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正>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常规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一、地膜"凹"型覆盖的方法。地膜"凹"型覆盖,是将准备覆膜的耕地做成沟垄相间的地块,在沟底、沟坡甚至一部分沟背铺塑料薄膜,作物种在沟坡或垄背上,沟的规格根据作物而定:蔬菜沟深30~40厘米,沟距80~120厘米;  相似文献   

2.
榆中县农田地膜残留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甘肃省榆中县11个监测点的农田地膜残留情况进行调查及取样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和蔬菜作物农田中地膜残留量与覆膜年限和种植作物种类密切相关,地膜残留量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呈线性增长;蔬菜田中地膜残留量高于玉米田中地膜残留量;农田地膜残留量当年秋季高于下年春季。  相似文献   

3.
<正>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地膜"凹"型覆盖的方法地膜"凹"型覆盖,是将准备覆膜的耕地  相似文献   

4.
对河北省邢台市重点覆膜的10个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范围覆盖40个行政村的400户农户,调查内容包括覆膜面积、覆膜作物种类、覆膜年限、地膜使用量、地膜厚度、地膜回收方式、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等,结合近年来全市的相关统计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邢台市地膜栽培技术应用历史悠久,覆膜作物品种多,使用地膜种类多,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黑龙港流域的县(市),以散户小块种植模式居多,大型地膜回收机械化推广难度大。2017年以来,邢台市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地膜覆盖面积以年均3.87%的幅度下降,地膜使用量以4.23%的幅度逐年减少。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农户和地膜回收网点对地膜回收的积极性不高,地膜回收利用链条有待建立健全。指出了当前地膜回收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1将只在作物生育期覆膜转为周年覆膜 目前,北方旱农地区地膜覆盖栽培都只在作物生长期覆膜.从地膜的保水保墒作用来看,要提高保墒效果,必须延长地膜覆盖的时间,提高地膜覆盖率.有关资料表明,在半干旱地区,休闲地土壤水分蒸发损失接近种植作物地块的90%,休闲地的土壤水分蒸发量占同期降水量的55%~70%.部分少雨地区夏季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于同期降水量,所以,延长地膜覆盖的期限,甚至周年覆盖,提高覆盖率,在北方半干旱地区的防旱保墒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2012年察布查尔县和伊宁县覆膜种植主要作物不同,察布查尔县为棉花,伊宁县为玉米;察布查尔县地膜用量、地膜残留量及其残留率都显著高于伊宁县.针对地膜残留问题,本文从改进耕作与农艺措施、应用薄膜覆盖技术、使用机械回收技术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农民》2010,(5):86-87
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  相似文献   

8.
残留地膜对农业环境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从调查入手,进行了不同覆盖年限,耕作清膜方式、清膜时间、覆膜方式等条件下地膜残留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调查。同时,采用人工模拟的方法,进行了不同地膜残留数量对作物产量、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地膜残留对它们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我们于2012年5月在巴里坤县奎苏镇二十里村设置了马铃薯覆膜与不覆膜对比试验,采用覆盖地膜和露地种植2种栽培模式。试验表明:覆盖地膜比露地栽培马铃薯出苗提前12天,667米2增产660千克,增收540.8元。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作物选用紫花白作为马铃薯供试品种。2.地块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壤疏松的沙壤土地块作为试验地,人工播种。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河南省地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为6.8~37.3 kg/hm2,平均值为20.4 kg/hm2。花生地块地膜平均残留量为24.9 kg/hm2,棉花地块为13.5kg/hm2。不同取样点地膜残留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类型、地膜用量、覆膜比例、覆膜年限、土壤质地及回收情况有关,地膜用量越大、覆膜比例越高、覆膜年限越长,地膜回收率越低,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越大;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量明显低于花生地块。花生和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0.71%和1.11%。目前,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但如果不注重地膜回收工作,残留量会逐年增加,成为地膜残留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1.
正一、研究目的研究主要农区覆膜棉花地膜残留动态变化趋势,明确覆膜年限、覆膜方式、回收方式、交通条件等因素对地膜残留污染的影响,评价主要农区地膜污染程度。二、监测田块选择2015年春季整地、播种前,选择12个具有代表性棉田作为监测地块。在确定监测地块时,重点考虑覆膜年限(分为≤5年、5~10年、10~20年、20年以  相似文献   

12.
《天津农业科学》2017,(12):72-74
通过对大棚春播胡萝卜进行覆盖黑地膜、普通透明地膜和未覆膜栽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黑地膜、普通透明地膜比未覆膜分别提前13,6 d达到商品根质量,延长了在地时间,增加了产量,且根表皮更光滑;为尽早上市,大棚春播胡萝卜栽培应覆盖地膜,且优先选择黑色地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疆农田地膜残留的影响因素,探讨农田地膜的残留规律.[方法]选择新疆31个地膜使用重点县市的棉田、玉米田和加工番茄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规律的影响.[结果]农田覆膜年限、离村庄距离和作物种植种类对新疆农田地膜残留都有影响,其中农田覆膜年限和作物种植种类对地膜残留的影响较大.随着覆膜年数的增加,农田残膜密度会增加;离村庄距离<1km的农田地膜密度相对较小;不同作物农田地膜残留规律不一致,同等条件下,加工番茄田残膜密度最小.[结论]该研究为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1监测目的大连市农用地膜主要用于种植马铃薯、花生、蔬菜和甜瓜等,目前大连市农用地膜的年使用量为4571吨,地膜覆盖面积24472公顷(数据来源:2018大连统计年鉴)。通过定位监测,掌握全市主要覆膜区域和主要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情况,评价主要覆膜区域和作物的地膜残留程度。2监测点选取全市共设置8个地膜残留污染监测点,分布在5个区市县,从2013  相似文献   

16.
<正>地膜"凹"型覆盖作物栽培,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对原平地铺膜改为垄沟"凹"型覆膜,作物栽培在沟坡或垄背上。地膜"凹"型覆盖能够充分接纳雨水和实施膜上灌技术,可以在地膜覆盖基本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完成,是一项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显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覆膜方式对辽西旱地农田土壤水热及玉米出苗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辽宁省阜新县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时期覆膜以及不同地膜覆盖率对旱地农田土壤水温变化规律和玉米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能够显著提高玉米春播时土壤0~15cm土层温度,且地膜覆盖率越高增温效果越明显,但在相同土层,相同覆盖率情况下,春覆膜与秋覆膜处理之间地温无明显差异.秋季覆膜和春季覆膜对玉米春播时土壤均具有一定的保墒效果,特别是对表层土壤,但秋季覆膜对土壤的保墒效果要明显好于春季覆膜的保墒效果.而同一时期覆膜、地膜覆盖率越高玉米出苗率越高,但差异较小.秋季全覆盖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较露地处理高出23.44%.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加快生物降解地膜在马铃薯上的推广应用,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冬种马铃薯上覆盖生物降解地膜的田间降解特性及对后茬作物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在覆膜60 d时开始降解,马铃薯收获时(覆膜125 d)的降解失重率达36.26%。马铃薯收获后不回收残膜,生物降解地膜在土壤里继续降解,在种植1茬早稻和1茬晚稻后的降解失重率分别为88.49%和96.41%,在晚稻收获后生物降解地膜已基本全部降解。生物降解地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会影响下茬作物早稻的生长及产量,与普通地膜残膜处理区比较,早稻产量增加,且差异极显著。因此,生物降解地膜能够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物产生,从而彻底解决地膜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情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阐明山东省地膜污染现状及地膜残留系数,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山东省典型覆膜作物(棉花和花生)的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山东省残膜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0个调查地块的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范围介于5.33~46.99 kg/hm~2,平均23.91 kg/hm~2,未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地膜污染状况较轻。统计分析表明,农田土壤地膜残留量与地膜厚度呈反比,与覆膜年限呈正比;与壤土区相比,砂土区地膜残留风险较小。受地膜厚度、覆膜年限、覆膜比例和土壤质地的综合影响,花生和棉花种植区的地膜残留量相当。3年的定点监测试验结果表明,棉花和花生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13.02%和8.56%,维持生产和地膜回收现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作物的种植年限分别超过21年和19年,地膜残留量将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成为残膜污染区域。因此,不能忽视地膜残留的防治工作,要以预防为主,注重防治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建平县自1981年开展地膜种植试验以来,地膜覆盖面积逐年增加,粮食作物覆膜种类也由玉米逐步扩展为高粱、谷子、马铃薯等。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地膜残留势必会破坏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构成威胁,同时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1建平县地膜使用现状2016年,全县地膜使用面积已达60余万亩,地膜年用量1300t,主要覆膜作物为玉米、瓜菜类、烤烟、马铃薯等。覆膜形式由80年代的人工铺膜转变为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