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为山核桃丰产、科学制定栽培措施提供应用基础依据。[方法]基于对山核桃生物学特性和物候期的观察和对比;使用美国Licor-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直接输出自然光照下叶温、进气CO2浓度、叶室CO2浓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指标的数据,从而确立山核桃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结果]山核桃果实动态生长表现为单果质量总体不断增长,呈“S”型生长曲线,初果后20 d内增长极慢,此后的40 d缓慢增长,7月上旬果实开始快速生长,并维持30 d以上。影响山核桃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因素不仅有光照、CO2浓度,还有叶片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温等因素。净光合速率在上午高于下午,有“午休”现象;叶片气孔导度与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胞内CO2浓度日变化和大气中CO2浓度日变化与光合速率日变化呈负相关;空气中CO2浓度在一天内,早晚浓度较高;一天内,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类似,均受到叶片气孔开启的调节作...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测定非菌根苗(对照),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和豆马勃属(Pisolithus sp., PS)接种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幼苗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显著提高(P<0.05)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接种Cg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PS接种苗(P<0.05)。研究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但不同菌种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薄壳山核桃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功能和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拟受控酸雨喷淋方法,研究了在重度酸雨(pH=2.5)、中度酸雨(pH=4.0)和对照(pH=5.6)处理条件下,山核桃幼苗在不同季节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酸雨胁迫下山核桃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活性(F_v/F_o)、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受酸雨胁迫的影响显著,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不显著。随着酸雨胁迫时间的延长F_v/F_m、F_v/F_o和Yield值出现降低后逐步增强的现象,而且对照(pH=5.6)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说明山核桃在酸处理条件下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薄壳山核桃与白及间作对白及叶片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利用12年生薄壳山核桃与2年生白及间作将栽培区域分为复合栽培区(冠下、冠缘、冠外)和单作栽培区,研究不同生境下白及的光合参数、叶绿素质量分数、叶绿素荧光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白及复合栽培区内冠下(树冠垂直投影圆半径的1/2附近,离树干2.50 m±0.50 m)、冠缘(树冠垂直投影圆附近,离树干5.00 m±0.50 m)、冠外(树冠垂直投影圆外侧1.50 m,离树干7.00 m±0.50 m)3种复合生境下白及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均高于单作生境(T0),其中冠缘(T2)生境最大;抗氧化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间,单作白及(T0)生境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煤污病对薄壳山核桃光合特性的影响,以Stuart、Wichita、Pawnee 3种受煤污病危害程度不同的品种为对象,测定染病叶片及健康叶片的光合参数、光响应曲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煤污病可显著影响薄壳山核桃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3个品种染病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较健康叶片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其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Stuart>Wichita>Pawnee.就Pn而言,Stuart染病叶片下降61.07%,Wichita染病叶片下降51.26%,Pawnee染病叶片下降40.62%.光响应曲线显示,3个品种染病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均显著低于健康叶片,暗呼吸速率(Rd)与健康叶片无显著差异,表观量子效率(AQY)均显著低于健康叶片,光补偿点(LCP)均显著高于健康叶片.3个品种染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ΦPSⅡ、ETR、qP)相比于健康叶片,整体而言均出现了下降,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煤污病可造成薄壳山核桃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程度为40.62%~61.07%.染病叶片利用弱光的能力下降,合成的光合产物减少,而实际光合效率并未显著降低,光合机构仍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薄壳山核桃硬枝扦插成活率,利用5种配比(基质1,泥炭;基质2,蛭石;基质3,泥炭:蛭石:珍珠岩=3:4:3;基质4,泥炭:蛭石:珍珠岩=3:5:2;基质5,泥炭:蛭石:珍珠岩=2:3:5)的薄壳山核桃基质探究其对薄壳山核桃2年生硬枝扦插成活率和扦插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1)5种配比的山核桃基质中,成活率最好的是基质5,成活率达到88.9%,成活率最差的是基质1,只有63.3%,碱解氮与扦插苗成活率相关性最高。(2)5组美国山核桃扦插苗叶绿素含量最高的是基质1,到达5.0 mg·g-1,最差的是基质2,为3.26 mg·g-1,叶绿素与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5组扦插苗的净光合速率随光合有效辐射升高而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光抑制现象不明显;各组扦插苗最大净光合速率差异不显著。相比于6月份,9月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有明显下降,蒸腾速率有所提高。研究认为,基质5为薄壳山核桃最适硬枝扦插基质,薄壳山核桃扦插苗生长过程中要注意土壤的透气性和氮肥的施用,薄壳山核桃扦插苗光合作用有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叶面喷施钾肥对无花果叶片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无花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年生‘波姬红’无花果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2.32 g/L(K1)、6.95 g/L(K2)和11.59 g/L(K3)硫酸钾肥水溶液,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无花果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特性、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与CK处理相比,叶面喷施钾肥显著提高了无花果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b/a值、气孔开度、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时显著降低了胞间CO2浓度(Ci),其中以K2处理效果最佳。K2处理无花果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10.94%,46.39%和22.84%,气孔密度、气孔面积及气孔开度最大。叶面喷施钾肥可以显著提高无花果叶片PSⅡ光能捕获效率,有效提高无花果叶片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  相似文献   

8.
以甜查理草莓品种为试材,外源施加不同浓度(0.25、0.50、1.00 mmol/L)的亚精胺(Spd),测定5 g/L NaCl胁迫下草莓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活性,为提高草莓耐盐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外源施加Spd显著提高NaCl胁迫下草莓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和抗氧化酶活性,其中0.50 mmol/L浓度的处理效果最佳,处理后9 d草莓叶片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32.02%、38.34%、25.59%、33.75%;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143.15%、18.05%、151.08%、111.43%;最大荧光(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蛋白激发子AMEP对大豆抗旱性的提升,以不耐旱大豆品种绥农26为供试材料,经AMEP处理大豆后采用盆栽控水的方式模拟了轻度、中度、重度3种等级的干旱胁迫。利用植物扫描仪、叶绿素仪、光合仪、叶绿素荧光成像仪分析了不同干旱处理下大豆植株的表型,结果表明,在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下,AMEP处理能显著改善大豆的株高、投影叶面积、3D叶面积、透光深度、叶倾角等形态参数;此外,大豆叶片的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严重干旱条件下。其中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叶绿素含量分别提高了44.44%、35.29%、38.89%、28.00%;PSⅡ(ΦPSⅡ)的实际光化学效率、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合电子转移速率(ETR)分别提高了46.66%、35.00%、25.00%、33.33%。综上所述,蛋白激发子AMEP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浓度酸雨(AR5.6、AR3.0)对重金属镉(Cd)污染下农桑12号幼苗生物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严重及酸雨频发地区桑树选种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农桑12号幼苗作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Cd污染(100 mg·kg-1)条件下农桑12号幼苗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响应特征,以及加入弱酸性及重度模拟酸雨溶液对受Cd胁迫的农桑12号幼苗的生理效应。结果表明:1) Cd胁迫下,农桑12号幼苗的总干物质积累(DMA)、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气孔导度(Gs)、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电子传递速率(ETR)均不同程度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有所上升。2) 2种不同浓度的模拟酸雨溶液处理下,农桑12号幼苗的Pn、E、Ci均显著降低,AR3.0处理的下降幅度更大;AR5.6处理下Fv/Fm、Fv/F0、PSⅡ光合量子产量Y(Ⅱ)、ETR有所上升,但AR3.0处理下Fv/Fm、Fv/F0均显著下降。3)复合处理下,与单独Cd处理相比,AR5.6的加入,增大了农桑12号幼苗茎和叶的比例,Pn、E、Ci、Gs、Fv/Fm、Fv/F0、Y(Ⅱ)、ETR均有所缓解;而AR3.0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以上指标。以上结果表明,Cd胁迫对农桑12号幼苗的DMA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根生物量(RW)的降低;还对气体交换速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使植株光合机构受损严重。不同浓度模拟酸雨处理对农桑12号植株生物量积累、气体交换速率和光合机构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AR3.0处理的负面作用显著高于AR5.6处理。Cd处理前提下,AR5.6的加入有利于植株光合机构的恢复,但AR3.0的加入加剧了植株的受胁迫程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量国内收集的35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单株的果实鲜重、果皮厚等形态指标和粗脂肪等质量指标,计算出仁率、果形指数和出籽率等,分析优良单株间果实与质量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单株间单籽重最大的是ZL57(14.55g),最轻的是ZL13(3.53g);出仁率最高的是为ZL58(58.726%),其次是ZL21(56.661%)和ZL11(56.350%),ZL56出仁率最低为26.208%;粗脂肪含量最高的是ZL11(75.95%);总蛋白和总糖含量最高的是ZL57(9.43%)和ZL12(15.30%)。6项指标综合评价90分以上为18个,得分最高的是ZL57,其次是ZL11和ZL61,是下一步重点考查对象,这些优良单株的果实性状与质量指标的测定与分析为选育当地适生的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薄壳山核桃种植的经济效益,以4年生果树为研究对象,以“3414”优化施肥方案为基础,研究氮、磷、钾配比对目标林木的作用效应、分配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协同作用是关键,制约着氮、磷、钾在果仁及叶片中的分布,其中氮的效果更为明显,磷其次,综合以处理14、5、6效益最佳,即每株薄壳山核桃施用尿素804 g、磷酸二胺362~724 g、硫酸钾320~640 g,不仅能促进树体健康可持续生长发育,并且显著提高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在实际生产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13株宁国山核桃优株果实的7个主要经济性状和6个主要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对上述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 表明:(1)优株青果单果质量、干果单果质量差异显著,坚果单果质量、干仁单仁质量差异极显著,其中胡乐1号青果、坚果和干果单果质量分别超总体平均质量的41.00%、37.44%和30.28%;鲜出籽率、干出籽率未达显著差异.(2)南极1号、胡乐2号、甲路1号种仁粗脂肪、油酸、亚油酸含量高,是作为高档食用油开发的重要种质资源.(3)坚果单果质量、青果单果质量与鲜出籽率、干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鲜出籽率、干出籽率与干出仁率也呈极显著正相关.(4)坚果单果质量与粗脂肪、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硬脂酸、亚油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鲜出籽率与粗脂肪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山核桃青皮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山核桃对小麦、油菜和绿豆3种农作物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山核桃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和0.1 g·m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小麦、油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对绿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抑制的作用现象.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受体植物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大于对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鲜、千重的化感作用均为“低促高抑”的现象.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为:油菜>绿豆>小麦.上述结果表明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小麦、油菜、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3种受体植物对青皮水浸液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为油菜>绿豆>小麦.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环剥和环割这2种修剪措施对薄壳山核桃新梢生长和叶片碳氮代谢物积累的影响,以5年生薄壳山核桃幼树‘波尼’(‘Pawnee’)为试材,对同一规格长度(40~45 cm)新梢进行环剥处理(环剥1 mm、环剥2 mm和环剥3 mm)和环割处理(环割1圈、环割2圈和环割3圈)。不同宽度环剥和不同圈数环割处理对薄壳山核桃的影响不同。环剥和环割处理能抑制新梢伸长生长,促进粗度生长;环剥3 mm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C/N比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但与环剥2 mm无显著性差异;环割3圈处理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C/N最高。综合考虑修剪措施可能对树体的影响,环剥2 mm或环割3圈为生产上新梢的适宜修剪方式。  相似文献   

16.
薄壳山核桃雄花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进入鳞片化阶段;4月上旬苞片分化期,雄花序自上而下形成弯月形苞片原基,花序顶部呈馒头状;4月中旬进入雄花原基分化期,由苞片基部逐渐形成突起状雄花原基;4月下旬雄蕊原基出现,形成雄蕊原基,产生花药;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药分化形成期,花药内形成花粉囊,花粉散出,花序凋谢.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和叶片营养元素的差异及相关性,为大别山山核桃林地科学施肥和养分管理提供参考,采用酸度计法、重铬酸钾容量法、半微量凯氏定氮法、碱解扩散法、盐酸氟化铵浸提-分光光度法和醋酸铵-火焰光度计法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0 ~ 30 cm土层pH、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土壤和叶片的氮、磷、钾、钙、镁、锌含量,并进行显著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速效磷、全氮、全磷、全钾、钙、镁和锌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大别山山核桃叶片钾、钙和镁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2)不同海拔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pH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而有机质和氮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叶片钾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钙和镁含量则是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其余营养元素受海拔影响较小。(3)大别山山核桃叶片营养元素之间、土壤营养元素之间、以及叶片与土壤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土壤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对,叶片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有4对,土壤和叶片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的有2对(P < 0.05)。大别山山核桃林地土壤平均pH值为5.18,偏酸性;有机质含量均值为5.07%;速效氮、速效磷含量较高,速效钾较匮乏;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Mg>Ca>Zn。建议增施生石灰进行土壤改良,减少氮肥施用,增施磷钾肥,尤其是钾肥,将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混合增施,保持土壤养分平衡。  相似文献   

18.
山核桃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体系的建立与甲基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为浙江省重要的经济树种。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及分子标记的研究发现,山核桃中存在无融合生殖,天然群体的多态性不佳,存在印迹数量性状位点(iQTLs)。iQTLs与DNA甲基化有关,而DNA甲基化对生物表观遗传调控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可遗传的生物现象。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MSAP)是基于PCR扩增多态性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在建立山核桃MSAP标记体系的基础上对来自3个天然居群的山核桃单株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核桃存在甲基化,非甲基化相对水平大于总甲基化相对水平,且两者间差异极显著(Wilcoxon Rank Sum检验P < 0.001),内侧胞嘧啶甲基化相对水平远大于半甲基化相对水平,且两者间差异极显著(分子方差分析及邓肯多重比较,P < 0.001);天然居群山核桃内侧胞嘧啶甲基化相对水平高,则半甲基化相对水平和非甲基化相对水平则相对较低,反之亦然;居群间存在明显的表观遗传分化,主要变异存在于居群内。此外,山核桃的MSAP体系可用于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2个物种在位点及位点数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