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华东地区7个有代表性试点分析了近年育成和推广的8个甘蓝型单、双低油菜品种的含油量和主要脂肪酸组分的稳定性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多数为稳定性品种;双低油菜浙引84-7和Tower两品种含油量高,稳定性较好.油菜品种芥酸的回归系数和变异系数变化最大,亚油酸和亚麻酸次之,而油酸则较稳定.浙引84-7的亚油酸含量最高,适宜于高纬度地区种植;而其芥酸含量最低,且具平均稳定性.此外,还探讨了油菜品种脂肪酸组分稳定性不够理想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白菜型春油菜的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白菜型油菜属春油菜类型,全省均有种植,生育期因品种不同变化范围在91天-109天,千粒重平均2.9g,具天然黄籽,耐低温,耐瘠等优点,种子含油量平均40.02%;脂肪酸组成平均含量:棕榈酸3.11%,油酸19.53%,亚油酸18.55%,亚麻酸10.40%,茶生烯酸11.29%,芥酸36.96%,我省品种具高油酸,高亚油酸,低芥酸的特点,硫代葡萄糖甙平均含量94.84μmol/g。  相似文献   

3.
对收集到的15个国家的225份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脂肪酸组份、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含油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为大多数来自欧洲国家的种质资源为低芥酸(<1%)品种,部分为双低(低芥酸、低硫甙)品种;高含油量(>45%)的品种仅在日本及德国品种中发现。通过鉴定筛选出22份优质油菜育种需要的优异种质资源,并成功地利用了其中的部分种质育成11个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种植60余万公顷。90年代,这些国外优异种质资源为云南省的优质油菜育种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仪精确测定了黑龙江垦区油菜品种的脂肪酸组成,并用一元、二元线回归分析了油菜籽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及芥酸间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黑龙江垦区栽培条件下油菜籽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高、品质好;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与芥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提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可降低芥酸含量。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2001,(8)
双低油菜是指商品菜籽中芥酸含量在5%以下,菜饼中的硫苷含量低于30微摩尔/克的油菜品种。发展双低油菜前景广阔。1.发展双低油菜可提高菜油的营养价值,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健康水平。传统菜油的显著特点是芥酸含量很高,一般为45%~50%。芥酸沸点高,凝固点也高,在人体内的消化率低,降低芥酸含量可以提高菜油的营养价值。另一方面,菜油中各种脂肪酸的比例具有相互消长的关系。油中芥酸含量降低以后,油酸和亚油酸含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综述浙江省优质油菜的育种进展,"九五"期间育成了浙优油1号和浙优2号,实现了浙江省单双低优质油菜零的突破;"十五"期间育成的双低油蔬两用型油菜新品种浙双72,使浙江省油菜从双高(高芥酸、高硫苷)走向双低(低芥酸、低硫苷)。"十一五"期间育成的浙油18是浙江省首个适宜机械化生产的品种,该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使浙江省油菜实现了从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的转变。"十二五"育成的油菜新品种浙油50和浙大619现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与以往育成品种相比,浙油50产量、含油量和株型等主要性状取得重大突破,使浙江省油菜生产从双低走向双低高油。在此基础上正向双低高油酸育种迈进,使食油更健康。  相似文献   

7.
普通油菜籽中不易被消化吸收的芥酸含量在46%左右,硫代葡萄糖甙含量高达1郾5%左右。双低油菜的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郾油脂中芥酸含量低。双低油菜其油脂中的芥酸含量低于3%,低芥酸菜油是一种高营养食用油。普通菜油中脂肪酸含量主要为:油酸16%、亚油酸12%、芥酸47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探明油菜产量与其品质性状的关系。[方法]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结果表明:①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但两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且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②不同产量水平下各品质性状的差异,三北98以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仅有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两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③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且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④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和含油量、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降低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升高趋势。⑤种子蛋白质含量增加,饼粕品质变优;不饱和指数增加,油的稳定性降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油酸与亚油酸之和总量增加,有利于人体吸收利用的脂肪酸总量增加。[结论]为优质杂交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油菜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以三北98和油研599为材料,采用正交旋转设计研究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结果表明:1)三北98和油研599油菜品种产量对品质性状的影响均以芥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且2个品种的芥酸含量均低于2%,三北98为0.90,油研599为1.24%;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产量水平的品质性状,三北98廿碳烯酸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油研599种子蛋白质的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而2个油菜品种各品质组合性状间均无显著差异.3)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相关为芥酸、含油率与产量呈负相关,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产量呈正相关,硫苷、棕榈酸、硬脂酸、廿碳烯酸与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小;产量与品质组合性状间的相关为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与产量呈正相关,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与产量呈负相关.4)同一品种产量大幅度增加时,芥酸、含油量及芥酸链脂肪酸总量呈下降趋势,而种子蛋白质、亚油酸、亚麻酸、饱和脂肪酸、脂蛋总量、不饱和指数、不饱和脂肪酸总量、18碳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与芥酸链脂肪酸总量之比、油酸与亚油酸之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新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该品种已成为长江流域冬油菜区已审定的黑籽双低油菜中产量较高、含油量最高的品种之一。萧山区于1999年引进“浙双72”,经多年品比和大田对比试验,不管在丰产年或多灾年份,均表现高产、稳产、品质优。现将2011年油菜“浙双72”高产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成熟过程中不同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的含油率、芥酸、硫苷以及多种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测试期间供试品种的油菜籽中含油率和部分种类脂肪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而硫苷和芥酸含量变化较小,所以可根据品种不同脂肪酸的变化情况,选择双低油菜不同品种的最佳收获时间,从而获取双低及高含油率、高油酸、低亚麻酸的油菜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高、低芥酸油菜品种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及相关性,以甘蓝型油菜低芥酸品种绵油88和特高芥酸品种绵油309为材料,调查了油菜在开花后10 d、15 d、20 d、25 d、30 d、40 d、45 d和50 d的油菜籽粒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高、低芥酸油菜品种在脂肪酸累计过程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累积模式基本一致,油酸、花生烯酸、芥酸的累积方式上差异较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含量与油酸、花生烯酸、芥酸含量呈负相关,与亚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高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相关性较低;在低芥酸品种中,油酸含量与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油菜种植历史较短,1943年开始引种种植,1968年培育出第一个低芥酸的品种。1974年曼尼托巴大学植物育种学家Ste-fansson成功选育出世界第一个双低油菜品种托尔(Tower),克服了油菜饼粕因硫贰含量过高而难以饲用的弊端,为双低菜饼的饲用展览展现了广阔的前景。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持续扩大,1998年面积537万hm2,单产达1367kg/hm2,总产达734万t。在双低油菜的利用和加工方面也取得了成就。双低菜子油品质优良,芥酸含量很少,脂肪酸组成平衡合理,仅含7%左右的饱和脂肪…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对无芥酸甘蓝型油菜品种lisadra(B.napusL.cv.)和高亚油酸、低亚麻酸芥菜型油菜JN63(B.juncea)杂交产生的F4代各株系进行了脂肪酸组分分析。并选出其中5个优良的株系,采用半粒法对各种系单株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分析,在这些单株中发现一个高油酸、无亚麻酸、无芥酸的特殊材料464-5-1-5,以及一系列的高油酸、高亚油酸、低亚麻酸、无芥酸含量的材料,为油菜的品质育种提供了很好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5.
双低油菜具有优质高产的生育特性,菜籽油中主要脂肪酸包括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和芥酸等。双低油菜中的油酸含量高达60%,因而被称为“最健康的食用油”,同时双低油菜具有高产的经济性状,合理的产量结构、高抗倒伏性,高抗茵核病等。本文对双低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简要的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省近年来选育的白菜型油菜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及其组份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蛋白质含量与多数氨基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2.含油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负相关,与芥酸呈正相关;与油酸和亚油酸呈正相关,油酸、亚油酸与芥酸呈负相关.3.油酸、亚油酸含量与氨基酸呈负相关,芥酸与氨基酸呈正相关;全脂肪酸含量与谷氨酸前体、3-磷酸甘油前体、非极性R基和不带电荷的R基氨基酸间有显著的典型相关,在关联性上起主要作用的有油酸和芥酸.  相似文献   

17.
"浙双72"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杂交育成的优质、双低、高油油菜品种,具有高产、高含油量、低芥酸、低硫苷、较抗菌核病等特点。目前该品种已成为我区油菜栽培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双低油菜是指菜籽中芥酸含量在3%以下,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在0.3%以下的油菜品种,双低油菜的油酸、亚油酸含量高,利于人体吸收,其饼粕可以直接用作饲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芥菜型低芥酸油菜品种新油4号、5号的单株含油率进行连续定向选择,提高了品种含油率;对其脂肪酸组分之间以及与含油率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初步得出,亚油酸含量与油酸、亚麻酸含量、含油率呈负相关,油酸含量与含油率成正相关,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遗传与母本有密切关系。由此提出了几种优化脂肪酸组分的方案,以期为芥菜型油菜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技服务》2019,(3):34-35
为了解常德市近年来油菜的育种现状及方向,以2012~2016年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品种数、油菜籽产量、含油量、芥酸和硫苷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6年常德市参试品种累计166个,其中常规品种占11.44%,双低品种占92.17%;油菜籽平均产量2013年、2014年和2015年比对照品种低,表现为减产,2012年、2016年表现为增产;各年油菜籽平均含油量均比对照品种高,高含油量为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方向;芥酸和硫苷含量各年间及各品种间变辐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