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限食程度越高,茶尺蠖幼虫存活率越低.不论在茶叶或人工饲料上,幼虫忍耐饥饿的能力随龄期的增加而提高,适当限制取食可延长幼虫历期或各龄龄期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对寄主龄期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1龄末-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主作用,建立了3个龄期的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寄生蜂对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结果表明,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1-4龄幼虫,但当1龄末-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该蜂偏爱寄生1龄末-2龄初幼虫,其次为3龄幼虫。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美斑潜蝇幼虫龄期的研究表明,南美斑潜蝇幼虫龄期可分为三龄,即初龄(一龄)幼虫口钩宽度27μm;二龄幼虫口钩宽度50μm;三龄幼虫口钩宽度70μm.研究同时表明,拉美斑潜蝇幼虫虫体大小与龄期无关,不能作为判断虫龄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黄杨绢野螟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杨绢野螟Diaphania perspectalis (Walker)在四川南充年发生5代,以3龄幼虫越冬,各代幼虫多为6个龄期,部分有7个龄期。成虫弱趋光性,需补充营养,两性生殖,产卵多数成块状,少数散产。可采用人工捕捉法彻底清除越冬代以及第1代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5.
幼虫龄期特征的划分是害虫预测预报的基本资料之一。据报导,鼎点金钢钻(Earias cupreovirdis Wik.)幼虫龄期取食蕾铃的极大多数为五龄。但对幼虫各龄期的区分特征很少报导。1979年8月中旬,我们在大丰县金墩公社工作期间,正遇金钢钻发生,在田间调查时,采集了大小不等的幼虫,室内测量其头宽、体长,应用统计分析方法来区分龄期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条件下,对松瘿小卷蛾幼虫的发育进度作系统调查,然后通过常规的数学分析方法,确定幼虫的龄数和龄期。测定的结果是,松瘿小卷蛾幼虫共7龄,各龄幼虫众数龄期分别为:Ⅰ龄38.25d,Ⅱ龄39.3d,Ⅲ龄32d,1d,Ⅳ龄35.24d,Ⅴ龄24.7d,Ⅵ龄238.36d(含越冬时间),Ⅶ龄29.8d。  相似文献   

7.
采用系统采样和野外饲养的方法,同杨干透翅蛾幼虫有8个龄期,用零点标记法研究了幼虫的生长进度;同时通过野外取样调查,观察了不同年群幼虫间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8.
寄主龄期对菜蛾绒茧蜂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被寄生时的龄期对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发育历期、结茧率及羽化雌蜂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寄生于3龄小菜蛾幼虫的菜蛾绒茧蜂其卵—幼虫期的发育较寄生于2龄或4龄个体的要快,结茧率及羽化后雌蜂寄生能力要高,但寄生不同龄期寄主个体间的成蜂羽化率没有差异,表明小菜蛾3龄幼虫较2、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要高.不同龄期被寄生的小菜蛾幼虫均有部分个体在寄生蜂幼虫成熟啮出前死亡,这种死亡在2龄、3龄时被寄生的个体中主要发生在幼虫期,而4龄幼虫被寄生的个体死亡发生期则逐渐向蛹期转移,4龄第三天被寄生的小菜蛾蛹期死亡率达62.5%,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对菜蛾绒茧蜂的适合性随年龄增加迅速下降.文中还讨论了寄主龄期适合性与该蜂产卵选择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大量增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影响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活体内产量的增殖条件研究表明.饲毒龄期是影响病毒产量的主要因子,其次是饲毒剂量,龄期与饲毒剂量的组合也影响病毒产量.以4.32×105PIB/幼虫的剂量饲喂4龄初幼虫,在25℃条件下,可获得最高的病毒产量.幼虫死亡率达88.1%,病毒产量平均为4.71×109PIB/幼虫.以实际接种量为基准.PIB增加100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0.
烟青虫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6~1997年在云南省红河烟区弥勒县的烤烟大田设置尼龙纱网养虫室,自然条件下连续饲养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Guene),系统观察各虫态历期、幼虫龄期、取食量及体色变化,幼虫化蛹龄期及成虫羽化、产卵等.结果表明,烟青虫1年发生4~5代,各代均有5龄和6龄幼虫化蛹,5龄幼虫化蛹占60%以上;1龄幼虫历期比2龄历期长,3龄以后龄期增长,末龄(5龄或6龄)幼虫龄期最长;5龄化蛹的幼虫平均历期比6龄化蛹的短;无论5龄或6龄化蛹,3龄以后食量剧增,5~6龄的取食量为1~4龄取食量的1倍以上;幼虫体色多变,1龄幼虫均为红褐色,2~6龄体色变化无规律可循,第2代以后体色有随世代增加而加深的趋向;成虫产卵量与补充营养关系密切,补充营养充足时,每雌可产卵600~900粒,一般情况产400~500粒,未交配雌虫也会产卵,但卵不能孵化.根据观察结果提出了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金纹细蛾幼虫脱皮和头壳宽度的测量,测得幼虫龄期为5龄。1~5龄幼虫头壳宽(mm)分别为:0.17496±0.0096,0.237368±0.0057,0.28161±0.0026,0.312613±0.0029,0.377817±0.01;同时测量虫斑面积的大小,分析虫斑大小与龄期关系,1~5龄虫斑面积(mm2)范围分别是:0~9.42,11.775~54.95,42.39~119.32,51.025~146.8,51.025~149.15;且观察发现幼虫3龄前随着龄期的增长,虫斑在不断扩大,3龄后虫斑面积基本固定。因此,从虫斑外观特征上基本可以在田间鉴定金纹细蛾幼虫龄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已验证的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的毒力,为RNA干扰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条件.[方法]采用饲喂法,将不同剂量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dsSAHase)导入马铃薯甲虫体内,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测算各龄期LC50;观测饲喂后成虫的产卵数,解剖观察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结果]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1龄,2龄,3龄和4龄的LC50分别为2.341、2.552、3.450和4.968 μg/mL.[结论]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具有显著致死作用、拒食作用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各龄期幼虫的毒力随龄期增长而降低,其中对1、2龄幼虫毒力与对3、4龄幼虫毒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DYAR氏法则和头宽生长曲线,推算出梨瘿华蛾幼虫分五个龄期,推算结果经回归分析,龄期与幼虫头宽的测量值呈极显著的指数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信阳地区钩臀蚁蛉幼虫(Myrmeleon borelarval)不同龄期体征及筑穴习性。结果表明不同龄期钩臀蚁蛉幼虫在体宽、体长方面存在差异。1龄和2龄幼虫、3龄幼虫在头长方面差异极显著,2龄幼虫和3龄幼虫在头长方面差异极不显著。1龄和2龄幼虫、3龄幼虫在头宽方面差异极显著,2龄幼虫和3龄幼虫在头宽方面差异极不显著。1龄和2龄幼虫、3龄幼虫在颚管方面差异极显著,2龄幼虫和3龄幼虫在颚管方面差异极不显著。因此钩臀蚁蛉幼虫各龄期的体宽、体长可作为龄期划分的指标。各龄幼虫开始筑穴的时间顺序为:2龄>3龄>1龄。筑穴时间从长到短的顺序为:1龄>2龄>3龄。各龄期幼虫筑穴直径从大到小的排序为:3龄>2龄>1龄。各龄期幼虫筑穴的穴深从大到小的排序为:3龄>2龄>1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分月扇舟蛾的生物学及综合治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 (Linnaeus)为杨,柳等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为害严重。在南充市年发生6代,以3龄幼虫越冬,世代重叠。1-5代幼虫为5个龄期,越冬幼虫则有6个龄期。每雌平均产卵614.28粒。优势天敌多,对该虫有显著控制效果。采用人工防除和根部施呋喃丹,保护利用天敌,是控制该虫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以幼虫危害水稻,幼虫有群集和转株为害的习性。二龄前群集危害,二至三龄期开始转株危害,遇缺水干旱时转株频繁,危害加重。针对以上特点,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野生空心莲子草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割草养虫,室内大量繁殖空心莲子草叶甲,找出了饲养中卵,蛹腐烂,成虫和幼虫营养不良而死亡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生长发育嫩细,割下的节数短于8节的空心莲子划容易枯黄和腐;生长粗壮、龄期长或割下的茎秆节数大于8节的空心莲子草,不容易枯黄和腐烂,成虫产卵至幼虫孵化和老龄幼虫经蛹至成虫羽化,这两个虫期需要8节以上粗壮茎秆,而且需要水培,水培密度以每钵10株为宜,供幼虫取食的植株更换时间短,植株要求不严格,水培植  相似文献   

18.
一、发生规律线虫以卵在卵囊内和幼虫在根结内、果皮上随病根和病果壳在土壤或粪肥中越冬,春季平均气温10℃~12℃,卵开始发育为1龄幼虫,2龄期开始侵入花生幼根,共脱4次皮,变为5龄幼虫,后羽化为成虫交尾产卵,  相似文献   

19.
一、落叶松毛虫及其防治 (一)分布与危害 1.分布于东北、北京、内蒙古、新疆北部等地.主要危害落叶松,也危害红松、樟子松、冷杉、云杉.以幼虫暴食针叶. 2.该虫大多数1年发生l代,少数2年发生1代.幼虫期7-9龄.1年发生l代者龄期少,2年发生l代者龄期多.以3龄-4龄或5龄-6龄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落叶层下卷曲越冬.  相似文献   

20.
通过田间取样收集了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幼虫,并根据6项测量指标(头壳宽、前胸背板宽、触角间距、上颚宽、体长、体宽)的频次分布结果初步确定龄期,然后运用Crosby生长法则和线性回归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青杨脊虎天牛幼虫可分为13龄,除体宽不宜用于区分龄期外,其它5项测量指标均可用于分龄,其中前胸背板宽与虫龄的拟合度最高为最佳分龄指标,回归方程为y=0.062e2.399x(p0.001,R2=0.989)。此外,根据各龄期幼虫体宽、体长的平均值制作了相应龄期幼虫等比例背面观手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