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淮安红椒是江苏淮安地区保护地种植规模最大的蔬菜品种之一,年种植面积达2.67万hm2以上,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辣椒生产追求群体高产,构建合理的群体结构是提高辣椒产量的有效措施.为此作者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淮安红椒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种植密度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淮安红椒根系和茎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淮安红椒塑料大棚活体保鲜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红星  左爱华 《辣椒杂志》2011,(2):18-19,21
淮安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用保护地模式种植红椒,近年来,红椒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淮安红椒以清浦区为核心区,全市常年设施化栽培面积7067hm2,年产量34万t,销售收入13亿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2010年3月,淮安红椒成为江苏省第一个成功注册的设施蔬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毕节辣椒产量,运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定植密度(X1)、复合肥用量(X2)2个因素对毕节名优辣椒大方皱椒和金椒1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椒在定植密度为9 311株/667 m2,复合肥施用量为105.18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8.65 kg;朝天椒在定植密度为11 253株/667 m2,复合肥用量为114.22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6.30 kg。  相似文献   

4.
桂航2号是红椒一号经过太空诱变处理后,经单株定向选择6代选育而成的极早熟、高维生素含量品种。品种从定植至采收鲜青椒约50 d,前期果从开花至采收约30 d,比对照红椒一号提早10 d。前期挂果集中,平均前期产量667 m2为1 084.98 kg,较红椒一号极显著增产27.18%;总产量平均667 m2为3 000 kg。株高80 cm左右,植株开展度60 cm左右,植株生长势较旺,第一花着生节位8~10节,果长16~17 cm,横径1.8 cm左右,肉厚0.15 cm,果肩平或斜,果面光亮,果形较直,青果为浅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单果质量约15.3 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16 g。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郑州)检测,每100 g鲜果中VC含量115 mg,辣椒素含量13.3 mg/kg,干物质含量7.44%,其中维生素C含量比对照红椒一号提高了55%。较耐低温弱光,耐湿、耐肥能力强,适于桂北地区作早熟大棚或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5.
以“陇椒2号”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整枝方式对“陇椒2号”商品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条件下,不同的密度和整枝方式对辣椒品种“陇椒2号”的商品性和产量影响不同.所有处理组合中,45 cm×60 cm(A3)株行距和四秆整枝(B3)能明显增加辣椒门椒宽度、门椒单果重、辣椒生长中期果实单果重和辣椒产量.  相似文献   

6.
2008年4~9月在地处西辽河平原的内蒙古民族大学实验农场进行了不同施N水平对红干椒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红干椒保持较高的光合速率,而蒸腾速率在14:00之前较高,之后各处理间差别不大.施氮对株高的影响不大,株展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受有效椒率的影响,有效产量以N5最高,兼顾高产高效,红干椒高产栽培施氮量以187.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7.
桂航一号是红椒一号经过太空诱变处理后,单株选育3代、混合选育2代育成的高辣椒素含量辣椒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从定植至采收红椒约90d。株高90cm左右,植株开展度85cmx85cm左右。第一花着生13—14节。果实羊角形,纵径15~16cm,横径1.3cm,肉厚0.19cm,2—3心室。果肩平或斜,果顶锐尖,果面光滑,果皮薄,果形较直,青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2~13g,最大单果质量15g。果实每100g鲜质量维生素C含量87.9mg,辣椒素含量104mg/kg,干物质含量8.56%。其中辣椒素含量比红椒一号(5.55mg/kg)提高了近20倍,解决了红椒一号作为辣椒酱原料辣度不够的缺点。667m2产量3942.1奴,较红椒一号增产15.8%,达极显著水平。植株外被茸毛,较耐炭疽病、疫病、病毒病,抗高温,耐湿能力强,适于嗜辣地区作鲜食、加工盐渍、酱制或干制栽培。  相似文献   

8.
在塑料大棚番茄栽培中进行不同品种、不同密度、不同施尿素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决定番茄产量大小的顺序为密度〉品种〉施尿素量,最优组合为密度52500株/hm2,品种中杂9号,施尿素600kg/hm2。因此.在庄浪县番茄塑料大棚丰产栽培的农艺措施为:每1hm2施农家肥120t,普钙1500kg,尿素600kg,密度52500株/hm2,品种中杂9号。  相似文献   

9.
鲜干兼用辣椒赣丰辣线1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丰辣线101是鲜干兼用型辣椒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中等,株形紧凑,早熟,从定植至采收青椒约45d;果实羊角形,味辛辣,青熟果深绿色,生物学成熟果鲜红色;果长19.5cm,果宽1.4cm,肉厚0.1cm,平均单果质量15.1g,维生素C含量1.25mg/g,干物质含量12.0%;鲜椒产量30.0~37.5t/hm2,干椒产量4.6t/hm2以上;抗病耐热;适于长江流域地区春季早熟栽培。  相似文献   

10.
杭椒是浙江地区的特色辣椒品种,皮薄质优,口感脆嫩微辣,市场价格和种植效益相对稳定,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提高杭椒的产量,指导椒农科学种植,作者以盛利杭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2 400株、2 200株、2 000株、1 800株、1 600株)对其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对盛利杭椒的株高、株幅、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始花节位、主茎高度、节间距、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等农艺性状影响不大,而种植密度增大可提高辣椒产量,因此每667 m~2种植2 400株(小椒每667 m~2产量1 392.00 kg,中椒每667 m~2产量1 464.80 kg),即定植行距50 cm、株距35 cm为盛利杭椒的最佳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特早熟松花菜新品种浙农松花50天在杭州地区的最佳播期和播种密度,设置6个不同播种期(6月24日、7月1日、7月5日、7月10日、7月15日、7月20日)和3个不同种植密度(30000、33000、36000株/h m2)复因子试验,比较分析不同播期与密度对植株性状、花球性状、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浙农松花5...  相似文献   

12.
通过植株密度的单因素、5水平处理试验,研究了天鹰椒栽植密度对天鹰椒的产量、单株结椒数和单株椒重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天鹰椒在每hm^2种328747株的密度下,达到了最高干椒产量3987.3kg/hm^2,比常规密度条件下的增产42.2%。  相似文献   

13.
日光温室基质袋培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滑盖式现代节能日光温室采用基质袋培方式开展了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研究,通过分析番茄不同垄向栽培的冠层小环境、植株长势、产量、品质指标,探讨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模式产量形成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栽培密度相同时,与南北垄向相比,东西垄向番茄冠层辐射量和冠层空气温度较高。东西垄向EW-4处理(2.9株· m~(-2))、南北垄向SN-1处理(2.9株· m~(-2))和SN-3处理(2.9株· m~(-2))的茎粗、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及地下部干质量无显著差异。EW-4处理株高比SN-3处理显著提高13.07%;地上部干质量为473.10 g,分别比SN-1和SN-3处理显著降低19.26%和6.86%;平均单果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SN-1和SN-3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SN-1和SN-3处理。东西垄向不同栽培密度处理中,EW-1处理(2.2株· m~(-2))植株冠层辐射量较高,EW-4处理冠层空气温度较高。EW-5处理(3.3株· m~(-2))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处理;EW-4处理叶面积及地上部干质量较大;EW-1处理地下部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方面,EW-3处理(2.6株· m~(-2))的平均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68 kg ·株~(-1)和9.57 kg · m~(-2),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番茄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差异。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果质量和平均单株产量对不同垄向袋培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有直接影响。综上,在滑盖式日光温室内,基质袋培番茄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时产量高于南北垄向,以东西垄向栽培密度为2.6株· m~(-2)进行生产可得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4.
以大型冬瓜一代杂种白星的父母本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授粉、留瓜节位、单株留瓜数、种瓜采收期和后熟期,以及种植密度对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第2或第3雌花节位留种瓜较好,单株选留1个种瓜较为适宜;7:00~9:00每朵雄花授1~3朵雌花为较适宜的授粉量;授粉60 d后采收种瓜,并经过20 d的后熟期,种子成熟度好,发芽率高;每667 m2栽800~900株的定植密度可以获得较高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同等的栽培条件下,通过不同的栽培密度,探索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的种植密度与产量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免耕马铃薯产量与栽培密度不成正比,紫花白马铃薯以每1hm2栽培9万株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6.
Limited-cluster production systems may be a useful strategy to increase crop production and profitability for the greenhouse tomato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 In this study, using an ebb-and-flood hydroponics system, we modified plant architecture and spacing and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n fruit yield and harvest index at two light levels. Single-cluster plants pruned to allow two leaves above the cluster had 25% higher fruit yields than did plants pruned directly above the cluster; this was due to an increase in fruit weight, not fruit number. Both fruit yield and harvest index were greater for all single-cluster plants at the higher light level because of increases in both fruit weight and fruit number. Fruit yield for two-cluster plants was 30% to 40% higher than for single-cluster plants, and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in the dates or length of the harvest period. Fruit yield for three-cluster plant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wo-cluster plants; moreover, the harvest period was delayed by 5 days. Plant density (5.5, 7.4, 9.2 plants/m2) affected fruit yield/plant, but not fruit yield/unit area. Given the higher costs for materials and labor associated with higher plant densities, a two-cluster crop at 5.5 plants/m2 with two leaves above the cluster was the best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strategies tested.  相似文献   

17.
为充分利用北京地区3—5月的优质光热条件、稳定基质栽培番茄品质,通过改变传统栽培方法,采用在同一设施内,人为控制植株高度,只留2穗果和水分亏缺灌溉等栽培措施,研究不同栽培密度(每667 m2分别栽4000、6000、8000株)对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栽6000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  相似文献   

18.
以适于一次性采收的辣椒新品种DU01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对DU01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盛果期后,DU01的叶面积、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类胡萝卜(Car)和总叶绿素(Chlt)含量随...  相似文献   

19.
以番茄品种罗拉为试材,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定植密度33 300株·hm~(-2),留6穗果;T1,49 500株·hm~(-2),留4穗果;T2,66 000株·hm~(-2),留3穗果;T3,49 5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6穗果相间;T4,66 000株·hm~(~(-2)),单株留2穗果与留4穗果相间,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留果方式对外保温覆盖大棚内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群体微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T2和T1处理生育期平均温度、温度适宜度较高;T1和T3处理摘心前的叶片SPAD值显著高于对照;T1、T2处理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VC、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番茄红素等果实品质以T1处理最优。综合产量、品质以及大棚内的温湿度和光照适宜度,T1处理种植风险较小,是外保温覆盖大棚中较为合适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