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秸杆物流是沼气发电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原料供应保障。秸秆的分散性、低密度特性决定了秸秆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对于降低收集难度、扩大物流网络覆盖面积、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了在秸杆收储点和沼气发电工程之间建设配送中心的秸杆物流配送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总物流成本最低为目标的配送中心选址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模拟应用验证了模型可以有效地确定配送中心数量、选址方案以及秸秆配送方案,可以为优化秸秆配送中心选址方案,降低沼气发电工程秸秆供应成本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网络消费能力的提升,城市物流服务得到快速发展。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关键在于正确构建物流配送中心,以此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本文以影响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因素为切口,论述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具体方法,并就其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原料,其收集、存储存在诸多问题,秸秆无法稳定供应。为此,通过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农作物秸秆供应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了国外常用的IBSAL、SHAM及Bio Scope3种模型,并对国内外物流及成本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针对我国秸秆供应还存在机械化程度低、物流模型不成熟、收集及运输费用高等诸多问题,建议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尽快搭建适用于国内的秸秆供应模型,降低秸秆供应费用,为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原料供应保障。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广东某生物质直燃发电厂为例,利用软件EXTEND 6建立了一套生物质燃料从储料场到电厂之间的运输及处理相关过程的物流模型,用以模拟、观察并分析各种不同的物流方案。在保证燃料供应稳定的前提下,该模型通过优化分配到各地进行运输作业的货车数量和储料场与电厂内各种燃料处理设备数量,减少了货车接受处理前的排队等待时间,降低了总可变物流成本。模型最后给出了相关参数的最优值和最低物流成本值,还对电厂装机容量、燃料处理时间和货车工作时长对物流成本的影响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电厂装机容量在100~125 MW时物流成本最低,物流成本对燃料装载时间的变化最为敏感,货车的最宜工作时长为16 h。  相似文献   

5.
对在新时期下,枢纽站点选址的要求多样化的新要求进行分析,找到更加合理的选址方法。研究出改进的重心法求得最优选址地点,其出行总费用在备选点之间是最优的;再者,考虑可达性的因素,选用基于潜力模型的评价模型再对上面求得的备选地址进行可达性比较。结果表明,本文得到的改进的重力模型和潜力模型在公共交通枢纽站点选址方面有较好的指导作用,上面重力模型得到的最优选址与其他点相比,潜力值最高,说明可达性最优。与传统选址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对于发展公共交通更加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饲料生产过程中入仓原料种类采用人工取样感官识别所存在的问题,实现原料种类自动识别,以玉米、麸皮、小麦、豆粕、鱼粉等大宗饲料原料为研究对象,自主设计搭建了多通道入仓原料种类自动识别装置,采集饲料原料图像数据集,并使用数据增强的方法增加样本多样性。基于ResNet18网络模型加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增加Dropout函数,并嵌入余弦退火法的Adam优化器,引入迁移学习机制训练模型,构建适用于饲料原料种类识别的CAM-ResNet18网络模型。CAM-ResNet18网络模型的原料种类验证准确率达99.1%,识别时间为2.58ms。与ResNet18、ResNet34、AlexNet、VGG16等网络模型相比,模型验证集准确率分别提升0.6、0.2、3.7、1.1个百分点。针对混淆矩阵结果分析,测试集识别平均准确率达99.4%,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召回率。结果表明,构建的CAM-ResNet18网络模型在饲料原料种类识别方面具有较高的识别精度和较快检测速度,自主研发的多通道入仓原料种类自动识别装置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大型禽业企业物流订单位置跨度大、配送车辆调度工作人工参与度高、雏鸡配送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结合车辆路径优化问题求解思路,提出了基于订单位置聚类的雏鸡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模型。模型通过引入K-means聚类算法,实现了基于订单位置的配送单元划分方法,并基于肘部法则与轮廓系数法设计了自动化订单位置聚类流程,实现了订单配送单元的自主式划分。在划分的各组订单基础上,以配送成本最优作为目标函数,建立雏鸡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模型,并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研究采用北京某禽业企业实际订单数据,对订单未聚类情况下的整体调度优化与聚类分组情况下的调度优化两种情况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订单聚类分组情况下,优化模型使配送车辆平均每天总里程比订单未聚类情况降低69.84%,可以得出,加入聚类算法的订单分组优化更适合实际订单位置跨度大、订单数量多的车辆调度场景。基于以上研究,研发设计了适用于雏鸡配送的车辆调度优化服务系统,实现了订单自动化聚类、配送车辆调度优化、定制化模型服务等功能,通过模型的实际应用,达到了为禽业企业提供智能化配送车辆调度优化服务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企业运行效率,降低了企业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过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电站的建设与选址。对于充电站的建设和位置的最优选择有很多难以量化的因素。在对传统充电站建设和选址方法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和优化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与选址。建立优化了博弈模型,给出了算法步骤。结果表明,基于博弈理论的这种优化方法可以使充电站的选址更加合理、科学。  相似文献   

9.
基于MRE-PointNet+AE的绿萝叶片外形参数估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高效、自动获取植物叶片外形参数,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编码点云深度学习网络(MRE-PointNet)和自编码器模型的绿萝叶片外形参数估测算法。使用Kinect V2相机以垂直姿态获取绿萝叶片点云数据,采用直通滤波、分割、点云精简算法对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测定的叶片外形参数反演绿萝叶片几何模型,并计算几何模型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将不同参数组合构建的几何模型离散成点云数据输入MRE-PointNet网络,得到几何模型叶片外形参数估测的预训练模型。针对拍摄过程中存在的叶片部分遮挡和噪声问题,采用自编码器网络对点云数据进行二次处理,以几何模型离散的点云数据作为输入,经过编码解码运算得到自编码器的预训练模型,提升了MRE-PointNet网络在遮挡情况下对叶片外形参数估测的鲁棒性。试验共采集300片绿萝叶片点云数据,按照2∶1比例进行划分,以其中200片点云数据作为训练集,对预训练模型MRE-PointNet做模型迁移的参数微调,以剩下的100片点云数据作为测试集,评估模型对绿萝叶片外形参数的估测能力。采用本文算法将外形参数估测值和真实值进行数学统计与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叶长、叶宽和叶面积估测的R^2和RMSE分别为0.9005和0.4170 cm、0.9131和0.3164 cm、0.9447和3.8834 cm^2。试验表明,基于MRE-PointNet和自编码器模型的绿萝叶片外形参数估测算法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生鲜农产品一般物流过程包括从采收到销售的若干独立的物流单元,通过模型抽象对物流过程中的能耗、数量损耗和质量水平进行清晰界定。以各物流单元的时间和温度为决策变量,以时限和制冷条件为耦合约束,以能耗、数量和质量的损耗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生鲜农产品多目标冷链物流过程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的遗传算法(NSGA-Ⅱ)的求解过程。针对久通物联企业冷鲜肉物流过程的优化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约束目标下,企业可获得多种最优的时间温度组合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冷鲜肉多目标优化解集结果可分为3类,其中冷鲜肉宰杀时间对整个物流过程的损耗成本和质量水平有较大影响,在通过仿真获得的数据中有一半以上的数据受宰杀时间影响。随着剩余质量水平要求的提高,各物流单元温度下降对损耗成本的影响逐渐减小,尤其是剩余质量水平要求在86.4%以上时,几乎不受影响。此时在既定的成本目标下,企业可以尽可能提高制冷条件以提高冷鲜肉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1.
生物质直燃发电是目前应用最广、规模最大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然而由于生物质种类繁多、理化性质多变、燃烧不稳定,使得发电量难以准确预计,这为电网调度、安全运行带来隐患。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参数优化BP神经网络的生物质发电量预测模型。从生物质电厂收集发电量以及物料参数、锅炉参数、汽机参数、环境参数等实际生产数据,采用平均影响值分析、相关分析和互信息分析对发电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优化选择,并利用电厂实际数据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测试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影响因素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误差大幅度降低,其中互信息分析优化效果最佳,平均预测误差从未优化模型的4.59%降至0.66%,且进一步优化神经网络参数后,平均预测误差降至0.50%。  相似文献   

12.
潘浩 《农业工程》2018,8(12):24-26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分析在“互联网+”背景下陕西省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物流信息资源匮乏和物流信息服务水平不高等原因,提出政府应当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起主导地位、优化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以及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家粮食安全领域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归纳、分析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对河南、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产粮大县的考察分析,以河南省宝丰县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建设高产农田的路径选择与模式特征;旨在为我国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依托粮食生产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可资借鉴的发展模式。宝丰县的模式创新与路径选择可归纳为五大特点:1)统筹高产农田建设规划和项目实施,高标准落实各项技术标准;2)将土地整治、基础设施及其配套支撑体系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相结合,带动更多投资项目共建以高产农田建设为牵引的产业示范园区;3)依托绿色生态优质农产品,发展粮油加工产业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共进;4)完善与高产农田硬指标配套的软支撑体系,构建涵盖决策层(股东)、支撑层(服务公司)、管理层、生产层等不同层面的运营制度架构;5)健全技术引进、资金筹措、土地流转、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等层面的管理机制,使各参与主体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产业融合等方面实现要素优化重组。宝丰县依靠自身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探索产粮大县高产农田建设、乡村振兴以及绿色发展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成效卓著,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常温条件下,西瓜鲜秸秆和干秸秆分别与牛粪以1:1比例在原料浓度为6%,8%,10%,12%条件下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累积产气量以及原料的产气率。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鲜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产气速率明显大于干秸秆,发酵后期却小于干秸秆;干秸秆对温度的变化不如鲜秸秆敏感,因而产气相对于鲜秸秆稳定;鲜秸秆和干秸秆与牛粪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随着原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原料产气率在超过一定原料浓度范围时反而降低;综合累积产气量和原料产气率,最适宜的发酵原料浓度为8%。该研究对解决农村地区大棚蔬菜基地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李彦军  苗志娟 《农业工程》2022,12(2):149-152
陕西魔芋休闲食品产业具有产业政策支持、原料资源禀赋、区域特色产业、魔芋休闲食品开发科技等优势,但存在原料供应不足、生产端关注度不够,产品同质化严重、进入门槛低,生产规模日益提升与产品、技术更新滞后并存,龙头企业发展困难重重等问题。通过陕西魔芋休闲食品产业发展及魔芋休闲食品产品技术创新发展趋势分析,提出聚焦魔芋区域特色产业、支持组建魔芋休闲食品产业创新联盟、支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用科技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等方面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马铃薯茎叶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特性和优化工艺参数,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物料质量分数、碳氮比和接种物质量分数3个因素对马铃薯茎叶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消化产气特性及其规律,以总固体产气率为响应值得出二次回归模型和优化工艺参数,并采用Design-Expert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优化和降维分析。通过上述试验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物料质量分数为9.87%、碳氮比为18.73、接种物质量分数为20.82%,预测总固体产气率为54.55 m L/g。3个因素影响主次顺序依次为接种物质量分数、物料质量分数和碳氮比,各因素间交互作用以接种物质量分数与物料质量分数的交互作用最明显。通过验证试验得出,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相对误差小于5%,方差分析不显著,模型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生物质热解设备存在的热解气中水分含量高及设备密封性差等问题,结合农业废弃物原料特征,提出了水气双向分离热解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对水气双向分离热解反应器、进料和冷却出炭装置进行了专门设计,开发了水气双向分离式生物质连续热解中试设备。设备运行检测结果表明,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原料处理能力27.6 kg/h,生物炭得率32.2%,热解气产率0.41 m3/kg,热解气热值15.3 MJ/m3,热解气含水率6.82%,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备设计目标与要求。该中试设备的开发为设备示范应用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生物质热裂解机理,介绍了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对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研发现状进行了总结。以榆木木屑为原料,在自制的小型流化床上,开展了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制取生物油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粒径小于0.2mm的生物质粒径对生物油产率影响不大,最高生物油产率为43.93wt%,并指出了生物油的应用方式,为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方援 《农业工程》2018,8(6):129-130
杨树是一种常见大型落叶乔木,生长适应性强,可以作为纤维板生产和工业造纸的原材料,也可以使用杨树营造防风林。介绍了目前杨树苗木常用的繁殖技术手段,可为杨树繁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