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3份茎瘤芥品种资源的1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5.32%,并筛选出6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品种资源。23份品种资源被分为五类,配制组合宜在类间(D2>257.9)选择亲本。遗传差异的大小与品种的地理分布和熟性无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进行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棉铃脱落率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伏桃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秋桃表现为中熟早熟中早熟;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产量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马克隆值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中早熟品种不论在成铃率和"三桃"比例,还是在产量、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不太适应塔里木棉区种植。在目前种植条件下,中早熟品种更适合在南疆塔里木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采用强春型小麦品种于夏季的哈尔滨播种,出苗后观察植株生育状况,调查产量性状表现。试验表明,夏播条件下供试品种均能完成个体生长发育而达成熟,不存在田间生育阻碍。与春播相比,生育开明显缩短,平均减少10-15天;主茎叶数多有增加,出叶速度加快;叶及穗部器官的分化数量在夏播条件下反而有所促进,总小穗数增加1.5-4个,但小穗退化率增大;主穗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增均表现为下降,但受条件影响,年度间差异较  相似文献   

4.
利用5年辽宁省区试晚熟、中晚熟、中熟对照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数据,分析辽宁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辽宁省不同熟期代表性玉米品种产量表现为:中熟中晚熟晚熟品种;农艺性状中,中熟品种在株高、百粒重方面较其他熟期品种表现突出。玉米变异度较大的性状为:秃尖长、产量、出籽率性状最稳定。中熟品种在产量、株高、穗粗、百粒重等方面变异度最小。中熟品种的稳定性,特别是在产量性状上优于中晚熟、晚熟品种。对于中晚熟品种,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株高、穗长、穗位,影响力大小依次降低,对于中熟品种,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为株高、出籽率、秃尖长,影响力大小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内蒙古赤峰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资源的表型差异,本研究引进特早熟区、早熟区、中熟区和晚熟区共516份糜子材料,连续两年在赤峰地区进行糜子种质资源表型鉴定及比较分析。在不同年份的田间调查中,2021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晚熟区的糜子品种。2022年生育期相对较集中的是早熟区的糜子品种。2021年、2022年特早熟区糜子品种均表现植株矮、茎秆细、叶片短而细,叶片数少,遗传多样性整体相对较低。2021年早熟区糜子品种植株偏低,植株茎秆粗,叶片宽且长,叶片数较少;2022年表现植株偏低,植株茎秆较细,叶片较窄,叶片数较少但叶片最长。2021年中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最高、茎秆较粗、叶片数最多;2022年表现植株较高、茎秆较粗且叶片短而宽。2021年晚熟区糜子品种的植株较高、茎秆较粗;2022年表现植株最高、茎秆最粗且叶片数最多。各生态区糜子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不大,特早熟区品种主穗重、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早熟区品种的主穗重、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中熟区品种主穗长度、草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晚熟区品种的主穗长度、主穗粒重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千粒...  相似文献   

6.
持续高温能促进山东稻种多数品种提前出穗,但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千粒重却减少。山东稻种多数早熟、中熟品种属感温性强的品种,多数晚熟品种属感温性弱的品种。温性强的品种,其耐热性弱,表现在空秕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感温性弱的品种,其耐热性强,表现在空秕率和千粒重比常年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及类群特点,进一步挖掘优异基因资源,采用多年重复实验,对179份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36个农艺性状进行多样性鉴定,利用离差平方和方法分年进行聚类分析,分析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存在较高水平的多样性,36个农艺性状中有20个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达2.0以上,其中粒色的多样性指数2.27,体现西藏玉米地方品种粒色丰富的突出特点。基于36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将西藏玉米地方品种分为3大类群,即晚熟高秆型、高寒早熟型和干热河谷硬粒型。其中干热河谷硬粒类群是西藏玉米传统主栽地方品种类型,综合性状与国内其他族群不同,属西藏特色中熟硬粒玉米。全面分析表明,西藏玉米地方品种表现较高的表型多样性水平,具有重要的演化地位,为西藏是我国玉米的重要传入路径提供理论依据。基于综合性状所划分的3大玉米类群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与育种利用价值,作为该区玉米地方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持续高温促进山东稻种多数品种提前出穗,但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山东稻种,早熟、中熟品种属感温性强的品种。其耐热性弱,表现在空秕率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减少;晚熟品种属感温性弱的品种,其耐热性强,空秕率和千粒重与常年相比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西藏常规油菜品种(系)与引进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引进油菜品种(系)与西藏育成油菜品种(系)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引进的油菜品种在总体上产量高于西藏育成的常规品种,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与西藏常规油菜品种(系)大致相当,有效分枝总数、实角果长度较西藏育成的品种(系)显著增大,千粒重较西藏育成的品种(系)略低。西藏的的油菜育种应以引进适宜西藏种植的优质品种为基础,在保障生育期、株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和单株角果数与西藏品种基本相当的前提下,要注重提高结角果密度和千粒重的性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短季棉的生长发育规律及生理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短季棉品种(G. hirsutum)生长发育期短,晚播早熟。前期发育快,开花结铃集中,主茎停止生长早,生长潜力小。适宜播期应在5月25日以后,才能获得最佳产量和优质纤维。生理测定结果表明,短季棉品种主茎叶中的叶绿素含量,无论在春播或夏播条件下,都不同程度地比中熟棉品种高。光合作用强度前中期高,后期低,花期达到最高峰,结铃盛期以后逐渐下降。在夏播条件下,短季棉品种的氮化合物中,蛋白质氮的含量高于中熟棉品种。在整个生长期中,短季棉品种叶片中的17种氨基酸含量也不同程度地高于中熟棉品种。短季棉品种糖的合成和积累在初花期略低于中熟棉品种,盛花期和结铃期比中熟棉品种高一倍左右,这对短季棉品种的棉铃生长和纤维发育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25个葡萄品种的引进,进行栽培试验,初步筛选出表现性状优良,适宜西藏设施栽培的7个品种,以醉金香为对照。本文详细阐述了这些品种的物候期、果实经济性状、结实力等指标,以便为西藏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和品种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大于中熟品种,品种间差异随育苗期延后而增大。中早熟品种棉纤维发育早于中熟品种。品种对棉籽(仁)脂肪累积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优于中熟品种,而蛋白质累积则相反。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变化品种间差异较小,豆蔻酸和亚油酸变化趋势相反,品种间存在差异;品种对棉仁氨基酸累积的作用表现为中熟品种优于中早熟品种。3∶1式移栽棉品种选择受育苗期影响很大,早育苗时可选用中熟品种。  相似文献   

13.
选取12个日本甜柿品种的果实性状、SPAD、果实品质等12项性状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日本甜柿不同品种的性状表现.结果表明:选取的4个有效主成分反映出了全部指标79.934 6%的信息,计算出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得出了12个日本甜柿品种性状表现的综合得分,筛选出了阳丰、富有和次郎3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日本甜柿品种.该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和科学性,与生产实际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4.
银兰 《农村科技》2007,(4):14-14
2005年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新陆早19号原种进行良繁生产,经一年生产实践,新陆早19号表现出中熟、高产、稳产、优质、耐病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方品种属感光性弱的中季稻群,有8个变种类型。水稻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南;陆稻主要分布在胶东、沂蒙山区。品种熟期性的划分标准以水源300粒品种的熟期为依据,分早熟、中熟和晚熟,选育播种至出穗期110天左右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品种为好,并可在胶东等地适当发展早稻种植。  相似文献   

16.
品种对3;1式移栽棉棉铃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大于中熟品种,品种间差异随育苗期延后而增大。中早熟品种棉纤维发育早于中熟品种。品种对棉籽(仁)脂肪累积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优于中熟品种,而蛋白质累积则相反。棉仁棕榈酸、油酸、硬脂酸含量变化品种间差异较小,豆蔻酸和亚油酸变化趋势相反,品种间存在差异;品种对棉仁氨基酸累积的作用表现为中熟品种优于中早熟品种。3:1式移栽棉品种选择受育苗期影响很大,早育苗时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品种对铃重影响作用表现为中早熟品种大于中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棉纤维发育早于中熟品种,3:1式直播中熟品种极不利于棉纤维发育。品种对棉籽(仁)脂肪累积影响表现为中早熟品种优于中熟品种,晚播对中熟品种棉籽(仁)脂肪累积影响大于中早熟品种,棉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在品种间的差异因播期而异,3:1式直播棉棉铃发育受播期影响大,生产上以中早熟品种为好。  相似文献   

18.
水稻新品种“武运粳21”(原名“武运2330”),由常州市武进区农科所于2003年以“运9707”/“运9726”杂交育成,属中熟中粳稻品种。我场于2004年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表现出丰产陛好、抗病、早熟、熟相佳、米质优等特点。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江苏省淮北地区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栽培方式以直播、机插、移栽都适应,现将该品种产量表现、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品种成熟期适宜,确保霜前充分成熟积温、生育日数和熟期是否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是衡量品种熟期适宜与否的主要标准。其中,又以熟期近似于当地主栽品种这一标准更为准确可靠。因为大豆生长发育对光照比较敏感,积温和生育日数只是特定地区生育表现的相对平均值,往往因年份、地点而变化。此外,品种生育进程与气候季节变化的协调同步,也是实现高油大豆高产的前提之一。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1998年至2014年参加辽宁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的2347个品种植株农艺性状演化的分析,掌握了近些年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化规律和不同类型间的关键区别。积温需求方面,极晚熟晚熟类中晚熟类中熟;成株株高和穗位高方面,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除极晚熟品种,其他类型品种成株叶片数都呈下降趋势;除极晚熟品种和中熟品种外,其他类型品种倒伏倒折率之和呈下降趋势。中熟品种熟期和植株农艺性状均较理想,是中晚熟品种的发展方向。中晚熟类品种和晚熟类品种在形态上有趋同性,在以后的选育过程中应予以区分。极晚熟品种有个体大型化发展的趋势,直接导致抗倒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