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过瘤胃脂肪对内牛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的影响。试验选用15头西杂肉牛分成三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在对照组的日粮基础上每天补饲300g和500g过瘤胃脂肪粉,用全收粪去和全收尿法分别测定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补饲过瘤胃脂肪对全消化道OM、NDF、ADF消化率没有明显影响(p〉0.05),补饲脂肪明显影响全消化道粗蛋白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并随补饲脂肪增加粗脂肪消化率提高,但补饲500g脂肪明显降低日粮粗蛋白质消化率(p〈0.05);补饲脂肪明显影响氮的沉积,补饲300g脂肪比不补或补饲500g脂肪有明显高的可消化氮沉积;日粮过瘤胃脂肪补饲对内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没有明显影响(p〉0.05)。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羊尿斑块土壤氮素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内蒙古草原对天然羊尿尿斑土壤氮素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嘎:随着羊尿的施入,土壤NH4^+-N浓度显著升高(P〈0.01),并于第3天达到最大值;施后7d前(不包括第7天),与对照区相比,施尿区土壤NO3^--N浓度显著降低(P〈0.05),7d后,施尿区土壤NO3^-N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区(P〈0.01);羊尿施入35d前(不包括第35天),土壤NH4^+N浓度显著高于N03^--N(p〈0.05),而35d后,NH4^+-N浓度开始低于N03^-N,而且差异显著(p〈0.05).施尿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呈增加趋势,并于第35d达到最大值,而后开始下降,84d后又出现升高现象;施尿区0—5cm和5-10cm土壤微生物量氮显著高于对照区(P〈0.05),但10—20cm土壤差异不显著(P〉0.05)。施尿后,土壤可溶性有机氮浓度显著升高(P〈0.05),并于第7天达到最大值,而后呈下降趋势,3个取样层次呈一致的变化趋势。施尿区和对照区土壤无机氮与可溶性有机氮、无机氮与微生物量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P〈0.01),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与微生物量氮相关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高产奶牛日粮中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乳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胎次、体重相近.产犊50天左右的泌乳高峰期中国荷斯坦奶牛12头随机分为四组,采用4×4复合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日粮中添加膨化全脂大豆对高产奶牛乳脂中PUFA5含量的影响。在TMR全混合日粮中加入不同比例(0、1kg、1.7kg、2.5kg)的膨化全脂大豆,每期试验21天,共四期。每期试验第15、17、19、21天取奶样。利用气相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乳脂中PUFA5的相对含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膨化全脂大豆添加组与对照组相比,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中短链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下降极显著(P〈0.01)。膨化全脂大豆各添加组间相比.1.7kg膨化全脂大豆添加水平下C18:2相对含量高于2.5kg膨化全脂大豆的添加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C18:1t9在添加量为1.7kg水平下分别与1kg、2.5kg添加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产泌乳奶牛日粮添加1.7kg膨化全脂大豆能够取得最佳的牛乳PUFA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甘肃中部地区春小麦合理的施氮水平和灌水量,以陇春27为研究对象,以灌水量[1000(W1)、2000(W2)和3000m3/hm2(W3)]为主区,施氮量[0(N0)、80(N1)、160(N2)和240kg/hm2(N3)]为副区,研究水氮对小麦干物质累积、氮含量、氮素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灌水量对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氮累积量、籽粒产量及氮转运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互作效应;各生育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随灌水量与施氮量的增大呈增大趋势,灌水量对干物质累积量影响大于施氮量;茎和叶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氮含量为籽粒>叶>颖壳>根>茎,灌水处理对小麦营养器官氮含量影响小于施氮处理;随灌水量与施氮量增大,小麦各器官氮累积量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籽粒氮累积量与产量以W2N2处理最大,适宜的水氮供给有利于干物质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和氮素生产效率。综上,灌水量与施肥量分别在2000m3/hm2和160kg/hm2时有利于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灌水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碳氮代谢、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5个黄淮海主栽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田间进行试验,分析了灌水次数对冬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及全氮含量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次数的减少,硝酸还原酶活性、可溶性糖和全氮含量、可溶性糖转运率均降低,碳氮比增加,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单位面积穗数降低,花后14 d之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与正常灌水( W3)相比,灌2次水(W2)和灌1次水(W1)分别减产11.37%和30.80%,其中周麦18减产最大为14.69%和37.44%,矮抗58减产最少为9.19%和26.97%;W3、W2处理下周麦1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27.6,28.9 kg/(hm2· mm),豫农202最小,分别为21.8,23.9 kg/(hm2· mm),在W1处理下矮抗58的水分利用效率最大(26.1 kg/(hm2· mm)),豫农202最小(21.5 kg/(hm2· mm))。5个冬小麦抗旱指数表现为矮抗58>郑麦366>豫麦49>豫农202>周麦18。  相似文献   

6.
减氮对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源库特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氮肥水平(常规施氮肥(187.5 kg/hm2)、减氮28%(135.0 kg/hm2)和不施氮肥(0 kg/hm2)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华优8305和天优998)的源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减氮不会导致华南早晚兼用型水稻产量显著降低在于其能维持或促进水稻的源库协调性。与常规施氮比较,减氮28%有利于提高粤晶丝苗2号、桂香占及华优8305的产量,增幅分别为11.99%,5.51%,6.46%,主要归因于减氮28%能增强后期叶片光合或茎鞘转运而有利于稳定高产形成。减氮28%有利于提高粤晶丝苗2号和桂香占库容和粒叶比,提高华优8305库容有效充实度,而对天优998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氮素营养水平对小麦后移栽棉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不同氮素营养水平下的小麦后移栽棉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棉株含氮量及叶片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除8月19日外,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与施氮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693~0.9881);地上部各器官的含氮率和绝对含氮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不同器官间呈同步增减的趋势,因而氮素分配比例的变化不大;提高氮素营养水平可显著增加小麦后移栽棉的叶片氨基酸总量和游离氨的含量(r=0.5316和0.5605),在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脯氨酸等7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施氮量呈显著的正相关(r=0.5256~0.6074)。虽然施氮量越高,棉株的氮素代谢越旺盛,但小麦后移栽棉的适宜施氮量约为205kg/hm2。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日粮中粗纤维水平对断乳仔免腹泻率的影响及其低纤维型腹泻的发生机制,选择30~35日龄健康力克斯免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在其他营养相近的基础上,分别饲喂粗纤维含量为7%、9%、12%和14%的日粮。观察不同纤维日粮对试兔腹泻率、肠道pH、盲肠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表明:粗纤维含量对腹泻率有重大影响,中高纤维日粮(12%和14%)没有发生腹泻,而低纤维日粮组(7%和9%)的腹泻率分别为59.33%和20.67%,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低纤维水平日粮组(7%、9%)的试验兔,胃、空肠、结肠、盲肠的pH值均高于中高纤维组(12%、14%),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P〈0.05或P〈0.01);盲肠总挥发性脂肪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乙酸随粗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上升,CF14%组极显著的高于7%组(P〈0.01)。丙酸和丁酸的变化不显著(P〉0.05);纤维含量对盲肠主要微生物菌群有较大影响。从整体来说,有益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拟杆菌和消化球菌)以CF12%组占优,CF14%次之,CF7%组最低。其中双歧杆菌各组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大肠杆菌与之相反,CF7%组检测出沙门氏菌。其他各组没有发现沙门氏菌,也未检出魏氏梭菌。该研究揭示了低纤维日粮使家免消化道内环境(如pH、VFA等)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是发生腹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施氮量、氟、磷、钾配比、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调节效应,表明淮南稻茬小麦产量7500kg/hm^2以上施肥模式为施氮量225—300kg/hm^2,N:P2O5:K2O为1:0.8.0.8,氮肥运筹为基追比5:5,追肥中10%作分蘖肥或平衡肥,20%作拔节肥,20%作剑叶肥。  相似文献   

10.
旨在明确水氮耦合对滴灌下超高产冬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研究了3种灌水量2775 m3/hm2(W1)、3900 m3/hm2(W2)、4350 m3/hm2(W3)水平与3 种施氮量0 kg/hm2(N0)、180 kg/hm2(N1)、270 kg/hm2(N2)水平对‘新冬41 号’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同时增加对花后旗叶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旗叶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提高比仅增加水或氮的作用更大,均以W2N2、W3N2处理花后旗叶叶绿素(分别较W1N0增加44.5%、41.2%)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较W1N0增加20.8%、16.85%)、光合速率(分别较W1N0增加46.4%、5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W1N0 增加31.9%、34.7%)和产量(分别较W1N0 增加19.05%、20.86%)较高,W2N2、W3N2处理的旗叶光合性能大幅度提高是其产量较高的重要原因。综合水氮利用效率,W2N2(3900 m3/hm2、270 kg/hm2)是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产量近9000.0 kg/hm2的水氮高效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再生途径、影响因素及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进展,讨论了瓜类蔬菜子叶离体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成就。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唯一尚未实现大面积利用杂种优势的粮食作物,推进小麦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研究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小麦杂种优势的表现、论述了小麦杂种优势利用途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就,并对杂交小麦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序和PCR-RFLP的方法,分析了MSTN基因启动子区在7个品种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表明:存在2个SNP位点(-959T/C,-784G/A),表现为6种基因型(TT、TC、CC、GG、GA、AA),在-959T/C位点中,国外肉用绵羊品种陶赛特、德国肉用美利奴及我区的巴士拜羊,TT为优势基因型,地方品种绵羊巴音布鲁克羊、多浪羊和阿勒泰羊在该位点中CC为优势基因型,经χ2检验,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这6个绵羊品种中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在-784G/A位点中,除陶赛特与特克赛尔羊在该位点未发生突变,其他5个品种绵羊优势等位基因均为G等位基因。经χ2检验后,其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群体遗传多态性分析表明,多浪羊、巴士拜羊和巴音布鲁克羊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处于0.25~0.50之间,为中度多态,而阿勒泰羊和德国肉用美利奴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PIC)小于0.25,为低度多态。  相似文献   

14.
VIGS技术及其在棉花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是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遗传免疫机制,现已被开发为快速、高效、高通量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利用VIGS技术进行棉花基因功能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VIGS技术的发展、操作技术的优化进行了综述,尤其总结了VIGS技术在棉花抗病、品质改良、生长发育等基因鉴定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蔬菜发酵加工的定义、优点、主要微生物菌群及各阶段特点、主要产品种类以及一些发酵新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一展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简单快速、高效稳定的亚麻遗传转化体系,本试验用亚麻的种子胚作为外植体,采用原位转化(in planta)法对亚麻转基因的试验条件(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As浓度、silwett浓度和抽真空时间)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确定最佳组合为:预培养时间8 h,共培养时间72 h,As浓度100μmol/L,silwett浓度0.1%,抽真空时间5 min。摸索适宜的草丁膦最低致死剂量用于亚麻转化植株的抗药性筛选,并对存活的植株进行PCR鉴定,成功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本研究实现了in planta技术在亚麻种子胚的转基因体系优化,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How to ascertain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factor of safety(FS) is the key problem of slope stability.The failure model of a slope is supposed at first and then th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factor of safety are computed approximately during analyzing the slope stability all over the world.However,the hypothesis cannot reflect the real state of slope sliding.In this paper,the critical failure surface with the lowest value of FS is computed and the better result is got by means of GA.  相似文献   

18.
水稻分蘖发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分蘖是影响水稻穗数并进而影响其单产的重要农艺性状,是单子叶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分枝特性。水稻分蘖的发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自然条件、植株营养、植物激素、遗传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发生。深入研究水稻分蘖发生机理,更加有效的调控分蘖发生,将会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对水稻分蘖的发生及调控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形态、环境、激素、分子等4个方面对水稻分蘖发生的机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Peng Luo  Zequ Lan  Jie Deng  Ziqing Wang 《Euphytica》2000,114(3):217-221
Oil radish (Raphanus sativus var. raphanistroides Makino) is resistant to drought and low temperature. In order to breed more resistant cultivars of rapeseed, the wide cross between rapeseed (Brassica napus L.) and oil radish was made. Rapeseed was not compatible with oil radish, and the frequency of hybrid plants (F1) was very low. Moreover, the hybrid plants were sterile.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intergeneric hybrids (F1), the in vitro organ culture technique was applied in our experiments. The frequency of hybrid plants (F1) was increased up to 25.55% by means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ollinated ovaries. Some fertile amphidiploid hybrid plants were obtained by means of colchicine treatment of small buds obtained from cultured flower receptacle segments of hybrid plants (F1).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in vitro culture of pollinated ovaries and flower receptacle segments is useful in the wide-cross breeding of rapeseed.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GlyCAM-1 在绵羊自然发情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期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受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对绵羊自然 发情后子宫第10、12、14、16 和18 天GlyCAM-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绵羊发情后的第10~18 天之间,子宫组织中GlyCAM-1 的表达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发情后的第10 天GlyCAM-1 在转录水平表达出现峰值,并且显著的高于另外4 个时段(P<0.05),第12 天GlyCAM-1 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第14~16 天的表达量保持相对恒定,第18 天GlyCAM-1 mRNA水平再次显著升高(P<0.05),但仍低于第10 天水平(P<0.05)。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显示:绵羊在自然发情后的第10~18 天,子宫内膜上的GlyCAM-1 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亦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4 个时间点相比第10 天的蛋白表达量达到峰值(P<0.05),第12~16 天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GlyCAM-1 的蛋白表达量在第18 天显著升高(P<0.05)。GlyCAM-1 在转录与翻译水平的表达变化一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周期发情绵羊子宫中GlyCAM-1 的表达可能受 孕酮诱导调控的推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