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通过不同浓度的镰刀菌毒素对离体培养的小麦花药进行胁迫,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花药培养效率迅速下降,具体表现在降低培养花药的反应率、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及相对培养白苗率四方面。毒素的这种效应,因供试材料基因背景的不同而有一定差异,相对而言,感病品种和含感病基因的杂种花药对毒素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效果不同,以小麦花药为材料,对MS、N_6、C_(17) 和K4种培养基在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花药在4种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顺序为K>C_(17) >N_6>MS。  相似文献   

3.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效果不同,以小麦花药为材料,对 MS、N6、C17和 K4种培养基在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花药在4种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顺序为 K>C17>N6>MS。  相似文献   

4.
不同培养基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效果不同,以小麦花药为材料,对MS、N6、C17和K 4种培养基在小麦花药离体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花药在4种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大小顺序为KC17N6MS。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小麦花药培养的诱导率,筛选出更适合河南小麦花药培养的脱分化培养基,采用128个小麦杂交组合,将其花药接种于C17和K培养基上,对2种培养基在小麦花药培养脱分化过程中的效果进行比较,并以K 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0、0.25、0.5、1.0、1.5、2.0 mg/L KT,探究培养基中KT浓度对小麦花药脱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K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4.66%)明显高于C17培养基(2.45%)(P<0.05),两者变异系数表现为C17(0.56)>K(0.22),说明 K培养基诱导小麦花药愈伤组织的稳定性较好。在K培养基中加入0.25 mg/L的 KT,小麦花药脱分化效果显著高于其他KT质量浓度(P<0.01),且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6.
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硝酸银(AgNO3),观察了其对小麦花药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4mg/LAgNO3时,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可达65.56%;加入6mg/L AgNO3时绿苗率最高,可达68.00%。  相似文献   

7.
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的类激素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使用含镰刀菌粗毒素的诱导培养基,研究了镰刀菌毒素在小麦离体组织脱分化中的作用.发现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在小麦组织离体培养中具有关激素活性和毒害双重作用.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因所用外植体而异,在幼穗组织中表现较为显着,最适浓度下,3个供试品种的愈伤组织产量比对照均高出1倍.同时,镰刀菌毒素还能影响被诱导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性能,降低其存活率、生长势和绿苗分化频率.镰刀菌毒素的类激素活性和毒害作用在不同抗性品种的实验中显示出毒素浓度上的差异,感抗品种之间具有明显的界限.  相似文献   

8.
大麦离体培养花药对低温预处理及NaCl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份大麦基因型作供试材料,探讨了离体麦穗低温预处理对花药离体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及NaCl胁迫对花药培养愈伤组织分化形成绿苗的可能原因。依据研究结果,推测:不同供体基因型的花药对低温预处理首先是一个冷胁迫反应,其次才是培养反应。认为制定适宜的低温预处理时间。应以最大限度提高供试基因型花培绿苗率为前提。  相似文献   

9.
牡丹花药诱导愈伤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牡丹品种‘凤丹’的带花丝的花药为外植体,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利用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诱导愈伤组织,确定了最佳的花药发育时期为单核中期,利用单核中期的花药,在确定合适激素配比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蔗糖质量浓度、4℃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等方面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诱导愈伤组织合适的激素组合为MS+2,4-D2.0 mg.L-1+6-BA1.5 mg.L-1+NAA1.0 mg.L-1;花药在蔗糖质量浓度为6%、4℃条件下处理8 d时,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可达50.8%,优化了牡丹花药愈伤组织培养组合。  相似文献   

10.
PEG对小麦花药出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进行花药培养 ,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PEG(聚乙二醇 )作为干旱诱导剂 ,探讨PEG对不同小麦品种花药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培养基中加入 80~ 10 0mg·L-1的PEG ,能显著提高花药出愈率 ;在培养基中加入 12 0mg·L-1的PEG ,对抗旱性强的小麦品种仍能促进花药出愈 ,对抗旱性弱的小麦品种有降低出愈的作用。因此 ,在高浓度的PEG胁迫下仍有较高的出愈率 ,可以作为小麦抗旱性筛选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小麦抗、感赤霉病品种不同外植体对赤霉病菌粗毒素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赤霉病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小麦幼穗及花药的出愈率降低,幼穗愈伤组织生长量减少、分化能力降低;抗赤霉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存活率、相对生长量和分化频率降低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种,抗病品种幼穗愈伤组织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受粗毒素影响的程度小于感病材料。说明小麦成株抗赤霉病和幼穗愈伤组织抗赤霉粗毒素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小麦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因素,优化小麦花药培养条件,提高小麦花药培养效率。【方法】以1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及其16个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研究了普通小麦基因型、基本培养基种类及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附加脯氨酸和硝酸铈对小麦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基因型小麦花药培养特性差异较大,供试基因型的花药反应率与愈伤组织诱导率相关性高,而两者与绿苗分化率无相关性。荔高6号×置丰0502 F1、周麦16×BI0452 F1、烟农19×开麦18 F1、豫麦69×新麦208 F1、煤生0308和皖麦41×烟农19 F1有较高的绿苗产率;基本培养基种类对供试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反应率、绿苗产率有显著影响,对绿苗分化率影响不显著,癸培养基小麦花药培养特性总体优于C17培养基;小麦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以0.5 d最佳;在诱导培养基中加入3.0~4.5 mg/L硝酸铈后,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83%~430%,绿苗产率提高82%~557%;600 mg/L的脯氨酸可以使小麦花药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提高118%,绿苗产率提高222%。【结论】选择花药培养特性好的基因型、对花药低温预处理0.5 d、在癸诱导培养基中添加4.5 mg/L硝酸铈和600 mg/L脯氨酸,可大幅度提高小麦花药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小麦花药培养基中添加麦芽糖的试验,发现含有麦芽糖的诱导培养基对小麦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依赖于培养基中麦芽糖的绝对含量,而取决于培养基中蔗糖与麦芽糖的配比(Su/Ma),麦芽糖与9%蔗糖的最适配比浓度为1%~2%,诱导率比对照高126%~138%.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同时附加一定量的麦芽糖,小麦花粉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明显提高,在本研究的最优组合中,绿苗分化率比对照提高了2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小麦花药培养中的密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不同培养容器和接种密度进行小麦花药培养 ,研究了小麦花约培养中的密度效应。结果表明 ,小麦花药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效率与培养容器大小无关 ,与花药接种密度显著相关 ;当花药密度达到一定范围之后 ,能够显著提高小麦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在密度为 4.8和 6 .4枚 / m L时 ,小麦花药组织反应率、愈伤组织诱导率和 ACRC值均比在 0 .8~ 3.2枚 / m L下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3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幼胚发育时间和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小麦幼胚培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胚发育时间对小麦幼胚离体培养有较大影响,花后10~13 d的小麦幼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质量较好,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是适宜的取材时间;禾谷镰刀菌粗毒素对不同小麦品种幼胚愈伤组织、胚性愈伤组织和苗分化的影响趋势相同,粗毒素为6.0 g/L时,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有明显抑制,低于6.0 g/L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粗毒素在0~6.0 g/L对胚性愈伤组织形成及苗分化的影响随浓度增高抑制作用增强,在6.0 g/L时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能力较低或丧失;适宜的粗毒素筛选浓度为1.5~4.5 g/L。  相似文献   

16.
以稳定生长的小麦(抗盐03×No18)F1花药愈伤组织为材料,小麦强致病禾谷镰刀菌的粗毒素为选择剂,进行抗毒素变异细胞系的离体筛选。结果从多步正筛选系统和一步正筛选系统分别获得抗性变异细胞系KNr-a和KNr-b.抗性系的毒素抗性具有显著提高,且其细胞膜透性、硝酸还原酶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游离氨基酸组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据此提出了细胞水平上禾谷镰刀菌毒素作用的机理及抗性变异细胞系对毒素表现出一定抗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基因型及外源因子对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及几种外源因子在小麦花药培养一步成苗中的效应。结果表明 ,花药培养一步成苗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白苗分化率及绿苗产量存在基因型间的差异。高蔗糖浓度有利于获得高频率的花药愈伤组织 ,但同时又提高了花药培养中白化苗频率。动力精 (KT)对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影响的差异不大 ,但对绿苗分化率、绿苗产量及绿苗 /白苗 (G/ W)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随 KT浓度的增大 ,绿苗产量提高 ,绿苗分化率明显增加 ,而白苗分化率下降 ,因而 G/ W值明显增大。说明 KT主要是通过提高绿苗分化率和降低白苗分化率 ,增大 G/ W而提高花培一步成苗效率的。在与 KT的配合使用中 ,2 ,4 - D比 NAA更有利于提高小麦花药培养中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苗分化频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个籼稻品种(系)配成的5×5双列杂交后代的花药培养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的分析表明:(1)出愈率、分化率和绿苗率是可遗传的特性,它们的遗传存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出愈率和绿苗率还具有明显的胞质效应;(2)一个具有较高出愈率的亲本或组合,其分化率和绿苗率并不一定高,愈伤组织的诱导过程和分化过程可能是由不同基因控制的;(3)在花培育种中,建议建立花培育种亲本圃,结合常规育种技术指导亲本选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