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谈谈桑园增施有机肥的好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碳、氢、氮、磷、钾、钙、硫、镁、锰、铁、硼、铜、锌、钼等多种营养元素。碳、氢、氧、氮是桑树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获得的。钙、疏、镁、锰、铁等微量元素,一般从土壤中和有机肥中获得,不需要单独增施。氮、磷、钾三要素,则需要通过施用无机肥和有机肥的方法,大量补充。  相似文献   

2.
微量要素     
桑树生长发育必要的元素,已知道的有碳、氢、氮、磷、钾、钙、镁、铁、锰、锌、铜、硼、钼。其中碳、氧、氢通过光合作用由二氧化碳和水供给,其它元素主要通过根从土壤供给。一般把碳、氧、氢、氮、磷、钾、钙、镁称作多量要素。铁、锰、锌、铜、硼、钼称为微量要素。  相似文献   

3.
以8个猕猴桃品种(‘海沃德’、‘米良1号’、‘徐香’、‘金香’、‘哑特’、‘翠香’、‘农大金猕’、‘金魁’)为试材,连续两年分析猕猴桃叶片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硼等10种元素含量的生长期变化特点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猕猴桃品种叶片养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海沃德’叶片氮、磷含量较高,钙、镁含量较低;‘米良1号’叶片氮、钙含量较高;‘翠香’叶片钙含量较高,氮、磷、钾含量较低;‘农大金猕’和‘金魁’叶片氮、钾均较低。猕猴桃叶片氮、磷、钾含量从坐果期至果实快速膨大期不断下降,之后在果实缓慢生长期和果实充实成熟期氮持续下降,钾维持稳定,磷则有所回升;叶片钙、镁、铁、锰、锌、硼含量均随着生长期的推进而呈升高趋势,但不同元素初始升高和后期稳定的时间点略有差别。叶片氮、磷与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钙、镁、铁、锌、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钙、镁、铁、锰、铜、锌、硼等中微量元素之间多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为生产上不同猕猴桃品种的科学施肥和高效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甘肃天祝微孔草草籽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付华  周志宇 《草业科学》1999,16(1):42-44
对甘肃天祝微孔草草籽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孔草草籽中含有18种天然氨基酸,含量为15.30%,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6.08%。其矿物质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当地培植的油菜籽,各种元素的吸收序列为氮-钾-钙-磷-镁-硫-铁-锰-铜-硼-锌-钼。  相似文献   

5.
氮、磷、钾是白三叶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硼、钼、锌、铜是白三叶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本文对氮、磷、钾.硼、钼、锌、铜营养元素对白三叶生长发育和种子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采集攀西芒果主产区果园土壤样本42个,探讨土壤pH、有效养分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攀西芒果园土壤pH变化范围为4.8~8.4,中性、酸性土壤占76.2%。果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交换性钙和有效锌表现为严重缺乏状态,有效铜和硼整体处于低水平,有效钾含量为中下水平,而有效磷、交换性镁、有效硫、有效铁和有效锰5种元素的含量表现较为丰富。果园土壤pH和大部分有效养分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土壤pH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交换性钙、有效硫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性磷、有效硼、有效钼的相关性则不显著。从三种函数类型的回归分析来看,土壤pH与有机质关系符合幂函数,与碱解氮、有效锌、有效硫呈线性相关,与有效钾、交换性钙、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则符合指数函数,而与交换性镁则符合二次函数,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总体上,土壤pH在中性偏酸的范围内,养分相对较为平衡,pH过酸或过碱,都容易造成养分的失衡,因此土壤pH过酸的果园,应注意适量施用石灰或含钙镁的肥料,与之相反,碱性土壤则应避免再次施用石灰或碱性肥料。  相似文献   

7.
云南湿热地区距瓣豆的铜、锌和锰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云南省亚热带湿热地区为了探讨微量元素铜、锌和锰施用对引进优良豆科牧草距瓣豆生长的影响,开展铜、锌和锰的不同施量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种子产量影响的单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铜1.2~2.4 kg/hm2和锰3. kg,/hm2的处理比对照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58.4%~88.4%和48.1%(P<0.05),种子产量分别提高295.5%~272.7%和80.4%(P<0.01);施铜还可提高距瓣豆氮、钙、硫、铜、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对氮的需求量(P<0.01),其次是磷、钾、钙、硫、铜、镁、锌和锰的营养需求量(P<0.05);施适量锰可增加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增加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钙和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磷、钾、镁、铜和锰的产量(P<0.05).施用锌虽然对距瓣豆干物质产量和种子产量提高没有显著效果,但是可以提高距瓣豆的钙、锌和锰含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距瓣豆的锌产量(P<0.01),其次是氮、钾和锰的产量(P>0.05),显著的降低距瓣豆对钙(P<0.01)和磷(P<0.05)的吸收量.综合分析,在施磷肥和其他元素肥的基础上,加施铜1.2 kg/hm2或锰3.9 kg/hm2,可获得高产、收益好的距瓣豆优质饲草,同时满足饲养牲畜生产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需要吸收大量营养元素,其中氮、磷、钾需要量最多,其次是钙、镁、硫、硼、锌、锰等元素。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和生产实践,玉米施肥应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氮肥为主,磷肥为辅;穗肥为主,粒肥为辅。  相似文献   

9.
在广东郁南无核黄皮果实膨大期,对不同形态叶片和果实中矿质营养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成熟叶片中氮(28.76g/kg)、钾(19.81 g/kg)、锰(275.28mg/kg)、铁(162.17 mg/kg)丰富或者极丰富,磷(1.14g/kg)、铜(6.65mg/kg)、钼(0.24 mg/kg)、锌(40.84 mg/kg)为正常范围,而钙(20.96 g/kg)、镁(2.07 g/kg)、硼(9.35mg/kg)含量处于缺乏状态;幼叶、成熟叶和老叶中氮、钙、镁、硼、锰含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肉,磷、铜、铁、钼含量与果皮、果肉均无显著差异;果皮中硼含量和叶片中磷、钼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果皮中镁含量则与这两种元素负相关。建议施肥时应控制大量元素和锰元素,增加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可于无核黄皮生长早期进叶面喷施,并可以在果实膨大期直接向果实喷施。  相似文献   

10.
<正>桑树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锌、铜、钼、氯等元素,前6种称为大量元素,后7种称为微量元素.每种元素对桑树的生理功能各有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代替,如某种元素过剩或缺乏,则桑树在外观上出现明显的症状,严重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紫穗槐植株的营养结构特征,测定了生长季(6,7,8,9月)紫穗槐叶和不同径级根、茎的10种养分(有机碳、N、P、K、Ca、Mg、Fe、Mn、Cu、Zn)含量。结果表明,1)根和茎的N、P、K含量与径级呈典型逆相关关系,即随着径级的增大养分含量减少,含量最高的部位集中于叶及小径级的根、茎。2) 各级根、茎的Ca、Mg、Fe、Mn、Cu、Zn含量没有固定的分布特征。3)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比其与大量元素的相关性差,茎中所含相关元素对最多,其次是叶,根最少;从元素方面看,N、P、K与较多的元素间存在相关性,与C、Zn、Ca相关的元素较少。4)生长季紫穗槐叶的C、N、Ca、Mn、Cu含量高于根和茎,叶中大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C>N>K>Ca>Mg>P,微量元素为Fe>Mn>Zn>Cu。  相似文献   

12.
采集了华南荔枝主产区不同产地的11个优新品种荔枝果穗,测试了叶片、枝条及果实不同部位(果柄、果蒂、果皮、种柄、果肉及种子)大中微量元素养分含量,比较不同养分元素在荔枝叶片、枝条和果实的累积及转移特性。结果表明,多数养分元素如N、Ca、Mg、Fe和Mn在叶片中含量最高,而P和K则在叶片中含量最低,在果柄最高,部分元素如Zn、B和Mo在种柄含量最高,在果肉最低。根据养分从叶片向不同部位的移动性,Mo从源(叶片)到库(果实)的转移能力最强,表现出优先向繁殖器官转移累积的特点;K、P、Zn、Cu和B的移动能力也较强,Ca、Mg、Fe和N则较差,而Mn的移动性最差。如对养分从叶片至种子的逐级转移能力进行比较,则K、Cu、P、B在不同部位的逐级移动能力强;Mo、Mg、Zn和N整体移动性也较强,但同时均存在从果皮或种柄向果肉移动的运输障碍;Fe和Mn逐级移动能力中等,但也存在从种柄或果皮至果肉移动性差的共性问题;Ca的逐级移动能力均较差,尤其难以从果皮及种柄运输至果肉。综合而言,Ca、Mn、Mg、Mo、Zn营养从果皮或种柄到果肉的移动性低,尤其是Ca和Mn极难从果皮或种柄移动到果肉,可能成为荔枝果实发育的营养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几种优良人工牧草矿质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占池  杜菁昀 《四川草原》2003,(1):26-28,41
就地上部而言,在3种豆科牧草中,白三叶以N、P、K、Fe、Co、Na含量较高,红三叶以Mg、Zn含量较高。在3种禾本科牧草中,鸭茅以P、K、Mg、Mn、Cu、Zn、Mo含量较高,草地早熟禾以Fe较高。3种豆科牧草N、Ca、Mg、V、Sr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禾本科牧草。地上部与地下部比较,豆科牧草的P、K、Ca、Mn、Zn、Na含量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禾本科牧草的N、P、K、B含量,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微量元素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苏加义  赵红梅 《草业科学》2008,25(10):66-69
在N、P、K肥料的基础上,采用Fe、Cu、Zn、Mn、B、Mo 6种微肥对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进行叶面喷施,研究不同用量对黑麦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喷施Fe 0.05%、Cu 0.07%、Zn 0.40%、Mn 0.10%、B 0.60% 和Mo 0.20%与对照组相比增产差异显著(P<0.05)。适度的Fe、Cu、Mn、B和Mo能提高黑麦草的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粗蛋白提高3.72%~6.67%,无氮浸出物含量呈降低趋势,喷施Zn肥降低了粗蛋白含量,喷施B肥提高了粗脂肪含量。黑麦草中Cu、B、Mo的含量随喷肥量的提高而增加,喷施Cu 0.1%、B 1%和Mo 0.3%时,黑麦草中的含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喷施Zn 0.40%、Mn 0.1%、Fe 0.05%时牧草中相应的微量元素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苏尼特右旗草原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娜  那日苏  王海  拾涛 《草业学报》2013,22(5):37-43
本研究选择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天然草场主要6个草场类,8个草场型,分析了0~30 cm土壤营养元素(全N、P、K、Ca、Mg、S、Fe、Mn、Cu、Zn、B和Mo)有效态含量及与土壤有机质、pH值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pH(8.84±0.23),均为碱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N含量均较低,平均分别为(9.92±4.65) g/kg和(0.46±0.25) g/kg;营养元素有效态含量积累顺序为: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荒漠草原草场区“小针茅+无芒隐子草+葱属”植被型>沙丘植被草场类,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土壤矿质元素有效态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草场类。2)土壤富含K元素,B和Mo处于严重缺乏状态;除了河泛地、湖盆低地盐生草甸草场类以外草场类微量元素含量均处于轻度缺乏或缺乏状态。3)土壤pH与土壤N、P、Ca、Mn和Cu元素有效量存在显著负相关性关系;土壤有机质则与土壤N、P、Ca、S、Fe、Mn和Cu元素有效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喷施微肥对苜蓿微量元素含量及积累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在氮磷钾基肥供应足量的基础上,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Zn、Fe、Mo、Co、B、Cu、Se和Mn 8种微肥混合喷施对紫花苜蓿微量元素营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微肥能促进苜蓿Zn、Fe、Mo、Co、B、Cu、Se和Mn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增长,且恰当的组配微肥中Mo和Co含量,如本试验的高钼低钴处理,能显著促进苜蓿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同时增长(P<0.05)。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田间定点试验方法,研究宜昌市77个有代表性的温州蜜柑果园花10种营养元素含量与果实品质间的关系,探讨用花预测果实品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花中N、P、K、Ca、Mg、Fe、Mn、Cu、Zn、B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1%、0.36%、1.94%、0.53%、0.26%、64.12mg/kg、19.61mg/kg、12.19mg/kg、31.87mg/kg、29.05mg/kg;其中N、P、Ca含量为弱变异(C.V.≤10),K、Fe、Cu、B为中变异(1020)。温州蜜柑花中的P、Ca、B含量与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可食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Mn含量与果实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食率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相关,N、K含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相关,P含量与果实Vc含量显著负相关,Fe含量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负相关。根据花中养分状况,可以对果实品质进行预先估计,并通过中期管理达到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楚秉泉  牛得草  傅华 《草业科学》2013,30(8):1224-1228
对新疆阿勒泰市土山罗布麻保护区的5个不同居群的罗布白麻(Poacynum hendersonii)叶片中的N、P、K、Na、Ca、Mg、Cu、Fe、Zn和Mn 10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青杆中花麻为N Ca类型、特细叶中花麻和红杆中花麻为N K类型,N含量在特细叶中花麻中显著高于其他4个居群(P<0.05);中细叶中花麻为K Ca类型、白花中花麻为K N类型,其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居群。5个居群罗布麻叶片中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除红杆中花麻居群中Mn含量最高外,其余4个居群均为Fe>Mn>Zn>Cu;各居群Fe和Zn含量无显著差异;各居群间Mn含量差异显著;青杆中花麻、红杆中花麻和特细叶中花麻Cu含量显著高于中细叶中花麻,白花中花麻与各居群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罗布白麻居群中Mg与Mn,K与P,Ca与Mg,Fe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而Na与Ca,K与Cu和Mn,P与Cu和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The partitioning of nutrients and trace elements from feeds, drinking water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on growth, faeces and urine of growing cattle was studied with eight steers in a balanced Latin square design with two replicates, each comprising four treatments (diet compositions), four periods and four animals. The treatments were four rations with a silage proportion of 15, 30, 60 and 100% of the dry matter. Records were taken of the individual intake of silage, concentrates, mineral supplements and water, and excretions by collecting all urine and faeces. All feeds, urine, faeces and water were analysed for their content of Al, Ca, Cd, Cl, Co, Cu, Fe, K, Mg, Mn, Mo, N, Na, Ni, P, S, Se, and Zn. Elements that were mainly excreted in faeces (Ca, Cd, Cu, Fe, P, and Zn) tended to have a constant uptake in amount. As there is a fairly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DM consumption and faeces production,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these elements excreted at farm level by analysing a faeces sample. Elements that are excreted in significant amounts in both faeces and urine (Cl, K, Mg, Mo, N, Na, S, and Se) tended to have a constant uptake over treatments as a fraction of the feed content.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amounts of these elements at farm level because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predict urine production than faeces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