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帅  陈根元  张玲  胡建军  马春晖 《兽医大学学报》2013,(12):1912-1916,1922
通过检测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抗血清治疗小花棘豆中毒家兔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变化,评价SW抗血清对家兔小花棘豆中毒的治疗效果。将18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攻毒组(6只)和攻毒治疗组(6只),攻毒试验兔按干重拌料饲喂10g/(kg·d)小花棘豆草粉,攻毒组试验兔出现死亡时(第70天)停止攻毒。攻毒第21天,攻毒治疗组试验兔注射SW抗血清,每只兔每天0.5mL,连续注射4d。以攻毒试验开始进行首次采血,试验开始后每7d采血1次,进行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攻毒第7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KP活性和SW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第14天时攻毒家兔血清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血清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家兔(P〈0.05);第21天时攻毒家兔血清BUN、CRE和GLU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家兔(P〈0.05)。攻毒治疗组家免注射SW抗血清后血清AKP、LDH、AST、ALT活性及BuN、CRE、GLU、SW含量较攻毒家兔显著下降,AMA活性和E~玫瑰花环率显著上升。结果表明,SW抗血清可有效治疗家兔小花棘豆中毒。  相似文献   

2.
将64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每组16只.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含甘肃棘豆干草粉15%(含苦马豆素0.03‰)、30%(含苦马豆素0.06‰)、45%(含苦马豆素0.09‰)的全价饲料,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受试大鼠的临床表现,每周测定体质量1次.在攻毒5、9、13、17周后采血,运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液WBC、LYM、MO、NE、RBC、HGB、HCT、MCV、RDW、PLT及MPV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WBC、MO、NE、RDW、MPV升高,LYM、RBC、HGB、HCT降低,MCV先降低后升高,PLT先升高后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结果表明,长期低剂量摄食苦马豆素可诱发SD大鼠贫血,但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骨髓造血能力.  相似文献   

3.
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 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 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出现中毒典型临床症状为止.攻毒后14,35,70 d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肝脏组织,检测SOD、GSH-Px、CAT、NOS活性及MDA、NEFA、·OH、LPO、NO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家兔肝脏SOD、GSH-Px、CAT等抗氧化物酶的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而MDA、NEFA、·OH、LPO、NO和Glu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抗氧化功能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长期低剂量摄入苦马豆素可引起家兔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新生SD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原代体外培养模型,采用MTT法测定一个生长周期内神经细胞的活性分布,运用寇氏法计算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然后用不同质量浓度苦马豆素染毒12h,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并测量其胞体短直径和突起长度的变化。结果显示,一个生长周期内的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活力最强为培养第5天,苦马豆素对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IC50为0.851 1g/L。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神经细胞密度降低,神经网络减少;除0.5g/L试验组外,其他各试验组神经细胞胞体短直径显著减小(P〈0.05),突起长度显著变短(P〈0.05),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苦马豆素能明显影响新生大鼠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苦马豆素作用质量浓度与神经细胞形态改变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小花棘豆中毒对家兔睾丸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兽医学报》2015,(4):640-644
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第14、35、70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睾丸,检测家兔睾丸AMA活性及其表达变化。结果显示,试验组及对照组家兔睾丸高尔基体α-甘露糖苷酶Ⅱ(AMA1)和溶酶体α-甘露糖苷酶(AMA2)均有表达,但各试验组表达转录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试验Ⅰ组家兔AMA1和AMA2的表达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家兔AMA1和AMA2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试验的进行抑制效果愈加明显。结果表明,小花棘豆中毒可影响家兔睾丸AMA的活性及其基因的转录表达。  相似文献   

6.
探讨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一氧化氮(NO)、环磷鸟苷(cGMP)和游离谷氨酸(Glu)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苦马豆素的毒性作用机理。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和试验Ⅰ、Ⅱ、Ⅲ组。将小花棘豆全草粉碎后,按Ⅰ组添加15%(含苦马豆素30mg/kg)、Ⅱ组添加30%(含苦马豆素60mg/kg)、Ⅲ组添加45%(含苦马豆素90mg/kg)的比例制作混合饲料,饲喂至典型临床症状出现为止。攻毒后14、35、70d每次每组随机采集2只家兔的全脑,检测家兔不同脑区NO、cGMP和Glu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从35d起,试验Ⅰ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家兔大脑、小脑、丘脑及海马的NO、cGMP及Glu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个试验组脑干中3种物质含量与对照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试验组中小脑3种物质的含量变化较海马、大脑和丘脑明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苦马豆素对家兔脑组织NO、cGMP及Glu含量有显著影响,且具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小脑、海马、大脑和丘脑是苦马豆素作用的靶区,通过影响这几个脑区信号转导而产生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小花棘豆饲喂经苦马豆素人工抗原免疫接种过的家兔,通过检测家兔的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探讨苦马豆素人工抗原免疫接种对动物机体的保护作用.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免疫对照组、免疫攻毒组、攻毒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免疫组家兔接种苦马豆素人工抗原,攻毒组家兔按干重拌料饲喂10 g/(kg·d)小花棘豆草粉,检测血清抗体效价、相关生化指标和苦马豆素含量的变化以及E玫瑰花环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免疫组家兔均有抗苦马豆素抗体产生,免疫攻毒组家兔较攻毒对照组家兔血清酶活性异常变化延缓,苦马豆素含量降低,E-玫瑰花环率升高.说明苦马豆素人工抗原能够有效预防小花棘豆对家兔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10只山羊随机分为攻毒对照组和免疫攻毒组。免疫攻毒组山羊经过2次免疫,检测血清效价达到较高后,2组山羊同时饲喂甘肃棘豆草粉,进行攻毒饲喂试验。攻毒组山羊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后处死,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免疫攻毒组继续饲喂试验,以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分别测定血液中各项生化指标,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攻毒组山羊于饲喂草粉的第15~20天出现典型的中毒症状,免疫攻毒组于第50~55天出现中毒症状,比攻毒对照组延缓30~40d;攻毒后,攻毒对照组山羊血液中生化指标迅速改变,而免疫攻毒组表现渐进性变化,其中苦马豆素(SW)浓度、AST、ALP、LDH、BUN、α-mannosidase活性分别比攻毒对照组延缓27、24、27、30、24、30d达到较高或较低点;中毒山羊组织器官出现以急性中毒性缺血、缺氧和空泡变性为特点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SW-BSA人工抗原疫苗对山羊疯草中毒有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乌头碱对小鼠血液生化指标及脏器系数的影响,12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0.14μmol/L)、中剂量组(0.28μmol/L)、高剂量组(0.56μmol/L),连续灌胃30 d。分别于第10、20、30天每次每组随机采集10只小鼠血液,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乌头碱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及BUN、CRE、TC、TG、TP、ALB、GLU含量的影响,并于第30天时采集小鼠大脑、小脑、心、肝、脾、肺、肾。结果显示,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且平均体重增长趋势均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小鼠肝、脾、肺、大脑的脏器系数明显改变(P0.05或P0.01)。随攻毒浓度的增加,各染毒组BUN、TC、GLU含量及ALT、AST活性呈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除低剂量组外,差异显著(P0.05或P0.01),CRE、TG含量先降低后升高,TP、ALB含量持续降低,部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不同剂量乌头碱对小鼠脏器系数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明显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的中毒机理及其对羊体内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将12只卡拉库尔羊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对照组和攻毒组羊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终末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总巯基(TSH)、非蛋白巯基(NPSH)的含量及一氧化氮(NO)。结果表明:攻毒组羊血浆中SOD活性和GSH、TSH、NPSH含量在攻毒21 d之后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MDA含量和NO含量在攻毒21 d之后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苦马豆素能诱发机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显著降低机体主要器官和组织中某些抗氧化酶的活性,提高MDA的含量;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而损伤机体主要组织器官,细胞发生空泡变性,可能是苦马豆素引起中毒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引入西藏高原多年的加利福尼亚兔和中国白兔的12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与SPF新西兰兔进行比较。结果显示:①3个品种公兔之间,加尼福利亚兔与中国白兔比较,AST、TP、ALB、GLO、A/G、GLU、CRE、LDH差异极显著(P〈0.01),TG、BUN差异显著(P〈0.05),其中TP、ALB、A/G、CRE、CHOL、LDH表现极强的公兔特征,而ALT、GLU母兔明显高于公兔;加利福尼亚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A/G、CRE、TG、BUN差异显著(P〈0.05),AST、CHOL、LDH差异极显著(P〈0.01);中国白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AST、TP、ALB、GLO、A/G、CRE、CHOL、TG差异极显著(P〈0.01);②3个品种母兔之间,加利福尼亚兔与中国白兔比较,ALT、GLO、CRE、TG差异显著(P〈0.05),AST、TP、BUN、LDH差异极显著(P〈0.01),加利福尼亚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TP、ALB、GLO、A/G、BUN、CRE、LDH差异极显著(P〈0.01),AST、TG差异显著(P〈0.05);中国白兔与SPF新西兰兔比较,ALT、TP、ALB、GLO、A/G、CRE、CHOL、TG、LDH差异极显著(P〈0.01),BUN、AST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集了经过12个月育肥的8头大额牛×婆罗门(GBF1)阉牛和30头BMY阉牛血样,进行了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现,GBF1牛肌酐浓度显著高于BMY牛(P<0.05),其它指标两品种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选取30头BMY牛和30头婆罗门牛,进行90 d的育肥,在育肥1、2、3月分别采血样,分析了肌酐、总蛋白等10个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总蛋白在育肥3月极显著低于育肥1和2月(P<0.01);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在育肥3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2月(P<0.01);甘油三酯、肌酐在育肥3月显著低于育肥2月(P<0.05);尿素氮在育肥2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3月(P<0.01);尿酸在育肥2月极显著低于育肥3月(P<0.01)。  相似文献   

13.
试验采集了经过12个月育肥的8头大额牛×婆罗门(GBF1)阉牛和30头BMY阉牛血样,进行了肌酐、总蛋白、尿素氮等13项血液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发现,GBF1牛肌酐浓度显著高于BMY牛(P<0.05),其它指标两品种牛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选取30头BMY牛和30头婆罗门牛,进行90 d的育肥,在育肥1、2、3月分别采血样,分析了肌酐、总蛋白等10个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发现,总蛋白在育肥3月极显著低于育肥1和2月(P<0.01);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在育肥3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2月(P<0.01);甘油三酯、肌酐在育肥3月显著低于育肥2月(P<0.05);尿素氮在育肥2月极显著高于育肥1和3月(P<0.01);尿酸在育肥2月极显著低于育肥3月(P<0.01)。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量硒蛋白粉对大鼠血常规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70 g的健康清洁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添加3.5、7和10.5 mg/kg硒蛋白粉的日粮(其含量以硒计),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血常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血糖、总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低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及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不同剂量硒蛋白粉对大鼠血常规指标无不良影响,低剂量硒蛋白粉除具有降低大鼠血脂作用外对大鼠其他血液生化指标均无不良影响,中、高剂量硒蛋白粉对大鼠的部分血液生化指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乳杆菌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探讨植物乳杆菌作为生长促进剂及疾病治疗剂的可能性及其适宜的添加剂量.采用2×3复因子试验设计,即大肠杆菌O78攻毒与未攻毒2个处理和植物乳杆菌3个添加水平(0、0.8‰、1.6‰),选用180只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期42 d,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结果表明,攻毒后1~42日龄肉鸡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 <0.05),料重比(F/G)显著升高(P <0.05),同时21日龄肉鸡血清AST、ALT、ALP和BUN水平显著升高(P <0.05),TP、GLB水平显著降低(P <0.05),42日龄肉鸡血清ALB、AST、ALT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 <0.05);日粮中添加植物乳杆菌能提高1~42日龄肉鸡ADG,降低ADFI、F/G,同时可显著提高21日龄攻毒肉鸡血清TP、ALB、GLU水平及42日龄攻毒肉鸡血清TP、GLB水平(P <0.05),显著降低21日龄攻毒肉鸡血清ALP、BUN水平及42日龄攻毒肉鸡血清ALT、ALP、BUN水平(P <0.05);攻毒因素与植物乳杆菌水平因素二者的互作效应对后期(22~42 d)肉鸡F/G有显著影响(P <0.05),对21日龄肉鸡血清ALB、GLU、ALP及42日龄肉鸡血清ALT、ALP有极显著影响(P <0.01).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能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改善血液生化指标,且添加1.6‰植物乳杆菌的总体效果均优于0.8‰的添加量,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替代抗生素的微生态制剂.  相似文献   

16.
水貂12项血清生化指标的初步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东北地区健康短毛黑水貂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范围,探讨雌雄水貂间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显著性,随机选取8月龄健康短毛黑水貂60只(♂30只、♀30只)作为试验材料,于2009年12月中旬取皮时期进行心脏采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AMS-18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关试剂盒对血清12项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短毛黑水貂碱性磷酸酶(ALP)雌雄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尿酸(UA)、谷草转氨酶(GOT)、甘油三酯(TG)雌雄间差异显著(P<0.05);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肌酐(Cre)、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GPT)、肌酸激酶(CK)、总胆固醇(T-CHO)、葡萄糖(GLU)含量在雌雄水貂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用含有不同质量浓度黄曲霉素B1(AFB1)(0、4、20、25、50μg/kg)的污染饲料连续饲喂各试验组大鼠60d,于7、15、30、60d静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肝功能与肾功能生化指标。每周检测大鼠体质量,试验第60天断头处死大鼠,检测肝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各组大鼠的脏体系数。试验期间备组受试动物未发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异常情况,60d内无受试动物死亡。与对照相比,不同剂量组AFB1对大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影响;连续喂饲7d,大鼠血清AST和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连续喂饲15d,大鼠血清AsT、BUN和ALB含量显著升高(P〈0.05),连续喂饲30d,大鼠血清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连续喂饲60d,大鼠血清CR和BUN含量显著升高(P〈0.05)。在各测试质量浓度条件下,大鼠虽未发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和异常情况,试验期间无动物死亡,但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剂量组AFBl对大鼠均产生了显著的肝肾组织病理学损伤,中毒程度与给毒剂量成正相关性。随着毒素暴露时间延长,大鼠肝脏对低剂量AFBl表现出一定的耐受性,而大鼠的肾脏损伤与毒素暴露时间表现出显著的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对泌乳期奶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年龄、胎次和体重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40头,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奶牛,Ⅰ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不含APS的基础日粮;Ⅱ~Ⅳ组分别饲喂添加10、50和100 g/(头·d)APS的基础日粮,试验期20 d。结果表明,随着APS添加剂量增加,Ⅱ、Ⅲ、Ⅳ组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E)、总胆固醇(CHO)、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APS添加剂量增加,Ⅱ、Ⅲ、Ⅳ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呈下降趋势,且给药第10天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生产中以黄芪多糖推荐剂量饲喂奶牛安全可靠,达到10倍推荐剂量时也无安全性问题,黄芪多糖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抗氧化剂和免疫增强剂应用于奶牛养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探索饲料中不同脂肪含量对本地浏阳黑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的浏阳黑山羊15只,分为对照组、高脂组Ⅰ和高脂组Ⅱ。根据国际标准方法检测饲料中的脂肪含量,并配制不同脂肪含量的饲料饲喂浏阳黑山羊,其中,对照组饲料中脂肪含量为3.8%,高脂组Ⅰ饲料中脂肪含量为15.2%,高脂组Ⅱ饲料中脂肪含量为7.6%。分别于饲喂后的第0天、第15天、第30天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总蛋白(TP)、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含量。结果在饲喂不同脂肪含量饲料30 d后,高脂组Ⅰ与高脂组Ⅱ山羊体重均显著升高(P<0.05),而试验前后对照组山羊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组Ⅰ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ST、ALP、TP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ALT、TC及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高脂组Ⅱ浏阳黑山羊血清中ALT、AST、ALP、TC含量显著升高(P<0.05),T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而TG含量显著(P<0.05)下降。结论饲料中添加脂肪可促进山羊增重,但添加过多会引起山羊肝功能相关生化指标异常。该试验可为确定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合理配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