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肿节少穗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设置标准地调查肿节少穗竹的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的生物量及标准竹的地径、胸径、竹高、枝下高及其它的环境因子.应用多种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单株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地径、枝下高等因子的一元、二元或多元回归相关模式,可用于估测肿节少穗竹单株生物量和各器官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2.
茶秆竹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比较复相关系数 R,修正剩余标准差 Sδ 和 F检验选择出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主要因子 ,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因子进行选择 .结果表明 :这两种方法选择的结果一致 ,影响茶秆竹秆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和密度 x8,影响全株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竹高 x5和密度 x8.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59-161
研究宜兴苦竹在不同经营密度状态下发笋量、发笋数、新竹平均胸径、平均竹高、产笋量、产材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宜兴苦竹是一种优良的笋竹两用经济竹种,经营密度以12 000株/hm2左右较为适宜,选择适宜的经营密度可促进生长,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 林生物量, 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 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 2.0048 H0.442 5 ;m枝=2 956.359 8 D 1.992 9 H-0.641 0 ;m叶=43.746 7 -30.541 2 D +53.759 7 D2 ;m篼=270.956 0D 2.357 9 H -0.399 5 ;m鞭=512.436 1 -175.936 0D +2.907 8H0 ;m地上=432.446 8 -479.307 5D +422.828 5D2 ;m地下=396.622 3 -53.286 9 D +2.877 5H0 ;m总=191.038 0D 1.198 6 H0 0.296 2 。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 参12  相似文献   

5.
苦竹各器官生物量模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调查了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林生物量,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苦竹各变量的相关性,建立并选择出苦竹各器官生物量与胸径、秆高或枝下高等因子的最佳相关数学模型:m秆=13.439 5 D2.0048H0.442 5;m枝=2 956.359 8 D1.992 9H-0.641 0;m叶=43.746 7-30.541 2 D 53.759 7 D2;m篼=270.956 0D2.357 9H-0.399 5;m鞭=512.436 1-175.936 0D 2.907 8H0;m地上=432.446 8-479.307 5D 422.828 5D2;m地下=396.622 3-53.286 9 D 2.877 5H0;m总=191.038 0D1.198 6H00.296 2.应用上述模型估算出苦竹单株各器官生物量和苦竹林分产量.表4参12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石灰岩山地淡竹生物量、特别是地下生物量测定困难的问题,在江西省瑞昌市石灰岩山地淡竹林中随机选取40株淡竹构建生物量模型。【方法】通过测定构件因子和构件生物量,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并利用二元一次函数、一元二次函数、幂函数等模型对各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进行建模。【结果】(1)淡竹地上及地下部分各构件生物量与胸径、地径、竹高、枝下高密切相关,其中胸径与各构件生物量相关性最为密切(P0.01);(2)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R~2均高于0.85,叶、枝、秆和蔸的拟合模型R~2均高于0.75,其次为根(R~2=0.686~0.701),鞭的拟合度最低(R~2=0.302~0.315);(3)经过检验,以胸径为自变量的一元二次函数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为最佳模型,其对地上生物量(R~2=0.975、RMSE=0.163、AIC=-143)、地下生物量(R~2=0.854、RMSE=0.048、AIC=-241)和全株总生物量(R~2=0.94,RMSE=0.287、AIC=-98)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筛选出的模型W=aD~2+bD+c,只需获取胸径数据便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预测淡竹生物量,这为淡竹林生态经营以及竹林碳汇测算等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台湾桂竹生物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通过设置标准地以及在标准地中选择标准竹对台湾桂竹进行调查,从而通过相关分析方法找出台湾挂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叶面积指数、地径、竹兜等的相互关系.应用Y=aXb数学模型建立了台湾桂竹各器官生物量的估测数学模型.因此可用于一定立地条件下台湾桂竹的生物产量估测  相似文献   

8.
麻竹单株生物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在对麻竹标准竹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方法,找出麻竹各器官生物量与竹高、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Y=aDb和Y=aDbHc数学模型建立了麻竹各器官生物量估测数学模型.其中以Y=aDbHc数学模型为最佳,可作为麻竹生物产量估测模型.  相似文献   

9.
沿海沙地绿竹林秆材重量优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沿海沙地不同竹龄的不同径阶和不同竹高的绿竹生物量的调查,应用对数线性化进行回归分析,对6种数学模型进行比较,找出绿竹秆材重量与胸径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数学模型Y=aDb,建立绿竹秆材重量估测模型.并运用改进单纯形法对模型参数a,b进行优化,得优化生物量模型:W=0.206 548 D2.143 486.提高估测精度,可作为沿海沙地绿竹秆材重量的测算模型.  相似文献   

10.
适于FVS的长白落叶松树皮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算长白落叶松的去皮直径及树皮厚度等,利用小兴安岭南部68株长白落叶松解析木与生物量数据,对带皮胸径与去皮胸径之间、树干材积与木材材积之间、树皮厚度与相对树高之间、树皮因子与树高之间等相关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胸径处去皮直径的最优模型为D1B=0.922DOB(R2=0.99),胸径处树皮因子和树皮调整...  相似文献   

11.
引种的尾叶桉林生物量的动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从1996年5月至2000年5月对引种尾叶桉林分生长规律进行了连续5a定时定点的研究,结果表明:每年的5月到12月是主要生长期,胸径、树高和冠幅在这一时期的绝对增长率最大.而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5月的增长主要在地下部分.尾叶桉人工林单株和林分的根、干、枝和叶的生物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是干材所占比例最大,根次之,叶和枝最小.根、干的生物量是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长的.种植2a后干的增长率明显大于根的增长率.尾叶桉平均每年增长量胸径为2.46cm,树高为2.46m.从种植5a后尾叶桉枝重量(干重)保持在5.8~6.0t·hm2水平.种植后的前2a叶量也是随时间延长而增长的,以后明显在不同季节叶量不同,叶(干重)基本上保持在最大值(2.86t/hm2),最小值(1.19t/hm2).  相似文献   

12.
在苦竹鲜笋保鲜试验中,确定最佳涂膜保鲜液为复配防腐液(A 0.08? 0.05? 3%食盐且pH=4.5) 0.03? 0.5%M51.0%M33%M1,用该涂膜配方液处理苦竹笋切口,保存至33 d和36 d时,其可食率仍分别高达100%和83.33%,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显示:涂膜保鲜液具有降低苦竹生笋生理活性,抑制笋体老化及保水的作用,且食用安全,具有良好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对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厚荚相思比木麻黄、湿地松生长更快.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的生产力最高,林分总蓄积量达到217.17m3·hm-2,总生物量151.85t·hm-2,分别比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厚荚相思纯林、湿地松纯林和木麻黄纯林增加182.19%、40.16%;9.77%、1.98%;248.03%、41.93%;430.98%、188.41%.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分结构成层性明显,有利于林分生物量的积累和生态防护效能的发挥.因此,可以把厚荚相思木麻黄混交林作为沿海防护林主要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生物产量结构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亚热带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和杉木纯林产量分配结构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林分生物量是杉木纯林的1.29倍,乔木层生物量所占比例较纯林的高,而林下植被层所占的比例则比纯林的低.混交林中杉木有效冠高与观光木有所交叉,但比观光木的高.混交林阳冠厚度比纯林的厚4m,阳冠的活枝和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比纯林的大,表明混交林乔木层具有更高的光能利用率.混交林中杉木和纯林杉木的粗根垂直分布均呈单峰型,细根则分别呈梯形或单峰型;观光木粗根和细根则均呈双峰型.杉木和观光木粗根呈明显垂直镶嵌分布,而细根均在表层土壤富集,而在较深层土壤分布具分层性;与混交林杉木相比,纯林杉木粗根量最大层次上移,而细根量最大层次则下移.  相似文献   

15.
元宝山南方红豆杉克隆种群生长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为研究对象,对其克隆分株的数量、形态特征(分株高度、基径、间隔物长度、分株位移)等进行调查分析,采用一个连续统指数对克隆构型进行定量描述,进而分析了克隆生长型与种群更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样地中南方红豆杉克隆分株的形态特征有差异,分株平均高度和基径为2.45m和6.2cm.克隆构型指数在0.6~0.87之间,变化范围较大,说明元宝山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种群的克隆构型在不同的生境中有较大变化.采用的克隆构型指数能较好的描述南方红豆杉无性系的克隆构型特征,用指数描述的结果与形态学性状判断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元宝山的南方红豆杉种群更新包括种子更新和分株更新,自然状态下以分株更新为主.趋于"游击型"的南方红豆杉分株更新占优势,种子更新形成的幼苗很少见到;趋于"密集型"的南方红豆杉种子更新的比例增大.  相似文献   

16.
采用2因子2次回归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单位面积年龄比例和经营密度对苦竹出笋情况和产量的影响.根据出笋情况,确定当地出笋周期,并选定最佳方案,为今后苦竹林地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发笋趋势为先增后减,当地发笋盛期为4月16日至4月23日,经营密度为12500株·hm-2、年龄结构为1∶1时,发笋总数最多.  相似文献   

17.
乳源木莲苗高年生长规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从乳源木莲苗高年生长曲线上看出,苗高从5月开始快速生长,7月进入速生期,7月中旬达到生长高峰,9月生长速度变缓,10月净生长量开始下降,至11月生长逐渐趋于稳定.以乳源木莲定期观测的苗高净生长量为样本,采用有序样本聚类分析将乳源木莲苗高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时期,出苗期为3月12日至4月30日,幼苗期为5月1日至6月30日,苗高速生期为7月1日至9月30日,苗木生长后期为10月1日至12月16日.根据各时期苗高的生长特点,提出了关键育苗措施,以提高成苗率、质量与产量.  相似文献   

18.
硫酸盐法竹浆无元素氯漂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硫酸盐法竹浆低二氧化氯用量的DQP漂白中各个漂段的影响因素,并对D段终点pH值、Q段EDTA用量以及P段MgSO4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D段终点pH值为4,Q段EDTA用量为0.2%,P段MgSO4用量为0.02%(以Mg2+计),DQP漂白效果较好.仅用1.5%的有效氯(0.57%的ClO2)和1.5%的H2O2,就可将硫酸盐竹浆漂到83%ISO的白度.还对竹浆DQP和CEH漂白的漂终结果、纸浆强度性质以及废水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CEH漂白相比,DQP漂白浆的白度稍低,但白度稳定性好,纸浆粘度高,强度性质较好,对环境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