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涩宁兰管道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的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志广 《油气储运》2002,21(6):20-23
涩宁兰管道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是大型管道跨越,其跨度居大管径管桥之首,且跨越段水深流急,工程设计及施工难度较大。针对设计方案选定、结构计算、主材选用及工程实施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设计调研,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悬索结构形式。介绍了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的设计过程,设计经验可供同类型管道跨越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滩区是黄河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滩地既是汛期排洪泄洪和沉沙区域,又是滩区群众赖以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土地。长期以来受黄河洪水影响,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黄河滩区存在的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需继续进行研究治理。1黄河滩区概况黄河滩区是黄河下游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河道是清咸丰五年从河南兰考县铜瓦乡决口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形成的,黄河下游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河道形态复杂,河道宽、浅、散、乱,河势游  相似文献   

3.
张志广 《油气储运》2002,21(6):20-23
涩宁兰管道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是大型管道跨越,其跨度居大管径管桥之首,且跨越段水深流急,工程设计及施工难度较大。针对设计方案选定、结构计算、主材选用及工程实施方案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设计调研,经多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悬索结构形式。介绍了八盘峡黄河悬索跨越的设计过程,设计经验可供同类型管道跨越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芳 《农业考古》2005,(3):153-156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南宋以前主流基本在今黄河河道以北摆动。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冬,为阻止金兵南进,东京留守杜充决开黄河南堤,自泗入淮,黄河主流河道南徙,开始了长达700余年泛淮夺淮人海的流势。之后,由于治理不力,黄河在黄淮平原横冲直撞,大致以荥泽为顶点向东在今黄河和颍水之间呈扇形泛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齐河县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对可耕地控制的严格,沿黄砖厂、施工工地以及个人向齐河黄河河务局提出的取土申请逐年增多。黄河河道取土,根据《河道采砂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必须服从河道整治规划。取土行为不规范,将影响黄河防洪安全。少数砖厂、建设项目工地,在暴利的驱使下,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和黄河防洪安全,顶风偷取,尤其在冬季农闲季节,部分河滩以及金堤非法取土现象严重。面对此种形势,黄河河道主管部门采取何种措施,通过何种有效途径、才能使黄河取土"规范有序、防洪保障有力,经济管理双丰收",最终实现"依法、科学、有序"的管理目标。在此,仅提出以下几种途径,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为充分发挥沿黄地区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经济生产基础雄厚的优势,带动全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必须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高度,科学统筹黄河防凌防洪和沿河城乡发展、土地资源利用及河道资源保护、开发,切实转变河段整治治理的思路理念,完善方法措施。1河道治理概况宁夏"唯黄河而存在、唯黄河而发展、唯黄河而兴旺"。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进入宁夏,至石嘴山市头道坎出境,全长397 km,其中平原河道长度267 km。得黄河之利,沿河两岸沟渠纵横,农业灌溉历史悠久,是全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银川、石嘴山  相似文献   

7.
李娜  卢勇 《古今农业》2015,(2):56-64
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迁”称著于世,北宋之前,以北流为主,南宋时起,改道南泛,清咸丰五年之后,复北流。南泛期间,在黄淮大平原上来回滚动,对砀山河段变迁的考证,印证了河道多次变迁。黄河河道在黄淮地区的变迁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灾频繁、摧屋毁稼,沙灾伴之、破坏环境,淹没城市、城址变迁,治理黄河、建设河防。  相似文献   

8.
一、黄河濮阳段概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濮阳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河道自濮阳县渠村入境,流经濮阳、范县、台前三县的21个乡镇,547个自然村,于台前县吴坝乡张庄流入山东省境内,河道长167.5千米,落差19.5米,河道形态上宽下窄,河床比降上陡下缓,泄洪不畅,为由游荡型向弯曲型过渡的e河段。“96.8“洪水后,黄河下游河道来水较少,河道萎缩严重,近几年连续进行的几次调水调沙刷深了河槽,平滩流量又恢复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3800立方米/秒左右,但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形势仍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黄河防洪治理工程能提高黄河河道整体防洪能力,减少洪灾损失和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改善黄河两岸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经济繁荣、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黄河防洪治理工程白银市段项目建设概况及管理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2603a有史记载以来黄河河道变迁和春秋以来东平湖演变历史,本文提出我国中央山系东段碰撞和松弛导致的地势上升和下降是影响黄河河道变迁和东平湖演变的重要因素。山系碰撞上升造成黄河河道向北西迁移,东平湖湿地北漫;山系松弛下降导致黄河河道向东南迁移,东平湖南泛。  相似文献   

11.
高磊  李红莉 《北京农业》2012,(12):262-263
从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内涵出发,分析了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类型,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基本原则以及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讲解了进行水利河道整治规划的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川河部分河段水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水质恶化的现状,分析了南川河水生态存在的问题,包括河道水量不足,下游河段水质较差,河道泥沙淤积。从废污水截污纳管,构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裸露河滩生态修复,制度保障几方面,提出了南川河部分河段水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罗玉红  沈俊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75-10877
河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是指维持河流正常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量最小水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文思湖属于学校景观河道,目前河流主要水源为校园生活污水,河道内杂草丛生,富营养化严重。针对文思湖生态需水量作出初步估算,为控制水污染、改善水质提供合理的方案,以构建和保持健康和谐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4.
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平  姬晓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9110-9111
市郊河道水体是市区河道或河流水源补充的重要来源,由于污染加剧和生态破坏等原因,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治理和修复对保护和维持市区河道或河流具有重要意义;从市郊河道受损水环境现状入手,并分析了市郊河道水环境受损的原因,最后基于这些成因提出了相应地的治理11条举措。  相似文献   

15.
杜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99-10800,10803
城市河流的水环境发展在城市化进程中表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类作用于城市河流更为频繁,也让河流环境受到的污染更为严重,居民生活质量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在城市河流水环境研究背景及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河流水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评价标准、指标,以期为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6.
根据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依据。考虑河段的功能区划及河段的流量、流速等条件,依据实测资料建立了河段水环境容量的一维模型。模型为水体纳污能力相对模型,体现了水体对不同污染物的容纳空间。模型应用于天津外环河段,上下断面污染物的CODcr、NH3-N、TN、TP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于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  相似文献   

17.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资源,二者在时空上的匹配程度及其利用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甘肃省2001-2016年内陆河流域农业水资源、耕地面积、节水灌溉面积等数据,运用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系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中的Malmquist DEA模型对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匹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1-2016年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和水土资源匹配度总体呈现波动中上升并趋于稳定趋势; ②从流域空间上来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综合效率比较结果为:黑河>石羊河>疏勒河,匹配程度比较结果为:疏勒河>黑河>石羊河;③技术进步对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较为明显,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对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三者同时推动着内陆河流域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程度和生产效率的提升。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水土资源匹配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各流域水土资源利用和管理特点出发,采取具体措施优化限制因子,可以促进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又能够引导区域农业经济空间的合理化,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对秦淮河、太湖和钱塘江的水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南京秦淮河为Ⅳ、Ⅴ类水质标准,水中生物难以生存,且水体变黑,并有刺鼻的味道;无锡太湖可达Ⅲ类水质标准,蓝藻生长旺盛,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浙江钱塘江水质接近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吴蒙  车越  金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12-1715,1735
江南水乡农村地区在近年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水网环境以及水系结构受到强烈的人为干扰。对浙江省嘉善县水网环境进行研究发现:嘉善县水环境污染负荷较大,河网水系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水环境质量存在明显空间分异;不同行政区跨界冲突、城市化与河网结构保护冲突、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冲突、农户生计与污染控制冲突等制约着农村水网保护工作的有效性;针对农村水网环境问题及冲突特征,构建了相应的适应性管理框架及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0.
河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及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水体具有生态系统复杂、污染类型齐全、污染源数量多、危害极为严重的特点,因此河流修复是维护河流健康的重要措施。根据河流生态恢复应遵循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综述了河流水体污染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及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