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关系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土地利用与非点源污染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流域内降雨特性近似时,基于土地利用类型-污染物负荷相关性的土地利用相关法很适合我国有限资料条件下的污染负荷预测。分析了土地利用关系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在陕西黑河水库的应用实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结构简单、应用方便的特点,适宜预测土地利用变化后的非点源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2.
基于文献计量的非点源污染研究趋势及热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点源污染已成为制约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客观地掌握国内外非点源污染的研究现状,明确当前的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基于 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工具 Histcite对非点源污染研究工作进行了系统地计量学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非点源污染研究最早于 1973年开展且文献数量呈现增加的趋势;国际上在该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单位主要集中于美国和英国等,国内实力较强的有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贡献的高影响力论文较多,而国内原创性成果与重要发现偏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团队少,核心作者数量少;细菌污染、气候变化、非点源污染控制以及重金属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昆明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昆明市城镇化对土地利用效率影响程度,为昆明市城镇化发展提供一种视角和实践依据。运用SPSS主成分分析及格兰杰检验对昆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城城镇化影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近年来昆明市城镇化进入稳健发展期,但土地开发利用欠佳;(2)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长期内一个变量的变动可引起另一个变量的改变,即城镇化综合水平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3)城镇化的有序进程与土地利用状况变动在短期内不存在因果关系。长期来看,城镇化综合水平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的改进;但短期内,城镇化综合水平不利于土地集约利用,二者还未形成一个稳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流域农业化肥投入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直以来化肥已成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的物质投入,然而,由于受施用技术、施用方法、施用时间的影响,化肥施用的很大一部分未被利用而流失到了周围的环境中,化肥施用量越高,流失到环境中的数量越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越高。本文在分析塔里木河流域化肥施用强度和施用密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化肥施用带来的土壤、水、大气等的环境污染,进而探讨了流域农业经济增长与化肥施用残留之间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期能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减少化肥污染。  相似文献   

5.
河岸带生态系统管理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重庆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6)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化角度,根据河南省1978—2015 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分析以及动态模拟分析,研究省域城市化与碳排放间的动态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碳排放存在高度正向相关,且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长期看,城市化水平每增加1%,则碳排放量增加1.52%;其次二者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引起碳排放增加的原因,但碳排放却不是引起城市化提高的因素;最后,通过动态模拟分析,河南省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正向冲击效应且有一定的滞后性,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其影响上升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缓,并起到一定的抑制增长作用。在未来河南省城市化的长期建设中要推动其对节能减排的引擎作用,建设低碳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7.
Sudden events of crisis (‘focusing events’) trigger intense media reporting, which in turn can prompt political decision‐makers to respond with an adjustment of existing policies. As such, focusing events can potentially lead to long‐term policy change on a certain issu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udden and intense period of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in January 2013 as a focusing event. The episode, which international media referred to as ‘Airpocalypse’, triggered widespread discussion and policy adjustments that can be assumed to have accelerated the control of air pollution in China. The ‘Airpocalypse’ was not the first event of intense air pollution in Beijing, but the only one which seemingly caused lasting sociopolitical changes.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situational factors that enabled the ‘Airpocalypse’ to be more relevant than other events of severe air pollu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a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ly high pollution, improved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creasing government willingness to address the issue, and the ability of media to more openly discuss air pollution created a public pressure situation to which the government was prompted to respond in a stronger way than during previous events of heavy air pollution.  相似文献   

8.
密云水源地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拟与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环境承载力作为人类活动与水环境系统的联系界面,是判断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系统是否协调的尺度。针对密云地水环境承载力系统的复杂性,利用系统动力学的动态分析优势和政策实验室功能,建立水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指标体系,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水环境承载力量化方法,对2008-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进行模拟与预测,分析不同优化策略下水环境承载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现状延续策略下,2008-2020年水环境承载力呈逐年略微下降的趋势;(2)开源、节流和治污、减排2种优化策略均能有效提高的水环境承载力,并且前者的提高幅度大于后者,而区域外调水措施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水环境承载力;(3)本地开源、节流措施与治污、减排措施结合后,可以大幅提高水环境承载力,是实现经济活动与水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策略,进一步提出了该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降雨径流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雨径流污染是种最重要的非点源污染类型,由于其污染发生的随机性及污染物排放量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环保工作者已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径流污染开展了多种途径的研究。本文是对近年来降雨径流污染研究的综述,分别从径流污染的起源、类型、降雨径流污染的研究技术与方法、径流污染的机制探讨、径流污染的管理措施和控制技术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基于AVSWAT丰乐河流域水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分布式水文模型丰乐河流域降雨、径流进行了预测。按不同的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将整个流域划分成38个子流域和137个具有相似水文特征的水文响应单元。选用2000-2003年桃溪水文站降水观测资料对模型灵敏度较高水文参数进行了校核与检验,率定结果显示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精度较高,表明模型可以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预测。通过AVSWAT2000与气象预测模型的集成预测了流域水文风险预测和常规预测,推求得到流域典型年及常规年降水、径流年内月分布过程,为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该预测方法是对分布式水文模型集成化研究的一次新尝试,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综述了国内外1984—2014年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发现对于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不断深入,虽然起步晚,但是进展较快。从研究农田土壤磷的流失途径和流失形态着手,发现土壤水溶性磷、颗粒态磷等不同形态的有效磷含量与地表径流中的磷含量呈现显著相关,流失至水体的磷含量与土壤Olsen-P含量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把土壤Olsen-P作为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具有准确性及可靠性。综述国内外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表明:目标水体为湖库和河流的土壤Olsen-P环境阈值分别为25 mg/kg和75 mg/kg。超过该临界值时,土壤径流、排水和渗漏液中磷含量将明显增加,加大农田中土壤磷进入水体的风险,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对水环境产生破坏。农田土壤磷的环境指标研究还存在不足,今后还需要研究农田土壤磷素在流失过程中的削减系数,以及农田土壤磷素通过地表径流与土壤侵蚀淋溶之间的交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Non-point source(NPS) water pollution generated by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come a major environmental issue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s such as the Three Gorges. Landscape ecology emphasizes the regulation and effect of landscape pattern on material flow, energy flow in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is paper reviewed landscape ecological approaches of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agroforestry watershed of the Three Gorges from the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Stage I: landscape ecological investigation. The investigation is to fi gure out landscape patter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shed, major causes and key sections of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ource" patches and ecological proces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and the feedback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pattern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tage II: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In the patch level, the best management procedures(BMPs) are selected to judg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In the landscape level, new landscape elements are introduced, "source" and "sink" landscape patch types adjusted, landscape level regulation effect assessed. Stage III: landscape ecological management. Small-watershed landscap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from patch level and landscape level, BMPs implemented gradually, landscape ecologic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tegrated,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enhanced, intensity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controlled effectively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mall watersheds.  相似文献   

13.
基于SWAT的猫跳河流域径流及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了解猫跳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状况,预测水文物理过程、合理利用水资源,对其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在GIS支持下,构建SWAT模型所需的空间数据库、气象数据库、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属性等数据库,考虑西南岩溶地区水文特点,对模型中的岩溶水功能模块进行改进,成功构建了猫跳河流域SWAT模型,模拟分析了流域的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并对SWAT在该地区的适应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SWAT模型很好地概化了研究区的参数,模拟效果较好,在整个流域内具有良好的适用性。通过计算27个子流域内的侵蚀模数,对流域内的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结果显示流域下游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是水土流失防治及治理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作为影响洪水形成的下垫面条件的因素之一对洪水形成影响较大,通过对城市化影响洪水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城市化使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另外还以深圳城市化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计算得出“城市化”将加大深圳河流域坡面汇流及河槽汇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加大洪峰流量。对于百年一遇洪水,干流各控制点汇流历时缩减15.4%~21.7%,相应洪峰流量增加11.8%~19.0%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北京市蔬菜基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选取北京市43家蔬菜基地土壤进行了重金属砷,汞、铅、镉、铬含量的抽样调查分析,通过采用单因子染污指数及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被监测区域范围内土壤各项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低于GB/T 18407.1—2001《农产品质量安全 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规定的限量值,土壤中各项重金属的单项污染指数均<1,综合污染指数为0.257,土壤未受到污染,土壤环境质量为1级,属于清洁水平,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同时发现大部分监测点位重金属含量高于北京市农业土壤环境自然背景值,结果表明监测点土壤中产生了重金属累积,个别蔬菜基地的重金属铬含量较高,已经达到警戒水平。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作为影响洪水形成的下垫面条件的因素之一对洪水形成影响较大,通过对城市化影响洪水作用机理的分析得出,城市化使城市集水区天然调蓄能力减弱,汇流速度明显加快,径流系数也明显增大,城市化所及地区的产汇流过程发生显著变化。另外还以深圳城市化对深圳河设计洪水的影响为例计算得出“城市化”将加大深圳河流域坡面汇流及河槽汇流的速度,缩短汇流时间,加大洪峰流量。对于百年一遇洪水,干流各控制点汇流历时缩减15.4%~21.7%,相应洪峰流量增加11.8%~19.0%。  相似文献   

17.
基于排水单元的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时空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流域内各排水单元农业面源N、P污染的总量和组成特征,揭示各排水单元间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以湖北四湖流域为例,选取流域内24个排水单元,运用ENVI 4.7和GIS技术提取出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并建立基础数据库,通过对排水单元出水口水体的多时段定点采样测试,分析四湖流域排水单元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排水单元面源污染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呈现上、下区排水单元污染较轻、中区表现严重的态势,这与流域内湿地和旱地等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有关。在时间变异方面,农业面源年内变异明显,TN、TP在不同季节存在着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冬、春季的浓度明显高于夏、秋季,这与流域内降水和径流的季节性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8.
区域土壤环境质量的可拓物元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更加客观评价区域土壤环境质量,使土地资源得到合理规划和利用,将物元法引入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中,构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实地土壤取样、测量,用物元分析法得出土壤中各种影响因子对一定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实验结果表明:评价区内土壤中Cu含量为II级,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I级标准,综合土壤环境质量评级结果为I级,具体等级值为1.342,即精确的等级是介于I级和II级之间,更偏重于I级。该评价方法可以科学、有效地应用监测数据,评价结果较为可信,能较科学地判定土壤环境质量级别,同时也可反映各污染因子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对污染程度加以区分和量化。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旨在总结贵州喀斯特区域地理特征与农村面源污染情况及治理现状,为今后贵州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建议与参考。通过分析贵州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现有技术,并逐一分析其在贵州面源污染治理中的可行性,提出影响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因素。总结发现,贵州省喀斯特区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正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紧关贵州农业生产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境卫生等及长江和珠江下游居民的用水安全。该研究得出,贵州受地理环境限制,天然耕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有限;现今工业化进程的稳步进行,城乡环保资源分布不均衡,以及人口的增加已成为影响贵州农村面源污染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雪晴 《中国农学通报》2018,34(19):152-158
摘要: 为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基于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以宁夏地区为例,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选择4种方法,对宁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金融运转效能对于城乡所得差异的支撑率最大至近5%,而农村金融运转体量对于城乡所得差异的支撑率相对降低,最高达到1.29%。在其他控制变量中,大约有0~4.5%的波动可以由城市化水平解释,财政支农支出可以解释0~3.5%的波动。说明短时间内农村金融运转体量与金融运转效能的升高会减小城乡所得差异,长时间内城乡所得差异表现为波动性,而城市化指标、财政支出指标、农村特定财产投入在短期内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如果长期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则会产生更加重要的作用。结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完善宁夏农村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流动机制、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