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09年吉林省玉米产量的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规律,考察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的历史过程和数量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前吉林省玉米产量波动具有短周期波动特征,2000年后具有长周期波动特征,产量波动主要是受农业政策变迁、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九稻67号是吉林市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集早熟、优质、高产、抗逆性强于一体的水稻新品种,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稻2009007。2009年吉林省水稻生产受稻瘟病、低温冷害影响严重,该品种大面积生产表现突出,得到稻农和企业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农科院在2009年育成了适合吉林省中、东部及南部种植的大豆新品种吉育401,经过大面积示范推广,本品种表现出了高产、优质、抗病的特性,有广阔的推广前途。  相似文献   

4.
甜高粱新品种吉甜7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2002年以美国优良甜高粱品种丽欧为母本,以自选甜高粱新品种梨树甜为父本,经有性杂交后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员会鉴定,该品种为生物产量较高、含糖量较高、适应性广的晚熟甜高粱新品种,适宜吉林省中、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吉杂307号高粱杂交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507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581-2为父本,于2004年组配而成。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吉林省的白城市、松原市、长春市的部分地区、黑龙江省的第一积温带种殖。  相似文献   

6.
绿豆新品种吉绿5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绿豆新品种吉绿5号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大鹦哥绿为母本,绿豆103为父本进行成对杂交选育的。2007~2008年参加吉林省绿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达到育种目标。2009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吉薯1号’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2005年以‘内薯7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进入鉴定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24.62%,淀粉含量18.91%,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6.58 mg/100 g,粗蛋白含量2.54%。中抗重花叶病毒病,抗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8.
吉黑2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2000年以丰产性状好的优良品系吉林黑豆×青瓤黑豆F1为母本、以公品8202-9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2009年参加中晚熟试验,平均产量为2554.38公斤/公顷,比对照吉黑1号平均增产10.92%。该品种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吉林省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吉薯1号’新品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2005年以‘内薯7号’作母本,‘早大白’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各代鉴定筛选而育成。该品种2008~2009年进入鉴定圃试验,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及品质抗性鉴定。201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薯块干物质含量24.62%,淀粉含量18.91%,还原糖含量0.19%,维生素C含量6.58 mg/100 g,粗蛋白含量2.54%。中抗重花叶病毒病,抗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吉林省西部白城和松源两市绿豆的高产经验,详细分析总结了大鹦哥绿935(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为其他同类地区栽培绿豆提供技术依据,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气候条件变异对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8~2009年吉林省东、中、西部共8个县(市)玉米单产和气候条件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该时期内气候条件变异对吉林省玉米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8年以来,吉林省玉米单产波动性较强,产能不稳定。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日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速均对玉米气象产量有显著影响。从影响方向看,除风速外,其他因素均对吉林省样本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产生正向影响;从影响程度看,玉米生育期内的日降水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日均气温和日照时数,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2.
白红7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1995年以白红2号为母本,日本大正红为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相互结合的方法,于2002年选育出的稳定品系。该品种具有粒大、整齐,抗旱性强、适应性广、直立抗倒伏、高抗病毒病、抗叶斑病、霜霉病、晕疫病等优点。于2008—2009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1427.7 kg/hm~2,比对照增产14.5%;2009年参加吉林省小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359.7 kg/hm~2,比对照增产8.8%。2012—2014年参加国家小豆品种(春播组)区域试验,3年平均产量为1544.6 kg/hm~2,比对照增产14.81%。介绍了白红7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13.
洮蓖5号是吉林省农科院农村能源研究所以TB99—8为母本、通蓖5号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经过2000—2005年连续6个世代的单株选拔,经系谱选育法选育而成。2005—2006年进行产比试验,2007—2008年参加区域试验,2008年进行多点生产示范。经多年试验,洮蓖5号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特点突出。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登篦2009001。  相似文献   

14.
吉粳330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13年以“吉粳806/长白16”后代稳定株系为母本、抗病品系BC2009F20为父本杂交,后代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抗病中熟粳稻品种,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总结了吉粳330的选育过程及特征特性,从播种与插秧、施肥与水分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高产大豆新品种吉育209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2009年以公交0503-2为母本、延-08-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采用系谱法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2018—2019年参加吉林省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542.8 kg·hm-2,比对照合交02-69增产6.8%。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524.5 kg·hm-2,较对照品种合交02-69平均增产6.9%。2020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20200003。  相似文献   

16.
《大豆科技》2009,(2):53-53
根据农业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介发布制度要求,经过田间鉴评和专家评审,吉林省农委发布了2009年吉林省大豆主导推荐品种,共10个。中晚熟区品种有吉育82、吉农20;中熟区品种有吉育88、吉农24、长农13;中早熟东部区品种有吉育80、长农17、吉育47;早熟、极早熟区品种是吉育83、吉育69。  相似文献   

17.
九谷15号是吉林市农业科学院以9303-3为母本,九谷8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结合穿梭育种、多点异地鉴定、品质分析等育种手段,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谷子新品种。2009年3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2009至2010年在吉林省长春地区、永吉县、舒兰、白城地区等地进行了示范推广,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5 000 kg/hm2以上,品质优异。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年9月20日中国棉花学会在新疆召开的理事长秘书长联席会议的决定,兹定于2010年8月8日-12日在吉林省延吉市召开中国棉花学会2010年年会。会议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承办。  相似文献   

19.
以SSR标记为技术手段,利用20对核心引物,构建吉林省2005~2009年审定的174份普通玉米新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同时分析不同年份间审定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目、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05~2009年供试174份材料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略有下降,但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年份间玉米品种的个别等位基因频率变化比较明显,分析可能在育种过程中人为施加了较强的定向选择而保留了下来,说明随着年份的变化,个别稀有等位基因可能在减少,但遗传多样性并没有降低.同时说明在评价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变化时,多态性信息指数反映的应该更加客观-些.吉林省玉米品种不同年度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变化,说明近些年吉林省审定的品种在育种资源、育种模式以及育种方向上变化较小,没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以SSR标记为技术手段,利用20对核心引物,构建吉林省2005~2009年审定的174份普通玉米新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同时分析不同年份间审定品种的等位基因频率、等位基因数目、多态性信息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2005~2009年供试174份材料的平均等位基因数目略有下降,但平均多态性信息指数没有明显变化,不同年份间玉米品种的个别等位基因频率变化比较明显,分析可能在育种过程中人为施加了较强的定向选择而保留了下来,说明随着年份的变化,个别稀有等位基因可能在减少,但遗传多样性并没有降低。同时说明在评价玉米品种遗传多样性变化时,多态性信息指数反映的应该更加客观一些。吉林省玉米品种不同年度间的遗传多样性无明显变化,说明近些年吉林省审定的品种在育种资源、育种模式以及育种方向上变化较小,没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