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杂交稻早晚两季机插配套育秧技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冢的水稻生产基本实现了100%机械化插秧;我国的黑龙江、江苏、浙江等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实现了水稻生产机械插秧。机插秧苗,国外一般采用工厂化培育,我国大都采用硬盘育秧。而对于以双季稻种植和杂交稻品种为主的湖南稻区来说,育秧成了推广机械插秧的拦路虎。为了加快屈原区水稻栽插机械的推广步伐,我们以育秧为突破口。两年来摸索了一套适应本区早晚两季杂交稻品种机插秧配套育秧技术,从而使机插秧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  相似文献   

2.
全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展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基本情况 山东省微山县水稻种植区为稻麦轮作区,共有7个乡镇种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7万余亩。2009年初,在西平乡西平村和杨堂北村建立了两个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设立了试验对比田,推广久保田四行手扶式插秧机2台,育秧手动播种机2台,完成软盘育秧1.2亩,机插秧100亩。对比试验统计结果显示,软盘育秧比传统育秧节省育秧田9亩;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便是农业大国,水稻是我国粮食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过程中,机插秧生产环节相对薄弱,为了全面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做好工厂育苗、机插秧是相关部门探究的重点问题。水稻种植生产与我国粮食总产量、农民种植收益等方面具有较大联系。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背景下,大量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水稻种植方式全面升级,从传统手工插秧转为机插秧,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也将是现代稻作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江都区位于长江中下游,以种植"一稻一麦"为主,其中水稻机插秧面积达3.67万hm2,机插率达80%以上,为了切实解决机插秧育秧难的问题,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于2017年5月20日起对水稻机械化育秧与人工育插秧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措施。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技术,有效促进了早稻的恢复性发展,中稻机插秧面积也迅速增加,但晚稻机插秧面积却发展缓慢。2015年,湖北省晚稻种植面积724万亩(1hm2=15亩)),其中移栽占约94%,移栽方式以人工插秧和抛秧为主,二者约占晚稻面积的87%,机插秧只占7%左右。如何加快晚稻机械插秧发展,成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9年以来天津市水稻机插秧快速发展,2012年机插率超过50%。但受育秧期高温、低温、大风等极端气候多发,以及目前机插育秧方式简陋、育秧分散、管理水平低、水质含盐量高等因素影响,育苗坏秧、插秧死苗现象普遍。建议推广应用工厂化集中育秧、改进育秧技术、改善稻田水质等措施,保障机插秧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作物的生产和作业逐步向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水稻这种高产作物同样也不例外。在水稻作物的插秧和育秧过程中,机械化设备的应用有效提升了水稻种植与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解放了生产力,助推了水稻种植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笔者讨论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的优势,分析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要点和推广应用现状,提出了水稻机械化插秧育秧技术推广应用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机插秧配套低本高效育秧技术研究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国内水稻机械化栽植的技术措施主要有抛秧、直播和机插秧 3种,机械抛秧是过渡性措施,机械直播是区域性措施,而机械插秧才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水稻种植的发展方向。机插秧的四要素是:人、机、苗、田,目前推广机插秧技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配套机插秧苗的工厂化育秧成本高,广大农户难以自觉接受。因此,研究适合国情的低本高效水稻机插秧配套育秧技术对于推广机插秧和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江苏农垦 2000年引进 89台韩国东洋插秧机,机插面积 1 300公顷,进行了多种育秧技术专题试验,掌握了许多量化指标,已初步形…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耒阳市大力推进水稻“单改双”,扩大早稻种植,杜绝水稻直播,扩大机械化插秧面积,及早部署安排水稻机插秧集中育秧工作,在亮源、洲陂、马水、小水等17个双季稻主产乡镇全面开展水稻机插秧集中育秧技术示范推广,落实机插集中育秧面积1800亩。  相似文献   

10.
通过水稻密苗育秧及配套机插秧技术试验示范,得出结论:水稻密苗育秧及配套机插秧技术在增加每盘播种量的同时,可减少秧爪取秧面积,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可节省1/3~1/2的秧盘,相应地减少了插秧过程中的装秧次数和育秧田块的面积,提升了作业效率,降低了人工、物资及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1.
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水稻栽植机械化是水稻种植机械化的主要方向,也是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分析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重点阐述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与装备、机械化移栽技术与装备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秧盘育秧是实现水稻机械化移栽的前提,重点分析了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作业自动化技术和精密播种智能化技术的研究进展。毯状苗机插秧和钵体苗机栽插是水稻机械化移栽的2种主要方式,移栽机械控制技术是移栽机械作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分析我国水稻机械化移栽方式与装备的基础上,对毯状苗机插秧技术和钵体苗机栽插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提出加强耕整地机械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杂交稻、超级杂交稻、双季晚稻和连作晚稻机栽植问题是水稻栽植机械化技术的研究重点,提升秧盘育秧精密播种技术的播种均匀性、解决低播量下精密播种育秧、毯状苗插秧机纵向送秧的精准性和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是突破毯状苗机插秧技术的关键,研发经济高效、轻简型的钵体苗栽插装备是发展钵体苗机栽插技术的核心,加强移栽机械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研究是栽植机械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抓好水稻生产对盘山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介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盘山县的应用情况和当前重点推广的水稻插秧机机型,对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与效益进行了分析,剖析了该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抚顺地区水稻插秧季节常出现雇工难、价格高等问题,因此农民开始重视和使用水稻机械。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软盘育苗和机械插秧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阐述水稻软盘育苗机插秧的优点,从软盘用量、苗地选择、配营养土、种子处理、置床位处理、适时播种等环节入手,介绍软盘育苗机插秧的技术要点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进而推动全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夹钵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夹苗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取苗易失败,以及推秧爪推秧不充分影响钵苗直立度等问题,根据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的工作要求,提出了一种夹钵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基于Visual Basic 6. 0开发了移栽机构辅助分析优化软件,分析了主要参数对移栽轨迹的影响,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得到了一组满足移栽工作要求的机构参数。根据得到的机构参数,完成移栽机构的结构设计,进行了移栽机构的虚拟仿真分析,验证了移栽机构理论设计的正确性。设计了水稻钵苗移栽试验台并进行了移栽机构取苗试验,移栽机构回转速度设定为50 r/min时,平均取苗成功率为93. 06%,当转速为80 r/min时,平均取苗成功率为88. 89%,取苗成功率随着转速的提高而降低。研究表明,该机构具有较高的取苗效率和取苗成功率,可应用于水稻钵苗移栽机。  相似文献   

15.
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移栽臂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旋转式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移栽臂是移栽作业的执行部件,控制取秧和推秧动作,直接影响移栽机构取秧和推秧的成功率。针对原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存在取秧时间长、成功率偏低,无推秧装置、推秧效果差等主要问题,对其移栽臂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优化凸轮机构,减小凸轮推程运动角,增加推秧装置。建立机构虚拟样机,研制机构物理样机,开展机构虚拟运动仿真和高速摄像运动试验。比较虚拟仿真和高速摄像试验移栽机构夹取秧苗时间的缩短情况,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移栽臂的改进设计是正确和合理的。开展安装不同凸轮机构和有无推秧装置的移栽机构的取秧试验,改进后的机构取秧成功率和推秧成功率分别为94.3%和98.6%,远高于改进前的82.9%和88.6%,表明改进后的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水稻钵苗移栽工作要求,且具有很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育适于机械化移栽的杂交稻钵体壮秧苗,满足杂交稻少本壮苗的农艺栽插要求和轻简化栽培的技术要求,研制了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介绍了机具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参数及结构特点;创制了智能双充种室机构,实现了第一充种室空穴光电检测与预报、第二充种室智能振动复充填的构想;研制了智能双充种型孔滚筒杂交稻育秧精密播种器,解决了型孔滚筒育秧播种器作业过程中稻种在充种室内流动性差、充种可靠性低等问题,显著提高了播种性能。为了方便实现软钵盘后续直接进行摆盘作业,设计了一种软钵盘自动嵌放装置,解决了软盘育秧自动化作业的问题。试验表明:2SBB-500轻简型杂交稻穴盘育秧精密播种机功能齐全,自动化程度高,播种精度好,作业效率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重要意义基础上,从经济基础、地域条件、管理经验方面,论述在大洼县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可行性,并以育苗、插秧、收获三大作业为例,对比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的经济效益,为推进大洼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膜上栽植技术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有机水稻种植,钵苗移栽可以提高产量。为了将两种农艺相结合,提出一种膜上开孔并实现水稻钵苗栽植的移栽机构,能有效避免因破膜与水稻栽植不同步而造成的秧苗损伤。分析了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建立了运动学分析模型,开发了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设计软件,并得到一组满足膜上移栽要求的结构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并利用ADAMS软件完成虚拟样机仿真。设计物理样机,进行高速摄影运动试验。样机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所得轨迹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的合理性与正确性。在试验台架上完成了取苗试验与膜上栽植试验,取苗成功率为92.8%,膜上栽植的合格率为90%,满足膜上移栽的作业要求,验证了水稻钵苗膜上移栽机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稻是辽宁省主要作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阐述辽宁省为提高水稻机械化栽植水平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分析水稻育插秧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