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尾松是我省优良的造林树种之一,它适应性强、生长快、材质好,深受群众喜爱。但是,长期以来,马尾松育苗工作跟不上,苗木质量差,直接影响着用材林基地的发展。从1991年开始,我们分别在石泉县的良田、向阳等乡村和青山、顺风林场进行了马尾松育苗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1:1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促进马尾松和红锥的生长,特别对马尾松胸径生长的影响尤为明显,促进了马尾松胸径的生长。混交林分种问关系协调,马尾松生长尚未受到处于林冠上层...  相似文献   

3.
2000~2005年,每年春季分别在闽北7个国有林场用广西马尾松种子园和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马尾松种子园的种子育苗、造林,通过2005年的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广西马尾松良种在同一地点,树高、地径生长好于漳平马尾松良种,冠幅生长性状基本相等;广西马尾松良种在南平樟湖国有林场栽培效果最佳,漳平马尾松良种在浦城大庄国有林场栽培效果最佳,本地马尾松以建瓯水西国有林场生长最佳,广西马尾松良种更适合于纬度较低、积温较高的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前 言 浙江引种原产美国南方的湿地松(Pinusilliottii)和火炬松(P.taeda)开始于1947年。多年的引种结果证明,湿地松、火炬松和晚松(P.serotina)不仅比马尾松生长快,而且对马尾松毛虫具有一定的抗性,因而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每年都从美国进口种子,而  相似文献   

5.
以马尾松为研究对象,在南岭地区不同纬度(26°33′N,北部;25°47′N,中部;24°42′N,南部)分别设立样地,用生长锥法在树高1.3 m处钻取木芯,经晾干、打磨后,使用Lin Tab5型年轮测量分析系统进行轮宽测量,利用COFECHA程序对年轮宽度序列进行交叉定年,运用ARSTAN程序建立了树轮宽度年表;利用相关分析统计方法,对年轮宽度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北部地区马尾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影响,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升高均促进了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中部地区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冬季和夏季温度的影响,冬季温度的升高促进了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但夏季温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马尾松的径向生长;南部地区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夏季温度的影响,夏季温度的升高抑制了马尾松的生长。降水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只与南部地区显著相关,中部地区马尾松的径向生长与上年10月的降水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纤维含量4551%~6192%,纤维长度达44~6.5mm(周政贤等,1989),是造纸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但由于湖北省本地种源的马尾松在干形、材性、速生丰产性、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不如南方种源的高州马尾松(李传志,1983),因而湖北及其它省市已从广东大量引种高州马尾松。为更好地掌握高州马尾松的生长规律,确定其造纸工业原料林的合理密度和经营管理措施,笔者对高密度高州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1 试验地点与材料高州马尾松…  相似文献   

7.
造林技术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处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傈,在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定期、定位测定的基础上,采用数量化理论1方法分析研究了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要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自大 的影响顺序为:立地选择,种要密度,幼林施工。其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马尾松人工造林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幼林施肥对马尾松幼林分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整地方式则无明显影响,运用  相似文献   

8.
澳大利亚杂交松在广西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杂交松(Pinus elliottii×Pinus caribaea)引种区域对比试验表明,杂交松能适应广西的自然条件,并表现出优良的速生丰产性状。杂交松的生长优于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其平均公顷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湿地松和加勒比松大34.93%、82.44%和174.98%。杂交松年均树高和年均胸径生长量都超过了广西马尾松速丰林生长指标,适于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对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生物量进行了测定,并将两种林分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的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与同龄的马尾松纯林相比,无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还是凋落物层的生物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马尾松-闽粤栲混交林总生物量大于马尾松纯林。说明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提高了林分生长量,促进了马尾松生长,提高了林分生物多样性和改善了土壤肥力。马尾松与闽粤栲混交是马尾松经营中一种较合适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贵州省台江县革东镇设置了反映马尾松人工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8年的定期、定位测定,以及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马尾松人工造林的各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种源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整地规格对马尾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幼林施肥有一定影响,而整地方式和幼林抚育则无明显影响。在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可供试验地区应用的马尾松工业用材林定向培育的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著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  相似文献   

12.
采用4种珍贵阔叶树与马尾松进行混交造林试验,结果表明:4种针阔混交林中,不同珍贵阔叶树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高径比及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林分生长表现为枫香香樟闽楠红楠。不同珍贵阔叶树对马尾松生长有不同影响,马尾松林分蓄积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马尾松×闽楠混交林中的马尾松林分蓄积量最大,其余依次为马尾松×红楠、马尾松×香樟、马尾松×枫香。不同混交模式的林分总蓄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马尾松×闽楠马尾松×枫香马尾松×红楠马尾松×香樟,但其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对林分的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综合等级的判别函数,将林分划分为4种类型极低质低效型、生长潜力型、低质型、综合低质低效型.对林分立地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影响马尾松生长的主导立地因子有所不同,但海拔、土层厚度和坡度是影响马尾松生长排在前三位的3个主要因子,它们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立地条件类型.根据对各等级的林分生长过程及其立地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划分马尾松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生长效果和土壤肥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和马尾松纯林生长量和土壤肥力状况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中马尾松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和总蓄积量均高于马尾松纯林。混交林中马尾松和毛红椿的生长量呈现出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比例4∶1>3∶1>2∶1的规律。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均优于马尾松纯林,营造马尾松毛红椿混交林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由于毛红椿生长快于马尾松,营造混交林以带状混交为佳,且毛红椿比例宜小。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生长规律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22株马尾松解析木资料建立了太湖县马尾松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方程均可采用理查兹方程或逻辑斯蒂方程进行模拟;太湖县马尾松的主伐年龄可确定为40年;现行的马尾松一元材积表不适宜于太湖县马尾松林分;研究结果可以为马尾松经营数表的修订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尤溪县坂面镇坂面村湿加松和马尾松造林早期效果为切入点,对比分析了造林成活率、胸径、树高等指标,结果表明:4a生湿加松径生长和高生长明显快于同期的马尾松生长,在成活率上两者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对马尾松与4种阔叶树种混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与枫香、黄檀、麻栎混交后,促进马尾松生长效果显著,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显著大于纯林,林分生产力高,结构稳定。而马尾松与马褂木行状混交林郁闭后,马尾松的生长受抑,平均胸径和平均树高都低与其纯林,林分分化严重,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2株马尾松解析木资料建立了太湖县马尾松的生长方程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材积的生长方程均可采用理查兹方程或逻辑斯蒂方程进行模拟;太湖县马尾松的主伐年龄可确定为40年;现行的马尾松一元材积表不适宜于太湖县马尾松林分;研究结果可以为马尾松经营数表的修订或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火炬松、桐棉松和马尾松的幼林生长状况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经营条件下,火炬松、桐棉松和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及材积生长没有显著的差异,但胸径生长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生长过程来看,3种松树高生长量在幼龄期无明显的差异;而胸径和材积的生长却有一定的规律,表现为火炬松和桐棉松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在前5 a均大于马尾松,而在前3 a,火炬松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大于桐棉松,3 a后桐棉松胸径和材积生长量超过了火炬松.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是福建省主要造林树种,也是林产工业的重要原料林树种,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对优化栽培模式和定向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在闽中地区尤溪县,采用裂区区组设计,探讨不同种源、不同密局局局局局度马尾松丰产林的生长和技术经济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广西容县马尾松种源最为理想,密度以288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