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一、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 1.原因①培养料变质,杂菌大量繁殖.②菌种太老,生活力差.③使用农药过量.④培养料含水量不当或接种后通风过大.⑤接种后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⑥pH值不适宜.  相似文献   

2.
<正>1 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原因:①袋内透气性差,缺氧, 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过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对策:①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1.4。碎料与颗粒料混配, 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 5cm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  相似文献   

3.
1、草菇播种后不吃料 主要原因是:一是氨气浓度大,培养料内添加牛粪和铵肥发酵所产生的氨气抑制菌丝的生长:二是温度过高,培养料末完全发酵,播种后继续发酵生热烧菌:三是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或pH值不适等。  相似文献   

4.
平菇栽培中常见问题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1.播种后不发菌或部分菌丝生长不良。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过湿,薄膜封盖过严,通气条件差,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氧气不足。  相似文献   

5.
1 发菌后期菌丝生长缓慢,迟迟不满袋 1.1 原因 ①袋内透气性差,缺氧,多见于培养料含水量过大,料碎袋实或袋两头扎口太紧。②温度偏低,菌丝生长慢或停止生长。 1.2 对策 ①配料时调节料水比为1:(1.30~1.40)。碎料与颗粒料混配,装袋不要过实。菌丝长入料面3~5厘米时,将袋两头扎绳解开,松动袋口,透入空气,或采用针刺孔通气补氧。②保持适温培  相似文献   

6.
王建章 《河北农业》2006,(11):25-25
一、播种后菌丝不吃料、不发菌1、发生原因:培养料含水量过多,已变质、产生了大量杂苗,抑制了平菇菌丝的生长;菌种已老化,生活力差;菌种用量过少;培养料PH值不适宜。2、防治对策:选用新鲜未霉变的棉子壳,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一65%;选择健壮、种性纯、菌龄适宜的菌种;适当加大播种量,以12%~15%为宜;在配制培养料时,  相似文献   

7.
1.草菇播种后不吃料主要原因:一是氨气浓度大,培养料内添加牛粪和铵肥发酵所产生的氨气抑制菌丝的生长;二是温度过高,培养料未完全发酵,播种后继续发酵生热烧菌;三是培养料过干或过湿或pH值不适等。防治对策:(1)控制氨态氮肥的使用量,尽量少施或不施;(2)让培养料充分发酵后再播  相似文献   

8.
<正>1.菌丝长满后长期不出菇。1缺少温差。菌丝发好后,未给予冷热刺激。2菌丝发育差。菌丝发育不成熟、活力不够,也不能形成菇蕾。3阳光直射。无遮阴措施,菌袋或菌床被阳光直射。4养分比例失调。培养料中氮素过多,其他营养元素偏少。5菌膜过厚。培养料表面形成菌膜,水渗不进去导致迟迟不出菇。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6,(8)
栽培平菇时,有的菌袋、菌砖或菌床菌丝生长很好,完全吃料后却迟迟不现蕾出菇。其原因和补救方法是:1.平菇菌种选择不当,菌种温型与栽培时的气温差距太大。也可以说是播种时间选择不当。例如,选用中低温型平菇菌种如在春夏之交播种,菌丝长满后正值高温季节就难以出菇。补救方法是在阴凉处覆土越夏,待到秋凉时再刨除覆土,进行出菇管理,可减少损失。2.培养料中麸皮、米糠或尿素类含氮较丰富的物质添加过多。相对而言碳素不足,出现菌丝徒长,结成菌被,使生殖生长受阻而推迟出菇,严重影响产量。补  相似文献   

10.
<正>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巩固下降等起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11.
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着蘑菇生产的发展。现将蘑菇菌丝萎缩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后发酵后料温未稳定下降等原因,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1.退菌症状。菌种块萌发正常,吃料较正常偏慢,种块处呈放射线状生长,当菌丝长度在4~5厘米时,从种块开始菌丝逐渐稀疏,尖端菌丝较为浓密、浓白并继续发展,后边的随之淡化、稀疏,最后整个菌袋表面呈略灰白甚至无菌丝状。播种  相似文献   

13.
袋栽食用菌用针扎袋孔,可改善菌袋通气条件,促进菌丝发育,提高菇体产量和品质。但打孔必须讲求技巧,现向读者介绍如下:1.打孔的时间。一般在播种后5天进行,当菌丝变白、并开始向培养料伸展时,打孔最好。打孔过早,菌丝还未萌动,易受杂菌感染;打孔过迟,菌丝在...  相似文献   

14.
1播种后菌丝不萌发蘑菇播种后菌种不能恢复生长或不吃料,主要原因是,培养料偏干或氨气过多,使菌种不能恢复生长,如培养料发酵不好,并有酸臭味,料中带有许多杂菌等影响菌种的恢复和定植。解决办法:若是培养料偏干,则应喷水,调节好湿度,并用报纸覆盖,以保持料面湿度约1星期,可以看到菌丝恢复生长。如果菌丝干死要重播。若是氨气造成菌丝不萌发,则要翻料,结合喷5%福尔马林,通风2~3天,等氨臭味消失,试播能成活后,才可大面积播种。若培养料偏湿或有杂菌,则应撬松培养料,增加通风,降低湿度,促使蘑菇菌丝迅速吃料。2覆土后菌丝不上土覆土后菌丝不…  相似文献   

15.
<正>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蘑菇生产。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稳固下降等原因,致使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16.
<正>在蘑菇栽培中,经常会碰到菌丝萌发后不吃料、发黄而萎缩,严重影响蘑菇生产。现将发生起因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高温烧菌。播种期气温高,培养料过厚,发酵后料温未稳固下降等原因,致使培养料内温度高于30℃。防治方法:蘑菇的播种期要避开高温期,播种时料温应巩固在25℃以下,播种后发现菌丝因高温而萎缩,应重新翻堆通风,再调节好培养料的湿度、重新播种。  相似文献   

17.
竹屑生料栽培香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屑营养成分与木屑相似,是栽培香菇的好原料,竹子繁殖生长快,质地坚硬,利用竹加工厂下脚料来栽培香菇,对缓解菌林矛盾、保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竹屑物尖刺,易刺破菌袋,造成污染率高,使竹屑无法利用作香菇的培养料.笔者应用生料灵拌入竹屑、麦皮培养料中,杀灭培养料中杂菌,接入香菇菌种后,在适宜温度下,菌丝生长良好,正常转色、出菇. 1 袋栽 菌株Cr04(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配方:竹屑79%、麦皮20%、石膏1%.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原料,干拌2遍,按料水比1∶1称量加水,按生料灵粉剂占干培养料1.1%或生料灵水剂占干培养料0.9%比例称取生料灵并加入水中搅拌溶解,再加入干料中,拌料2遍,并过筛2遍,装袋完放置4 d后,在接种箱内无菌条件下接入Cr04香菇菌种,接种口用透明胶带封粘,培菌温度不超30℃,15 d后在每个接种口刺孔通气,共制作581袋(总干料500 kg),污染5袋,成功率达99.1%,菌丝生长良好,菌丝长满袋后开袋转色、埋地覆土出菇.  相似文献   

18.
正一、烂棒原因1.菌种问题。生长力不强、发菌缓慢的菌种,容易感染杂菌而烂棒。2.接种期不当。一是春栽接种过迟或秋栽接种过早,养菌期间温度过高,菌丝体内细胞质营养液流出,栽培袋内菌丝被黏液包围,生理活动受到限制,菌丝逐渐死亡,高温高湿条件下其他杂菌趁机感染,造成烂棒。二是秋栽接种过迟或春栽接种过早,发菌期间气温低于20℃,菌丝生理活性低,发菌缓慢,  相似文献   

19.
<正> 1 平菇。菌丝洁白、浓密、粗壮呈绵毛状,有爬壁现象。如果是木屑菌种,木屑呈淡黄色,菌丝分布均匀,有少量原基出现,若菌丝稀,菌瓶偏重,则培养料过湿;若菌丝生长缓慢,棉籽壳培养基发暗红,木屑培养基发白,则培养基过干。菌瓶内出现大量原基,菌丝脱壁,则为老龄菌种。培养料表面或瓶壁有霉点,则菌种已被污染,不能使用。 2 香菇。菌丝洁白、呈绵毛状,生长均  相似文献   

20.
庄一龙 《农家致富》2005,(21):33-33
一、播种后菌种不吃料 (1)培养料含水量过高:重新拌料(灭菌)接种。(2)发菌时产生烧菌.菌种已死亡: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3)培养料杂菌污染严重:清料或重新灭菌接种。(4)发菌温度过低:采取加温、堆积、覆盖等措施提高料温。(5)菌种退化、老化:重新拌料(灭菌)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