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内蒙古牧区地处中高纬度内陆区,受降水、气温、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作用,草原地带性分布十分明显。在草原植被和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牧草对水分的需求和草地对水分的消耗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我区各类天然草场的耗水量,揭示其供、耗水矛盾,不仅可为提高草地生产力提供技术指导,也可为牧区旱灾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天然草场耗水量与牧区干旱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牧区地处中高纬度内陆区,受降水,气温,日照等气候条件的作用,草原地带性分布十分明显。在草原植被和气候条件的综合作用下,牧草对水分的需求和草地对水分的消耗也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我区各类天然草场的耗水量,揭示其供,耗水矛盾,不仅可为提高草地生产力提供技术也可为牧区旱灾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曹洁  赵士杰 《农机化研究》2013,35(3):180-183
内蒙古正镶白旗草场类型复杂,沙化退化严重,亟待恢复草原生态,选择该地具有代表性的高平原干草原草场,通过建立试验对比田,探讨和研究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恢复天然草原生产力。通过对传统耕作种植牧草与保护性耕作补播牧草的效益分析表明,1hm2干草产量可增加21%,植被覆盖率增加20%~30%。保护性耕作技术可减少地表雨水径流和蒸发,增加土壤雨水渗透,增强牧草的抗旱性,提高了干旱地区牧业生产能力,为该地可持续发展以及恢复生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退化天然草原基本情况、生存现状、退化原因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提出用机械化恢复改良中国西部退化天然草原的办法和措施,用机械化恢复和提高退化天然草原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进一步缓解和解决中国西部天然草原超载过牧、饲草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因长期处于亏水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抗性,存在一个较宽的对水分利用相对较高的生理耗水阈值。木文从这一水分生理角度出发,在充分研究牧草生理生态适旱系列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几种干旱半干旱草地的经济耗水量,并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6.
牧草抗旱机理与节水灌溉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因长期处于亏水环境中,形成了一定的抗性,存在一个较宽的对水分利用相对较高的生理耗水阈值,本文从这一水分生理角度出发,在充分研究牧草生理生态适旱系列变化过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几种干旱半干旱草地的经济耗水量,并制定出相应的经济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7.
1草原改良意义新疆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天然草地0.573亿hm2,其中可利用面积0.48亿hm2,占全国可利用面积的20%,居第三位。目前退化草场面积已占可利用面积的30%以上,严重退化面积达466.7万hm2,牧草产量普遍下降35.3%左右,可食牧草产量下降33.25%。全区载畜量平均下降26.3%,仅春秋草场载畜量就下降38.3%,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草地下降程度不同。一般每年死亡牲畜200万头,过冬渡春期间存活牲畜掉瞟损失则大于死亡损失的四倍或更多,严重的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全区在牧草生产和天然草地改良上开展机械化补播,在机具和培育种子方面…  相似文献   

8.
<正>一、青海省牧草产业发展背景青海拥有天然草地5.47亿亩,覆盖全省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超载过牧和草原不合理利用,致使青海省草原退化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生产能力下降,畜草矛盾日益突出。2008年,青海省首次提出并推动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力争走出一条特色鲜明、集约经营、产业循环、安全高效、发展持续的高原特色、青海特点的现代生态畜牧业之路。2012年,青海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  相似文献   

9.
针对影响天然草场牧草机械补播作业的植被覆盖度、地形地貌、坡度坡向、土壤墒情等环境进行分析,提出机械补播作业适合补播草场选择原则和适应机具技术要求,其目的是提高内蒙古草原对退化、破坏后进行的牧草机械补播作业质量。当植被覆盖率小于20%天然草场时,补播应以恢复植被和草原生态为目的;当草场中原有建群植物和优势植物生长明显衰退,其总产量下降30%~60%时,补播应在不破坏草原生态功能为前提下以改良草场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农四师76团位于伊犁地区昭苏盆地西部,有天然打草场3467hm2,人工草场1000hm2,天然放牧场30000hm2。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牲畜数猛增,草场载畜量过大,天然割草场退化严重。其表现一是产草量明显下降,每公顷产鲜草由以前的19500kg,下降到现在的12700kg,下降了34.8%;二是杂草增加,优良牧草减少。据调查,后松草已占退化草场的30%左右,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马莲、野大黄、大药等;三是季节草场不平衡,春秋冬草场不足,同时鼠害和蚂蚁包严重,给草场机械化作业带来困难。草场如果不改良,任其发展下去,将会使草原畜牧业难以持续发…  相似文献   

11.
牧草播种机具简况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统计,全国已有90%的天然草场处在退化之中,严重退化的草地面积达480万hm2,解决我国草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改良天然草场和建立人工种植草场。对牧草播种机的试验研究应提上日程。1国外牧草播种机具简况国外,机械种植牧草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建立人工种植草场,采用与种植农作物相同的工艺:犁、耙、播、施肥、中耕、浇水种植优良牧草,使草地不断得到更新换代;另一种是通过松土补播,改良天然退化草场,即在不翻动原有植被的天然草地上进行切根、松土、播种、施肥。1.1人工种植草场用的牧草播种机由于人工种植草场与…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天然草原面积0.75亿hm2,约占我国草原总面积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0.64亿hm2。赤峰市共有5个牧业旗和2个半农半牧旗县,全市共有草原总面积52 944km2,其中已利用草原面积44 585km2。受草原"三化"的影响,天然草地超载过牧,饲草料供不应求,致使草原的生态、生产和农牧民的生活问题得不到有效改善和提高。其中草牧场生产创新技术的研发以及新成果推广力度的不足,是影响我区草原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找出适合牧草生长的灌水条件,得出灌溉制度,从而指导赤峰市牧草灌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退化严重,表现为土地盐碱化,土地沙化,土地贫瘠化和草原退化。退化土地面积已超过280万hm2,约占该区总面积的60%。恶劣的生态环境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使吉林西部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本文分析了沙棘在吉林省西部退化土地治理中的生态功能、经济价值以及综合利用价值,认为大力发展沙棘生态经济林是该区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机械化种植青贮玉米的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塔城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塔城市把畜牧业的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线,使畜牧业逐步成为塔城市农村经济发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最具优势的支柱产业。塔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草场,牧草资源丰富.但近几年随着土地的大量开垦和塔城盆地地下水的大量开采及草场的过度放牧,使天然草场退化严重。今年遇到了大旱。加速了草场的“三化”速度.天然草场载畜能力逐年下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奶制品的需求,草原畜牧业受草原载畜量限制.不可能再有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机械化种植青贮玉米,是发展塔城市畜牧业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牧区水利在新疆草原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使牧区水利工作适应新疆区实行草原生态置换工程的要求,通过分析新疆区草原沙化退化现状及其危害原因,找出了治理对策,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措施,并总结了以往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及灌溉天然草场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谈退化草原牧草机械化补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阐述退化草原牧草机械化补播的必要性、规范及保护措施,以此来加强退化草原的改良,促进草原生态系统快速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7.
巩乃斯草原严重退化,从根本上削弱了农业生产的生态基础,严重制约了农牧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针对这一地区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设的实际需要,我们引进了松土补播技术与机具,进行了大面积的草原改良建设。本文通过生产运用,总结了9SB-2.4型草原松土补播机的主要性能特点及先进性、改良效果及经济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牧草是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内蒙古天然草原资源丰富,科学合理保护、利用及建设草牧场是发展草原特色现代化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总结国内牧草机械收获生产与技术基础上,结合牧草机械收获生产实践与研究成果,本文谈谈对天然打草场牧草机械收获技术问题的一些意见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荒漠化草原处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雨量低,草原植被生长受到严重干旱威胁,因此该区植被退化、草地荒漠化严重。为保证荒漠草原植被有效利用降雨,对草原植被施加保水剂,降雨天气吸收水分,干旱天气缓慢释放水分,延缓土壤水蒸发,保证一定时段内作物持续吸收水分。在野外布置了采取不同形式施加保水剂的试验小区,通过野外监测植被长势、样方调查等,分析了不同形式施加保水剂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我国畜牧机械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1998年肉、蛋、奶、羊毛产量较1978年分别增长5.6倍、7.6倍、6.7倍及1.03倍。但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不足的国情将长期存在。草原面积虽有3.6亿hm^2,但退化已占1/3,并还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在扩大,产草量比解放初期普遍下降30%~50%。草原畜牧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后劲不足。草原大面积退化、沙化、碱化,当然主要由于草原超载过牧,生态破坏;生产方式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