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等九个单位组成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小组承担的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低湿地大豆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课题,已于1990年2月15日通过黑龙江省科委鉴定,整体成果达国际水平。 三江平原低湿地总面积达2,18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其中,八五○农场示范区低湿易涝的耕地面积有36.4万亩,占八五○农场耕地面积的80.4%。这些低湿地有益微生物的生态环境恶劣,土壤承栽力差,机械化作业困难,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历史上亩产  相似文献   

2.
北方低湿耕地万亩春大豆高产配套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八五0农场,158422翟崇高赵松英张文禄范广仁丁凯杰谭明久黑龙江省八五0农场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大豆大面积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试验示范区。场域位于三江平原东部,虎林市境内,北靠完达山,南临穆棱河,多年...  相似文献   

3.
大豆重迎茬障碍研究已开展多年,但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地势对大豆重迎茬障碍的影响程度尚不十分清楚,为了探讨这一问题,选择丘陵区(岗地)、平原区(平地)和低湿区(洼地)进行大豆正茬、迎茬和重茬试验,在大豆生育期调查生长发育和产量。结果显示:低湿区和平原区3种茬口大豆出苗率、株高、根瘤鲜重、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均明显高于丘陵区,低湿区大豆生育后期植株干重和面积指数稍高于平原区,3种地势大豆各项生育指标均表现为正茬〉迎茬〉重茬。总体上低湿区产量最高,其次是平原区,丘陵区产量最低,并且低湿区重迎茬减产幅度较小,丘陵区减产幅度最大。所以,干旱年份丘陵区大豆重迎茬障碍大于平原区大于低湿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三江平原地区以大型机械为载体,集成“筑台、深松、分层深施肥、气吸式精播与镇压”的播种机械为突破口,采用“高垄平台”技术栽培研究,以解决低湿地的内涝及周期性干旱问题,明显改善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了整个轮作周期农作物的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农业区推广“垄三”栽培法的技术关键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于海林大豆“垄三”栽培法是针对三江平原土地低湿、透气性差的实际问题研究出来的,目前在适宜区已累计推广3000多万亩,那么,在半干旱农业区能否推广此项技术?其技术关键是什么?为...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大豆抗涝防旱土壤耕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江平原小三江腹地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二道河农场为试验基点,通过对此地区土壤容重、耕作时期、耕作方法等技术指标的测定,该地区获得大豆高产稳产的适宜土壤容重为0.95-1.1g/cm^3;秋季耕翻可提高土壤耕层的水分含量,起到保墒的作用,产量增加;在耕作方法上以深松(深度30cm以上)耕作为主,通过垄作(55-70cm)栽培可提高土壤温度,解决了该地区早春低温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重茬大豆减产与土壤环境变化   总被引:39,自引:6,他引:39  
计钟程  许文艺 《大豆科学》1995,14(4):321-329
以三江平原主要土壤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盆栽试验和室内分析并补以农场调查。结果,与小麦、玉米相比,重茬大豆地土壤水分减少相当降水20-40mm;钾、磷、钼等有效养分偏低;固氮菌数减少而真菌和放线菌数增多;要系及根际土壤PH增高;土壤有机质减少;线虫危害严重。,导致重茬大豆减少产的绝不只是线虫一种,尚有土壤环境因素,而水分不足是主要原因,据此提出在垦区以增加土壤水分为中心的综合技术措施来缓解重大  相似文献   

8.
甜菜适宜在中性或微碱性土壤种植,在酸性土壤条件下会导致根发育不良、叉根多,降低根产量及含糖率。国家“七五”期间下达的“三江平原农业区域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区(特别是850农场)土壤类型绝大部分为低湿酸性白浆土(pH值在4.9~5.5间),不适宜甜菜正常生长。为在该地区开发甜菜生产,我们进行了白浆土施石灰种甜菜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三江平原迎茬大豆不同农艺措施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产区,在生产中迎茬面积占有较大的比重。我所于1994—1996年进行了减缓大豆迎茬损失的农艺措施研究,针对该区大豆生产条件、土壤及气候等特点,寻求有效的减缓迎茬大豆的农艺措施,为三江平原大豆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一、设计与方法试验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合江农科所及宝清试验区东升基点进行。采用随机设计,行距07米,5行区,行长7米,小区面积为245平方米。密度为30株平方米,供试品种为合丰35号。试验共设7个处理,除每处理均公顷施磷酸二铵1005公斤外,各处理农艺措施如下:(1)CK,(2)硫酸钾225公斤,(3)缓解剂…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三江平原是我国大豆的重要产区之一。我场位于三江平原南端,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肥力较高,年无霜期120天左右,平均降雨量560mm,多集中在7—9月。7月份平均气温20.9℃,降雨106.8mm。自然条件适宜大豆生长。从1956年开荒建场起就开始种植大豆,每年大豆面积30—4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0—40%以上。大豆商品率超过60%。  相似文献   

11.
宝清县大豆亩产200公斤大面积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84—1985年于宝清县进行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的基础上,1986年在4.8×10~4亩上实现亩产209.4kg,其中1.8×10~4亩达到亩产225kg。这说明,在三江平原上实现大豆大面积高产是可能的。本文阐述了利用合丰25号品种,实现亩产200 kg的土壤、气候、栽培条件和相应的生态、生理、养分指标。  相似文献   

12.
大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比裸地土温增加2℃左右,土壤含水量提高3%左右,促进了大豆植株快速发育,使大豆增产30%,显示了增温保水抗旱增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迟凤琴 《大豆科学》2001,20(1):35-40
大豆生育期间能否丰富和积累土壤含N物质是决定大豆肥田机制之一。试验结果表明,1988年大豆、玉米和休闲对比试验,在降雨正常情况下,大豆和玉米秋后土壤有机质分别增加0.461%和0.341%,全N增加1.1%,而玉米却亏损了5.2%。1990年6个处理试验中在深松条件下,各肥料处理的各土壤含N物质皆亏损,而未深松的,虽有夏早,仍使各土壤含N物富集,尤其是施用有机肥区效果明显,所以大豆肥沃土壤是有条件的。大豆落叶尚可归还土壤11.9-18.9kg/hm^2的N素。  相似文献   

14.
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大豆增产效果明显,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增产因素。通过对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大豆根系以及大豆植株高度的调查,表明大豆行间覆膜以后,地温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大豆植株根瘤数增加、大豆植株的生物量增加,从而促进了大豆产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生物学下限温度是5℃。三江平原4月20日前后5cm耕层可稳定通过5℃。此时开始大豆播种使大豆经受低温驯化,可产生抗寒性,同时可避开5月份播种期的春旱和春涝,确保播种农时和利用返浆水保证四苗。由于早播挖掘了品种的增产潜力,充分利用了5月份的光热水资源,抗灾增产效果明显,因此推荐三江平原地区推广此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合丰38号的选育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8  
郭泰  齐宁 《大豆科技》1998,(4):24-24
大豆新品种合丰38号的选育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7郭泰齐宁刘忠堂胡喜平王志新合江农科所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成功地育成了适宜三江平原地区栽培的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的大豆新品种合丰38号。一、选育过程1988年以合交82-728...  相似文献   

17.
饶河县位于三江平原东部完达山脉的西部。土壤大部份为白浆土,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90%。大豆种植面积大,重迎茬重,每年全县有60%的豆田是重迎茬,平均亩产只有90公斤左右。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从中摸索出缓解大豆重迎茬减产的农艺措施。一、大豆重迎茬栽培与产量的关系1 对产量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大豆重迎茬栽培株高降低56~202厘米,单株荚数减少20~48个,单株粒数减少76~97个,百粒重下降05~29克,虫食率增加06%~22%,灰斑病粒率增加8%~13%。2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在大佳河乡、大通河乡、芦源乡及西丰镇试验表明,重茬较正茬分别减…  相似文献   

18.
低湿地台田大豆机械化耕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作民 《大豆科学》1991,10(2):139-144
台田是低湿地抗涝的有效措施,本文报导了低湿地弃耕条件下台田大豆机械化的耕种技术,其中包括深松筑台,旋耕播种等技术环节和相应地配套机具。为低湿地开发和改变大豆低产面貌找到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耐重茬大豆品种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耐重茬大豆品种的筛选(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佳木斯.154007)齐宁,郭泰,刘忠堂,张荣昌,胡喜平三江平原是黑龙江省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是重要的大豆出口基地。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大豆商品价值的提高,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重茬面积也逐年加...  相似文献   

20.
300万亩大豆亩产超300黑龙江省建三江农管局李国俊,李思军,李山富建三江农管局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腹地,1995年全局种植大豆305.2万亩,总产46.5万吨,亩产152.5公斤,产值9.3亿元(现价)。大豆总产、亩产、产值三超历史。300万亩大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