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东部农业区甘蓝夜蛾的发生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永强 《北方园艺》2007,(11):219-219
甘蓝夜蛾又名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发生较为普遍,此虫食性杂,除为害甘蓝、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和茄科作物外,还可为害菠菜甚至杂草,幼嫩的树皮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SSR技术对甘蓝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影响其扩增效果的指标Mg~(2+)和dNTP进行筛选优化,获得了适宜甘蓝(C基因组)SSR的PCR条件。将已公布的在芸薹属不同作物上开发的78对引物运用于随机筛选的3株甘蓝材料上。结果表明:在78对芸薹属引物中,11对引物在3株甘蓝材料上表现良好的差异性,5对引物则表现无差异但是所得条带清晰。试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甘蓝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春甘蓝育种材料留种过程繁琐,若各环节管理不当易影响育种进程,甚至造成优良育种材料丢失。做好春选种株和秋播半成株的保存、定植、田间管理等关键管理技术,可以确保春甘蓝种质材料安全越夏,种株存活率从60%左右提高到90%以上,能充分满足授粉需求。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简称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其适应性强、风味独特,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我国甘蓝年  相似文献   

4.
春甘蓝栽培中未熟先期抽薹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甘蓝未形成叶球而经低温影响 ,通过阶段发育而孕蕾、抽薹、开花 ,称为未熟先期抽薹。未熟先期抽薹使春甘蓝失去商品价值 ,严重影响产量和收益。近几年由于连续暖冬 ,温度偏高 ,种植的春甘蓝出现较多的未熟先期抽薹现象 ,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针对这个问题 ,根据我们在育种和栽培中的实践并结合甘蓝的生物学特性 ,对春甘蓝未熟先期抽薹的原因及对策作了初步探讨。春甘蓝为二年生作物 ,性喜温和冷凉的气候 ,属耐寒蔬菜 ,是植株春化型作物。当春甘蓝如争春品种叶片达 8~ 10片、叶宽 5cm、茎基部粗为 0 6cm以上时 ,遇到 0~ 12℃低温 15~…  相似文献   

5.
利用小孢子培养选育甘蓝自交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甘蓝一代杂种的亲本主要是通过连续自交定向选择获得的。由于甘蓝为绿体春化型作物,加代困难,一个优良自交系的育成一般需要6~8a(年)。根据其它农作物的育种经验,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加速自交系的选育。但是在甘蓝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小孢子发育同步性较差,成胚率远低于其它芸薹属作物。为摸索甘蓝小孢子培  相似文献   

6.
利用芥蓝×青花菜DH群体构建AFLP连锁图谱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var. italica) 与芥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oglabra) 杂交后代双单倍体(DH) 群体为材料, 通过AFLP技术构建了一个甘蓝类作物较高密度的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包括9个主要连锁群及2个小连锁群, 总图距801.5 cM, 含337个AFLP标记, 标记间平均距离为3.6 cM,为甘蓝类作物基因定位、比较基因组学及重要经济性状QTL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图谱。  相似文献   

7.
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方法的探讨00381天津市蔬菜研究所曹必好王远欧十字花科蔬菜作物中,甘蓝的杂种优势很明显,生产上应用很广。其杂种种子当前主要是利用甘蓝自交不亲和系繁殖而得,但甘蓝的自交不亲和系有高度的自交不亲和性,造成其留种困难。目前甘蓝自交不亲...  相似文献   

8.
甘蓝是十字花科蔬菜,属异花授粉作物。我国栽培甘蓝全部采用杂交一代种子。陕西省汉中地区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是制种甘蓝的适生区,近几年甘蓝制种连续丰产,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2003年冬季制种甘蓝田发生了大面积烂球现象,造成了严重的减产。对此,作进行了专门调查研究,以便为今后的甘蓝制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甘蓝是当地露地及保护地主要蔬菜作物之一,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多年连作,甘蓝小菜蛾危害日益加重,为了进一步筛选出绿色、环保、高效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10.
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在蔬菜害虫中是一个庞大的类群,在蔬菜生产中常常引起灾害,对蔬菜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该类群除了直接为害蔬菜外,还可传播多种病毒病。以蔬菜为寄主的蚜虫种类很多,有桃蚜、瓜-棉蚜、豆蚜、萝卜蚜、甘蓝蚜、豌豆修尾蚜、豌豆蚜、胡萝卜微管蚜、葱蚜及菜豆根蚜等。但经常造成为害的种类主要是桃蚜、瓜-棉蚜、豆蚜、萝卜蚜、甘蓝蚜。按寄主作物划分,在十字花科作物上主要是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在瓜类作物上主要是瓜-棉蚜;在豆类作物上主要是豆蚜;在茄科作物上主要是桃蚜。现将其主要种类的田间识别与防治方法叙述如下。1形…  相似文献   

11.
必久甘蓝是从荷兰必久公司引进种子和种植技术,培育成结球甘监的一种,具有球坚硬结实,腊质厚,耐贮耐运,田间成熟后二个月不炸球等特点,春节前后上市,效益较好。一、地块选择选择排灌方便,地势平坦,土壤肥力较高的壤土或砂壤土地块。并且前茬未种过甘蓝、花菜等作物。  相似文献   

12.
应用地膜春甘蓝套种玉米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两种作物立体种植,每667m^2能产甘蓝3000-3500kg、玉米600-750kg,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3.
应用地膜春甘蓝套种玉米生产模式,可以实现两种作物立体种植,每667 m2能产甘蓝3000~3500 kg、玉米600~750 kg,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蔬菜》2009,1(21):17-17
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白菜、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已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目前已获得白菜全基因组精细图,甘蓝和油菜全基因组框架图。研究表明,白菜、甘蓝和油菜的基因组大小分别约为5亿、6.5亿和11亿个碱基对,白菜和甘蓝含有的基因总数目分别约4.2万和4.5万个,油菜基因覆盖度85%以上。该项成果是国际上首次对三个近缘作物物种进行的整体测  相似文献   

15.
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为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甘蓝类蔬菜分支很多,如野生甘蓝、结球甘蓝、抱子甘蓝、花椰菜、青花菜、苤蓝、羽衣甘蓝、高茎甘蓝、芥蓝等。目前我们常称为"甘蓝"的蔬菜为结球甘蓝,别名洋白菜、卷心菜。它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是城乡居民的"当家菜"。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  相似文献   

16.
甘蓝黑腐病是十字花科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划分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甘蓝抗病育种工作的开展和进程。本文就这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甘蓝又称包菜和卷心莱,属绿体春化作物.春甘蓝具有管理简单、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是,有些菜农为片面追求早熟、早上市,违背春甘蓝自身生理特性,在定植后的田间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严重失当,加之气候等因素影响,导致甘蓝未熟抽薹、小球、裂球、冻害、病虫害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甘蓝品质和产量.为此,我们对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总结出一些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甘蓝——茄子 马铃薯二季作区,多利用马铃薯棵矮、早熟和喜凉的特性,使马铃薯与其他蔬菜作物间作套种。此模式一般667平方米产马铃薯1000-1500千克,甘蓝1500-2000千克,茄子3000千克。  相似文献   

19.
甘蓝营养丰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逆性,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病虫害发生少,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的甘蓝商品性好,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当地甘蓝常年种植面积约1.53万hm2(23万亩),占全国甘蓝种植总面积的2%,占张家口市蔬菜种植总面积的17%~20%.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针对石家庄市大棚番茄栽培面积大,但大棚利用率低、效益不高等问题,该研究通过合理安排蔬菜茬口,综合了春甘蓝栽培技术、越夏番茄种植技术及秋菠菜栽培方法,系统阐述了3种作物的育苗、播种、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甘蓝于2月中旬定植,番茄于5月上旬定植,菠菜于10月上旬播种,实现了大棚一年三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