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黄淮海中低产地区夏秋粮均衡增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是“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下达的重点攻关课题。该项研究组装配套了小麦为“八项改革,二个坚持”,玉米为“一换、二增、三早、四改”的夏秋粮增产技术体系,在山东省平原、茌平、惠民、郓城等四个县的5.7万亩中心开发区实施,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5年平均亩产604.5公斤,比开发前三年平均增长1.7倍。中心开发区和带动面三年累计增产粮食24.85亿公斤,增加收入5.7亿元。按照科技效益计算,增产粮食5.05亿公斤,增加纯收入1.17亿元,国家投资与科技效益比为1∶346。在取得突出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取得八项  相似文献   

2.
<正>1978年,农业部确立黑龙江农垦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第二作业站为国家北方旱粮产区综合实验基地,开启了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遭受特大灾害下,友谊农场分别实现粮食增产1亿斤和9000万斤,2014年农场粮食总产超22亿斤,增产2亿斤以上。友谊农场稳步推进粮食增产——“天下第一场”——友谊农场,2014年粮食总产、单产和效益创下三个历史新高,总产超22亿斤,增产超2亿斤,玉米亩产最高2400斤,水稻亩产最高1600斤,大豆亩产最高561斤,亩效益平均超千元。  相似文献   

3.
沈阳市新城子区共有十万亩稻田。1980年以前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于500斤左右。1981年起,在该地最低产的大屯大队建立了防御冷害试验区,开展低洼冷凉型低产稻田技术改造试验,以促进十万亩低产田技术改造和均衡增产。试验在新城子区委和政府领导下进行。由省农业科学院稻作所、区水田指挥部、科委、农业局等领导和技术人员组成了试验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经过两年试验和示范,促进了十万亩低产田的大幅度增产。1982年十万亩稻田单产达784斤,比1980年598斤增产31.1%。两年总增产稻谷1750万斤,总收益437万元。大屯大队2100亩稻田1982年单产达1070斤,比1980年561斤增产90.7%。两年总  相似文献   

4.
1984—1985年,在涪陵地区进行花生根瘤菌剂接种试验,以不同花生根瘤菌株C_1、01、97—1、009接种“天府三号”花生品种,均比不接种增产,C_1增产达到极显著,又用C_1菌株接种不同花生品种,以793—28,795—122增产效果显著;在该区紫色土壤上接种C_1根瘤菌剂5208.7亩,平均增产10.37%,增收花生23.03万斤,经济效益11.51万元。实践证明,选择根瘤菌株与花生品种组合发挥了根瘤菌剂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 应用玉米未展叶数进行追肥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增产措施。全区在1982年示范试验的基础上,于1983年进行试点推广,1984年推广面积达65.8万亩。据多点试验统计,亩增产玉米94~132斤;增产幅度在10~14.9%。现就应用结果初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在玉米生产管理中,应用展开叶或叶龄指数来判断穗分化的进程,都需要确定某个展开叶是第几叶位和一定的计算程序。尽管  相似文献   

6.
三、渔牧农复合立体农业 上海郊区河网密度大,湖荡星罗棋布,江海滩涂广阔,发展渔业的潜力很大。郊区可养殖水面约50万亩,已养水面31万亩,尚有38%的水面没有利用。即使已养殖的水面,潜力也是很大的。目前,郊区一般鱼塘亩产量仅66斤(全国平均产量为100多斤),精养鱼塘也不过300多斤;而南汇水产养鱼场利用立体复合农业,精养鱼塘1981年和1982年分别亩产鲜鱼1004.5斤和1078.7斤,比一般鱼塘增产14.2倍。1982年,全场提供商品鱼22万斤,珍珠104斤。年产鲜牛奶71万斤,净收入49.5万元。该场从1952年开始养鱼种,有鱼塘35亩。1956  相似文献   

7.
<正> 清丰县古城公社东佛店大队,1982年春与地,县农业局、公社农技站签订千亩棉田技术联产承包合同,定产指标亩产皮棉120斤,由于双方严守合同,1982年1000亩棉田,亩产皮棉l75斤,总产17.5万斤,比承包单产每亩增产55斤,全大队向国家交售皮棉16.5万斤,仅棉花就收入43万元.由于棉花丰收,一年还清了国家贷款1.5万元,新打机井5眼,大队搞农业积累2万元.实行  相似文献   

8.
198(?)~1985年,以平原县王风楼鎮的万亩开发试验区为中心,开展了小麦“八项改革、两个坚持”的综合栽培技术的研究、示范及推广,效果良好。至1985年,万亩开发区的小麦平均单产达645.6斤,较开发试验开始前三年(1980~1982)平均单产263斤,亩增小麦382.6斤,计增145.5%。同时,也明显的影响和推动了王风楼鎮、平原县及德州地区小麦生产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东沟县前阳公社胜利大队,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导科学种田,实现水稻万亩条田化,去年水稻获得大丰收。据实测总产达到一千多万斤,一万一千亩水田平均亩产九百多斤,比单产最高的一九六五年亩产八百零八斤增产百分之十三左右。全大队向国家贡献战备粮六百五十三万多斤。贫下中农赞扬说:“毛主席哲学是个宝,继续革命离不了;科学种田方向明,改地换天斗志高;精神变物质,革命生产双飞跃。”  相似文献   

10.
我区自1976年开始试种黎优57杂交水稻以来,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1982年种植17.2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4.6%。单产1100斤(表1)。八一公社杂交稻种植面积最大,1981年占水稻面积的65%,1982年增加到80%,连续两年5万亩水稻单产保持1100斤以上。黎优57增产潜力很大,1981年三洪四队种植22.8亩,每亩平均实产1620斤,1982年丰收五队种植40.72亩,每亩平均实产1543斤,还有很多单产1300~1400斤的高产实例。生产实践证明,多种杂交稻,种好杂交稻,是继续提高我区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根据黎优57的品种特性和我区无霜期较短,热量资源较少的特点,制定了以抗寒防低  相似文献   

11.
1981年以来,我们选用青农2号甘薯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连续三年获得亩产9500斤以上的高产量。其中1982年1.21亩,亩产9525.8斤,1983年1.14亩,亩产9675.7斤,1984年1.05亩,亩产9816.4斤。根据三年资料分析,青农2号亩产9500斤的生长特点及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地瓜单位面积产量,探索地膜对地瓜生长发育的作用,从1981年开始进行试验。三年来主要进行了覆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地瓜的生长发育、地瓜对 N、P、K 吸收规律以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且在试验示范基础上,1983年开始推广,取得较好效果。一、覆膜地瓜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1981年试验0.04亩,折亩产5400斤,比对照增产55.4%;1982年示范2.18亩,平均亩产6228.2斤,比对照增产65.4%。两年试验结果,地瓜覆膜平均亩产5610.6斤,比不覆膜栽  相似文献   

13.
淮阳县王店乡朱庄大队1983年花生地膜覆盖300亩,单产751斤,有6.85亩超过千斤,其中1.05亩,最高单产1115斤。花生地膜覆盖是一项经济效益高,简而易行的增产措施,深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一、花生地膜覆盖增产原因分析1、地膜覆盖为花生创造了良好的生育条件。①提高了土壤温度。1981—1983年三年的观察证明:在花生  相似文献   

14.
地膜覆盖栽培,自从1982年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以来,增产效益显著,发展速度惊人,面积成倍扩大。到1984年地膜覆盖面积超过2000万亩,同1982年177万多亩相比,扩大了十倍多。仅三年的时间应用地膜20多万吨。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地膜投入量也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以批修整风为纲,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认真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战胜了低温、阴雨、病虫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夺得了1972年粮棉生产的好收成。全县粮食亩产1091斤;58万亩棉花,亩产皮棉130.6斤,总产75.7万多担,比1971年增产一成。  相似文献   

16.
我校承担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顺利通过检查验收依据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管理规定,我校所承担的16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其中二级课题1项,三级专题8项,四级子专题7项,于1993年4月初全面进行了“中评估”检查工作,并按各项逐级管理程序,分别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地膜棉栽培是从1981年小面积试种开始.1982年在全市各县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1983年推广种植26.8万亩,占棉田铺地面积的7%.其中两熟地膜棉22.4万亩,亩产皮棉112.9斤,比露地棉89斤增产23.9斤,增26.85%.三年来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棉花栽培在全市不同的土壤、气候、栽培水平的地区都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科技》2009,(8):15-15
正值早稻收获时节,在湖南长沙浏阳市永安镇的万亩试验田里,由于超级杂交稻新品种和节氮高效栽培及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较当地前三年双季早稻平均生产水平每亩增产稻谷100斤,每亩节本增效100元,实现亩增“双百”目标。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湖南专项负责人今天表示,通过该专项前三年打下的良好基础,今年15个项目区的500多万亩早稻预计比非项目区平均增产15%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组织市内各县进行绿肥追施发草肥试验,七十年代末期大面积示范,八十年代初期大面积推广。从1979到1984年6年中,我市绿肥追施发草肥共413.1万亩,占冬绿肥掩青利用面积的40%。1984年应用面积最大,追施发草肥达95.58万亩,比1983年追肥面积扩大5.1%。 绿肥追施发草肥的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我市大量试验统计,绿肥每亩追施标准氮肥20斤,紫云英可增产鲜草1153.2~2300斤,平均增产1778.6斤,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全大队种芝麻805亩总产82900斤,平均单产103斤,比一九七六年增产29%。向国家交售芝麻油19000斤,完成了油脂征购任务,扭转了我大队多年来油脂完不成任务的后进局面。我大队群众种植芝麻有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林彪、“四人邦”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芝麻生产无人过问,种植技术年年依旧,产量无法提高。打倒了“四人邦”,生产力大解放。大队党支部坚决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好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