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1992~1994年3年试验,在浙北水网平原稻区水田套种春玉米,产量可达6000kg/hm2以上,冬季分带留行布局以畦宽2.6m,冬季大麦土地利用率以40%为好,以较耐湿、耐涝、前期较耐荫蔽的掖单42、4S×E28和掖单12等组合易取得高产,密度以67500~75000株/hm2为佳,氮肥施用配比以基、苗、秆、穗40:10:10:40为宜  相似文献   

2.
棉花麦垅移栽优化栽培技术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棉花麦垅移栽优化技术组合的纵向比较及其与不同种植方式效益质量的横向比较和复硝钠缩短缓苗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现小麦产量6000kg/hm^2,皮棉产量1200kg/hm^2的技术组合为:带型80 ̄70cm,苗龄35 ̄40d,移栽日期5月20 ̄25日,密度75000 ̄80000株/hm^2。  相似文献   

3.
昆明北郊圣诞树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处滇中的昆明北郊水源保护区红壤山地10年生圣诞树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吸收、分布及其生物循环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元素在该林分植物体中的贮量约为1804kg/hm ̄2,其中各器官积累量的排序为干>叶>枝>根,各元素的积累量以N>Ca>K>Mg>P为序。土壤中营养元素贮量53820kg/hm ̄2,其中Ca,K和N较多,Mg,P较少,该人工林对各营养元素的年吸收量为:N163.40kg/hm ̄2,P5.58kg/hm ̄2,K153.73kg/hm ̄2,Ca139.40kg/hm ̄2和Mg30.27kg/hm ̄2;年存留量和年归还量分别为:N77.59kg/hm ̄2和85.71kg/hm ̄2,P2.83kg/hm ̄2和2.75kg/hm ̄2,K43.96kg/hm ̄2和109.76kg/hm ̄2,Ca48.71kg/hm ̄2和90.69kg/hm ̄2以及Mg7.22kg/hm ̄2和22.55kg/hm ̄2;富集率分别为1.74,1.90,1.68,1.57和2.05;循环系数分0.53,0.49,0.71,0.65和0.75;周转期分别为11a,13a,14a,12a和8a。  相似文献   

4.
浅谈钾肥对重迎茬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迎茬引起的大豆减产是制约我区大豆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单元素多水平试验表明:施钾与产量呈线性增长,迎茬增产10.34% ̄35.24%,适宜施钾量70kg/hm^2,重茬增产12.63% ̄48.82%,适宜施钾量为140kg/hm^2。  相似文献   

5.
小麦追肥中,每公顷施沸石300kg(碳铵:沸石=2:1),增产小麦660.0kg,增产率13.77%,秋播小麦镀肥碳铵中掺入沸石1500 ̄2250kg/hm^2,当季增产492.8 ̄1435.5kg/hm^2,增产率9.66% ̄32.99%,第二年持续增产10% ̄20%,第三年持续增产4% ̄20%,三年共增产小麦1734 ̄3679kg/hm^2,实验表明沸石具有持续效应。  相似文献   

6.
F842650DF在春小麦3 ̄4叶期,阔叶杂草3 ̄5叶期450L/hm^2水稀释后茎叶喷洒防除阔叶杂草,在生产上高效,经济的适当推荐剂量为30 ̄40g/hm^2(有效成份)或20 ̄30g/hm^2(有效成份)加35%的885农药助剂225ml/hm^2,在推荐剂量下,对春小麦安全性好,防效优良,增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1992-1994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不同,产量差异较大,以施纯量22kg/hm^2,N:P=1.5:1产量最高,三年平均达421.65kg/hm^2,经济效益也达最高,平均为793.40元/hm^2。随施肥量的增加,氮、磷肥料利用率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8.
对渭北山旱地地膜高粱的示范表明,地膜高粱国同类地块的地膜玉米增产50%以上。其栽培技术要点为:播种密度9.0万 ̄12.0万株/hm^2,播种行距18 ̄25cm,每穴点种3 ̄4粒、保苗1 ̄2株,施农家肥5.25万kg/hm^2、尿素375 ̄525kg/hm^2(硝酸铵525 ̄675kg/hm^2)、普通过磷酸钙600 ̄750kg/hm^2。  相似文献   

9.
对平凉地区川水地地膜冬小麦不同播期,密,密度,品种,播种方法,施氮方式及麦后复种蔬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最早和露地时间一致最晚为10月10日,小麦单种以行距20cm,穴距10cm,每穴播10业,播量495万粒/hm2为宜。小麦玉米带种小麦带80cm,播量412.5万吨粒/hm^2较适宜,带小小麦品种以85(84)、鲁麦15为好;氮肥以纯氮180km/hm^2一次全底  相似文献   

10.
锥栗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研究:Ⅰ.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福建省建瓯市3 ̄10年生锥栗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锥栗Castanea henryi人工林在未结果期,结果初期和盛果初期3个不同的发育时期的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林分生长年龄的增大,生物量呈明显积累,分别为2.7427t/hm^2,8.2064t/hm^2和33.7801t/hm^2;随着锥栗生长发育年龄的增加,地上部分所占的生物量比例也增大;根系主要分布在距地表60cm内的土层中,侧根发达,主根  相似文献   

11.
温麦10号优化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麦10号播种期,播种量及施氮量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产量影响最大,播种量次之,两者均达极显著水平;每公顷施氮165 ̄255kg对产量无显著作用。认为,温麦10号的优化栽培技术以11月13日播种,播种量112.5kg/hm^2和施纯氮165kg/hm^2的组配为宜。  相似文献   

12.
高沙土农区地膜直播玉米在施氮量由原来345.0kg/hm^2下降到300.0kg/hm^2情况下,施肥重心适度后移,基肥、拔节肥、孕穗肥所占比例分别由40%、40%、20%调整为10%~20%、40%~50%、30%~40%,产量在原来6000kg/hm^2基础上提高了676.5~1695.0kg/hm^2。  相似文献   

13.
氮,磷肥不同用量及配比对春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4三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水平不同,产量差异较大,以施纯量22kg/hm^2,N:P=1.5:1产量最高,三年平均达421.65kg/hm^2,经济效益也达最高,平均为793.40元/hm^2。随施肥量的增加,氮、磷肥料利用率呈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三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白菜型油菜“91-10”的产量与播期、密度和施肥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施肥对产量的效应最大,但各因素间互作效应明显。降低留苗密度,适期晚播、增施肥料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地区三因素的适宜范围为:直播期10月12日,留留密度27 ̄36万/hm^2,施用尿素360 ̄420kg/hm^2。  相似文献   

15.
1997-1998年进行了多种农药防治小麦穗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乐斯本乳油375ml/hm^2、450ml/hm^2、50%辟蚜雾微胶囊剂150mg/hm^2、25%辟蚜雾可湿性粉375g/hm^2、10%赛波凯乳油375ml/hm^2防治小麦穗蚜(成、若蚜),施药后3d效果均大92.2%以上,与40%氧化乐果乳油750ml/hm^2效果相当,对麦蚜天敌昆虫杀伤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山旱地冬小麦马铃薯带状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山旱地梯田冬小麦马铃薯带状种植采用带幅各80cm,露地小麦每带机播6行、地膜小麦每带穴播6 ̄7行,马铃薯每带2行,采用坑种,并配以其它常规栽培技术就能获得高产高效。一般混合产量达4740kg/hm^2,较单作小麦增产1800 ̄2700kg/hm^2,较单作马铃薯增产1350 ̄2250kg/hm^2。  相似文献   

17.
延边地区天然赤松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平均年龄为40a的天然赤松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密度为1500-2000株/hm^2时,赤松林总生物量为127.389t/hm^2,接近最大值。 木层为127.043t/hm^2,灌木层为0.178t/hm^2;草本层为0.168t/hm^2。此时,乔木层净生产量为17.117t/(hm^2.a)。随着密度梯度的变化,乔木层、灌木怪、草本层生物量以及乔木层净生产量均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3个试点研究结果表明,协优9516是一个具有中上秧龄弹性的新组合。采用稀播一段育秧,30 ̄40d秧龄,产量达7.5t/hm^2以上,适宜的移栽叶龄为8.7 ̄10.1,以保证本田营养生长阶段出生的叶龄有3.7 ̄1.9张,实现270穗/m^2,每穗实粒数110粒,千粒重28g,单穗重3g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桂中丘陵区不同龄组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林生物量为32.0t/hm^2,中龄林为10.80t/hm^2,近熟林为186.6t/hm^2,成熟林为197.4t/hm^2;林分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4.00t/hm62;a,7.71t/hm^2.a,8.12t/hm^2.a入5.80t/hm62.a。  相似文献   

20.
两系杂交粳稻N5088S/1514已在湖北作双季晚稻试种,推广3年(1992 ̄1994年)累计试种面积达6666.67hm^3。具有熟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好、脱粒等特点。一般单产6750 ̄7500kg/hm^2,比常规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比籼杂交量略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