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索湖南省甘薯的种植密度、栽插期、施氮量、施磷量及施钾量与产量的关系,以徐薯22为试验材料,采用5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和DPS分析方法,对淀粉型甘薯品种高产栽培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徐薯22目标产量在2 243.42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施N量9.63~10.37 kg/667m2,栽插期5月23日~5月/27日,密度3 965~4 035 kg/667m2,施K量19.31~20.69 kg/667m2,施P量28.36~31.64 kg/667m2。  相似文献   

2.
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甘薯品种龙薯13号等6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龙薯15号的鲜薯产量最高,达3 235.3kg/667m2,比金山57(ck)高12.03%,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低;龙薯24号鲜薯产量最低,为2 395kg/667m2,但薯干和淀粉产量都最高,分别为792.75和537.27kg/667m2。龙薯14号和龙薯24号的食味很好,其他4个品种食味差别不大。龙薯24号的干物率、蛋白质、蔗糖、维生素C、总磷、钾的含量在6个品种中都最高。龙薯21号的氨基酸含量最高,龙薯13号还原糖含量最高,龙薯14号铁的含量最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甘薯品种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优质高产高效脱毒甘薯品种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7个脱毒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低依次为苏薯8号(5504.2 kg/667m2)、北京553(5098.7 kg/667m2)、豫薯王、徐薯18、遗字138-3、鲁薯8号、甘薯1号(CK);淀粉含量依次为甘薯1号(20.76%)、徐薯18(20.06%)、鲁薯8号、豫薯王、遗字138-3、北京553、苏薯8号(8.25%);根据各品种的淀粉含量特点可将其分成加工型(甘薯1号、徐薯18、鲁薯8号)、兼用型(豫薯王)和鲜食型(遗字138-3、北京553、苏薯8号)3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甘薯不同品种及密度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薯5个品种、6个不同密度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薯品种不同,适宜的栽培密度不同,产量不同。京变、紫薯4600株/667m2、豫薯10号4200株/667m2、徐薯23以3400株/667m2、遗薯138以3800株/667m2的密度较为适宜,产量较高。紫薯各处理的产量及产值均较低,不适合在怀柔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十堰市于2014年引进了4个甘薯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徐薯18为对照,研究不同品种的植株地上部性状、块根性状、鲜薯产量等。结果表明,鄂薯6号鲜薯产量高,达3554.5kg/667m2,比对照增产8%,可以作为高淀粉含量的加工型品种在十堰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宁紫薯1号的选育及高产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紫薯1号在2003-2005年国家和江苏省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为1901.8 kg/667 m2,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2.6%,薯块平均干物率27.5%,薯块花青素含量22.41 mg/100 g,总可溶性糖含量5.6%,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研究表明:生物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商品薯产量以施肥量50 kg/667 m2复合肥 10 kg/667 m2钾肥时最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氮、磷、钾肥"3414"田间试验设计方法,对德江县淀粉专用红薯豫薯抗病一号进行了氮、磷、钾肥施用配比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在红薯上的效应曲线均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边际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N 13.865 kg/667m2、P2O5 6.804 kg/667m2、K2O 21.757 kg/667m2,获得红薯产量3 639.281 kg/667m2 .  相似文献   

9.
甘薯根腐病对不同抗性品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明确根腐病对不同抗性品种甘薯块根产量的影响。【方法】以甘薯根腐病高抗品种"徐薯18号"、中抗品种"徐薯22号"和高感品种"胜利百号"为参试品种,测定不同根腐病发病程度下不同抗性品种甘薯块根的产量。【结果】相同处理区"徐薯18号"发病程度较低、"徐薯22号"次之、"胜利百号"最重。参试的三个甘薯品种产量与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关系为:y(徐薯18号)=38.61-0.415x,R2=0.942;y(徐薯22号)=25.33-0.266x,R2=0.947、y(胜利百号)=22.73-0.224x,R2=0.953。而不同抗性品种产量损失率与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关系则可以归纳为:y=1.026x,R2=0.954。【结论】甘薯块根产量和产量损失率与根腐病病情指数表现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及块根中营养成分在栽插35—125d生长期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泰安试验点,淀粉加工型甘薯品种平均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鲜食加工型品种,徐薯22产量最高,其次是徐薯25和中泰9号,徐薯18产量最低;鲜食加工型品种鲁薯8号鲜薯产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莱西试验点,徐薯18鲜薯产量显著高于鲁薯8号。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产量存在差异。从产量构成因素上分析,徐薯22的单株薯块鲜重和烘干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是鲁薯8号,北京553最小。从甘薯营养成分含量来看,北京553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其次是徐薯18和徐薯22,鲁薯8号最低。不同基因型甘薯淀粉积累总量基本上呈直线变化,收获时徐薯22淀粉积累量最高,其次是鲁薯8号;徐薯22薯块蛋白质含量最高,北京553蛋白质含量最低。食用纤维和灰分含量在生育期内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北京553薯块纤维素含量最低,徐薯22灰分含量最高。两种类型甘薯块根钾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收获期钾含量差异不明显。收获期鲁薯8号的磷含量最高,其次是北京553,徐薯22和徐薯18的磷含量较低。生产上应根据用途而选用品种。从本试验选用的7个品种中可以得出,泰安地区适宜种植的淀粉加工型品种为徐薯22、鲜食加工型品种为鲁薯8号。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的根系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根系特征的差异,加速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合理栽培,于1999至2000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高蛋白水稻品种(组合)湘早籼24号和威优56根系的干重、α-萘胺氧化力、7种金属养分离子的吸收量在小稻5个生育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早籼13号、中优早81号和金优974。三壮三高载培法可明显促进水稻根系的生长,提高水稻根系的α-萘胺氧化力和金属养分离子的吸收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代谢的差异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为了给高蛋白水稻品种的选育与栽培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对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氮素代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个高蛋白水稻品种(组合)湘早灿24号和威优56的叶片,茎鞘,籽粒,糙米的全氮和蛋白氮含量,功能叶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蛋白水解酶等活性明显高于相应对照品种(组合)湘早灿13号,中优早81号和金优974;湘早灿24号籽粒蛋白质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品种,三灶三高栽培法有助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转运,累积和再利用,有利于提高糙米的全氟,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品种昌丰B、中9B、协青早B和地谷B为材料,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在不同镉胁迫浓度下对各水稻品种中镉的积累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中等的镉处理浓度下,籽粒中镉含量表现为中9B昌丰B协青早B地谷B,中9B籽粒中镉含量随镉胁迫浓度的增加急剧降低;营养器官中镉含量表现为中9B地谷B昌丰B协青早B,品种间各营养器官的镉含量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穗发芽不同程度下对不同筋性春小麦品种品质的影响,该实验选取强筋小麦品种克春1号、克丰6号,中筋品种克旱16、克旱21,弱筋小麦品种新克旱9、克丰9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模拟自然环境,人为控制种子发芽程度并测定相关数据,结果表明:出粉率在萌动状态下,强筋>中筋>弱筋,随着发芽程度的加深,出粉率并未表现出与小麦筋性相关的规律性;强筋粉降落值在萌动状态下,较正常状态下降幅度大于中筋粉,中筋粉大于弱筋粉;各筋性小麦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干面筋含量以及面筋指数均随发芽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分析不同类型、不同细度磷矿粉对油菜叶绿素含量、农艺性状、生物学产量、全磷含量的影响,探寻和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新型原生磷肥。[方法]采用室外盆栽试验,选取不同产地磷矿11个,种植油菜为指示植物。[结果]随着移栽天数的增加,各细度磷矿粉处理叶绿素含量(SPAD值)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表现较好的仍然为黄麦岭和放马山磷矿;株高与叶面积趋势大致相同;生物学产量仍以CK2最高,且其他处理与其相差很大,其他处理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从磷矿不同细度来看,表现较好的为黄麦岭和放马山磷矿。  相似文献   

16.
不同NaCl浓度对不同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不同NaCl浓度(3,6,9g·L-1)对10个番茄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番茄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不同番茄品种耐盐性表现不同。NaCl浓度3g·L-1时参试品种间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此盐浓度可作为筛选番茄种子耐盐性强弱的指标,NaCl浓度达9g·L-1时,所选参试番茄种子皆未能发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品系与不同径围橡胶树树干的呼吸情况。[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CO2分析系统进行为期1年的原位监测,对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同一径围(50±1 cm)不同品系(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和同一品系(热研7-33-97)不同径围(50±1、60±1、70±1、80±1、90±1、100±1 cm)的树干呼吸进行测定。[结果]3个品系与6个径围的树干呼吸都呈现出一致的单峰季节性变化趋势,在生长季的呼吸速率显著高于非生长季,最大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8月份,最小树干呼吸速率出现在1月份。PR107(2.19μmol/m2s)的树干年均呼吸速率与热研7-20-59(1.91μmol/m2s)存在极显著差异,热研7-33-97(2.06μmol/m2s)与这2个品系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径围也是影响橡胶树树干呼吸的一个重要因素,(100±1)cm的年均呼吸速率最大(3.36μmol/m2s),其他依次为90±1 cm(3.07μmol/m2s)、80±1 cm(2.7μmol/m2s)、70±1 cm(2.51μmol/m2s)、60±1 cm(2.38μmol/m2s)、50±1 cm(2.06μmol/m2s)。[结论]同一径围不同品系的树干呼吸有差异,同一品系不同径围的树干呼吸随着径围的增大,其呼吸速率也相应地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
《天津农业科学》2017,(1):99-103
为了研究不同烤烟品种在河南不同地区的适应性,选取豫烟6号、豫烟10号、豫烟12号、云烟105这4个烤烟品种,在南阳、许昌、平顶山三地进行了4个品种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从农艺性状来看,豫烟12号的打顶株高、留叶数、茎围、叶长、叶宽均大于其他3个品种;抗病性方面,云烟105的气候性斑点症、赤星病、花叶病发病率相对较高,豫烟12号黑胫病和根结线虫病发病率较高,豫烟10号的综合抗病性较好;从评吸结果来看,豫烟6号的综合表现较为优异;从经济性状的丰产性来看,豫烟10号要优于其他3个品种,云烟105次之;从稳定性来看,豫烟6号表现最好,豫烟10号表现稍差;豫烟10号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协调性好于豫烟6号、12号和云烟105,综合表现相对较为优异。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质配比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马铃薯生根质量以及土壤的成分(珍珠岩和山土的比例)对移栽效果的影响.以1/2MS+NAA0.4 mg·L-1为生根培养基诱导3个马铃薯品种Bora、Guj、Winter生根,生根后移栽到珍珠岩与山土比例为0:1、1.1、1:2、1:3的基质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3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马铃薯移栽前的生根质量对移栽后的成活率、地上部分生长、微型薯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在珍珠岩与山土比例为1:2的基质中各品种成活率最高,生长最好,微型薯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