验和笋和笋期观测3年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梅雨季节移栽天目早竹,成活率高,发笋成竹快,3年即中满园。天目早竹自然出笋期注3月26日-4月12日,分为初期、盛期、后期、各期成率和早期退经以及新竹表明显差异,母竹系统质量和距母竹远近对新造竹林的出笋成竹能力有一定影响,笋竹高了从S型曲线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6.
金佛山方竹垂直分布及低海拔异地引种后笋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实地调查了大娄山山脉金佛山方竹的垂直分布,并探索其在低海拔异地发展的可能性。2008年至2020年,以单竹丛为单位,对栽种在海拔2 000、1 356、1 352、1 130、1 080、720和658 m的金佛山方竹出笋情况进行逐年观测,比较其笋产量及笋营养元素含量与原生地的差异。结果表明:1)大娄山脉金佛山方竹天然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娄山山脉海拔1 600~2 200 m,上线海拔2 227 m (柏芷山),下线海拔1 400 m左右,每年自然繁衍海拔下延1~3 m,个别植株通过山体滑坡及沟谷流水瀑布等外力带至海拔1 350 m或1 150 m处,并小面积蔓延;2)在海拔1 356~658 m的原生地低海拔区及异地引种金佛山方竹,除海拔658 m处的笋产量和氨基酸含量低于原生林外,其他引种地的笋产量和笋品质指标均与原生林差异不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优良单株,可以在海拔658 m以上沟谷背阴地的疏林下发展金佛山方竹。  相似文献   

7.
海拔梯度对台江方竹发笋节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原产地对合江方竹不同海拔梯度发笋节律的观察和研究,得出其开始发笋期、停止发笋期及发笋数都随着海拔梯度的变化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海拔越高,发笋越早,停止发笋期也越早,平均发笋量3300株/667m^2。其发笋期可以划分为开始期、高峰期和停止期阶段。在海拔l200In以L开始发笋期出现在9月中旬,停止生长期出现在10月上旬;1000m以一卜开始发笋期、停止生长期分别出现在9月下旬和10月底以后;随着海拔高度平均每降低100m,开始发笋期推迟2—3d,停止发笋期随着海拔高度平均每降低100m推迟3—4d。数学模型(以9月13日为第一天),发笋开始期为K=31.333-0.02383H海拔,停止发笋期为T=64.867-0.03217H海拔;合江方竹在不同海拔梯度的发笋性状可以划分成900m以下和900m以上两类,其中900m以下具有“笋期晚发笋多(晚多)”特性;900m以上具有“笋期早发笋少(早少)”特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1985年及1992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采用列联表方法,对毛竹林立竹密度与海拔及林分平均胸径对毛竹林分布的影响进行卡方检验、剩余分析和log-线性模型拟合,得出:闽北毛竹林密度多在1800株/hm2以下,胸径为第四级(8cm)以下,海拔最适分布区为400-1000m;现实毛竹林密度及平均胸径偏低,应提高毛竹林经营水平,促使林分达到合理结构以实现速生丰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金佛山方竹(Chimonobambusa utilrs (Keng)Keng.f),属禾本科竹亚科,是金佛山特有植物,世界稀有竹类,其竹笋味美嫩脆,闻名中外。该文通过对金佛山方竹的采种、育苗、造林试验研究,得出结论:金佛山方竹可以通过人工繁殖造林,更新进入开花期的成熟林,并经过人工种植驯化,将其生长的海拔线降低200m。  相似文献   

10.
以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紫果云杉群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群落调查法,调查分析了群落中各层的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内共有植物82种,隶属于41科60属,以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忍冬科(Caprifoliaceae)植物为主;(2)群落内各层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以及Pielou均匀度指数(E)总体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随海拔的升高,乔木层、草本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规律,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呈单调下降曲线变化规律;(3)海拔与乔木层、灌木层的各项多样性指数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呈负相关关系,与草本层的其它指数间呈正相关关系。综合研究得出: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紫果云杉群落物种多样性受海拔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就地方旗 (县、市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绘图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通过工作实践 ,取得了一些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2.
在森林抚育中,为实现林区车辆的精确自主导航,提出一种基于位姿状态的林区道路视觉导航方法。根据林区道路的特点,采用统计学原理选取合适的色差备选通道,利用二维Otsu原理初步分离道路和背景区域,依据真阳率和假阳率定量评价方法选取2B?G为最佳色差通道,因此采用基于2B?G通道的二维Otsu图像分割方法。分析了道路的左右边缘特征,建立基于边缘不完整的位姿状态获取示意图,将选定的道路区域分块求取中心点,计算出试验平台的位姿信息。同时,引入误差校正模型对位姿计算值进行修正,最后选取纯追踪导航方法进行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机器视觉系统引导下,试验平台在不同状态下均能较好地收敛至期望导航线。当速度为0.5 m/s时,在3种初始状态下进行直线导航试验,其全程平均横向偏差为4.6~5.9 cm,平均航向偏差为3.5°~4.0°,稳态航向偏差为1.9°~2.4°,稳态横向偏差为1.6~2.7 cm,试验平台沿林区期望导航线自主行驶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值为5.2%,说明导航质量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满足林区自主导航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3.
Ⅲ72型增力松紧式索道是一种适用于人工林中小径材伐倒木集材的新型索道。其采用了较小的承载索。利用了双索承载的原理,集松紧式、缆机增力式索道Ⅱ71、Ⅲ11、Ⅲ13的优点。可松紧、增力起重,又可侧向拖集,同时双向牵引。用于杉木人工林伐倒木半悬空集材,较手工原木生产、采集段综合工效提高1倍以上,直接生产费用降低30%-40%;同时改善了劳动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防护林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近年来国内外防护林工程体系建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所采用的技术方法,研究策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1.防护林功能经营区研究;2.树种选择;3.防护林带结构、优化模式研究;4.特定森林、树冠截流、树干茎流的研究;5.防护林效益计量与评价;6.防护林经营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降低木材胶黏剂中的甲醛含量,减小胶合板甲醛释放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危害,采用乙二醛与单羟甲基脲(MMU)反应,合成了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分别为0.7∶1.0,0.9∶1.0,1.1∶1.0和1.3∶1.0的乙二醛?尿素?甲醛(GUF)共缩聚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对树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树脂的基本性能、固化性能、润湿性能及胶合性能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制备的GUF树脂稳定性较好,均超过了10 d;外观均为酒红色均一液体。MMU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对树脂固体含量和黏度有较大影响,固体含量随着物质的量之比增大而增大,当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时,树脂的固体含量为63.12%;当MMU与乙二醛物质的量之比为0.9∶1.0时,树脂黏度的最小值为23.91 mPa·s。树脂的主要官能团(N—H、O—H、C??O、C—O—C和C—N)的红外吸收峰基本不受物质的量之比的影响。树脂对杨木单板的润湿性能良好,接触角为50.8°~57.3°;MMU与乙二醛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1.0时合成的GUF树脂性能较优,胶合板干状胶合强度和湿强度分别为1.81和1.47 MPa;低物质的量之比的GUF树脂固化后会出现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气象要素与森林火灾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回顾了我国关于气象要素森林火灾影响的近 2 0 a研究成果。重点综述了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及风对森林火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杜松根系观察及切根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杜松根系的观察与系统研究分析 ,对杜松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杜松切根试验 ,了解杜松在移植过程中 ,根系受损及恢复状况 ,为提高杜松移植成活率 ,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及其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阐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标。分析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对森工企业的影响。提出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柠檬桉叶化学成分研究(四报)——单宁组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柠檬桉叶醇提取物中分离和鉴定了倍酸,鞣花酸和栗木鞣花素等化合物。研究表明柠檬桉叶单宁为鞣花单宁类化合物,并有较多的C-甙类鞣花单宁,这类单宁系首次从桉树属植物发现。  相似文献   

20.
以竹炭(BC)、聚氯乙烯(PVC)为原材料,制备竹炭/聚氯乙烯复合板材(BC/PVC),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热重?红外联用仪测试分析热失重特性,用锥形量热仪测试分析其燃烧特性,并进行了远红外辐射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等物理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BC/PVC的物理力学性能满足GB/T 24137—2009《木塑装饰板》和DB44 T 349—2006《木塑复合材料技术条件》规定的要求,尺寸稳定性优良。其中,BC的加入能够显著增强PVC的热稳定性,BC/PVC残余质量分数达45.05%,是PVC的5.3倍,且最大热分解温度延后,发生热失重的温度段缩短,热失重速率明显降低。BC/PVC燃烧时气体生成出现在中后期且总量不大,主要为CO2,BC有效减少燃烧过程中HCl的生成,降低了烟气毒性,且通过促进基材形成“有效炭层”,使BC/PVC的总热释放降低38.05%,烟气释放量仅为PVC的1/3,600 s时残炭量达到PVC的近11倍,整体阻燃防烟性能较好,显著提升材料在发生火灾时的安全性。BC/PVC在8~14μm波段的远红外发射率均值达0.938,具有较高的远红外辐射特性,有望实现PVC基复合板功能化的研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