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黄瓜苗立枯病俗称死苗、猝苗,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番茄、茄子、辣椒、豆类等多种幼苗。1 症状识别 立枯病不仅危害幼苗还能危害大苗,病害一般比猝倒病来得晚,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其特点是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  相似文献   

2.
浙江金华农区棚栽小西瓜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两种病害是目前棚栽小西瓜育苗期间发生的最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幼苗茎基部。猝倒病病菌一般从根毛或伤口侵入,发病期间瓜苗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后扩大为黄褐色,往往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贴伏地面,湿度大时病株基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高温时基部干枯呈线状。立枯  相似文献   

3.
《吉林蔬菜》2008,(2):52-52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1发病症状 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能受害,但多发生于育苗的中后期。感病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扩大后绕茎1周,最后病部收缩干枯.整株死亡。在湿度大时,病部产生淡褐色稀疏丝状体。大苗或成株受害,使茎基部呈溃疡状,地上部变黄、衰弱、萎蔫,以至死亡。  相似文献   

4.
立枯病(茎腐病)是银杏育苗期的主要病害,常导致幼苗大量死亡,严重影响育苗的经济效益。笔者从1994年开始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观察及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1症状1年生实生苗(即播种当年苗)染病,茎基部变成褐色,天气干燥时病部皮层皱缩干枯,空气湿度大时病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叶片萎蔫、青枯或呈火烧状干枯但不脱落。根系腐烂,全株死亡。1年生嫁接苗(即嫁接当年苗)染病,新梢在嫁接口以上某一部位变成褐色、皱缩.以嫁接口基部为多见。剥开变褐色部位皮层可见木质部亦变成褐色。叶片萎蔫、青枯或呈火烧状干枯但不脱落,全株死亡。…  相似文献   

5.
灰霉病是番茄苗期的主事病害之一 ,在大棚育苗期发生比较普通 ,多数在分苗后发病 ,使其幼苗生长不良 ,直接影响茄苗素质和定植后提前发病 ,并将该病菌带入大田传播为害 ,导致番茄产量和品质降低 ,甚至失去食用价值 ,严重的导致绝收。现将其发病规律和防治技术简介如下。1症状  幼苗在子叶期最容易感染灰霉病 ,首先在叶缘开始发病 ,表现为褪绿变黄 ,然后变褐坏死或腐烂 ,湿度高时表面可以密生灰色霉层。幼茎多从茎基部开始发病 ,开头为水渍状病斑 ,后产生褐色或暗褐色的病斑 ,造成幼茎腐烂。真叶发病则由叶缘向内作“V”字形扩展 ,发病初…  相似文献   

6.
茄子幼苗期易得猝倒病。这种病初发时,幼苗茎基部呈水浸状病班,接着病部变黄褐色,缢缩成为线状,病害发展迅速,在子叶尚末雕萎之前,幼苗即成片猝倒。危害十分严重,甚至可造成毁苗。是茄子育苗中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7.
北方蔬菜栽培区在早春育苗期间,常常发生苗期病害,严重时幼苗成片死亡,甚至毁种,造成延误农时或影响蔬菜种植计划,因此防止苗病发生、培育壮苗是蔬菜丰产的重要基础。一、蔬菜的主要苗期病害及其发生原因1.猝倒病这是最常见的一类蔬菜苗病,多种蔬菜幼苗都可受害,发病严重时可使幼苗在未出土前即造成烂芽或烂种。但一般于幼苗子叶期或第一片真叶尚未完全展开前较易发病,尤以瓜类幼苗为甚。病苗主要表现为茎基部呈现不正常的浅黄绿色,像被热水烫伤似的,很快转为黄褐色而缢缩,病势发展迅猛,以致子叶尚未呈现萎蔫仍保持绿色时,幼苗便已倒伏而  相似文献   

8.
蔬菜幼苗猝倒病俗称“卡脖子”、“小脚瘟”等。我镇近两年均有发生 ,是早春蔬菜育苗时苗床上为害最重的病害。发病后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 ,称之为“掉苗”,重者甚至毁床 ,给蔬菜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1 猝倒病症状病苗在茎基部初呈水浸状 ,黄褐色病斑 ,迅速扩展后病部缢缩成线状。由于病势发展迅速 ,在幼苗子叶尚未凋萎之前 ,幼苗便倒折贴伏地面 ,刚倒折幼苗依然绿色 ,故称之为猝倒病。在苗床上最初形成发病中心 ,迅速向四周扩展 ,最后引起成片幼苗猝倒。在苗床湿度高时 ,病苗残体表面及附近土壤表面有时长出一层白色絮状霉 ,最后病苗多腐烂…  相似文献   

9.
蔬菜苗期病害是幼苗生育阶段的主要危害性因素,它不紧直接影响苗整、齐、壮,还可影响定植后的生育状况。针对苗期病害的发生原因,避免造成危害,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苗期应采用种子消毒,土壤处理和适宜的育苗土质和位置。1 猝倒病 俗名绵腐病。病菌对黄瓜、茄子、番茄、辣椒、莴苣、元葱、甘兰等蔬菜的幼苗都能为害。1.1 症状:种子萌动时受侵染可造成烂种。幼苗出土后,病苗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病部随即变黄缢  相似文献   

10.
日光温室无公害番茄栽培技术(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病虫害及其防治6.1 猝倒病1)症状。幼茎基部发生水浸状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幼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而倒伏地面。苗床湿度大时,在病苗及其附近床面上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2)发病条件。属苗期发生的土传性真菌病害。  相似文献   

11.
大棚番茄立枯病和茎基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棚番茄栽培在徐州铜山县已20余年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约为2。由于种植单调,重茬年限长番茄立枯病造成大量死一般田块死株率达30 %~40 %,80 %,造成毁灭性损严重影响番茄生产的进一步发成为制约土地产出,提高农民收为此,研究小组进行总结出一套防治措施,现将两病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病害症状1.立枯病 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尤以中后期为主,病苗茎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病苗或定植后5~10 d,病苗茎基部产生暗褐色椭圆形病斑,病株白天萎蔫,夜间复原,病斑逐渐凹陷,并继续扩展,绕茎1周后茎基部缢缩变细…  相似文献   

12.
辣椒冬季育苗因气温低,湿度大,通风不良等因素往往导致病害严重发生,苗子损失较大.特别是大风、雨雪、连阴不晴时育苗管理工作难度加大,有时甚至导致椒苗大面积死亡,严重生产影响.因此对如何采取正确的技术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必须加强研究.笔者根据近几年在日光温室的工作,将育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番茄疫病,主要发生在秋番茄上,但近年来,本区早春大棚番茄也开始大面积发生,上升为危害仅次于番茄青枯病的病害。番茄疫病传播速度快,严重时短期内造成大量烂叶、烂果、死株,甚至绝收。1 症状番茄疫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生,可为害叶、茎、果。幼苗受害时,叶片出现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并向主茎扩展,茎变褐色缢缩,导致幼苗萎蔫或折断死亡。成株期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并向上蔓延。但病害严重时,植株上、下部叶片几乎同时感病。叶片发病时,病斑先从叶尖、叶缘开始,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褐色,病斑不规则。湿度大时,病斑边缘生白霉,干燥时,病…  相似文献   

14.
番茄苗期病害发生与防治番茄苗期主要病害是“猝倒病”和“立枯病”两种。猝倒病的发生期早,在幼苗尚未出土时,胚茎和子叶即受危害而腐烂,幼苗发病时,茎基部先呈水渍状后变黄褐色,最后茎基缩呈线状。猝倒病发病速度快,往往叶子还未凋萎,而幼苗即已猝倒,成片倒苗。...  相似文献   

15.
李权 《吉林蔬菜》2002,(6):26-26
1 莱苗猝倒病 (1)症状:从种子发芽到 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 烂芽。出土不久的幼苗最易发 病,茎基部出现水渍状黄褐色 病斑,绕茎扩展1周后病部缢 缩成线状,表皮脱落,使幼苗 虽依然青绿却已折倒,故称为 猝倒病。最后,病苗腐烂或干 枯。苗床湿度高时,病苗或临 近土表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 菌丝体。 (2)防治方法:①严格选 择营养土,采用新法育苗:要 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排水  相似文献   

16.
黄瓜苗期主要病害,为真菌性病害,保护地育苗期最为常见,特别是在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时发病严重,可造成烂种、烂芽及幼苗猝倒,该病约占幼苗死亡率的80%左右。1发病症状种子萌芽后至幼苗未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种、烂芽。出土幼苗受害,茎基部呈现水渍状黄色病斑,后为黄褐色,缢缩呈线状,倒伏,幼苗一拔就断,病害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17.
1、番茄灰霉病1.1危害特征。番茄灰霉病常发生于幼苗期及定植后的茎基部和青果。发病部位褐变,生成灰白色霉层,病害严重时,整株枯死。茎基部发病时,接近地面的果实常发病。受害后的叶片于边缘向里形成楔形灰褐斑,并沿萼片和脐部产生软腐,初灰白色,湿度大时出现暗灰色霉层,有时脐部形成褐色环带,向胴部扩展。茎部病斑椭圆形或长条形、灰褐色,潮湿长灰色霉层。花感染后易早衰变褐。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冬季温度低、空气湿度大,辣椒幼苗长势慢且易感染病害,常出现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等现象。作者从品种选择、基质和穴盘准备、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冬季辣椒育苗技术。  相似文献   

19.
张石新 《蔬菜》2006,(1):24-25
在冬春保护地番茄育苗期,常会遭遇寒潮、降雪、重霜、阴雨等“冷阴湿”恶劣生境,此时如果再采用错误的管理模式,常会形成病苗、死苗,严重时造成幼苗成片枯死甚至全苗床毁种。为此,培育无病壮苗,抓好栽培管理和做好苗病防治是保护地番茄生产的首要条件。现将保护地番茄育苗时期中的死苗确认和救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大棚内湿度较大.蔬菜发生的病害较多,防治病害是关键。 1灰霉病 茄子、番茄、辣椒等茄科蔬菜及黄瓜、菜豆等的危害最为严重。一般以盛花期前后发病较重。作为低温型病害,该病在10-15℃、多雨天、湿度大的条件下发病快且严重。防治措施:做好清沟沥水、及时通风换气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