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枣果实的呼吸和乙烯代谢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任小林  常经武 《果树科学》1994,11(2):108-110
以陕西大荔圆枣,狗头枣为试材,对呼吸,乙烯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果实的成熟,果内乙烯浓度和呼吸强度均有一小峰出现,总明可以属跃变型果实。枣果实乙烯的产生有蛋氨酸途径参与。  相似文献   

2.
贮藏过程中冬枣的生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枣白熟果和半红果为试材,研究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枣果的相关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和低温下贮藏,枣果硬度下降均表现为前期缓慢,后期加快;低温能显著降低果实失水率;低温下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量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在整个贮藏期未见明显呼吸跃变高峰.初步认为,冬枣属非呼吸跃变型果实.  相似文献   

3.
甜椒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钧  于梁 《园艺学报》1989,16(3):211-216
不同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甜椒果实,采收后,在20℃下的呼吸、乙烯释放均表现下降趋势。外源乙烯处理不能诱导绿熟甜椒果实出现呼吸高峰,而只能对于过熟的全红果实的呼吸有暂时的促进作用,甜椒果实的呼吸表现属于非跃变类型。甜椒果实ACC含量与EFE活性从幼嫩果到成熟的全红果实呈下降趋势,不表现跃变型番茄果实所具有的ACC含量和EFE活性峰形变化趋势。跃变类型果实与非跃变型果实的乙烯代谢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李秋玲 《落叶果树》2014,46(5):50-50
枣煤污病又称黑叶病,大部分枣产地均有发生.植株感病后,枝条、叶片等部位发黑.严重时叶片、枝条和果实被黑色霉菌覆盖,树冠变为黑色,新叶萌发少,影响正常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造成花量少,花期短,坐果少,落果多,果实小,降低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桃、李及其不同品种果实耐贮性不同.耐贮果实的呼吸、乙烯和脂质过氧化的高峰均晚于不耐贮的果实.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加强与呼吸和乙烯的高峰一致,说明脂质过氧化可以作为果实耐贮性的指标.果实冷藏中脂质过氧化的加强与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而导致的H_2O_2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6.
李腾飞  黄森  张继澍 《北方园艺》2011,(16):185-187
以‘亚特’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1-MCP处理对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够抑制猕猴桃果实采后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增加,推迟果实乙烯和呼吸峰出现的时间,降低乙烯和呼吸峰值;抑制猕猴桃果实硬度和淀粉含量的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和葡萄糖含量的上升速度,但对VC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1-MCP处理对‘亚特,猕猴桃有良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华猕猴桃贮藏期间呼吸与乙烯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华猕猴桃不同株系,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呼吸跃变期和内源乙烯的释放有一定的相关性,乙烯的产生和呼吸跃变期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不同株系内源乙烯的释放量不同。不同成熟度的果实,都有乙烯产生和呼吸跃变期,采收愈晚,呼吸高峰出现愈早,而成熟度高的果实,采收后呼吸强度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瓜菜》2019,(8):208-209
<正>目的与意义:乙烯对非呼吸跃变型果实的成熟调控机制尚不明确。西瓜果实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据报道称,外源乙烯处理会导致西瓜果实软化加速和水脱。以呼吸跃变型果实番茄为对照,拟测定西瓜果实乙烯的释放量和组织乙烯(CIE)含量,分析乙烯合成酶基因ACS和ACO基因在不同类型西瓜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量变化,希望能解  相似文献   

9.
以坐果率较高的枣油桃为试材,研究了乙烯利、萘乙酸、S-诱抗素、木醋液等4种化学疏花剂不同浓度处理对桃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500、1 000 mg/L乙烯利和喷施677 mg/L S-诱抗素处理对枣油桃果实疏除效果明显。不同处理均提高了单果重,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喷施乙烯利、S-诱抗素处理提高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从产量和果实品质方面综合考虑,喷施500 mg/L乙烯利、667 mg/L S-诱抗素进行疏果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
1-甲基环丙烯保鲜水果效果及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乙烯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阐述1-MCP作为乙烯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从果实呼吸生理、果实颜色、果实风味和采后病害控制方面,综述1-MCP的保鲜效果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枣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炭疽病俗称烧茄子病,在各枣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果实,也可侵染枣吊、枣叶、枣头及枣股.果实感病后常提早脱落,轻者产量损失10%左右,重者可达50%以上.早脱落的果实品质下降,甚至失去经济价值.该病还可侵染苹果、桃、杏等树种.  相似文献   

12.
李锋 《中国果菜》2008,(1):48-49
冬枣属于高呼吸强度的非跃变型果实,ABA对其后熟及贮期衰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枣果后熟过程中各类酶活性和果实贮藏物质的降解速率及硬度,是导致枣果变软衰老的启动因素.因此,在保持果品鲜食品质的前提下延长贮藏期,是果实遗传改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鲜枣采后生理及贮藏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枣(ZizyphusjujubaMill.)原产中国。鲜枣富含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果实一经变软,维生素C几乎全部被氧化。鲜枣果实具有独特的采后生理特点,贮藏保鲜难度较大。综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鲜枣采后生理包括果实形态、呼吸类型、内源激素、软化机理及营养成分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影响鲜枣贮藏寿命的外界因子及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中部干旱带生产的‘玉金香’甜瓜为试材,采用0、0.5、1μL/L的1-MCP,研究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甜瓜果实贮藏期间品质、生理代谢的影响,以期筛选最适宜的1-MCP处理浓度.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显著延缓贮藏期间甜瓜果实硬度的下降,以1 μL/L 1-MCP处理的效果最好,延长果实的贮藏期;延缓了甜瓜贮藏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的趋势,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甜瓜贮藏期的风味;抑制甜瓜果实贮藏期间呼吸强度、延缓呼吸高峰的出现;显著抑制了贮藏期果实乙烯的释放量,并推迟了乙烯高峰出现的时间.说明1-MCP是通过抑制甜瓜贮藏期乙烯的释放量达到抑制乙烯的生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荔枝果实在贮藏中乙烯的产生和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主要荔枝品种──糯米糍、怀枝、桂味、三月红、黑叶等,采收后在室温贮藏过程中,均能产生小量的乙烯,贮藏3~5天后乙烯释放速度有较大幅度上升,而后略有下降。 成熟度适中的果实,乙烯释放量要低于成熟度过高的果实。 采收后荔枝未出现明显的呼吸高峰,降低贮藏温度可显著地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同时也导致乙烯释放量减少和推迟乙烯释放量最高点的出现。在30℃左右条件下用TBZ加乙烯吸收剂处理的荔枝,乙烯释放速度也明显地受到抑制,收到延长贮藏期和保持较好风味及色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对鸭梨、酥梨果实的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量、果胶酶活性、果实硬度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鸭梨、酥梨果实均可在树上通过呼吸跃变而成熟,分期采收的果与树上留果在盛花后155d 即9月18日通过呼吸高峰,跃变时有超前的果胶酶活性峰、超前或平行的乙烯生成峰,但酥梨没有检测到乙烯。另外,晚采的果实比早采的果实较快地进入呼吸跃变。  相似文献   

17.
1-MCP处理对新高梨冷藏后常温货架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高梨为试材,果实经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再冷藏一定时间后,研究常温货架期间1-MCP对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能明显抑制果实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的升高,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高峰出现的时间;抑制了果实丙二醛(MDA)和果皮相对膜透性的升高;延缓了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阻碍了可溶性固形物的上升,使果实的货架期明显延长,延缓了果心褐变,但却加速了果实的果皮褐变.  相似文献   

18.
柿果在生长期喷施高于1%的CaCl_2可增加果实采收时的钙浓度,但造成叶面伤害,不能延迟柿衰老。喷施1%Ca(OH)_2显著地增加了果实钙含量,在贮藏过程中果实乙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减压渗透CaCl_2可显著降低柿果呼吸强度、乙烯浓度、膜透性和PG酶活性,抑制果实软化,其中4%CaCl_2渗透最好。减压渗透CPZ促进呼吸增强、乙烯产生和果实软化。  相似文献   

19.
对1-MCP处理后急剧降温和缓慢降温方式贮藏鸭梨果实的保鲜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能降低贮藏期间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推迟呼吸和乙烯峰值出现时间,且1.0μL·L-11-MCP处理效果好于0.5μL·L-1.2个浓度1-MCP处理均明显降低缓慢降温贮藏果实的果心褐变指数,而对急剧降温贮藏果实来说,0...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巨峰葡萄成熟期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浓度乙烯利于巨峰葡萄果实腹大后期进行蘸穗处理。结果发现,7500mg/L乙烯利处理均不同程度使果实成熟提前,但超过1000mg/L易出现裂粒,同时,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均使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花青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发生变化;乙烯利催熟后,果粒有趋软、色暗、易脱落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