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室内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等方法,在对土壤基本性质分析测定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吉林中部不同亚类黑土(3个亚类,5个剖面)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垂直分布规律,分析了成土母质、成土过程、成土环境及土壤性质对各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土母质中全锌含量均高于黄土母质,全铜在不同亚类、不同母质黑土中含量分布变异较小;有效铜在典型黑土中有微弱的表聚现象,在草甸黑土中有明显的淀积特征,在白浆化黑土中有生物富集和淋溶淀积的特征。全锌在各剖面中的变化差异不大,典型黑土和草甸黑土中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在白浆化黑土中表现出明显的淋溶淀积特征;有效锌与有机质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白浆土母质是由河湖淤积而成,土壤质地粘重,土壤中铁锰的含量较高。而铁锰含量随着剖面粘重程度的增加亦增加。其中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表层最低,白浆层居中,淀积层最高。全铁和游离铁的含量之间呈正相关。Yi_(游离铁)=0.075+0.365x,r=0.853~(**),n=12。络合态铁随着剖面的加深而含量逐渐降低。络合态铁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呈正相关。Y_(络铁)=158.8+109.2x,n=6,r=0.945~(**)。无定形铁在剖面中的变化,为表层和淀积层高而自浆层低。白浆土中铁向粘粒部分的富集率>1。全锰和活性锰的含量,表层最高,其次是白浆层,淀积层最低,随着剖面深度的加深而含量减少。白浆土铁锰在表层的含量较高,活性铁锰的含量也高,在一般生产条件下,能满足作物的需要,不必再施铁锰肥料。  相似文献   

3.
白浆土是形成于北温带温凉较湿润气候下的酸性土壤,红壤是形成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酸性土壤,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土壤淋溶的程度和方式亦有差异。白浆土上层的酸溶性无定形铁高于红壤,40cm 以下的土层则相反,白浆土重结晶铁为无定形铁的2~6倍,红壤则为10多倍。白浆土的铁锰没有明显的淋溶趋势,而多在本层土壤的孔隙中集中。两种土壤的全铁量比全锰都高,高一个数量级,二者锰的差异小于铁的差异。白浆土两种形态锰的含量,均略高于红壤。白浆土白浆层锰的含量略高于黑土层,淀积层较低,红壤的游离锰未见有淋溶移动的趋势。红壤酸性铝高于白浆土,铝比铁有更多的存在于无定形部分中。活化度。红土的游离铁多于白浆土。以重结晶态者为主,活化度反低于白浆土。两者土壤游离锰的活化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几种土壤中不同形态铁及无定形硅铝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三类土壤不同形态铁和无定形硅铝表明,游离氧化铁的量在各类土中均为表层大于底层;铁的活化度白浆土高于黑土,而白浆土的白浆层又高于腐殖质层和淀积层;无定形硅、铝在白装土中层次之间分异明显,说明有淋淀现象发生,在黑土和草甸土中差异不大;新鲜有机质对铁的活化有显著作用,络合态铁和土壤腐殖质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白浆土是形成于北温带温凉较湿润气候下的酸性土壤,红壤是形成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酸性土壤,二者的形成过程不同,土壤淋溶的程度和方式亦有差异。白浆土上层的酸溶性无定形铁高于红壤,40cm 以下的土层则相反,白浆土重结晶铁为无定形铁的2~6倍,红壤则为10多倍。白浆土的铁锰没有明显的淋溶趋势,而多在本层土壤的孔隙中集中。两种土壤的全铁量比全锰都高,高一个数量级,二者锰的差异小于铁的差异。白浆土两种形态锰的含量,均略高于红壤。白浆土白浆层锰的含量略高于黑土层,淀积层较低,红壤的游离锰未见有淋溶移动的趋势。红壤酸性铝高于白浆土,铝比铁有更多的存在于无定形部分中。活化度。红土的游离铁多于白浆土。以重结晶态者为主,活化度反低于白浆土。两者土壤游离锰的活化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地区黑土阳离子微量元素的全量及有效态含量变化为研究内容 ,重点讨论和评价了锌、锰、铜和铁的分布状况、变化规律和丰缺程度。研究结果表明 :公主岭、海伦和北安地区黑土全锌、全锰、全铜和全铁平均含量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基本一致 ;有效锌、有效锰、有效铜和有效铁的平均含量都高于缺素的临界值 ,说明3个地区黑土中目前不会出现严重的微量元素缺乏的现象。除北安地区有效铜含量低于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外 ,其他地区微量元素有效含量都有所提高 ,一般顺序为 ,公主岭<海伦<北安。黑土中微量元素与其他理化形状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地区表现不同 ,但有效锌、有效铜和有效铁含量与黑土中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因此 ,在目前情况下 ,黑土中有机质水平可以基本上反映出微量元素的丰缺程度。  相似文献   

7.
以亚热带的棕红壤为装柱材料,用pH 3.5不同浓度(0~0.08 mol/L)的铁、锰单一或混合溶液淋溶土柱40次,研究在干湿交替和不同淋溶方式(铁、锰同时淋溶或交替淋溶)条件下土壤中铁、锰元素的淋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淋溶的进行,土柱淋出液的pH逐渐降低,淋溶40次后淋出液的pH低于淋溶液的pH,淋出液中铁、锰的含量与淋溶液的相近;淋溶后土壤中铁、锰含量最高的为游离态,其次为非晶质态,最低的为络合态;淋溶后,土柱中铁的淀积量大于锰的淀积量,除络合态铁、锰的含量比较接近外,游离态和非晶质态铁的淀积量都远高于相应形态锰的淀积量。铁、锰同时淋溶处理的土柱中铁的淀积量高于相应交替淋溶的淀积量,而锰的淀积量则为交替淋溶处理的高于同时淋溶的淀积量,且在交替淋溶条件下,淋溶液中锰的浓度越高,土壤中铁的淀积量越大。交换性K+、Na+、Ca2+、Mg2+随着铁、锰淋溶的进行而淋失,其中Ca2+、Mg2+的流失量较大。  相似文献   

8.
黑士和白浆士在黑龙江省分布很广,是本省耕地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1959年的调查资料估计,黑土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53.2%,白浆土占8.8%。因此,研究黑土及白浆土的性质及形成过程,对于利用土壤和改善其肥力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土壤中腐植质的含量、组成和性质不仅是反映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标志,而且和土壤的形成及发育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探索黑土和白浆士腐植质的组成和性质与土壤形成及肥力特性之间的关系,我们对几种主要类型的黑土以及白浆士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这些土壤包括淋溶黑土、草甸化淋溶黑土、草甸黑土、典型黑土、碳酸盐黑土及岗地白浆  相似文献   

9.
白浆土、黑土、草甸土土壤颗粒组成及微团聚体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吸管法测定白浆土、黑土和草甸土的土壤颗粒组成和微团聚体,结果是白浆土普遍存在有粘化层,粘粒的淋淀指数为1.32—3.86,以典型白浆土粘化较重,淋淀指数达2.95~3.86;草甸白浆土和潜育白浆土淋淀指数为1.32—2.55。草甸土和黑土一般无粘化层。粉粒的淋淀指数,白浆土较小,说明粉粒在白浆层中有积累。土壤中的微团聚体组成变化比较复杂,三种土壤之间无一定规律。总的说来,因受腐殖质的影响,三种土壤表层分散系数较低,一般均小于10%;白浆土的分散系数较大,下部土层达20—37%,说明白浆土的母质有较大的分散性。有些黑土和草甸土分散系数虽大,但粘粒没有发生悬浮迁移,这可能与土壤渗透性弱有关。  相似文献   

10.
1、灰棕壤群众叫它砂石土。分布在山地的山坡,土层薄,一般不到50cm。土壤中存有花岗岩和其它岩石的风化碎块,50cm以下是大量的风化碎石,土壤的透性较大,养分总贮量低。土体多显黄棕色。其剖面有黑土层和淋溶层,无淀积层。土壤呈弱酸性或中性。2、白浆土群众叫它黑黄土、黄土。主要分布在丘陵漫岗地,山地也有分布。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粘土沉积物或堆积物,质地粘重,透水性差,其明显特点是在距地表50cm左右有一层深棕色“蒜瓣层”,呈棱块状结构的淀积层。黑土层薄,一般不超过20cm,土壤呈弱酸性和酸性。3、冲积土群众叫它河淤土。分布在江河沿岸…  相似文献   

11.
采集草海流域周边成熟期整株农作物及土壤样品,分析测试其中DDTs和HCHs的含量,对比研究了土壤和作物中DDTs和HCHs污染水平及其在作物中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检出率均为100%,残留范围分别为0.06~16.66μg·kg-1和0.08~39.77μg·kg-1,土壤中HCHs和DDTs的残留量均小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三种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残留量差异显著,HCHs含量最高的是玉米,DDTs和Σ(DDTs,HCHs)最高的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中HCHs和DDTs残留的风险系数均为1.1,属于低度风险,农作物中DDTs、HCHs及Σ(DDTs,HCHs)的安全指数IFSC均小于1,DDTs和HCHs残留量对三种农作物安全影响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12.
Pyrogallol inhibits the Omethylation of epinephrine and norepinephrine by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in vitro as well as the metabolism of these catecholamine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methylated metabolites, in the intact mouse. Since pyrogallol also prolongs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epinephrine, it is suggested that catechol-O-methyl transferase terminates the actions of the catecholamine hormones.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研究生培养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水平的关键。文章通过对我国科研院所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优势和特点的分析,结合科研院所在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从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环节、学术氛围、研究平台以及激励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加强科研院所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为提高我国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流反硝化过程及其在河流氮循环与氮去除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助于理解反硝化过程中控制反硝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因子,以利于增加反硝化最终产物氮气的释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释放,从而加强对河流氮输送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管理,就河流反硝化的如下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第一,河流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河流反硝化对河流氮负荷变化的响应机制;第三,河流系统的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反硝化的影响,换言之,河流反硝化与河流水力学滞留时间及河流氮负荷的关系;第四,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与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系统单位面积的反硝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河流系统总的反硝化通量所占比例;第五,河流反硝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4~2006年的遥感MODIS-NDVI和地面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NDVI时间序列的变化与贵州中部农作物生长发育及长势的规律。结果表明:遥感植被指数与秋粮作物生育期和长势存在较好的相关性,NDVI=0.7和ND-VI>0.75对应了黔中水稻和玉米的关键生育期及对温度条件要求最敏感的时期。利用卫星资料得出的植被指数,可用于建立秋粮作物产量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刘安壕 《古今农业》2021,(1):53-65,52
木薯原产美洲,于清道光年间传入中国,并在广东各地逐渐推广传种,民国时有过一场大规模的推广运动.本文全面梳理木薯在晚清、民国广东的引种推广过程,包括探讨木薯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及地点,阐述木薯在广东从早期平稳渐进,到抗战时期快速发展的推广过程.最后,分析探讨木薯在广东成功推广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贵州省贵定县鸟王种茶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及系统研究。[方法]以茶叶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咖啡因和儿茶素类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鸟王种茶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类的含量,并对鸟王茶不同类型茶叶的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得出,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在鸟王种茶新叶与成熟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新叶中咖啡因和儿茶素类含量高于成熟叶中的含量。[结论]研究可为鸟王茶的生产加工选取原料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鸟王茶的种植推广与品牌建立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岳二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1):172-173
通过对安徽省各地区的调查,确认目前我省小麦田常见杂草有11科27种。主要杂草有猪殃殃、播娘蒿、看麦娘、荠菜、大巢菜、牛繁缕、婆婆纳、麦家公、野燕麦、泽漆等。探讨了小麦田群落结构及发生规律,并且对已有小麦田杂草农业防除配套技术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英国黑加仑的栽培与研究及我国黑加仑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英国黑加仑发展历史、主栽品种、栽培面积、产量及栽培技术,介绍了在品种选育、果实与种子营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黑加仑、抗霜冻以及种质资源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中国黑加仑生产优势和今后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