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从1988年起,在安远县欣山镇水背村新屋背塅设置连片定位三年的油菜—双杂(油菜—杂交早稻—杂交晚稻)三熟耕作制栽培试验。在定位的50.2亩示范田中,1990年双季杂交稻亩产1028公斤,比示范前(1987年)增产12.6%,每年平均增产4.2%。利用冬闲田种油菜,平均亩产油菜籽113公斤。由于油菜—双杂三熟制,以增施有机肥为  相似文献   

2.
自1983年以来,在研究单项栽培技术基础上,在安宁河流域进行了秋植蚕豆高产栽培试验与示范研究,经有关部门验收鉴定,1984年高产试验亩产蚕豆265.03公斤,1985年大而积示范推广96亩,平均亩产蚕豆260.1公斤,占总示范面积的21.3%,亩产超过324公斤;1986年高产试验平均亩产达319.2公斤。本文主要对  相似文献   

3.
复种的好处1.增加产量 晚稻配套栽培,能较大幅度地增产。桃江乡窑头村1985~1987年226亩地膜花生平均亩产269.4公斤;露地花生平均亩产210.5公斤,地膜花生比露地花生亩增产27.98%。花生后茬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53.5公斤,双季连作杂交晚稻平均亩产411公斤,前者比后者增产10.34%。  相似文献   

4.
1988年扬中县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10万亩稻茬小麦创高产丰收计划项目,全县稻茬麦面积13万亩,平均亩产356公斤,其中参加丰收计划的10.02万亩连片高产区,平均亩产达到377公斤,比未实施丰收计划的1987年,平均亩增产56公斤,增产17.4%。比1986年全省亩产最高县亩增20.5公斤,增产5.6%。亩成本下降10.8%,亩收益提高30.7%,  相似文献   

5.
冀承单3号玉米是我所用冀71l作母本,承18作父本,杂交育成。1985年3月通过审定、定名。一、产量情况据有关资料统计,1981~1984年11点次区域试验,冀承单3号平均亩产384.7公斤,比嫩玉1号平均亩增产71.55公斤,增产22.8%。生产鉴定1984~1985年共26点次,分别平均亩产357.35公斤和446.6公斤,比对照增产15.1%及33.5%。在围场县1985~1987年大面积生产实践中平均亩产  相似文献   

6.
麦后直播棉因种的晚,故开花结铃晚,吐絮晚,结桃少。要使“三晚一少”转化为早熟高产,就必须麦收后早种早管争早发。周口市农科所根据几年的试验结果,总结出了一套免耕保墒、浸种催芽、抢早播种的原墒争苗争早技术,具体措施如下:1免耕保墒麦后直播棉免耕保墒栽培,就是麦收后不进行任何的土壤耕作,直接开沟播种。免耕直播避免了翻土跑墒,又省工省时,能争早、增产多收。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直播比翻耕播种一般可提早3~4天,而麦后直播棉花播种期每提早一天,每667m2就可多增收1.5~2kg皮棉。2浸种催芽在天气稳定时,麦收前1天晚上浸种,次日清晨将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于1982年开始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证明,春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具有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覆膜比不覆膜的一般增产32~131.9%,亩增花生果40~137.2公斤,增加收益48~165元,深受农民欢迎。一、春花生覆膜栽培的收益 1982~1984年六个县试验覆膜面积117.82亩,平均亩产干果223.6公斤,与不覆膜的对照平均亩产112.6公斤相比,亩增产干果112.1  相似文献   

8.
红壤稻田不同轮作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7年34季水稻不同轮作方式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绿肥翻压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证明:1.绿肥处理能提高水稻产量。双季稻总产平均为10423.kg/hm2,比双季稻冬闲处理增产2383.5kg/hm2,增幅30.0%。2.油菜处理能促进水稻提早成熟。生育期比双季稻绿肥处理提前36d。而且水稻空秕率低,早稻比双季稻冬闲处理低14.6%。  相似文献   

9.
杂交早稻──汕优赣13汕优赣13是我所1986年用珍汕97A与自己选育的恢复系102测配而成。1993年我市湘东种植208亩,平均亩产514.5公斤,比73-07增产14.8%;浙江省江山市种植854亩,平均亩产480公斤,比当地常规种亩增50公斤以...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86 A与恢复系6958 R组配育成的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益油1号(原名NR 168,下同)于2009年通过贵州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在贵州省区试中平均单产180.88 kg/667 m2,比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14.44%(极显著)分别居2008年B组第3位和2009年A组第5位,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18%,15点次试验,13点增产,2点减产,增产8%以上点次达80%;平均产油量77.34 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57%,最低年份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油7.41%.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61.89 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10.65%.全生育期区试平均219.5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2.5d,生产试验全生育期222.8 d,比对照油研10号早熟5d.植株紧凑,株高适中,在贵州省生态和耕作栽培条件下,株高167.7 cm,一次有效分枝位64.3 cm,一次有效分枝数8.6个,主序长58.1 cm,主序有效角80.2角,着果密度1.4个/cm,单株有效角434.0个,角粒数19.95粒,千粒重3.74 g.抗倒性强、抗寒性强,抗(耐)菌核病、病毒病能力与对照油研10号相当.含油率42.76%,芥酸平均0.3%,硫苷28.3 μmol/(g·饼),种子蛋白质24.82%.是一个既适宜育苗移栽,又适宜免耕或半免耕直播(密窝点播、条播、撒播)等轻简高效栽培典型的高效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也是目前油菜生产上最需要和受欢迎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吕光明 《作物杂志》1990,6(3):28-29
1981年浙江省缙云县在总结群众经验基础上开始进行晚稻免耕栽培试验。到目前为止已有65%以上的连作晚稻采用免耕法栽培,深受群众欢迎。 一、连作晚稻免耕栽培的主要优点1.采用免耕法种晚稻产量比翻耕法略有增减,基本保持平衡(表1)。2.抢季节争主动,力求晚稻早插。 免耕法种晚稻,由于不要翻耕,至少提早插秧  相似文献   

12.
滕有修 《作物杂志》1989,5(2):20-21
近5年来,针对我县稻田土壤速效钾含量在早稻栽秧前为83ppm,而在杂交晚稻栽插前仅有67ppm的情况下,对杂交晚稻田进行了施钾肥试验。结果表明,施钾肥的亩产平均为430.9公斤,比不施钾肥的多收稻谷46.5公斤,增产10.8%。近两年将试验筛选出的最佳方案用于2000余亩杂交稻  相似文献   

13.
油菜苗期性状与其稻茬免耕直播产量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茬油菜免耕直播技术可减少用工,降低冬闲田面积,但其产量常低于翻耕栽培模式。为探讨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制约因素,在盆栽试验条件下测定各品系苗期根冠比、抗旱性、耐渍性及氮肥利用率等生理指标,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15个油菜品系免耕产量损失率,并比较苗期各生理指标与免耕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同一油菜品种成熟期性状表现、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在不同栽培模式下的差异因品系而异;(2)与翻耕比,免耕栽培时地上部干重、经济系数或千粒重降幅小的品系产量损失率也小;(3)稻茬免耕直播油菜产量损失率与油菜苗期根冠比、抗旱性及耐渍性显著负相关,与苗期氮肥利用率显著正相关;(4)栽培管理上应选用苗期根冠比大,抗旱性、耐渍性强及苗期生长稳健的品种,抗旱防渍,平衡施肥可提高稻茬免耕直播油菜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信江流域油菜免耕移栽效应及其适宜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菜免耕移栽试验结果表明:免耕移栽较翻耕移栽增产8.07%,投入降低14%;信江流域适宜免耕移栽的品种为中熟或中熟偏迟品种,其中绵油11号是较适宜该区域免耕移栽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油菜稻茬免耕移栽的产量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油菜稻茬免耕栽与其它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表明:油菜稻茬免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产量无明显差异,两种移栽方式较同品种小窝点播分别增产11.32%和12.77%,达极显著水平,同是小窝点播的甘兰型油菜较芥菜油菜增产20.93%油菜稻在茬耕移栽与稻茬翻耕移栽的主要经济性状差异不大,除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差异不大,降千粒重处,两移栽方式的经济性状均优于小窝点播,它们均以较好的幼苗素质,较  相似文献   

16.
张盛祥 《作物杂志》1992,8(2):26-27
1987年秋遵义、湄潭、凤冈,绥阳、余庆,桐梓6县引进秦油2号杂交油菜组合,在海拔400~1015米的不同生态地域布41点进行试验示范624亩,余庆县太平区示范420亩,平均亩产230公斤,比常规油菜增产30%,1988年全区13县(市)试种秦油2号6万多亩,平均亩产150公斤,最高亩产249.15公斤,创全省油菜种植史上最好单产水平。1989~1991年秋种秦油2号均在百万亩上下,亩产13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17.
汕优华二号系江西宜春地区所1981年用珍汕97不育系与父本秀恢二号配制而成的早稻新组合。1982年在该所早稻七个新组合比较试验结果,亩产584.5公斤,比对照增产21.4%,名列第一位。1984年参加全省杂交早稻区试,十一个点平均亩产518.8公斤,比对照广陆矮4号增产15.29%,均名列第一位。特征特性:该组合生育期120天左右,株型适中,总叶片数14.2叶,株高92厘米左右,分蘖力强,每亩  相似文献   

18.
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夏廷茂(贵州省松桃县农技站554100)1993年我县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新技术试验13.6亩,平均亩产439.8公斤,较温室两段育秧平均亩产406.5公斤亩增33.3公斤,增产8.2%,较水育秧平均亩产343.7公斤亩增96...  相似文献   

19.
1983年秋,我们在杨家湾百亩冲进行了麦、豆、包、旱地分带轮作试验,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经验收,亩产614.5公斤,比对照增产40%.其中,小麦202.5公斤,胡豆18公斤,包谷373公斤,黄豆21公斤,其栽培和管理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仙桃市示范推广油菜茬红麻高产栽培技术,9817亩平均亩产265.3公斤,比常规法增产24.35%;在1991年出现历史上罕见的红麻前期溃涝、中后期干旱的情况下,亩产仍达251.5公斤,比常规法增产22.42%。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选用良种,抓好种子处理选用适宜本地栽培的优质高产品种青皮3号。在播种前,抢晴晒种2~3天后拌药消毒。每100公斤种子拌退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