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闽清县橄榄木虱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记述了橄榄星室木虱在闽清县的发生规律,种群动态,该虫在闽清年发生7-9代,世代重叠,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在幼树上,该虫全年有5个虫口高峰,在成年树上全年有3个虫口高峰。  相似文献   

2.
橄榄蛀果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橄榄蛀果野螟是揭阳市橄榄生产上新发生的害虫。通过系统调查和观察,发现该虫在揭阳地区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寄主枯枝上越冬,第一代幼虫于5月中下旬开始危害乌榄及早熟橄榄,第二、第三代幼虫分别在7月和9月开始蛀入榄果危害。并根据该虫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狠抓防治第一代幼虫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橄榄片盾蚧是危害库尔勒香梨的重要害虫,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固着在枝条上越冬.成虫和若虫危害香梨树的枝、叶、果实,严重影响香梨的树势、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新梢、花果期的重要害虫。广东省饶平县中部丘陵山区橄榄种植面积近1700hm2。近年来,橄榄星室木虱为害猖獗,当地一年可发生7~9代,世代重叠,为  相似文献   

5.
<正>新疆部分地区果园介壳虫发生越来越严重,对梨、红枣、苹果造成很大危害,在南疆地区尤为明显。在成年结果树上,以橄榄片盾蚧和梨圆蚧为主,在幼树上,以吐伦球坚蚧为主。糖槭蜡蚧兼有发生,北疆重于南疆。1发生规律及症状1.1梨圆蚧别名较多,又称梨笠盾蚧、梨夸圆蚧、梨笠圆  相似文献   

6.
危害橄榄果实的杧果小齿螟以幼虫蛀食橄榄果实,受害林分虫株率达10%~100%,单株果实受害率5%~60%。该虫在福建平和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朽木或树干裂缝内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经1~3d后交配产卵,卵产于两果之间靠接处,卵期6~8d。幼虫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有2个危害高峰期;老熟幼虫爬出蛀果在枯枝或朽木中化蛹,蛹期13—21d。该虫危害下坡比上坡重,不同品种之间大红心受害较重。清除树上、园中枯枝朽木,能显著减少虫口密度,可有效降低受害率。  相似文献   

7.
橄榄皮细蛾(Spulerina sp.)在福州1a发生4代,平均各代历期:第1代45d,第2代31d,第3代46.5d,越冬代近8个月.以预蛹期幼虫在橄榄秋梢嫩茎和复叶叶轴的基部至中部上吐丝结茧越冬.越冬代成虫于5月初羽化.第1代幼虫为害春梢;第2代主要为害果实;第3代为害夏梢;第4代(越冬代)为害秋梢.其中以第2代幼虫潜食橄榄幼果所造成的经济危害最大.此虫在果上发育1个世代,其各虫态历期平均为:卵期7d,幼虫期19.5d,蛹期3.5d,雌蛾产卵前期1d.5月中旬至下旬为橄榄座果期和春梢生长期,是防治橄榄皮细蛾保果的关键时期.用特制杀虫粉炮(中国专利号90204382·X)每株大树放炮1粒,3d后重复1次,保果效果达95.22%.  相似文献   

8.
侧柏毒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国朋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39-139,107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Leech),在黄山市每年发生3代,以卵越冬。第二年2月下旬越冬卵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化蛹。5月下旬、6月上旬成虫羽化,第一代成虫7月下旬出现,第二代成虫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交尾产卵,以卵越冬。此虫大发生时,一株树上有虫千头,常造成很大灾害。防治此虫的关键,在于做好虫情测报,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对越冬代幼虫施防治,即可解除以后各代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福建橄榄瘿螨Fujianacaricalus albumus sp. nov.主要为害橄榄新梢和嫩叶,造成叶片变褐、变硬、枯萎脱落。该螨背盾板、背瘤及足基节与橄榄裂柄瘿螨存在明显区别,为橄榄上发现的另一种瘿螨。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福建橄榄瘿螨发生时期与气温及橄榄梢萌发时间有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一年中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秋梢。本文针对福建橄榄瘿螨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0.
橄榄星室木虱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橄榄星室木虱是橄榄的重要害虫之一 .本研究测定了橄榄星室木虱的发育起点温度 :卵 (7.1 61 6± 1 .0 873 )℃、一龄若虫 (6.0 1 0 1± 1 .42 5 7)℃、二龄若虫 (6.760 3± 1 .6978)℃ ,三龄若虫 (5 .40 3 1± 1 .0 5 78)℃、四龄若虫 -拟蛹 (6.5 62 5± 1 .3 3 5 4)℃、成虫产卵前期 (6.8440± 1 .0 3 60 )℃、全世代 (6.1 62 9± 1 .4883 )℃ ;有效积温 :卵 (1 89.9493± 1 4.7983 )℃、一龄若虫(1 1 9.3 81 6± 6.2 784)℃、二龄若虫 (90 .743 6± 5 .0 0 85 )℃、三龄若虫 (1 0 4.73 1 8± 5 .5 2 0 4)℃、四龄若虫 -拟蛹 (1 86.42 1 6±1 1 .2 672 )℃、成虫产卵前期 (3 3 .1 91 8± 1 .845 4)℃、全世代 (73 3 .1 3 5 6± 63 .3 965 )℃ .根据橄榄星室木虱在福州地区的年生活史与越冬习性 ,推算出该虫在福州年发生 8代  相似文献   

11.
叶鲁番葡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病虫害种类及发生规律1.葡萄斑叶蝉又名葡萄二星叶蝉。在吐鲁番两年发生4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树皮下、土墙缝、砖缝中越冬,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在发芽早的榆、杏、梨、桑等树上活动取食,葡萄展叶后再迁移到葡萄上产卵。5月中旬是第1代若虫发生高峰期,6月中下旬到9月中下旬是第2、3、4代若虫发生期。9月底10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葡萄斑叶蝉以成虫、若虫聚集在葡萄叶片背面刺吸汁液,好隐蔽、喜潮湿。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的白色斑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黑刺粉虱在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对越冬代黑刺粉虱分别在中叶种和大叶种共10个茶树品种上的分布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总体而言显著大于中叶种茶树。福鼎大毫上的越冬代黑刺粉虱虫口密度显著高于其它种类茶树,聚集性也最强。越冬代黑刺粉虱在树冠上的空间分布受茶树品种的影响,碧香早、潇湘红21-3、龙井43号和槠叶齐9号越冬代黑刺粉虱密度在上、中、下三种树冠层次下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黑刺粉虱对不同茶树品种的越冬趋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黄刺蛾为害梨、桃、杏、柿、等果树,是我地梨树上的主要害虫,为害日趋严重。黄刺蛾在河南省漯河市1 a发生2代,并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结茧越冬。基于此,从黄刺蛾的发生规律及为害特点,应用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综合防治。在防治策略上采取主治第1代,控制第2代,在冬季剪除枝干上黄刺蛾的越冬茧,并在1~2龄幼虫期喷药,对黄刺蛾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调查观察表明,橄榄根深且广。成年树年抽梢2次。春梢多成为结果枝,除顶芽外,叶腋间多能抽生小花序。顶芽萌发成秋梢(少量成夏梢),为翌年结果母枝。因此,加强管理,橄榄是可获得连续高产稳产的。橄榄花芽分化期从3月下旬开始,到5月下旬基本完成,花芽分化是连续进行的。其花序为聚伞式圆锥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有雌花、雄花及两性花3种类型,其比例因品种而异。生理落果主要在花谢后两周内。果实初期迅速膨大,至7月中下旬,纵横径几乎停止生长,但内质仍继续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广东省潮州市橄榄园开展橄榄害虫天敌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旨在保护和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天敌资源,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本研究基本摸清天敌的生活年史,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为橄榄的种植提供防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刘海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40-7541
[目的]研究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并观察评估杜梨瘿螨对其他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方法]野外调查结合室内观察了解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 室内人工接虫饲育观察杜梨瘿螨对其他多种果树、蔬菜为害的可能性。[结果]基本摸清了杜梨瘿螨在杜梨树上的自然发生规律,杜梨瘿螨在承德一年发生2代,以成螨于杜梨芽鳞内越冬,春季4月中旬在杜梨树初展叶时,越冬螨虫开始出蛰活动 7月下旬叶面上的虫瘿数达到最高峰,8月上旬后螨虫开始蛰伏越冬。接虫饲育试验表明,杜梨瘿螨仅在桃、山楂叶片上能存活较长时间,但不能形成虫瘿,在所有的供试果树和蔬菜上均不能最终成活。[结论]杜梨瘿螨活动为害期集中在4~7月,具有生态脆弱性,属单食性害虫,只能在杜梨树上形成虫瘿,对供试的多种植物不构成危害。  相似文献   

17.
橄榄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果树,生命力强,寿命长,是我国南方特色果树。闽侯县是"中国橄榄之乡",其面积、产量历年来均居全省首位。橄榄要获得高产、稳产,栽培管理是关键。橄榄冬季管理,是橄榄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抓好冬季管理,有利于橄榄恢复树势,促进花芽分化,减少越冬虫源,为来年橄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广东大埔橄榄星室木虱发生危害程度呈逐年递增趋势,成为橄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橄榄的产量和品质。介绍了橄榄星室木虱的发生原因、为害特征及形态特征,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主要包括:苗木检疫、加强栽培管理、保护利用天敌、冬季清园、化学防治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多年田间对橄榄虫害的监测调查,总结了揭西县橄榄星室木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阐述了橄榄星室木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浦东新区梨树上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水平,采用悬挂双面粘胶黄板的方法,对梨卷叶瘿蚊、梨木虱、梨蚜和小绿叶蝉成虫在浦东新区梨树上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在浦东新区梨树上,梨卷叶瘿蚊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3月31日至4月18日、二代集中发生在6月16日至6月21日、三代发生高峰在11月6日至11月13日和11月23日至12月14日;梨木虱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在3月26日至3月31日、一代集中发生在4月18日至5月11日、二代发生高峰在5月27日至6月8日;梨蚜有翅成虫于4月1日大量发生,5月5日后离开梨园,8月11日开始迁回梨园;小绿叶蝉世代重叠,全年有4个成虫发生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