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短波     
《新农村》2012,(12):49
我国专家创新"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最近,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完成"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据南京农机化所农业资源开发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永生介绍,自2009年以来,项目组创新研发了4MGB-237型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联合收获机,改进优化了9YL-40型直立式棉秆液压打包机。据了解,创新后的棉秆联合收获机突破了棉秆高效整株拔取、强制平顺输送、低耗切碎集箱等关键技术,可一次性完成拔秆、输送、切碎、集料,大大提高了棉秆收获效率,降低了收获成本;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12,(12):49-49
最近,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单位完成“棉秆收获切碎压捆联合作业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据南京农机化所农业资源开发与设施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陈永生介绍,自2009年以来,项目组创新研发了4MGB-237型自走式棉秆拔秆切碎联合收获机,改进优化了9YL-40型直立式棉秆液压打包机。  相似文献   

3.
自走式不对行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棉秆收获效率低、压捆密度小等问题,设计一次进地可实现棉秆拔除、输送、切断、压缩和打捆作业的自走式不对行棉秆联合收获打捆机。该机具采用安装有V型齿板的不对行拔秆辊和清理辊配合作业,实现棉秆的不对行整株拔除作业,有利于提高棉秆的收获效率和拔净率;采用滚筒式铡切装置将棉秆长度切断成(20±5) cm,实现棉秆先切断后压缩打捆作业,有利于提高棉秆的压捆密度。根据棉秆的特性和收获要求,确定关键部件的参数并进行仿真,结果显示,设计的关键部件满足棉秆收获性能要求。田间试验表明:棉秆的不对行拔除、切断、压缩和打捆联合作业性能良好,满足棉秆机械化收获要求;棉秆切断长度合格率为95.24%,压捆密度为159.3 kg/m~3;当不对行拔秆辊旋转速度为390 r/min,不对行拔秆辊入土深度3 cm,机具行进速度1.2 m/s时,棉秆拔净率为97.83%,作业效率0.98 hm~2/h。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完成棉秆整株拔取,解决漏拔率、拔断率高等问题,实现棉秆循环利用,针对新疆机采棉种模式,设计了一种夹持输送式棉花拔秆机.【方法】以前进速度、拔秆角度、主动轮转速为影响因素,漏拔率和拔断率作为评价指标开展三因素三水平二次回归试验.通过田间试验找出最优结构与工作参数组合.【结果】优化后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为2.0 km/h,拔秆角度为38.99°,主动轮转速281.24 r/min.通过大田试验得知,当机具前进速度为2.0 km/h、拔秆角度为40°、主动轮转速为280 r/min时,棉秆的拔断率为8.14%,棉秆漏拔率为8.02%.【结论】该夹持输送式棉花拔秆机拔断率低、漏拔率,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相对误差小于5%,参数优化模型合理.符合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减轻棉农的劳动强度,提高拔棉秆的效率,通过对南方地区棉田环境以及拔棉秆农艺要求的分析,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小型履带自走式拔棉秆机。该拔棉秆机拔秆机构选取前置悬挂式,根据提辊式拔秆原理,反转旋转辊刀将棉秆从棉田中拔出。拔棉秆机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拔棉秆机旋转辊刀的转速为415r·min-1,拔棉秆机的前进速度为0.80m·s-1的工况下,生产效率为0.29hm2·h-1,棉秆拔净率为95.2%,拔棉浅耕耕深为12cm左右,此时拔棉秆机漏拔率低,对土壤层破坏较小,方便后续农作物的种植,满足棉田生产农艺的要求;同时该拔棉秆机具有不对行的优势,创新设计了泥土分离和棉杆压缩机构,整机使用功率较低,能较好的适应南方地区小块复杂地势的棉田。  相似文献   

6.
棉秆拔秆机拔秆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小型履带自走式棉秆拔秆机设计了拔秆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旋转刀辊、输送钉齿、压缩滚筒、清理滚筒等组成,针对南方行距不一的复杂地势,能实现不对行拔取,清理棉秆根部泥土,且不易拔断棉秆。对影响棉秆拔净率和拔断率的主要因素——机具前进速度、刀辊旋转速度、辊刀入土深度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棉秆拔净率和拔断率的因素大小依次是辊刀入土深度、刀辊旋转速度、机具前进速度;当辊刀入土深度为15 cm、刀辊旋转速度为415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0.8 m/s时,棉秆拔净率可达95.8%,拔断率仅为9.6%。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行铲、拔协作原理,结合目前广泛推行的机采棉种植工艺,利用SolidWorks软件设计了一种机采棉密植棉秆对行铲拔铺条机,可实现整株棉秆对行铲、拨、铺条等多项作业,且具有分离泥土和整理棉秆的功能。运用ANSYS Workbench18.2对该机具机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机架的前6阶固有频率范围为17. 221~60. 003 Hz,分析得机架外激频率不在固有频率范围内,即作业时不会出现共振现象。该研究可为机采棉密植棉秆对行铲拔铺条机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南方小面积田块棉秆切碎还田机设计了棉秆切碎还田装置。该装置由切割装置、扶秆装置、除茬装置组成,棉秆由扶秆装置喂入,从上至下依次被切断、除茬。将该装置挂接在土槽试验机上,对影响棉秆切割长度合格率、功耗和除茬率的主要因素,即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和导向槽口宽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和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合格率与除茬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机具前进速度、锯盘转速、导向槽口宽度;影响功耗的因素大小依次是锯盘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导向槽口宽度。利用规划求解进行参数优化,在棉杆长度合格率与除茬率分别不低于85%和90%的情况下,锯盘转速为860 r/min,机具前进速度为0.65 m/s,导向槽口宽度为60 mm时,功耗为5.91 k W。  相似文献   

9.
浮压双链夹持式拔棉秆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拔棉秆机,该机具的拔棉秆机构为浮动压力双链夹持式,并采用前置式固定盘升降臂挂接,靠前置垂直液压缸升降,变速机构采用同轴正反蜗轮蜗秆,带动链轮作逆向旋转,传动至两链条则作同向运行.棉秆输送通道采用全封闭式,压链装置采用导柱、导套、压头弹簧及固定架组件,采用分段排列压链,并且压力可调整.试验表明,该机械达到了设计要求,能够满足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0.
由新疆昌吉州农牧机械化技术推广站研制生产。该机采用滚刀式起拔器,作为棉花拔秆清膜旋耕机的重要工作部件,工作可靠,不受株距、行距的限制,可连续作业,不留棉秆残根,同时能把地膜栽培时留下的地膜揭出地面,实现一个部件两种作用。带齿滚轮拨禾轮与滚刀起拔器配套工作,起到棉秆起拔后的输送作用。耧耙弹齿的功能是用来收集残膜。  相似文献   

11.
一、桑树枝切屑机 由广西桂林南方食用菌研究所与桂林豪明机械厂联合研制成功的AC系列茎秆切屑机,适合于桑树枝、木薯秆、玉米秆、豆秸、稻草等的切屑,尤其对桑树枝条切碎的效果特别好.该机配套动力为1.5~2.2 千瓦的单相或三相电机,整机重量30千克~70千克,切桑枝300千克~1000千克/小时,切屑粗细可调,非常适合农村对桑树枝、木薯秆、棉秆等的切碎.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5,(12):14-14
新疆昌吉州农机推广站研制出一种棉花拔秆清膜旋耕机。这种机械能够一次完成将棉秆连根拔出集堆、地膜清理回收和旋耕3道工序,棉秆拔净率和残膜回收率分别达到95%和80%以上。据专家介绍,这种机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对4YBG–1型烟草拔秆机在南方烟区作业过程中出现烟秆拔取输送不畅、切蔸不稳及操作不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前置挂接在手扶式拖拉机上的拔秆切蔸装置。以HZ07–11烟秆为试材,对影响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及切蔸率的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拖拉机前进速度、夹持间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为0.8~1.1 m/s,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5~0.6 m/s,夹持间隙9~15 mm时,可完成烟秆拔秆切蔸作业。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和切蔸率的因素大小依次为夹持间隙、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拖拉机前进速度,双排夹持输送链速度为0.8 m/s、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6 m/s、夹持间隙为12 mm,是实现拔秆切蔸作业的较优组合,此时烟秆拔断率、漏拔率、切蔸率分别为0、5%、95%。  相似文献   

14.
由江苏省农机推广站(电话:025-86412659)与盐城市农机研究推广中心和盐城恒昌集团联合研制的1BF-160型拔秆粉碎还田机,与50型四轮拖拉机配套,可对棉花、玉米、高粱等,进行边拔秆、边粉碎、边还田的复式作业,生产率0.33~0.47公顷/小时,比人工提高工效30倍以上,是理想的拔秆、粉  相似文献   

15.
利用CT技术无损检测葵花秆刨花板、烟秆刨花板、棉秆中密度纤维板内部结构,并系统分析和比较了3者的密度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种农业剩余物人造板间平均密度差异不大;3者VDP均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即表层密度高,芯层低,均呈"V"形的变化规律,但葵花秆刨花板和棉秆中密度纤维板的VDP曲线与烟秆刨花板相比相对更为陡峭.CT技术在研发具有特定性能的农作物秸秆人造板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的秸秆粉碎还田机工作幅宽小及作业质量不高的问题,研究开发了一种宽幅秸秆粉碎还田机,对影响秸秆切碎长度和留茬高度的各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机具前进速度对秸秆切碎长度影响极显著,甩刀轴转速和离地间隙对秸秆切碎长度影响显著;机具前进速度、甩刀轴转速和离地间隙对留茬高度影响都极显著,其中甩刀轴转速对留茬高度影响最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机具的作业速度为6.9 km/h,棉秆粉碎长度126.8 mm,残茬高度76.3 mm,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由天津市农机推广总站、宁河县农机推广站、天津富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天津市武清开发区福源经济区,电话:022-29337515)联合研制生产。该机改变了传统拔棉秆机的工作原理,解决了现有机具拔棉秆易折、留根拔不出的难题。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2005年对来自江苏省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174份次材料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人工黄萎病圃进行抗黄萎病性鉴定,病情考查分花铃期发病高峰时和拔棉秆时两次进行。花铃期病叶发病程度轻于拔秆时的剖秆调查结果。3年来共鉴定出高抗品种(系)8份次,占4.60%;抗病48份次,占27.59%;耐病57份次,占32.76%;感病61份次,占35.06%。鉴定结果表明,棉花区域试验品种(系)抗黄萎病性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收获期棉秆底部茎秆力学特性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秆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开展棉秆的机械回收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利用RGM-3005微机控制全数字化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对收获期棉秆底部不同段位茎秆进行了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获得棉秆最大破坏应力、弹性模量等机械物理特性参数,试验用棉秆平均含水率25%。测试结果表明,其底部茎秆最大抗拉强度为59 Mpa,弹性模量≤240 Mpa;最大抗压强度为18 Mpa,弹性模量≤770 Mpa;最大抗弯强度为50 Mpa,弹性模量≤280 Mpa。所获收获期棉秆底部茎秆力学特性参数,可为棉秆收获机械的起拔方式和起拔机构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20.
<正>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上海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大学合作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氮肥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引进及利用研究"获得突破,该项目有效解决了氮肥高效利用水稻遗传育种的障碍,其培育出的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项目日前通过国内外专家的验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