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树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主要病害1.1桃缩叶病1.1.1发生规律。桃缩叶病病菌在芽鳞和树皮上越冬,早春展叶前后侵害叶片、新梢,使其变形、干枯、脱落,也可危害果实。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下游桃缩叶病发生原因浅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笔近三年来观测,桃缩叶病在海门市及邻县各地桃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使桃子减产10~20%,商品性下降。2003年入春以来,自桃树嫩芽萌发开始,继续选择典型桃园对该病进行系统观测,病株率为61~100%,平均62.2%,并发现桃缩叶病发生的轻重因天气状况、桃树品种及用药情况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新农业》2020,(14)
正桃缩叶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病原菌为畸形外囊菌,属于子囊菌亚门,寄主除桃外,还有和桃近缘的油桃、巴丹杏等。桃缩叶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早春低温高湿地区发生严重,温暖干旱地区发生较轻。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嫩梢,严重时还会危及花和果实等。桃树染病后叶片肿胀皱缩,春梢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2014,(4):34-34
一、发生规律上年遗留在土壤、病残体中的菌核春季萌发.释放子囊孢子随气流扩散传播.为初侵染源.飘落在植株上的孢子产生菌丝.侵入衰老叶片、花瓣引起发病。一般油菜盛花期为发病始盛期.随着发病的花瓣、老叶败落至植株其他部位.常在主茎叶柄或分枝处形成病斑.或通过败叶搭接,导致茎秆或分枝发病.  相似文献   

5.
樟树溃疡病研究:Ⅲ.病害发生发展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樟树溃疡以菌丝和子囊孢子在病组织和病残体上越冬,子囊孢子萌发需低温刺激3-5月为子包子成熟期;5月为子囊孢子释放盛期;5-6月为病害盛发期。  相似文献   

6.
细辛核盘菌 Sclerotinia asari Wu et C.R.Wang.在罹病细辛的地上部及整个根部可以形成大量茵核;这些菌核能否直接萌发侵染或形成有性世代借空气传播。这是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中心问题。试验结果表明:细辛核盘菌的菌核在自然条件下难以直接萌生菌丝体而发生侵染;而它的主要萌发形式是产生子囊盘,由于子囊盘的产生对湿度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其萌发机率较低,而且其子囊孢子因受树叶阻隔,也不易放射传播。菌核可在春秋两季萌发,但秋后因天气寒冷,只能形成子囊盘柄,不能出土,春季子囊盘出土起始于4月15~20日,终止于5月20日左右。子囊孢子放射起始于4月26日,终止于5月19日。子囊孢子的寿命为48小时至33天,子囊孢子以在细辛汁液中最易萌发,并只能从叶部伤口侵入,致病力较弱,构成初侵来源的可能性极小。如果排除有性世代的空气传播,细辛菌核疫病则应确定为捡疫性病害。根据 Adams 和 Ayers(1979)报道,有许多 Sclerotinia SPP 的子囊孢子可以藉风力传播而产生侵染,杨新美(1961)、H.J.Willetts et J.A.—L Wong(1980)等也报道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的主要侵染来源是子囊孢子;而 S.minor的菌核可直接萌发侵染致病。细辛核盘菌能够在病田中产生大量菌核,但它究竟能否萌发产生侵染或产生子囊孢子借空气传播,这是病害侵染循环中的一个中心问题。为弄清这个问题,作者从1979~1984年对细辛核盘菌菌核的萌发、有性世代的产生及其侵染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这方面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一、常见病害及发生规律(一)扁桃缩叶病1、症状该病由桃缩叶病引起。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嫩梢、幼果和花。初春嫩叶自芽鳞抽出时即可被害。病叶呈波浪状卷曲,呈红色。随着顺片生长,卷曲、皱缩程度加剧,叶片增厚变脆,呈红褐色。  相似文献   

8.
短信平台     
《农村百事通》2009,(22):73-74
广西南宁读者:(手机号:139xxxx9749)问:桃子发生缩叶病时有何症状.如何防治? 答:桃缩叶病病原是真菌。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花、嫩梢等。春天发芽时,感病嫩叶呈卷曲状、发红。叶片长大后增厚且变脆,卷曲。呈红褐色.以后在叶片表面出现银白色粉状物。病叶变褐色,焦枯脱落,腋芽再次长出新叶。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桃缩叶病调查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缩叶病是桃树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花、嫩梢及幼果,不仅造成春梢叶片早落,影响当年产量,还严重影响第二年花芽的形成。如果连年严重落叶,则树势衰弱,过早衰亡。2004年春季贵阳市乌当区永乐乡万亩桃园基地桃缩叶病流行,病情指数曾达到18,造成桃树大量缩叶  相似文献   

10.
魏晓军 《新农村》2008,(6):15-15
桑椹白果病是菌核病的俗称,是桑果主要病害,发病严重时,可造成桑果颗粒无收。病原物为核盘菌,菌核病的初侵染源主要是混有菌核的土壤、染病残枝落叶和堆肥。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菌核萌发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雌花、青果及早生桑的新梢和嫩芽。孢子侵入雌花,产生大量菌丝,果肉肿胀,  相似文献   

11.
丽江雪桃是近年开发出来的桃树新品种,利用丽江市特有的优越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选用一种玉龙雪山下独有的山毛桃树为砧木,经过多年精心优化培养出来的目前国内较为高档的新型水果。但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尤其是雪桃缩叶病,严重制约了雪桃产量、品质的进一步提升。雪桃缩叶病的病原物为畸形外囊菌,主要为害新梢及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花、幼果。嫩叶刚伸出时就显现卷曲状,颜色发红;叶片逐渐开展,卷曲及皱缩的程度随之增加,致全叶呈波纹状凹凸,  相似文献   

12.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感染桃缩叶病的碧桃叶片的厚度,细胞的层数和细胞的直径都大于健康叶片;感病叶片的栅栏组织随症状发展而消失;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明显减少,并且有的细胞内则无叶绿体,表现症状的叶肉均有菌丝的分布。以上结果表明桃缩叶病引起的畸形主要是由于叶肉细胞不规律增殖造成,叶绿体的减少消失是病叶失绿的直接原因,这些病变都与菌丝的扩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重要病害.病菌以菌核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土壤中的菌核产生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散发后侵入花瓣或老叶为害,带菌的花瓣凋落到叶片上后菌丝侵入叶片,并通过叶柄侵入茎秆,产生有毒物质破坏水分和养分在油菜茎秆中的输导.发病植株以茎秆受害更重,初显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轮纹状长条斑,边缘褐色,湿度大时产生绵絮状白色菌丝,偶见黑色菌核,病茎内髓部烂成空腔,内生鼠粪状菌核.病茎表皮开裂后,露出麻丝状纤维,茎易折断,致病部以上茎枝萎蔫枯死.  相似文献   

14.
桃缩叶病是桃树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发生在桃叶部位的一种病害,严重影响着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有效防治桃树缩叶病,提高果品品质和果农的经济收入,进行了秦安县桃树缩叶病发病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桃缩叶病的发生及为害程度与树龄、地势、品种、管理水平等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桃缩叶病 1.1危害症状。该病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受害叶片上出现波纹症状,叶缘向后卷曲,叶色南绿变红。春末夏初在病叶表面生出一层灰白色粉状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定点接种、整体透明及石蜡切片测定,接种后24小时,柑桔炭疽病菌可在温州蜜柑幼嫩叶(叶龄为14天)面上大量萌发并产生附着胞。4天后附着胞可进一步形成细长的侵入丝,直接穿透叶片角质层或者经叶背气孔侵入,然后在叶片上表皮或下表皮细胞内形成潜伏、休眠状态的菌丝,直至叶片受伤,这种菌丝才可进一步生长,扩展至叶肉细胞并形成典型的急性炭疽病分生孢子盘。  相似文献   

17.
黄海 《农家致富》2004,(14):34-34
据笔者近三年来观测.桃缩叶病在海门及邻县各地桃园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使桃子产量减少10%-20%,商品性下降。桃缩叶病发生轻重因天气状况、桃树品种及用药情况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1993-1996年对芦苇裂瘤病进行了系统观测,调查,试验的结果表明:子囊孢子在24-30℃,苇叶表面有4-6h的水膜存在时萌发形成侵入丝,由寄主表皮细胞间隙或从寄主伤口,自然孔口侵入而引致发病。以子囊座在病株残体中越冬。  相似文献   

19.
为做好桃树叶片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上海地区桃产业的健康发展,阐述了上海地区桃树叶片主要病害(缩叶病、穿孔病、黄化病)及主要虫害(蚜虫、金龟子、潜叶蛾)的危害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从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银耳极性测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福建省古田县银耳为材料,经担孢子弹射,稀释分离法获得28个银耳芽孢单孢分离物。单孢配对试验发现,由同一银耳子实体可得到4种不同交配型的银耳芽孢,它们之间的交配反应受两套因子控制,A(a)和B(b),其中A因子控制配对芽孢萌发管的产生,B因子控制配对产生的萌发管能否形在具锁状联合中的双核菌丝。配对结果表明,福建银耳为双因子控制的四极性异宗结合担子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