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切花菊“优香”的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践  刘方  张智 《北方园艺》2011,(19):79-80
菊花为菊科菊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于中国,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占全球切花数量的30%.尤其在作为亚洲花卉主产和消费市场的日本,菊花是消费量和消费额最大的切花品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多年从事出口菊花生产实践,结合自身经验对出口切花菊"优香"栽培技术作简要总结,以供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9年4月引进"优香"、"白扇"、"神马"和"黄金"4个日本切花菊品种在莒县果庄、城阳试验地试验栽培,我们从品种的适应性、商品性和茬口安排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确定了"优香"、"神马"为主栽品种。经过几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实用的一年生产两茬出口切花菊温室栽培技术规程,其中关键技术包括肥水管理、光周期调控、GA3和B9处理及病虫害防控,到2013年底累计在莒县示范推广温室栽培示范园9.3km2,取得了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出口切花菊产业发展迅速,而主栽品种“神马”易受高温影响,在夏季生产非常困难,为此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引进了夏菊品种“优香”,研究其生长特性,并从GA3处理、肥水管理、光周期调控、B9处理4个方面探讨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当前辽宁省出口切花菊产业的概况,分析了出口切花菊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由政府牵头成立出口切花菊产业化领导小组;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整体栽培水平;建立出口切花菊专业技术服务体系,推进产业化进程;扶持龙头企业,将花卉产业做大做强;打造花卉品牌,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切花菊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及培育出大量的新品种,尤其培育出对日照反应不敏感的品种(俗称"四季菊"),可以通过品种搭配和促成或抑制栽培实现切花菊的周年生产.切花菊作为主要切花之一,在我国年销售量达到四亿支,我国北方地区每年向日本出口切花菊达到四千万支.  相似文献   

6.
张黎 《北方园艺》2011,(3):88-91
为培育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切花菊花品种,在银川地区首次进行夜间补光促进营养生长,GA3不同浓度喷施调节节间长度、B9不同浓度喷施调节花梗长度等切花夏菊"优香"的促成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夏菊"优香"定植后开始进行夜间补光可有效促进植株营养生长;通过GA3和B9处理可调节菊花节间长度和花梗长度且株型匀称优美、应时开花。  相似文献   

7.
光温调控对切花菊"优香"养分利用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照与温度影响着切花菊的花芽分化进程,是切花菊畸形花形成的主要环境因子。如何在夏季高温期有效调控设施内的光照与温度对减少畸形花率、提高产品出成率及保鲜期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解决企业关键技术需求为出发点,以夏秋菊品种"优香"为试材,在设施生产条件下,利用温湿度自动监控系统、光温调控设施进行了遮光、降温处理,旨在为高温期的切花菊生产光温调控技术提供支撑。结果表明:采收期遮光与降温处理(8 127kg/hm~2)与未调控处理(6 270kg/hm~2)相比,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差异不显著,但切花菊的吸磷量显著增加了7.1kg/hm~2,氮和钾的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经光温调控后,切花菊畸形花率由未调控下的42.5%降低至20.1%,外观品质基本一致,清水瓶插寿命延长了2~3d。基于自动温湿度监控系统的切花菊设施生产光温调控技术对切花菊外观品质影响不大,且在未影响切花菊正常干物质累积及养分利用的前提下,可有效降低花朵畸形花率、提高保鲜期和优级花的产出。  相似文献   

8.
以切花菊"优香"为材料,通过有效合理的补光措施、遮黑措施、激素使用等环境因子调控,来推迟花期,以满足市场需求,最终构建适合本地区最有效合理的鲜切花生长周期中激素与光照控制图谱。  相似文献   

9.
赤霉素对切花菊'优香'发育及外观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日本夏季消费主要切花菊‘优秀’为试材,研究50、100、150、200mg/L浓度的90%赤霉素对‘优香’发育进程和外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浓度范围内,随赤霉素浓度增加,‘优香’发育进程加快,株高、花颈长度及单株叶面积生长受到促进,茎粗和花蕾直径受到抑制,单株叶片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苏君伟 《北方园艺》2012,(15):61-64
研究了6种不同型号光源对切花菊‘深志’花芽分化抑制效果及开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0W高压钠灯在花芽分化进程、花发育与开放进程、鲜重和重瓣性等方面,与自然条件相比都没有明显差异,既能满足出口切花菊生产要求,又可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是现阶段比较理想的切花菊生产光源。  相似文献   

11.
正日本单头切花菊品种‘岩白扇’,属无芽品种[1],花大色白,适宜生产夏季用花,占日本切花菊夏季市场供应量70%以上。‘岩白扇’于2010年8月份品种保护期期满,我国切花菊生产出口企业得以引进生产。现对其品种特性进行分析,并阐述其栽培要点,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切花菊为试材,通过响应面优化分析,研究了八角、丁香、甘草复配保鲜剂对切花菊保鲜时间、鲜重、水分平衡值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优选八角、丁香、甘草最佳复配保鲜剂,为切花菊保鲜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采用八角、丁香、甘草3种香辛料,以质量比为5.69∶3.38∶3.82复配作为切花菊保鲜剂,利于延长切花菊瓶插时间,推迟达到最大花径时的瓶插时间,增加鲜重,改善切花菊体内的水分状况,抑制POD活性上升,保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以"黄中黄"切花菊为试材,通过调查瓶插寿命、最大花径、鲜质量变化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采用表面涂膜和瓶插液保鲜2种方法,探讨了羧甲基壳聚糖对切花菊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高浓度的羧甲基壳聚糖(如20.0g·L-1)不利于切花菊的保鲜,适当的低浓度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切花菊的保鲜效果。如1.0g·L-1的喷涂处理或0.5g·L-1的瓶插液处理可以延长切花菊的瓶插寿命1.0~2.3d;4.0g·L-1喷涂处理和0.1g·L-1瓶插液处理均能增加切花菊花径。并且羧甲基壳聚糖还能减缓切花菊叶片中叶绿素的分解和切花失水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庆地区切花菊的栽培与管理韩秀英,孙敬(大庆市龙凤区大庆石化总厂绿化办)为了扩大经营花卉的服务范围和项目,有效地促进环境的美化、香化,丰富人民的生活,开拓我市切花市场,自1992年5月起,我们从上海引种了切花菊。对切花菊的生活习性,栽培与管理方法等生...  相似文献   

15.
切花菊花期控制与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花 (Dendranthemamorifolium)为菊科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 ,是我国传统名花。切花菊因具有花色、花形繁多 ,产期易调节 ,切花寿命长等优点 ,成为国际市场上销量最大的鲜切花之一 ,约占鲜切花总量的 30 %。切花菊有寒菊、夏菊、秋菊及四季菊 ,其中秋菊的品种最多 ,花色花型最丰富。在福建省秋菊正常花期集中在 10~ 11月 ,此时切花菊量多价低 ;而在随后的 12~ 3月期间 ,传统节日多 ,用花量大 ,花价高 ,却少有自然花期菊。生产上多利用菊花为短日照植物的特性 ,采用灯照设备 ,延长光照时间抑制花芽分化 ,推迟花期 ,以适应市场需求。因各…  相似文献   

16.
切花菊大棚周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  王庆蒙  王明 《北方园艺》2010,(10):78-79
菊花为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有2 500 多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我国又引 进日本、荷兰等国优良切花菊品种,切花菊的商品化生产在我国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切花菊是国际市场五大切花之一,以色彩清丽、姿态高雅、香气宜人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销售量在切花中居首位。在国内,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审美观念的提升,切花菊已成为花篮、花束、花圈的重要鲜切花用材。在江苏切花菊种植地区主要集中在东海、沭阳、新沂等城市,品种为日本进口秋菊等。现将其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种苗要求种苗要求是植株健壮无明显病虫害,根系发达,株高在12~18cm,苗龄在15天左右的扦插苗。  相似文献   

18.
搜集了近30年来我国自主培育的切花菊新品种123个,对其花色、花型等形态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自育切花菊品种在花色方面形成了红、黄、绿、青、粉红、紫、白、间色8大色系,花型涵盖了芍药型、莲座型、荷花型等20个花型,形成了主要以大菊为主,自然花期从夏天到冬天的各类品种。这些育种成就为我国切花菊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切花菊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的切花菊栽培技术开发研究,总结出一套实用的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茬口安排、种苗培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等方面,对实现切花菊周年生产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切花菊优质栽培技术王金丽,赵玉芬(吉林省园艺特产管理站)(吉林省伊通县计委)菊花为我国传统名花,也是国际销售量最大的鲜切花之一,约占切花总产量的30%,日本尤其崇尚。但目前我省生产的切花菊质量还较差,长度、粗度、整齐度达不到先进国家要求,为此提出切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