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1 000、3 000、5 000μL/L SO2熏蒸0.5 h处理对货架期(20±0.5)℃里扎马特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3个SO2熏蒸处理均可降低里扎马特葡萄腐烂率,抑制果粒和穗轴失水,减少落粒,以3 000μL/L SO2熏蒸处理效果最为显著;3 000μL/L SO2熏蒸处理可有效延缓货架期葡萄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货架期第15天,其葡萄漂白指数0.52,果肉SO2残留量8.63 mg/kg,低于FDA限量标准(10 mg/kg),综合品质好;5 000μL/L SO2熏蒸处理容易造成SO2伤害,货架期第15天漂白指数15.11,果肉SO2残留量过高。  相似文献   

2.
正澳大利亚农兽药管理局于2月9日发布公报,修订《澳新食品标准法典》中9种农兽药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修订癸氧喹酯(Decoquinate)在鸡肉、鸡肾和鸡肝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0.5mg/kg、0.8mg/kg和1mg/kg;修订联苯菊酯(Bifenthrin)在芹菜中的残留限量为0.01mg/kg;修订马拉硫磷(Maldison)在茄子、梨和甜椒中的残留限量为0.5 mg/kg,在水果(除柑橘、干果、葡  相似文献   

3.
辽西地区主要果树硝酸盐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辽宁省西部地区的兴城市和绥中县随机抽取葡萄、梨和苹果 33个果实样品 ,用紫外法测定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 ,这些水果的硝酸盐含量 (72 .6 4~ 75 0 .2 7mg/ kg)与蔬菜相比 ,普遍较低 ,平均为 2 75 .8mg/ kg。以国家标准 (2 92 mg/ kg)和根据 FAO/ WHO硝酸盐 ADI值推算的标准 (432 mg/kg)判定 ,硝酸盐超标率分别为 2 4 .2 4 %和 12 .12 %。 3种水果中 ,葡萄的硝酸盐含量普遍高于苹果和梨。同一树种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 ,尤以葡萄之间差异最大。作物硝酸盐含量与施肥关系密切 ,果树应注意施肥管理和肥后灌水。水果硝酸盐污染研究报道甚少 ,今后应开展更加全面而综合的研究。硝酸盐的消解产物亚硝酸盐是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有必要平行开展水果亚硝酸盐的污染状态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个SO2间歇熏蒸方法对0℃贮藏红地球葡萄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个SO2间歇熏蒸处理均可降低葡萄腐烂率,延缓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下降;其中首次以5 000μL/L SO2熏蒸0.5 h、每隔20天500μL/L SO2熏蒸0.5 h处理可抑制丙二醛含量上升,保持细胞膜完整性,抑制果粒和穗轴失水,贮藏120天果粒漂白指数仅为0.3,果肉SO2残留量为8.26 mg/kg,低于FDA限量标准,贮藏保鲜效果最佳;首次以3 000μL/L SO2熏蒸1 h、每隔30天1 000μL/L SO2熏蒸0.5 h处理效果差,贮藏90天果肉SO2残留量高于FDA限量标准,贮藏120天果粒漂白指数高达15.6。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甲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百菌清、多菌灵在苹果采收前的使用安全性,采用日本岛津GC-2010气相色谱仪及液相色谱仪检测了25种不同处理苹果的农药残留量.结果表明:采后苹果中百菌清检出率最低,均低于我国及欧盟标准1.0 mg/kg.多菌灵检出率最高,除采收前30 d处理没有检出外,其余均有检出,采前10 d加倍处理的“嘎啦”、“富士”苹果中多菌灵最高农残含量分别为0.637、0.984 mg/kg,均高于我国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18406.2-2001)的限量指标0.5 mg/kg;三氟氯氰菊酯和甲氰菊酯检出率居中,三氟氯氰菊酯农药残留量检出范围(0.165~0.784 mg/kg),且在苹果中残留量主要受施药总量的影响;甲氰菊酯农药残留量检出范围(0.271~0.342mg/kg),均低于营养标准委员会规定的限量标准为5.0mg/kg.因此,可以认为甲氰菊酯在苹果采前使用,对苹果的质量安全影响残留污染性较小.  相似文献   

6.
1富硒甜瓜标准在甜瓜生产过程中,通过硒制剂的施用,使新鲜甜瓜果实的硒标准含量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富硒水果最低含硒量指标(高于10μg/kg)和国家GB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水果含硒最高限量的规定(低于50μg/kg)。2产地环境要求富硒甜瓜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GB/T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的规定。3生产技术3.1茬口安排3.1.1日光温室吊蔓栽培一般有2个茬口:①冬  相似文献   

7.
农药最高残留限量 (MRL)系指在生产或贮运商品过程中 ,直接或间接使用农药后 ,在食品和饲料中允许形成农药残留的最大浓度。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降低水果中农药残留 ,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我国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将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苹果农药最高残留量的规定汇总于表 1。表 1 联合国粮农组织对苹果农药最高残留量的规定农药名称       最高残留限量 ( mg/kg)农药名称   最高残留限量 ( mg/kg)保棉磷 Azinphos- methyl 2三环锡 Cyhexatin 5克菌丹 Captan 2 5溴螨酯 Bromopropylate 5甲萘威 Capbaryl 5…  相似文献   

8.
常德市生产的“富硒柑桔”,包括纽荷尔脐橙、椪柑和宫川温州蜜柑,其产品经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长沙)、湖南省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2001、2004-2007年连续5年的检测,果实硒含量为0.01~0.043 mg/kg.根据《国家食品中硒限量标准:GB13105-91》和《富硒食品标签,DB42/211-2002》的硒含量标准,硒含量≥0.01 mg/kg且≤0.05 mg/kg的为富硒食品.普通柑桔的硒含量≤0.01 mg/kg.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6)
方法:采用国家标准和农业标准,检测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的10个原料样本和10个生产过程样本中五种重金属和五种农残含量。结果:原料样本进行45项农残检测,阳性检测1项,河北麸皮含马拉硫磷1.21 mg/kg;进行50项重金属检测,其中所有铅、镉检测均为阴性,所有汞检测均为阳性,砷、铬检测值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生产过程样本进行50项农残检测,所有检测均为阴性;进行50项重金属检测,砷含量远小于0.5 mg/kg、汞含量远小于0.1 mg/kg、铅含量远小于1.0 mg/kg、镉含量远小于0.2 mg/kg,即这四种重金属含量均远小于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铬含量检测全部为阴性。结论:工厂化栽培杏鲍菇,农残问题极小,重金属无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果无素限量及测定方法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营养元素 (如磷、镁、锰、铁、钾、钠、硒等[1,2 ] )含量是反映水果营养水平的重要指标 ,有害元素含量则是衡量水果卫生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水果元素限量及测定方法标准为水果中元素含量的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很早就开始了这类标准的制定工作。我国水果元素限量及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的制定起步较晚 ,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初 ,到目前为止 ,已发布水果元素限量标准 10项 ,水果元素测定方法标准 16项 ,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水果元素限量及测定方法国家标准体系。本文对此作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供水果生产、销售和质量监…  相似文献   

11.
果实色素含量与水溶、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色泽和保健作用是果实的2个重要特征.以杨梅(Myrica rubra)、草莓(Fragaria ananassa)、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桃(Prunus persica)、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椪柑(Citrus reticulata)、脐橙(Citrus sinensis)等果实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颜色果实中色素含量与水溶、脂溶性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深红色荸荠杨梅中的总酚(3 254.7mg/kg)和花青苷(759.4mg/kg)的含量很高,而红色果肉洛阳青枇杷中类胡萝卜素(19 551.3μg/kg)含量较高.叶绿素仅在猕猴桃果实中被检测到.利用PSC法研究果实总抗氧化活性(含水溶和脂溶).结果表明,深红色荸荠杨梅果实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31.14 μmol TE/g)最高,白色果肉的大玉白凤桃提取物的总抗氧化活性(10.34 μmol TE/g)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与酚类(R2=0.84)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脂溶性抗氧化活性与类胡萝卜素含量(R2=0.92)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是果实中众所周知的水溶性抗氧化物质,然而,研究发现水溶性抗氧化活性与维生素C的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含花青苷较丰富的深红色果肉水果和含类胡萝卜素丰富的红色果肉水果都是天然抗氧化物质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2.
Ethnomedicinal uses, chemical composition (major nutrients, essential/toxic metals,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the fruits of five Morus species (M. alba, M. laevigata, M. macroura, M. nigra, and M. serrata)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Standard methodology wa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nutrients, major/trace metals,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potential of the fruits. Highest average contents of the proteins (13.1%), fats (12.4%), fibers (8.02%), and carbohydrates (80.5%) were found in M. macroura, M. laevigata, M. nigra, and M. serrata, respectively. Among the metals, highest concentration in the fruits was shown by K (1080–1230 mg/kg), followed by Mg (84.4–207 mg/kg), Ca (54.8–146 mg/kg), Fe (13.6–59.0 mg/kg), Na (5.43–14.8 mg/kg), and Zn (2.15–5.57 mg/kg). The phytochemical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in the water and acetone extracts of the fruits. Relatively higher total phenolics (85.6 mg GAE/100 g, FW), flavonoids (85.8 mg RE/100 g, FW), flavonols (99.8 mg RE/100 g, FW), and ascorbic acid (4.12 mg AAE/100 g, FW) contents were found in M. nigra, which also revealed significantly higher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inhibition (93.8%). Considerably higher OH radical and H2O2 scavenging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M. macroura and M. alba, respectively. Comparatively higher ferrous ions chelating activity (37.8%) was noted in M. serrata, which also showed highest value for phosphomolybdenum assay (183 µM AAE/100 g, FW). Highest ferric ion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 (69.9 µM GAE/100 g, FW) was found in M. leavigata. The Morus fruits were a good source of the nutrients, minerals, and phyotchemicals along with superior antioxidant potenti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non-carcinogenic or carcinogenic health risk associated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these fruits.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高枣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以酸枣、过渡(中间)类型和栽培枣共3类种质5个品种为试材,对不同品种不同器官(果实、果皮、果肉、叶片、花、种仁)总黄酮含量及果实黄酮提取液清除羟基自由基(·OH)的能力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3类种质的5个品种脆熟期果实的总黄酮含量(以鲜重计)为0.89~3.55 mg/g,平均值为1.94 mg/g;果皮总黄酮含量为4.13~8.21 mg/g,平均值为5.73 mg/g;果肉总黄酮含量为0.17~1.07 mg/g,平均值为0.66 mg/g;花总黄酮含量为3.47~6.90 mg/g,平均值为5.50 mg/g;成熟叶片总黄酮含量为7.01~9.02 mg/g,平均值为7.98 mg/g;种仁总黄酮含量为6.48~14.39 mg/g,平均值为11.43 mg/g。5个品种各器官总黄酮含量的大小顺序为:种仁>叶片>果皮>花>果实>果肉;果实、果肉和叶片中总黄酮含量都是酸枣>中间类型>栽培枣;3类种质脆熟期果实黄酮提取液与·OH清除能力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10年生嘎拉/八棱海棠为试材,在不同生育期土壤施用不同量的富硒有机肥,探讨果实硒含量和品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开花期,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3、0.006、0.009 mg/kg;果实膨大期,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3、0.012、0.020 mg/kg;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均分别施用150、225、300 g/hm^2的富硒有机肥,果实硒含量分别为0.006、0.014、0.021 mg/kg。土壤施硒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果实糖酸比提高,改善了果实风味。果实膨大期土壤施用300 g/hm^2富硒有机肥,‘嘎拉’果实硒含量达到0.020 mg/kg,与对照相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3.16%,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4.30%,糖酸比达62.48,维生素C含量增加了5.53%,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9.71%,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以冬、春季市售主要水果为试材,采用2,6-二氯靛酚钠滴定法测定其VC含量。结果表明:猕猴桃、柠檬、芒果、菠萝、香蕉、梨、苹果中VC含量分别为298.90、68.31、41.84、20.09、12.79、7.64、4.46mg/100g。在测定结果的基础上,对如何合理有效地从水果中摄入人体每日所需VC进行了分析,并对水果中VC的保存措施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钾肥对镉污染酸性紫色土壤上的白菜生长、产量和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CK)相比,施用钾肥后镉污染土壤白菜长势更好,施用K2SO4、KNO3对白菜生长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低量(200 mg/kg)钾肥处理对白菜产量影响不一致,其中以K2SO4最优,增产达36.4%;高量(400 mg/kg)钾肥处理能显著提高白菜产量,增产幅度为2.1%~69.2%,以K2SO4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钾肥处理均能抑制白菜对镉的吸收,显著降低白菜镉含量,降幅为8.6%~36.9%,提高了白菜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障辣椒质量安全,降低土壤污染风险,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施用不同用量(0、15、30、45、60 t/hm~2)鸡粪有机肥后,灌漠土、潮土以及辣椒各器官(根、茎、叶和果实)重金属全铅和全镉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高用量(60 t/hm~2)鸡粪有机肥较不施鸡粪对照显著提高了灌漠土和潮土全铅和全镉含量,土壤全铅和全镉含量最高分别为38.09 mg/kg和0.406 0 mg/kg,但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不同用量鸡粪有机肥施用后,辣椒各器官中全铅含量表现为根、叶茎果实,全镉含量则表现为根叶果实茎,全铅和全镉含量均在根部最高;辣椒果实全铅含量变化范围为0.064 8~0.094 7 mg/kg,全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21 4~0.045 1 mg/kg,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可以安全食用。可以认为,短期施用鸡粪有机肥后尚未造成土壤污染和辣椒果实Pb和Cd的超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浓度2,4-D蘸花对早春日光温室番茄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华 《北方园艺》2010,(22):58-59
研究植物生长促进剂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在番茄生产中的最适蘸花浓度。分别采用51、01、52、02、5 mg/kg浓度的2,4-D对番茄蘸花处理,比较番茄的植物学性状及坐果率。结果表明:按浓度梯度增加,番茄坐果率比对照分别提高5%、15%、21.7%、40%及30%。其中20 mg/kg浓度处理的番茄提早坐果10 d左右,果实的整齐度及品质优于其它。说明2,4-二氯苯氧基乙酸用于番茄蘸花处理时20 mg/kg浓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9.
在豫西褐土区研究了施钾对芥菜品质、硝酸还原酶(NR)、谷丙转氨酶(GPT)等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速效钾含量为82 mg/kg的供试土壤上施用钾肥,芥菜(块根)的品质性状明显受到影响;施钾量在0~17.5 kg/667 m2时,增施钾肥对芥菜品质的改善效应增强;超过17.5 kg/667 m2时,芥菜品质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加钾肥对品质的影响作用减小;施钾量增加对荠菜品质的改善,与叶片的NR和GPT活性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设施栽培‘峰后’葡萄营养元素和水分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明葡萄树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肥水需求规律,【方法】以珍珠岩培7 a生‘峰后’葡萄为试材,循环供给Hoagland配方营养液,研究了高(N:180 mg.L-1)、中(N:120 mg.L-1)、低(N:60 mg.L-1)营养液浓度下,N、P、K、Ca、Mg、Fe、Mn、B、Zn、Cu和水分的周年吸收谱以及主要物候期叶片和浆果中矿质元素含量,并测定了树体生长和果实发育状况。【结果】结果表明,萌芽后随着新梢的快速生长,各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快速增加,日均吸收量的最大值大都出现在果粒快速膨大到成熟期间,其间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量占到全年吸收量的60%~70%。以新梢生长中庸、果实品质最佳的供给浓度(N:120 mg.L-1)处理树的吸收量及叶面积换算,666.7 m2各种营养元素和水的全年净吸收量为Ca 29.40 kg、N 18.35 kg、K 15.42 kg、Mg 4.97 kg、P 1.76 kg、Fe 106.87 g、B 32.76 g、Mn 19.73 g、Cu 11.10 g、Zn9.78 g和水210.97 m3。叶片中也以N和Ca的含量最高,其次为K、P、Mg。除K外,矿质元素在果实中的含量都低于叶片。【结论】确定了设施栽培葡萄各生长发育阶段营养元素的吸收谱和吸收总量,可供葡萄园肥水管理和葡萄专用肥料的开发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