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当今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以地表秸秆覆盖还田 免耕播种和秸秆覆盖浅耕还田 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 土壤耕翻播种作业方式。地表秸秆覆盖有抑制沙尘暴形成的作用,有效地防止了农作物秸秆废弃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秸秆腐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免耕播种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从1992年起,临汾市农机部门在尧都区县底镇城隍村建立起了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试验…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以地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或秸秆覆盖+旋耕播种为主要技术内容,取代了传统的秸秆废弃焚烧+土壤耕翻播种的模式。地表秸秆覆盖可起到防止农作物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地表径流,保护土壤水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等作用。少免耕播种能减少水分蒸发和  相似文献   

3.
<正>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耕作制度的根本变革,其实质是依靠作物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有机质。推广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主要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粮食产量,改善粮食品质,还可以扼制秸秆焚烧,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重点介绍了免耕覆盖施肥播种的技术要素与效益分析。其工作程序是通过实施秸秆粉碎还田覆盖、免耕施肥播种、植保和深松等一系列免耕种植,达到土壤地表保护、蓄水培肥、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和保护大气环境的目的。为此,应着力提高各级部门对该技术重要性的认识,确保其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保护性耕作是指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达到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一)玉米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均匀行种植技术模式。前茬玉米收后秸秆全量均匀覆盖地表,当年春季均匀行免耕播种,下年保持原行距,秸秆全量覆盖条件下,在前茬的行间进行播种,这样年际轮换。技术流程:机收+秸秆全部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施肥病虫草害防治。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是“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它用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实行免耕播种,减少土壤耕作,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保墒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创新了玉米秸秆处理方式,提高了玉米播种质量,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连作土壤退化和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对黑土地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土地种养结合,保护性耕作为梨树县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节水节本、蓄水增肥、低碳节能、增产增效、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地表秸秆残茬覆盖+少免耕播种.秸秆还田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正确地搞好秸秆还田,对加快保护性耕作发展,提高保护性耕作项目建设质量,增加农民收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1主要技术内容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四项技术内容:一是改革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或少耕。免耕就是除播种之外不进行任何耕作;少耕包括深松与表土耕作,深松即疏松深层土壤,基本上不破坏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可提高天然降雨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二是将30%以上的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在培肥地力的同时,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天然降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正>保护性耕作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要求秸秆覆盖在地表,秸秆腐烂后回到农田,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培肥地力;而且秸秆覆盖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表层土壤不被风吹走,不被水流带走;保护性耕作能够形成良好的土壤结构,可以增加土壤蓄水能力,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翻耕土壤,加上地表的秸秆覆盖,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麦在种,秋在管。小麦播种技术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小麦高产的关键。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实施小麦少免耕播种,是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的主要内容。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保护性耕作的实践经验,将临汾市研究推广的小麦保护性耕作播种技术介绍如下。1.地表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覆盖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征,少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播种方式,其作用是土壤蓄水、保墒、增肥、增产,防止秸秆焚烧,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所谓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核心技术:一是取消铧式犁翻耕土壤的传统耕作方式,实行免耕少耕;二是利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三是实行免耕播种,在有秸秆或残茬覆盖的地表实现开沟、播种、施肥、施药、覆土、镇压一次性复式作业,二至三年深松一次;四是改耕翻铲地为药剂除草。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在东北玉米产区推广的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栽培技术主要是以秸秆还田且覆盖地表,免耕播种,配以药剂防治病虫草害、深松机疏松土壤的新的玉米种植技术。一、技术模式1.秸秆全覆盖还田宽窄行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原均匀行距(60cm至65cm)垄作条件下,在相邻两行(垄)的内侧播种40cm至45cm行距,称为窄行;隔一个垄沟,再在另相邻两垄内侧播种同样行距,这样就形成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对土壤紧实度及水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对土壤紧实度、水分等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吉林省梨树县高家村试验田为研究对象,探讨免耕秸秆不同覆盖量和免耕秸秆不同覆盖年限条件下,不同耕层深度土壤紧实度及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免耕地0~20cm耕层土壤紧实度高于传统耕作(CK),20~50cm耕层土壤紧实度低于CK,因免耕年限的增加,犁底层逐渐消失。秸秆覆盖免耕地0~50cm土壤含水量较CK提高了14.78%~23.64%,且随秸秆覆盖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增大;随耕层深度的增加,水分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因此,在雨养农业区,因地制宜地采取秸秆覆盖免耕措施对促进作物生长、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小麦秸秆直接还田机械化技术可分为粉碎还田和整秆还田两大类。现将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秸秆粉碎覆盖还田技术该项技术属于免耕播种的范围 ,其作业工艺流程是 :联合收割→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硬茬播种→喷施除草剂。使用的主要机具为江西南昌旋耕机厂生产的 1JQ - 15 0 (C/D)型甩刀式秸秆还田机和山东德州华北农机厂生产的 4J系列秸秆还田机械。其作业主要由三项环节组成 :小麦秸秆粉…  相似文献   

16.
<正>小麦免耕机播秸秆覆盖,是小麦轻简化栽培的技术之一,推广免耕机播是改变当前耕作方式费省效宏的一种途径。免耕覆盖秸秆还田机播技术,既可以实现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强农田地力维持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有效降低农作物生产中的生态代价,特别是解决了因秸秆焚烧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增强了抗旱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力,是一项节本高效、综合效果好、农民易于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能明显提高旱区粮食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李建斌 《湖南农机》2012,39(3):234+236
保护性耕作是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对农田实行免耕或少耕,改善土壤,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先进农业.主要内容包括秸秆还田覆盖、免少耕播种、药物除草等技术措施.对于现实运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保护性耕作推广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以免少耕、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基础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是一项节本高效、综合效果佳、农民易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技术。与传统耕种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省工、省时、节本降耗等特点,由于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促进秸秆还田,对减轻农田水土侵蚀、控制秸秆焚烧污染及提  相似文献   

20.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并保证播种后地表用不低于30%的作物秸秆、残茬粉碎覆盖,或保留高留茬秸秆30%以上及作物残留物覆盖率不低于30%的耕作技术。它可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减少土壤流失和抑制农田扬尘,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