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15年黑龙江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以龙葵杂3号为对照,对3家单位提供的4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LKZ13-1、NX440和MA9011均比对照增产,且差异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好;LKZ13-1已完成两年区试,建议明年晋升生产试验;NX440和MA9011是第一年区试,建议明年继续试验;MA9006比对照减产,差异不显著,菌核发病率高,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建议明年停试。  相似文献   

2.
2016年黑龙江省以龙葵杂3号作对照,对2家单位提供的2个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在5个试验点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品种NX440和龙葵杂12号分别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11.72%和12.21%,综合性状表现好,NX440已完成2年区试,建议下一年晋升生产试验;龙葵杂12号是第1年区试,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3.
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黑龙江省油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以龙葵杂3号作对照,对2家单位提供的2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NX440和龙葵杂12号均较对照龙葵杂3号增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好,NX440已完成2年区试,建议下一年晋升生产试验;龙葵杂12号是第1年区试,建议下一年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新品种区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合黑龙江省栽培的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7家单位提供的11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有10个参试品种均比对照增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好,其中SH1082、LSK14、安0610、LS3968和SH0152已完成两年区试,建议晋升生产试验;CH9148、龙食杂4号、三瑞6号、NB8618和WZ9188是第一年区试,建议继续试验;NB003比对照减产极显著,菌核发病率高,综合性状表现不好,建议停试。  相似文献   

5.
《吉林农业科学》2017,(2):10-13
2015年黑龙江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以甘葵1号为对照,对7家单位提供的11个向日葵新品种在5个试验点进行区域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各主要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抗逆性及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SH1082、LSK14、安0610和SH0152分别比对照增产12.69%、20.06%、21.14%和18.73%,综合性状表现好,菌核病抗性强于对照,今年已完成2年区域试验,建议明年晋升生产试验;CH9148、龙食杂4号、三瑞6号、LS3968、WZ9188和NB8618分别比对照增产17.46%、24.29%、16.72%、8.23%、7.24%和6.60%,综合性状表现好,今年是第1年区试,建议明年继试;NB003比对照减产0.04%,综合性状表现一般,建议明年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6.
2017年吉林省食用向日葵区域试验,以JK108为对照,对9家单位提供的13个向日葵新品种在公主岭试验点进行比较试验,鉴定不同向日葵品种在吉林省中部产区的生育表现、丰产性及其抗逆性。试验结果表明:科阳2号、吉食葵2号两个品种公顷产量分别为2 760.0 kg、2 721.0 kg,比对照增产2.63%、1.17%,在经济性状方面吉食葵2号要好于科阳2号;LSK20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较好,还具有一定增产潜力,建议吉食葵2号、科阳2号、LSK20继续参加下一年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7.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5号是以y07m4A为不育系、y07m4B为保持系、y08-431R为恢复系,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在2014—2015年的甘肃省油用向日葵2 a 10点(次)区域试验中,陇葵杂5号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平均折合产量4 185.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7.5%,生长势强、整齐度好、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籽实脂肪酸含量471.9 g/kg,粗蛋白含量19.02 g/kg,品质优良。适宜在平凉、白银、张掖、武威等市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鉴定、筛选水稻新品种在本地区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对参试的4个水稻新品种进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冈8优316亩产量最高,达到557.5 kg,比对照增产6.13%,该品种生育期与对照相当,株型适中,抗病抗倒性好;川6优713亩产量为522.2 kg,比对照减产0.59%;川谷优2041亩产量最低,为499.3 kg,比对照减产4.95%;川谷优600亩产量为539.4 kg,比对照增产2.68%。总结了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9.
为了观察鉴定育种单位选育(或引进)的冬油菜新品种(系)在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甘肃省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陇西试验点对16QD-15等8个品系进行了试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天油142抗倒性强,一致性好,产量高,可进入生产示范;16QD-15、15QX60、16QX367、天油178产量虽然较对照天油4号减产,但其抗倒性,一致性均好,减产也不显著,可进行下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一、试验目的   今年我单位承担了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其中油用品种9个:食用品种9个.通过小区试验来鉴定向日葵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潜力,以便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的向日葵新品种供生产田使用.   ……  相似文献   

11.
为给在贵州生态条件下育成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的推广应用提供事实依据,统计分析了长江下游区试中贵州育成品种的产量及适应性。结果表明:2007—2011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和贵州省油料研究所育成的油菜品种在长江下游区域共审定8个,占同期该区域审定品种的14.5%,平均产量和产油量分别达175.73kg/667m2和81.44kg/667m2,分别比对照秦优7号增产6.86%和10.35%,比同期该流域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平均产量减产0.3%,产油量增产3.88%;平均含油率达46.34%,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的平均含油率(43.67%)高2.67百分点,在前10名产量、产油量、含油率中贵州审定的品种分别占2个、3个和6个;产量的稳定性方差、互作方差、Shukla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均比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小,表明贵州育成品种相对稳定,生育期平均为231d,比对照秦优7号早0.7d,比其他47个品种晚1d;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株率与对照秦优7号和其他省审定的47个品种相当,但菌核病的病指数相对较高,耐病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甜菜单粒雄性不育杂交新品种内28128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单粒标准型二倍体雄性不育杂交种。在2010—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块根产量比对照甜研309增产10.9%;在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甜菜品种生产试验中,平均块根产量68435kg/hm2,比对照甜研309增产15.6%;平均含糖率15.81%,比对照高0.13度。该品种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甜菜种植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育成的1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脂肪(以下简称蛋脂)总量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44%,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1.26%,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1.70%。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有所上升;蛋白质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略有下降;蛋脂总量趋于平稳,变化不大。省内不同单位育成的大豆品种品质性状水平有所不同,吉林号和九农号系列品种脂肪含量较高,通农号系列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吉林省的大豆品质性状还具有很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4.
优质油用向日葵新品种内葵杂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葵杂4号是利用细胞核质互作雄性不育,通过连续回交,育成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再与恢复系杂交,育成的三系油用向日葵新品种。2011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新品种审定命名。该杂交种生育期94d,抗病、高产,在内蒙古自治区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34.1kg/667m2,比对照MGS增产8.8%,籽实含油率46.73%。适宜在≥10℃活动积温2100℃以上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通过4种灌水方式、2个脱硫石膏水平和对照旱地油葵田间试验,探讨了灌水方式对不同脱硫石膏水平油葵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油葵的生物产量(除花盘外)、经济产量及空秕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T5处理下,油葵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均最高,分别为38 492.26、1 826.19 kg/hm2,约为对照的86.09%、89.39%,但节水率约40%。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油葵最佳灌水时期为现蕾期、花期及灌浆期,油葵的最佳灌水量、脱硫石膏水平分别为3 150 m3/hm2、30 t/hm2。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第1 年纯收入最高值出现在T2栽培模式下,达到839.88 元/hm2,约为对照的83.39%;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在无施用脱硫石膏和其他投入与产出不变的情况下,推测T5经济效益最高、为1 515.48 元/hm2,同比第1 年T2、对照分别增加了80.44%、50.47%。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利用RAPD技术进行油葵的亲缘关系分析及杂种鉴定奠定基础。[方法]以6种杂交油葵种子为试材,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油葵基因组DNA,并对提取DNA的浓度和纯度进行测定。通过单因子梯度试验,筛选出优化、稳定的RAPD-PCR反应体系。[结果]采用改良CATB法提取的油葵DNA质量好、得率高,且无蛋白质和酚类的污染。油葵的最适RAPD-PCR反应体系为:2.0μl 10×Buffer、2.0 mmol/L Mg2+、150μmol/LdNTPs、1.5UTaq酶、2.0 ng/μl DNA模板、0.25μmol/L引物,总体积为20.0μl。利用该体系对不同含油量的6个油葵杂交种进行扩增,均表现为带形清晰稳定、带数适宜。[结论]该RAPD技术体系适用于各种油葵杂交种的DNA分析。  相似文献   

17.
早熟向日葵品种夏播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9个早熟类型的油葵品种进行夏播试验。结果表明:7月1日播种,10月6日前多数杂交种可以正常成熟,籽实产量最高可达2 234.8 kg.hm-2,籽实含油率最高可达47.28%。早熟类型的油葵品种的推广应用为大田作物复种提供了新途径,同时对于救灾补种、调整种植业结构也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审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晋遗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遗传研究所用高脂肪品种国审晋豆19号为母本,高蛋白品种国审晋豆1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于2003年11月经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1-2002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试,两年平均产量3 258.0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9.8%。其中2001年平均产量3 384.0 kg/hm2,比对照开育10号增产18.2%,在全国四大区、9个组、83个点、75个试验品种中居首位。在新疆阿克苏良种场区试点,最高单产5 338.5 kg/hm2。其主要优点是: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综合抗性好。  相似文献   

19.
大豆新品种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大豆生产现状,对近年来山西农大培育出的适应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中有国审豆2001006晋大53,国审豆2003006晋大70,省级审定的晋大74和晋豆26,本文对大豆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产量性状及生育期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个品种农艺性状符合高品质要求,均有较高的含油量,通过用新复极查法(SSRa)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晋大74在高水肥条件下产量可达4909.5kg/hm2,与其它品种比较差异极显著;四个品种在含油量方面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差异显著。其中晋大70的蛋白质含量为41.18%,脂肪含量为22.06%,属于国家双高品种。另外,四个品种的生育期在中国的北方几乎所有的地区均能满足,因此有利于多个生态区的种植,具有广泛的对气候的适应性,有利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河西地区食用葵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8个食用葵品种在河西地区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品种FW09-7和FW09-12表现较好,适应性较强,可在当地推广种植;品种FW09-14表现较差,不适宜当地种植;其它品种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