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金属污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因为运行成本过高而不受业者欢迎,利用微生物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的技术越来越受到环保工作者的重视.本实验是从曲阜发电厂周围土壤中取样,然后培养出高吸铜的微生物--青霉菌株,它对多种重金属都有较强的抗性,尤其是抗铜、抗锌水平达到了150mmol/L,远超所见报道过的微生物.此法可用于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区域.  相似文献   

2.
水生植物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相对于传统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利用水生植物结合微生物处理技术,有成本低,处理面积大等特点,介绍了水生植物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机理,提出了水生植物与微生物联合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田重金属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综述了我国重金属土壤污染的现状、微生物修复技术机理,探讨了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的强化措施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林地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保护物种多样性、促进经济发展及保障人民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如今大气干湿沉降、矿区及工业生产污染以及有机肥超量施用等造成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正日益威胁着森林生态系统正常功能的发挥。微生物在林地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具有明显效果,对其修复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文中综述林地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及微生物修复机制,介绍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累积,通过代谢过程对重金属进行氧化、还原、甲基化、去甲基化等生物转化,以及通过矿化、络合作用钝化重金属来修复重金属污染等修复机理,并提出研究展望,以为后续林地土壤微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危害及修复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内涵及特点出发,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对植物、土壤动物、土壤酶以及通过食物链对人类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措施进行了概述,主要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及微生物修复等。可以预料,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将向着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方向发展,并且多种修复方法的综合使用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土壤污染形式,由于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复合污染土壤的处理难度增大,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机物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以及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氧化修复和热脱附-土壤淋洗技术是修复复合污染土壤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开发新型协同处理技术提供参考,对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孤岛油区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在不同时期的脱氢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石油烃含量,研究了微生物在石油-重金属复合污染盐碱土修复过程中降解石油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能促进石油烃的降解,60d后,添加降解菌的实验组和未添加降解菌的对照组石油烃平均降解率分别为45.60%和17.57%。加菌的实验组微生物活性高于对照组,15d时土壤脱氢酶活性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25.98%,微生物生物量碳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出43.76%。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哺乳动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遭受重金属污染后的生理变化及生长反应进行了论述;并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治理和恢复的难度大。笔者的目的是通过筛选出对玉米植株中N、P、K含量有促进作用,且能有效抑制玉米铅富集量的耐铅菌株,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采用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不同耐铅微生物菌对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上玉米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铅水平下,耐铅菌株对玉米N、P、K的吸收均有促进作用,而对玉米铅富集量各菌株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从5种菌株中筛选出M2对玉米吸收有效养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及有机污染土壤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姚斌  尚鹤  韩景军  梁景森 《林业科学》2005,41(4):162-167
植物修复是以植物忍耐和富集某种或某些有机或无机污染物为理论基础,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体系,清除环境中污染物的一门环境生物技术,其核心是对植物能忍耐和超量积累重金属的生物学特性的利用。其具有费用低廉、节约土地资源或储藏费用、利用植物本身特性、不破坏生态环境和无二次污染等多方面的优点,有望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全新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植物修复将是今后污染土壤修复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这将为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普遍推广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环境的转基因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情况,重点介绍了重金属耐性基因和有机污染物耐性基因在植物清除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出一种可以清除重金属汞等严重污染的白杨树。 研究人员从抗重金属细菌里提取出基因,对其进行改造后再把它插入白杨树的遗传编码里。试验表明,这种转基因杨树抗汞的能力提高了10倍。 这种杨树清理重金属污染的原理非常简  相似文献   

13.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阐明当前重金属污染的现状,介绍植物与微生物修复机理,综述了植物与专性细菌、菌根真菌的联合修复的研究状况及其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基因植物修复污染、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强化植物修复和发展农作物类超积累植物等方面。微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在于微生物的筛选改造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生物修复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和小规模样地阶段,大规模环境修复的案例还很少,有些修复手段虽然在实验室取得较好效果,可一旦应用于工程实际,因外部环境变的复杂且不可控,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单纯的生物手段很难修复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因为生物修复的基础是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每种生物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超出范围,生物修复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后,生物修复效果的不稳定问题也是其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原因。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5方面入手:1)培养、选育超积累植物,筛选更加适合的微生物作为生物材料进行环境修复植物和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生命宝库巨大且神秘,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懈探索;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材料进行改造,如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和生物诱变技术等因为自然的植物和微生物在应用于重金属修复时存在诸多劣势,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其对环境的耐受性和修复效率;3)将生物修复重金属污染作为一个系统进行研究,通过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了解系统中生命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运用系统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体把握整个生物修复过程,提高生物修复效果的稳定性;4)新技术、方法的应用现阶段在土壤修复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如环保新材料沸石等土壤调理剂的应用可有效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植物和微生物的修复效率,增强生物对污染物的抗性,生物修复的知识体系应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方法,使之更加高效、完善;5)发展联合修复方式任何一种修复手段都有其优势和劣势,单一的修复方式往往很难达到效果,在实际修复过程中应取长补短,综合运用各种修复技术和手段。对于生物修复来说,超积累植物、功能微生物、物理化学环保新材料的综合应用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目标。现有的土壤重金属钝化、固定化技术只是将重金属暂时封存,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难以达到彻底修复的目的。因此发展能彻底将重金属从土壤中移除或清除的技术才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为给水体的重金属污染提供更为全面的防治对策,采用综述的方法,通过对大量研究文献与实践报告的整理,总结了业界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治理重金属水污染的具体原理。其中物理学方法包括离子交换、吸附、膜分离等技术,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生物学方法则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方式,并提出了不同情况下治理方法的选择建议,并对各类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水体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人们需要根据污染的具体内容和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而随着各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重金属水污染的治理措施将更加多元化,效果也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影响,特别是对其两侧的土壤—植物的污染,污染物来源于公路施工、人类活动以及交通营运,主要是交通营运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以及重金属,它们对公路两侧的土壤—植物造成严重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可以通过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目前,针对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的现状,提出各种防治方法,其中比较重要的包括植物修复和公路绿化。由于重金属污染物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被微生物降解,进入土壤的重金属绝大部分被土壤固定等自身的特点,使得植物修复效益低。绿化带是防治公路两侧土壤—植物污染的很好措施,但由于土地资源、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制约而限制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绿化带建设的规模、模式、树种的选择以及多样化是公路绿化带规划和建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作用,就木本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耐性机制以及其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和优势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进一步利用木本植物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提供依据,并指出目前木本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治理方案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影响,描述了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并进行了优缺点的总结。本着互补原则,提出了两种生物修复技术结合的观点,对联合修复方案作了初步设定。  相似文献   

19.
指出了线虫因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在土壤食物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微型土壤动物的关键组成部分,土壤线虫可以通过运动、取食和排泄等生命活动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同时,线虫对环境敏感度高,能够快速指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并提供有价值的环境污染信息。阐述了土壤线虫对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指示作用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了线虫作为一种快速的生态毒理指标,能够准确有效地反映土壤受污染状况,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尾矿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成分,在经过雨水的浸泡和淋滤后会将大量重金属离子释放到环境中,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云南省某一废弃的尾矿库铅锌尾矿为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偏酸性条件下,采用微生物修复尾矿,希望能给尾矿库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